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重要的根据地之一,黄山铺镇小高庄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解放前,这个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共有8人为国捐躯,周锡仁是该村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周锡仁生于1918年,兄弟三人,他行二。在村民的记忆中,周锡仁个头高大,体魄健壮,遇事果断,十分大胆。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贯一在小高庄期间,他是河西区的武工队队长。
当时武工队实行松散型管理,除执行任务外,平时与其他村民一样干活种地。周锡仁行手下主要有武工队员周锡军(小高庄人),李学平(黄山李家坪村人),以及小高庄村的民兵周祥泰,周广修,周锡伦等,这伙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青年,除了为沂水抗日民主政府站岗放哨外,也经常破坏县城以西日本鬼子据点架设的电话线。
武工队外出行动大多是夜半以后,周锡仁与队员们到预定地点会合后,即翻山越岭奔向敌占区,电线杆多在荒山野岭,没有现成的路又不便照明,大家摸黑爬上电线杆动手,虽然辛苦又危险,但都热情高涨,毫无怨言,有时一夜往返几十里路,将电话线一直破坏到匡庄鬼子据点附近,使据点里的鬼子汉奸与县城里的敌人失去联系。
武工队晚上割电话线,鬼子汉奸白天又忙架线。周锡仁机智勇敢,他带领队员们和敌人“躲猫猫”,经常是鬼子汉奸前脚架线刚走,武工队员又随后给割断,鬼子回头报复武工队,但周锡仁他们来无影、去无踪,让鬼子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
除了破坏电话线,周锡仁还经常带领武工队员和民兵,破坏黄山铺鬼子据点以西的兖石公路,他们深夜携带镐锹等工具,将公路拦腰刨断,挖上几道一米多深的大沟,上面盖上树枝干草,再伪装上一层沙土,鬼子汽车行驶到这里,一下陷进沟里动弹不得,大大影响了行动计划,弄得鬼子汉奸十分头疼。
关于周锡仁牺牲的经过,具体情况是这样的:1941年以后,沂水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地越来越稳固,小高庄一带的政府机关武装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沂水城的鬼子将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意图通过突袭行动,找到我政府机关,一举给予消灭,彻底摧毁地方抗日指挥中枢。1942年农历9月初2,沂水城西匡庄和黄山铺的两处据点,共出动二十多名鬼子和五十多名汉奸,分成两路于下半夜悄悄奔袭小高庄村,北路经埠西到达小高庄北边的石岜崖,南路从胡家庄、崔下到小高庄东一点五公里的大高庄。南路敌人到大高庄村外抓村民武纪坤家问路,武纪坤翻墙逃走。鬼子汉奸遂沿大高庄西南山梁直奔小高庄村南的杏山子、峨山。北路敌人则攀上小高庄北坪的山顶围子,欲居高临下形成南北两面夹击之势。
其时,小高庄民兵正在村民周生杰家中值班警戒,大家以烧香为时间标志,轮流换班到村口巡逻,天色将明,正是换班时候,大家思想也相对松懈一些,周祥泰突然看见石岜崖村的村民武善学一路狂奔而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鬼子已到村东的南山和北山了。训练有素的民兵们立即报告政府机关,并通知所有村民紧急撤离,时在深秋,野外庄稼和植物还依旧泛绿,容易遮挡视线,一会儿功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全村老百姓火速撤向西面峨山和南面峙山,很快消失在茫茫松林中。
周锡仁带领武工队员和几个民兵最后撤离时,在村西遇见了县政府机关的陈参谋、王参谋和野战医院的马玉刚,这几位指战员都配有匣子枪,周锡仁他们也有几枝步枪,大家一商量,决定看看来的是鬼子还是汉奸,如果来多是汉奸,就打他一阵子再说。
天已蒙蒙亮,大家看到北坪围子和南面尖山子上有两队人马,影影绰绰看不清楚,马玉刚为探虚实,抬手照着北坪打了一枪,立即引来一阵激烈的枪声,听到熟悉的三八大盖声音,马玉刚等人知道真的是鬼子来了,鬼子装备好,火力猛,正面硬拼会吃大亏,大家立即向峨山和峙山转移,鬼子和汉奸见了也不敢贸然钻进密林追击,但就这样撤回去又不甘心,狡猾的鬼子佯装撤退,回撤时悄悄作了埋伏,一部分埋伏在北坪围子后面,一部分埋伏在南面杏山子的一间小屋里,其他的鬼子汉奸则大摇大摆顺着山梁往回走。鬼子的这一诡计被小高庄村民周锡江发觉,周锡江是有名的“周大胆”,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时他从不走远,嫌浪费时间,就在村庄附近和鬼子周旋,鬼子一撤退,他就大模大样在街上转悠。大家都钻入峨山松树林后,周锡江在村西紧盯着鬼子的一举一动,虽然看不真切,还是从撤退的人数里看出了蹊跷。一会儿,马玉刚等人从峙山那边返回来,打算进村去,周锡江高呼“鬼子有理伏”,话音未落,鬼子一排枪打过来,马玉刚和陈参谋等人急忙钻进山沟里撤离。此时周锡仁和武工队员李学平走出隐蔽处,登上了村庄北山,离鬼子埋伏的地方越来越近。周锡仁平时一直使用一枝老旧的“土压五”,特别想弄支好钢枪,看到鬼子撤退,他就仗着地形熟紧追上来,想逮住个落在后边的鬼子,缴获一支三八大盖枪过过瘾。周锡江在大喊大叫,他也没在意,依旧猫着腰向前跑,离鬼子埋伏的围子大约还有二三百米,鬼子的机枪猛地响了,周锡仁赶忙躲避,被击中小腿,他一瘸一拐往回跑时,又一梭子子弹打中了他的肚子,血和肠子流出来,他一边举枪还击,一边扯把青草堵到肚子伤口上,李学平见离敌人太近,形势万分危险,已无法解救周锡仁,只好借着熟悉的地形跑掉。
鬼子击中周锡仁后并没有返回去查看,可能也怕中了埋伏,南山和北山的鬼子汉奸随后撤退。从峙山回来的抗日政府干部和民兵们赶紧去救周锡仁,见周锡仁躺在荒草中,血水和肠子流了一地,脸色腊黄,但还能说话。这样严重的伤势马玉刚已处理不了。当时我方野战医院在院东头的四角泉村,离小高庄村有十几公里,四个民兵赶紧绑副担架,轮流抬着周锡仁快步如飞赶往那里,到了四角泉,才知道因战事所迫,野战医院已转移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泉庄镇沙地村。民兵们马上抬起担架向沙地村奔跑,走了不到一半路,周锡仁就停止了呼吸。
周锡仁牺牲后,我抗日民主政府为失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战士而悲痛惋惜,小高庄村的老老少少也都十分难过,他们将烈士遗体安葬在小高庄村东的山坡上,由沂水抗日子弟小学教师袁懋清为其题写了碑文。
周锡仁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刚刚结婚十多天,妻子是小高庄村东五公里外的黄山旺村的刘氏。按照民间风俗,刘氏当时正回娘家过“第一趟”,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她踮着小脚跑回小高庄,伏在丈夫的遗体上嚎啕大哭,声声呼唤,肝肠寸断,围观的人们无不感到锥心疼痛,潸然泪下。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一晃七十多年过去了,尖山子下的青草荣了又枯,枯了又荣,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天翻地覆大变化的人间。周锡仁烈士的墓地依旧无声无息地静默在那儿,岁月风雨的侵蚀,已使墓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政府又在烈士墓前立了新碑。多年来,偶尔有学校的师生过来扫一扫墓,祭奠一下这位早逝的英灵,但更多的时候,这里是孤独寂寞的。今天,就连这片山地上的后人,也大都不了解英雄的故事了。青山作证,大地作证!我们挖掘出这些真实的往事,就是希望大家重温历史,了解来时路,将光荣的昨天永远铭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