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平民式的高级首长(文/王秀山)

博崖11358 发表于2019-01-16 23:21:46

我从1949年秋末至1952年,是他的随身警卫员。老首长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与他相处的点滴琐事又展现在我的眼前……

  首长战士共推车

  向明是山东临朐县人,原名巨同璞,字景山,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鲁中军区党委书记、政委,华东野战军八纵队政委等职务。1949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成立,他任第二书记,后任代书记,主持分局工作(分局书记康生长期在青岛、北京养病或另有事做)。他发扬战争年代那种不怕困难、埋头苦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夜间12点以后,从来没有个星期天。可是,1950年春的一天早饭后,他却对我说:“小王,你对小陈(司机)说一下,等一回咱到千佛山逛一逛。”我一听就心花怒放了。当时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好奇心很强,从1949年秋由昌潍教导营调到济南以后,早就盼着看看济南的名胜古迹了。可济南刚刚解放,百废待举,首长整日忙在机关或营房,他们不外出,我们这些警卫人员哪有逛街、看名胜的机会。今天一听说要去看千佛山,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当小陈把苏式轿车(组织上专门为向明配备的)开到向书记办公室前时,分局组织部长秦和珍的轿车也开到这儿了。于是,向书记和我、秦部长及他的一名警卫员小高,分别乘自己的轿车,向千佛山方向驶去。原来二位首长要到千佛山的寺庙中,去看望一位生病的勤杂工--为解放济南传送重要情报的地下党员老刘,顺便看一看千佛山的风景。向书记的车在前,秦部长的车在后。车子驶出分局大院后,顺大路向东行驶。起初道路较宽较平,但越向前路越窄,而且坑坑洼洼,又加此时雾很大,只能大体看到千佛山的方向。这条路我们所有人都未走过,只是出分局后问了一下市民,才顺此方向前进的。可是,三拐两拐,司机也迷失了方向,进山后又没遇上行人,所以只能顺路前进。突然,车子一颠,干沟桥上的一块长条石翻在沟下,汽车两个前轮掉在约半米深的干沟里--幸好没翻车。司机拤住了方向盘,我的头撞在了前玻璃上,向书记只是身子向前碰了一下,并未受伤。于是,向书记、司机和我急忙下车,秦部长等人也围了过来。见此情景,向书记对大伙说:“小陈上车开车,其他人在后边推车,看看能不能把车推过去。”于是,我们五人在后边用力推,小陈在车上踩油门,但掉下的长条石恰巧堵在前面,大伙推了好大一阵子,车子就是原地不动。向书记又指挥大伙把车往后推,想把车倒出来,倒也没倒动。向书记累得头上冒了汗,司机更是急得汗水顺腮滴。大伙喘着粗气,两眼盯着汽车干着急。

  此时大雾已经散去,阳光从东南角射下来。我向四周环扫了一眼,心中突然紧张起来:这儿根本看不到千佛山上的庙宇,只看到四周光秃秃的山,大概我们已经绕过千佛山的北坡,到山东麓的山脚下了。济南才解放半年多,社会还不够安定,如果在这里遇上国民党的潜伏特务,我们只有4支短枪,很难应对特殊情况。想到这儿,我立即出了一身冷汗。我向向书记说了我的担心,并提出叫秦部长的司机开车赶回分局,让保卫处开辆大卡车来,把车拖上来,然后再去千佛山。向书记点了点头……

  按照分局规定,向书记外出时,要有一个班的警卫战士护卫。但今天向书记外出时,并未告诉保卫处。所以,当秦部长的司机小唐到保卫处“搬兵”时,保卫处正为找不到书记而着急呢。于是,张处长立即带上一班战士,开着一辆大卡车,飞速赶到了现场……

  经过这一番折腾,天已午时,向书记等只好回分局吃饭。我逛千佛山的梦想,又成了泡影。

  战士吃上“首长餐”

  当时部队是供给制,伙房分为大、中、小灶三级。按上级规定,向明等首长吃小灶,我是战士吃大灶。可有一次,我却吃了小灶,享受了高级首长的待遇。

  1950年底分局机关精简时,减去了向书记的内勤人员,并由我兼任。他的一日三餐,由我端送。我知道,向书记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生活上十分俭朴,不抽烟,不喝茶,不喝酒,吃饭非常随和,并事事注意节约。他教育用“长流水”(不关自来水龙头)洗脸的战士要节约用水;他深夜办公见战士宿舍不熄灯,就亲自去把灯关掉。所以,我送饭菜时,非常小心,既不让稀饭晃在碗外,也不让一粒大米掉在地上。

  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发现,我午饭、晚饭送去的饭菜,他都吃得干干净净,但他从来不说饭菜不够。我突然想到,是不是我送的饭菜太少?于是,我对伙房人员说:向书记午、晚的饭菜再加一点。几天以后我仍然发现,还是每顿吃光。所以又向伙房提出了再加量的要求。

  这天中午,伙房给向书记炖了一大碗大豆腐粉皮,炒了一大盘鸡子,放上了三个馒头。向书记一见此状,笑了笑说:“小王,你要撑死我呀!怎么拿这么多饭菜?来,找双筷子,咱俩一起吃!”我站在一旁,很不好意思地说:“我见您每顿饭都吃光,就让伙房加了量。吃不了不要紧,我再送回去嘛!”“不行,那恐怕要造成浪费的。”向书记摆摆手说:“剩汤剩饭送回伙房谁愿意吃?闹不好他们会倒掉的;再说,剩汤剩饭让别人吃,太不礼貌了。”我立即插话说:“向书记,以前您顿顿吃光,是不是怕浪费了饭菜?”他“嗯”了一声,说:“有那么一点。有时为了全吃上,还真有点撑得慌!”说到这儿他指一指饭菜道:“今天这么多,撑死我也吃不完,还是咱俩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吧!”

  听完这句话,我感慨万分。向书记这种为国家、为人民点点滴滴节约的精神是多么高尚呀!于是我坚决执行“命令”,吃了这顿“高级餐”。

  首长叫我学文化

  向书记对他的部下在政治、纪律等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但在生活方面却像慈父。通过几年的朝夕相处,我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真有谁也离不开谁的感觉。可是,1952年冬的一天,他却十分认真地说:“小王,省里要成立工农干校补习班,你去学两年文化吧!”我不加思索地说:“不去,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为首长服务。”

  向书记微微一笑,和颜悦色地说:“小王呀!我知道你离不开我,可我们要建设新中国,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对这件事,我已经考虑很久了。你一时想不通,可以再考虑考虑!”我含着眼泪说:“那就容我再想想吧!”

  一整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对往事想了很多。我1945年2月入伍,时年17岁,未上一天学。因为没有文化,给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甚至出了不少偏差。有一次去济南“成通”(纺纱厂)拿材料,误跑到“成丰”(面粉厂);有一次去省军区送材料,因不识路标,转了半天才找到门口。看来,在这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上,没有文化确实是不行的。想当年,为革命我能离开父母参军;如今为建设新中国,我也应该离开敬爱的首长去学习。所以,第二天向书记问我考虑得如何时,我边流泪边小声说道:“我想通了。”向书记见我还是恋恋不舍,就温和地说:“你学习完了,可以再回来工作嘛!”我一听蹦了一个高,高声问道:“真的,向书记?”

  我拿着介绍信去省文化厅报到后,进了山东省第一工农干校。经过学习,我拿到了小学毕业文凭,为我以后任昌乐县文化局副局长奠定了文化基础。可惜的是,我毕业后参加了地方工作,此后,再没见到向书记。

  (王秀山口述  王松山整理)

浏览:268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