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夏天,烈日炎炎,笔者轻轻地叩开了原南京市中级法院院长陈乐村家的大门。陈老立即起座,当知道笔者的来意后,陈老立即挥毫,数分钟一幅兰竹图跃然纸上,并题郑板桥诗干首:“昨夜秋风渡蒲湘,触石空林惯作狂.唯有竹杖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陈乐村爱竹,以“醉竹斋”名其室,醉心干竹,不特以竹之清新淡雅,沁人心脾,可作艺术题材而入画;其更深层的意思还在干陈老内心世界对竹之生长习性有某种程度的崇尚心理。把那种虚心劲节,凌风傲箱.雪压不垂。风吹不折的风格人格化.以为立身处世的典范。古人所谓“以竹为师,以兰为友”。而陈老对竹之敬爱,达到如醉如痴的境界!这大概就是取醉竹斋”为名的含义。
陈老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少年苦读寒窗。力求学业。住家三面环水,风景优美,富有诗意,萌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爱,因而对于绘画艺术他也颇感兴趣。但青年时代正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毅然投笔从戎,投身革命。抗日救国。全国解放后,陈老在南京从政多年,使他对青年时代的绘画追求无暇顾及。陈老相继担任过公安、民政教育等单位的领导,离休前担任南京市中级法院院长。陈老常把“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作为今天“人民公仆”的警言。1976年元月至1983年4月陈老就任南京市中级法院院长,重整被文革砸烂的法院,也可谓是受命千危难之中。但他在执法、治院中,首创全国法院系统的三项领先,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他率先平反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为冤魂昭雪。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陈乐村就任市法院院长后,大胆设想成立了刑事案件复查组,20名资深法官联合办公,不俱风险,坚持有错必纠。不到3年平反了290件案件,其中被冤判的137件反革命案件的人犯全部平反昭雪,并首先总结了8项纠正反革命案件政策性的经验。1987年初,南京法院的经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头条新闻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反响。接着《人民日报》头版在显著位置发表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抓紧复查群众申诉案件》的文章。如被平反的民国大律师王龙一案。王龙,字天瑞,生于1901年,安徽巢县人,是旧中国极少数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大律师之一。王龙1932年出任律师。此前他是国民政府江苏省地方临时法庭的审判官,由干被控“通共”,而被迫撤职。他的信条是:打富济贫、为民请命,主持公道,为穷人和弱者说话,不办离
婚案,少办原告案。当时南京的《民国日报》、《朝报》常登载他慷慨激昂的辩护词。他开办的王龙律师事务所就在现在的南京红星电影院对面。1937年王龙为震惊中外的“刺汪宋案”中的被告余立奎辩护,开庭时,他痛斥汪精卫、宋子文卖国,即“卖国之人,人人得而诛之’,旁听群众情绪激昂,喝彩不断,法官无言对答,哑然失色。抗战胜利后,王龙重返南京再操旧业。1946年首都高等法院审判战犯及汉奸,王龙被指定为周佛海、周学昌(伪南京市长)、周作为(伪华北教育局长)等大汉奸及战犯的辩护人。王龙痛恨汉奸,多不发言,这些大汉奸无一不被判成重刑。1949年解放后,王龙曾因“历史问题”被判刑劳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京市法院对其案件进行复查,认为王龙历史上并无罪恶,做过对革命有利的事,虽然为汉奸、战犯进行辩护,但是职务行为,并且属于进步律师。南京市法院实事求是,宣告他无罪。
率先恢复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重建司法工作群众路线。文革期间,认为法院办民事案件是削弱无产阶级专政职能,法院一律不受理民事案件。陈乐村院长出任第一年,就提出民事纠纷就是人民内部矛盾,文革十年积崛的民事纠纷甚多,人人民内部的事,多为实事。他深入乡村、建人民调解委员会。77年初在南京人民代调解委员会成立大会会隶属市法院),使调解组织遍及全南京村镇、街道。落实了司法工作的群众路线,减少了民事案件诉讼。
当年陈乐村就任院长时,感到司法干部量少质弱,为全面提高干部法律、文化素质和修养,经南京市教育局批准成立南京法院系统法律专科学校,这也是全国法院首创。他亲任校长,亲自讲课,讲法律、讲书法、讲礼仪。规定在校学员每天坚持写100个字,亲自检查评改,使学员受益匪浅。如今,这些学员大多成了法院里的审判骨干。现在有的人见面就诙谐地说,我们是法院“黄埔一期”的。后来很多老院长说,陈乐村治院执法抓关键,一出任就抓了全国法院三个第一,了不起!
年届六旬的陈老离休后才真正有机会“重操旧业”,开始他倾心已久的艺术生涯。他的坚强和毅力,刻苦勤奋的精神,使他数年来跋山涉水,细心观察,为竹写生;与此同时致力于临摹大量古代画竹名家作品,如明代夏仲昭,清代郑板桥等的佳作,所谓取法乎上,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这种采取师造化和师古人双管齐下的创造方法,是正确的实践,使他的造型艺术与笔墨技巧都得到惊人的质的飞跃,我们不难从他现在的作品中证实这一点。在他的笔下挥洒自如,水墨交融,淋漓尽致。难怪一些著名老书画前辈,见到他的作品不禁拍案惊奇,赞不绝口。先生刚直不阿的秉性,能传神于竹的凛然正气之中,似有物我一体的感觉。把竹画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风、晴、雨、露各尽其态。人们对他作品的品评概括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大气磅礴,画如其人。
先生已逾古稀,仍奋笔作画,近年作品更为生动泼辣,颇具大家风范。出版了《陈乐村画集》。晚年醉竹斋主人不仅醉心于画竹,更喜为自己作品题上自己的诗,可谓诗书画三绝矣!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年老患病十分严重几至垂危期间,仍然带病吟诵,命家人在病榻前记录他的口述,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这种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令人感到惊奇!康复期间在友人们的敦促下,他将诗稿整理付梓,连同一部分绘画佳作合并出版成《陈乐村诗画集》。这是继去年出版的《陈乐村画集》的又一部宏著。笔者近日有幸拜读了诗集全文,感慨万千。
“老史报国走何门,多画兰竹长精神。板桥写竹慰劳人,我画兰竹为人民。”
陈老的诗不是一般的附庸风雅泛泛之句,每首诗都饱含深厚的意趣,所谓诗言志,从他诗中无不折射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法学天地》200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