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王友琴同志并肩战斗(文/胡为新)

青州段村 发表于2019-02-20 12:35:09

1940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在博兴纯化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博兴、益都、寿光、临淄、广饶、邹平、长山、历城、桓台、高苑、蒲台共11个县党组织的1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地委书记景晓村代表清河地委作报告,阐述了小清河北新根据地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加强地方武装建设,积极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平原根据地。会议确定了“巩固小清河南,发展小清河北,在巩固工作中,加强支部工作和改造党的成分”的组织工作方针。会议根据中共山东分局的指示,撤销中共清河地委,正式成立中共清河区党委,景晓村任书记,苏杰任组织部长,马巨涛任宣传部长,相炜任统战部长,苏杰任社会部长(兼)。此次大会即为清河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清河区党委下辖清东地委、清西地委和清中地委,博兴县委隶属清中地委。为扩大抗日根据地,中共清河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蒲台县(今乔庄、庞家北半部、纯化北部及滨城区的小营、蒲城及东营市的龙居、史口等地)委员会,王友琴为书记,并派出4个工作组分赴蒲台一、二、三、四区,开辟新区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地下党组织。
    1942年7月1日,日、伪、顽对四边县地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合围大扫荡。这次大扫荡,是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博兴五县的日、伪军,纠集勾结徐振中、张景月、王砚田、李青山等顽固派5000多人,采用铁壁合围和梳篦战术,进行了规模空前、一连数日的反复清剿。他们修筑炮楼、据点几十处,整个原四边抗日根据地被蚕食殆尽,完全沦为敌占区。敌人疯狂地搜捕残杀我抗日军政团体干部和家属,全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6月初,5000多的敌人扫荡我清东地委所在地寿光清水泊抗日根据地后,于同年10月,敌人在第六混合旅长幡井指挥下,集中了日、伪军7000多人,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分四路第二次扫荡合围我清水泊根据地。扫荡后,修建据点,整个清水泊根据地被敌人蚕食光了。日寇利用小清河、黄河天然屏障,在小清河南岸筑起200华里的公路,沿路每三到五里建一座碉堡封锁线,沿黄河挖了500多华里的封锁壕。日军使用囚笼政策,在被蚕食的地区实行保甲制度,疯狂的搜捕、残杀我抗日干部和家属。敌人的蚕食和封锁,给在这一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我部分党政机关和大部分部队撤离到小清河北根据地。
    当时清河区党委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一面动员全区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一面派出工作团、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开辟工作,执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将敌占区变为游击区或游击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困难的1942年七、八月份,我在清河区党委干训班整风学习。我们这期整风学习班,共有五、六十人。都是从小清河以南各县调来的县、区党政群众团体干部,组成一个中队,由秦洪洲、李晓光率领。训练班建立一个党支部,由秦洪洲任支部书记,石磊(学员)为副书记,李晓光和我都参加了支部,为支部委员。训练班跟随区党委机关,在广北、博兴一代根据地(即现在山东东营市)活动。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以班为单位讨论。在学习期间,多次参加区党委机关召开的机关干部形势与任务报告会和军民庆祝大会,并多次听取区党委书记景晓村等领导同志的报告。同时,还经常帮助驻地群众的生产劳动。训练大约三个月左右,训练结束时,每人写了一篇思想小结。这次训练班,胡庆山同志也参加了,他是从清西地委高苑县调去的。学习结业后,区党委组织部长苏杰同志找我谈话,分配我和陈秀英同志到蒲台县工作,任我为蒲台一区(即旧镇区)区委书记,陈秀英同志为蒲台一区妇救会主任。当时的蒲台县除了在紧靠博兴县纯化镇北边蒲台县的五、六个村子,县委、县政府机关可以公开活动外,全县的其他各区,都是敌占区和游击区。当时蒲台县委书记兼蒲台县大队政委是王友琴同志,副政委是郑海亭,县大队长马前,副大队长王郁亭,县长刘铭三,县委宣传部长周克俭,组织部长李雨亭,县妇联主任刘洁,县青救会长孙西玉,蒲台二区(小营区)区委书记是张健同志。从地理位置上,蒲台县处于黄河南岸,北靠黄河,县城紧靠黄河南。从西到东一、二、三、四区一条线,一区旧镇,二区小营,三区玉皇堂,四区盐窝,都是敌据点。东部,成家寨子、史家口是成建基投降派的敌据点。西部,芍药李是投降派杜效先的据点。中间是南北一条大公路从中穿过,把全县从中间拦腰切断。这条公路,是敌人从胶济铁路重镇张店到博兴、蒲台县城,经黄河到滨县北镇(现滨州市),到鲁北重镇惠民,然后向西通往德州,向北通往天津的一条战略大通道,也是敌人伸向我清河抗日根据地,封锁分割我整个清河区根据地的重要通道。沿线据点、碉堡林立,重兵把守。 蒲台一区(旧镇区)在公路以西,旧镇伪区公所所在地。敌人据点经常驻有日寇一个小队,汉奸治安军一个大队,还有伪区队。东边小营敌据点(小营是蒲台二区区公所所在地),小营南是刘家寨子敌据点,小营北面就是蒲台县城,都在南北大公路上。旧镇以北、以西都是滨县投降派杜效先控制的地区。旧镇以南是高苑四区,有南石家、单家集、魏家堡等敌伪据点。 芍药李据点,就紧靠蒲一区赵店镇。蒲一区南边紧临高苑县,高苑县属于清西地委。当时,高苑县称作“只一枪打透”的根据地,就是指的高苑北边,紧靠蒲一区的东西一条线的边沿地带。当时,高苑县大队经常到蒲一区的南张家、范家、朱四黄、李长奇等村活动。当时,蒲台一区对敌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蒲台县委根据当时对敌斗争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怕公开把我们派去站不住,因此,决定先秘密地派去作地下工作,站住脚后,视情况再公开活动。县委书记亲自送我到一区上任。那是在1942年初冬,县委书记王友琴同志亲自送我和陈秀英同志到蒲一区上任。王友琴同志带一个警卫员,加上我与陈秀英一行四人,通过地下交通站,夜晚越过张蒲大公路封锁线,当晚到旧镇东徐家村长徐建学家,陈仁泉区长和准备潜入的旧镇南小杨家村地下党员李华一同志届时也早到达迎接我们,当即研究如何潜入该村住下。我改名张学孔,陈秀英改名常玉梅,以家乡遭灾荒名义,夫妻双方投亲靠友到小杨家村的。这样,徐建学村长给我找了一辆独轮小推车,我们换上一身破棉衣。第二天上午由李华一同志带路,我用独轮车推着陈秀英,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小杨家村,以后与敌人展开了许多暗战。时至1944年,抗日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两大军区合并后,根据地不断扩大逐渐联成一片。到1945年春天,高苑根据地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家、单家集、十里堡、田镇和魏家堡等敌人据点,都先后被拔掉了,高苑城和芍药李两个敌据点完全陷入了孤立状态,全县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了。 在我军不断取得胜利和我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有利形势下,旧镇敌人据点于1944年11月自动撤退了。旧镇据点撤退后,全区获得解放。此时,军民振奋,斗志昂扬,抗日情绪空前高涨。撤退的这股旧镇的敌人,于1945年6月,被我渤海主力部队发起的夏季攻势,以蒲台县城为主的滨蒲战役全部消灭了。此次战役攻克了蒲台县城、道旭、北镇、滨县城等敌伪据点24处,歼敌2900余人。从此,横跨黄河两岸的渤海四、六分区根据地连成一片,渤海区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与扩大。前辈们创立的辉煌已成为历史,新的辉煌要由我们来开创。我们要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那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优秀的革命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以上记述的一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或是当时老领导和同志们给我的具体讲述。在此之前,我去拜望过我的老领导王友琴同志,王友琴同志虽已是耄耋老人了,但可喜的是他身体还好,记忆尚健。他在叙述当时抗日的情景时仍滔滔不绝,似乎那些岁月仍然历历在目,留给尚存于世的老同志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文/胡为新 张伶珊) 
    作者胡为新,原名胡长贵;化名:张学孔。山东青州人,1920年2月生。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团,1939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中共蒲台县委委员,1945年8月任中共齐东县委组织部长兼大队政委;1949年渡江南下,任中共福建永安地委组织部长,1954年任地委书记;1963年调任中央党校学习,1964年调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电器科学院书记,1972年调国务院外经部二局副局长,1982年任国务院外经部二局顾问(行政十级,正司局级),1985年12月离休。2009年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待遇。

谁在收藏
浏览:297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南之木
    南之木
  • 漂流者
    漂流者
  • 遇见
    遇见
  • 琴声
    琴声
  • 血色军刀
    血色军刀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