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底,青岛发生反甄审运动时,市委分工我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现仅就记忆所及叙述如下。
一、当时,市委领导机构是在胶东区党委领导的青岛T委和滨海区党委领导的海西工委于1945年9月宣布合并后刚成立的。市委机关驻在根据地,组织刚开始调整,有的领导刚从外地调来,对青岛的情况不熟悉,掌握情况不具体,不及时。
二青岛市内党员人数很少,接受党的教育不多,党员和群众的联系不太广泛,没有成为群众中有威信的核心,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经验。日本投降时,上级曾指示青岛地下党,搞里应外合,准备接管青岛。同志们兴高采烈,筹买枪支,忽视了隐蔽,以致有的同志被捕,其余同志不少撤到了根据地,反甄审运动发生时,市内党的组织很不健全。
三、当时的群众运动,往往是由于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引起不满。运动开始总是自发的。群众没有一定的觉悟和革命要求,不会有群众运动。反甄审运动,正是青岛人民在沦陷时期,受尽了亡国之苦,好容易盼到了日本投降,群众对国民党寄予很大希望;没想到国民党来了的所作所为,使群众很失望。提出要对收复区教师学生进行甄审,使教师学生在政治上感受莫大侮辱,面临失业失学威胁的情况下发生的。于是师生们进行串联,组织起来,派代表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当局不仅不答复,青岛保安总队士兵又枪杀了年仅20岁的女教师费筱芝,更激起了广大教师学生以至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义愤,于是有成千上万的在校学生和群众参加到运动中来。
运动发生后,张辽(特支书记)到市外来汇报,市委非常重视。当时华东局城T.部副部长王见新来市委检查工作,及时协助市委作过多次研究,加强指导.,运动中提的口号有的不大正确,我们发现一点,改正一点。但是市内市外联系相当困难,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很不及时,很不具体。当时青岛党的领导状况和组织状况,决定了党对运动的领导不可能是系统的、强有力的。市内党员积极参加了运动,做了大量T作,但是不大注意策略,他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口号,有的超出了当时环境许可的程度。倒是群众积极分子及其公开领导人,在这个运动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他们当时都还不是党员,所以,说这个运动完全是在党的领导掌握下进行的,这不对;说这个运动完全是群众白发地进行的,也不对。还是华东局当时对运动的总结说得切合实际:“对这个斗争我们有领导”,但这个领导“不及时”、“总是弱的”、“这个斗争带有浓厚的自发性”。今天看来,这样估价是对的。
四、反甄审运动我们是胜利的。不管国民党是不是实现了甄审,也不管凶手是不是惩办了,在政治上我们是胜利的。运动的最大胜利,是教育了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开始破灭。抗战胜利只有三四个月,青岛就爆发了这样大规模的运动,这个事实本身对国民党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全国收复区这是第一个,延安《解放日报》和山东《大众日报》都作了报道。
经过运动,群众普遍地对国民党不满,许多青年从此开始,一步步走向进步以至革命方面,这是一个大的转折。经过这次运动,也发现了党的组织上和T作上的一些弱点,因此,在1946年3月孙家沟会议上作出了一些改进的决议。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