1941年期间,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使一部分在上海坚持党外围工作的年轻人,纷纷奔向敌后抗日根据地。我和张平凡同志就在当年11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携带沈西蒙同志的信和极为简单的路线图,去苏中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
我们在寒冬料峭中,几受惊险,经过迂回的行程,终于找到了苏中海门县六甲镇苏中四分区地委驻地,见到了向明同志。他身着便衣,简朴淳真,热情谨慎。他看到我们后,犹如见到自家亲人似的招呼我们。一时间,我十分激动,眼泪盈眶,亲切地紧握住他的手不放,诉说着一路上遇到的艰险。他沉静认真、细心地听完我们的诉说,并以一个长者的口吻数次关切地说:“你们辛苦了,现在你们已经到家了。”最后又一次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已经到家了。这里就是你们的家。这里的情况你们会慢慢地熟悉的。有困难提出来,想办法帮你们解决。”随即他转头嘱咐一位同志给我们送来香喷喷的大米饭充饥,还嘱咐另一位女同志给我们唱了一首《丈夫去当兵》的歌。后因敌情紧急,又立即派通讯员送我们到新四军一师服务团报到。我们就带着这“到家了”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到了目的地。
后来敌人“扫荡“更加频繁,环境越发险恶,一师服务团分散下连队,我们又从师服务团转到苏中四分区社教服务团,又转到海门县同仁乡做民运工作。自从得到向明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示后,我们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宣传全民抗日,开会动员兵源,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在同志们交谈中谈到向明同志时,大家都认为向明同志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大胆迅速地决定问题,既有魄力,又很慎重,深人群众,工作踏实,发扬民主,统战工作出色。在他的领导下,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紧密团结,友爱互助,党与群众如同鱼水关系,亲密无间。因此,在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群众都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我们的安全。当我们想到领导对我们的爱护和关怀,正如回到母亲的怀抱里一样的温暖,我们个个精神焕发,愉快努力的工作,短短的时间里,使我们感到好像很快成长了起来。
记得在1942年初夏,一个炎热的中午,区里派人来找我们回去。那时正好我们在开群众座谈会,讨论如何应付敌人“梳辫式扫荡”,待开完会回去,区里同志告诉我们:向明、钟民同志经过这里,要听我们汇报。汇报完后,向明同志指示:由于敌人残酷“扫荡”,外地同志须迅速集中撤退到苏北去。我们撤退到苏北去后,经过很长时间,仍然怀念着当时在苏中四分区坚持原地斗争的向明同志和其他领导同志,留恋着当地的许多同志和群众。
我与向明同志初次见面得到的印象,后又为许多事实所证明。他是一个完全献身于革命的人;他那平易近人,深切关怀、信任,循循善诱下属干部的作风,使人永记难忘。
向明同志:今日的国家已是广厦万千间,群情奋发奔小康,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你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慰了吧!
1996年8月7日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