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扫荡屡陷危险九死一生(文/王清兴)

龙王峪 发表于2019-02-10 21:04:45

1938年,19岁的王清兴在老家山东省沂水县参加了八路军。他对反“扫荡”中的艰苦条件、与日军巧妙周旋、九死一生的惊险经历记忆深刻。

机智逃脱 子弹嗖嗖飞过

1940年,王清兴在山东沂水三区分区委工作。一次,他接到任务,和另外一个同志到国统区去工作。这个区根据地只有三四个村庄,其余都是游击区和敌、顽占区,很多工作都要夜晚深入敌、顽占区活动,异常艰险,可谓出生入死。

194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区政府得到情报,敌军可能要来袭击龙王峪村。区委把一部分干部分到各村,布置应急工作。王清兴和另一位同志把工作布置好了,就去村外的山上睡觉。

第二天早上,敌人集中了两个营的兵力,一部分包围了区政府,一部分到各村搜山,抓捕共产党员。王清兴二人躲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沟里,敌人一面往山上走,一面打枪,嘴里喊道:“八路军,我看见你了。”王清兴和同伴商量后,决定往山上跑,冲破敌人的包围,但刚站起来,就被敌人发现了。好在山势陡峭曲折,他们一转弯,敌人就看不到了,等他们翻过山后,敌人朝他们一阵扫射。“差点就被打中了,子弹在头顶和脚下嗖嗖地飞过。”回想起来,王清兴仍心惊胆战。

躲避日军“扫荡” 随时准备拼命

1942年10月27日,日军突然集中兵力,分12路合击沂水县金泉区南墙峪(当时我方省级机关所在地,也是日寇的合击点)。除了步兵、骑兵外,日军动用了10架飞机和10多门大炮配合作战,以每人间隔1米的距离形成包围圈、彼此呼号搜索前进的“拉网”方式,对我方进行“梳篦式扫荡”。当时,王清兴的任务是掩护几名由领导机关分配下来的文职人员安全撤退。王清兴一行人和村民一起,跑到了山顶的曲家洞村,发现已落入敌军的包围圈。王清兴等人躲在了悬崖下的石缝里,给步枪装上子弹,将手榴弹拿在手上,随时准备和日军拼个你死我活。从石缝中向崖顶望去,王清兴发现南边山上的日军正往山下走,如果他们下了山继续往北山搜索,那么王清兴一行人的处境就十分危险。幸好,日军到了谷底后,又折了回去,王清兴他们逃过一劫。到了深夜,由当地干部带路,王清兴和文职人员跳出包围圈,顺利撤退。大家在一个老百姓家吃了顿煮地瓜干,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了。

【记者手记】说起参加八路军的初衷,王老说:“就是想打鬼子,过太平日子。”他的父亲也觉得有知识的青年人应该去打鬼子,报效国家。王老说,革命期间不仅危险,条件也相当艰苦。冬天里,经常是几个人睡一张木板床,或在地上铺把草,没有棉被,脚冷得都睡不着。大家只能分睡两头,脚伸到对方的棉衣里,彼此温暖着睡觉。但是再苦,他也从没想过放弃:“日本鬼子来了,就要往前拼,拼死了也不能当俘虏。”

【来 源】浙江老年报2015.06.24 

浏览:64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明德
    明德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