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苗永聚一家人的故事(文/曾玉芬)

14108 发表于2019-02-11 20:04:00

1.jpeg

我老伴苗永聚今年88岁,是上城区清波街道离休干部。我小他8岁,我们都是山东沂蒙山区人,当年他是逃荒到我们村,后来相识并结婚的。1944年,老伴和他父亲还一同参加了八路军。当时他才15岁,部队嫌他年龄太小,一着急,老伴捡了块砖头,用劲扔出了三块玉米地远,部队领导看呆了,马上批准他当了八路,我公公则留在营部当炊事员。从抗战到解放战争,老伴经历了大小战役、战斗百余次,荣立一等功二次,累计战功16次。 那年,公公在老家病重,老伴正在湖南长沙学习,不能请假。我带着四岁的儿子和八个月的女儿返乡照顾公公。公公临死前反复叮嘱我:忠孝难以两全,你一定要带好两个孩子!

老伴从小没有读过书,在部队时抽空刻苦学文化,离休后,他上了五年老年大学,努力学习书法和绘画。苗青这个笔名是我帮他起的,这样好叫。他那双握过枪杆子的手,又握起了笔杆子,成了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过去三十年来,他每天都是三点起床作画,除了吃饭、午休和健身、去书画研究会,一天到晚都在画。前些年,他还出了两本画册。写了一本《战争岁月》。他说,要把这些财富留给后代。

老伴作表率,我们的四个儿女也都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子女和孙辈中有5个上了研究生,还出了一个博士。老伴曾参与组建了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并义务服务15年。那时,为节省开支,长途电话都是回家打的,横幅也由全家人帮他做。受其影响,几个孩子也都各有爱好。大儿子在机关退休后,成了省级机关摄影家协会会长,像他父亲一样,成天忙着各类公益活动。

夫妻和睦,孝亲敬老,这是我们的家风。大儿子工作后,每月都给在山东老家的外公寄生活费,一寄40年,直到老人去世。老伴出版书籍,也是他帮助联系印刷厂,了却父亲心愿。现在,我们一大家子三代人、17口,有8对夫妻,从没争争吵吵的事儿。多年来,我们和孩子们约定,每周必须回家团聚一次,有事不到要请假,这个约定一直坚持了25年,直到近五年才改为每月一次团聚。大家庭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当然,我们家重亲情,也讲规矩。比如,老爷子规定,进了苗家,就不能抽烟,更不能酗酒,所以我们家孩子没一个抽烟的。有一次,女婿带来的朋友在家抽烟,老爷子发现后,一点情面不留,把他们撵出去抽烟。

大家庭聚会,一个保留节目就是听老爷子讲故事。去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孩子们就想听老爷子讲他亲身经历的抗战故事,一连讲了四、五次。全家人听得入神,怎么打鬼子的,怎么立战功的,问题不断。有一次,老爷子讲到:部队里紧缺子弹,他父亲把祖传的地卖了得来的两块“大洋”,竟然换了十五发子弹交给他去打鬼子!听到这儿,全家人都把碗筷放了下来,现场一片寂静,儿孙们都为自己的祖辈感到骄傲!

1966年春节,我们曾在柳浪闻莺拍了一张“全家福”;40年后,大儿子提议,我们一大家子在老地方又拍了一张“全家福”。两张“全家福”摆放在客厅里,非常显眼,见到的客人都说:这真叫“家和万事兴”啊!

浏览:524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