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炮兵显神威(下篇)文/陈锐霆

盘龙庄 发表于2019-03-06 15:41:26

    4月20日晚,发起渡江战役。

    中突击集团各炮兵部队按预定计划,向长江南岸守敌江防工事实施猛烈的炮火打击,并封锁江面。第一梯队四个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首先起渡。

    炮兵第二团支援第七兵团第二十四军作战,在五小时内发射炮弹千余发,支援渡江部队迅速占领江心洲,顺利过江,向守敌铜陵至鲁港段江防阵地猛攻。

    炮兵第四团支援第九兵团第二十五军作战,以准确、猛烈的火力压制守敌炮兵和舰炮,掩护步兵在十分钟内登上南岸。

    至21日拂晓,中突击集团突破了鲁港至铜陵段防线,将敌人长江防线拦腰斩断,同时在随伴炮兵的支援下,建立了滩头阵地,并向纵深发展,占领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21日晚,东、西突击集团在解放军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同时起渡,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击。

    支援东突击集团的炮兵第六团派出挺进队(即前进观察所)随先头部队渡江,根据部队登陆与守敌工事的情况,第一次利用无线通讯指挥炮火射击,取得了良好效果。

  22日晨,国民党军江阴要塞3000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重大缺口,对解放军顺利渡江有重大意义。随即,江阴要塞划归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管辖。特纵炮兵即与要塞炮台共同封锁了长江航道,断绝了敌人舰艇的东逃之路。

    第十兵团主力在炮兵第五、第六团的支援下,迅速突破长山、天生港、扬中的守敌阵地。至22日下午,已控制以江阴为中心正面50公里、纵深10公里的江南滩头阵地。

    第八兵团四个军先头部队数千只木船,即将逼近长江南岸时遭到守敌炮火的拦击。配属的炮兵第三团及炮兵第一团一个营等炮兵部队严阵以待,从江北阵地轰击南岸守敌炮兵阵地,支援步兵渡江。至21日晨,已有10个师渡过南岸,并建立了东西120公里、纵深20多公里的江南阵地。

    西突击集团炮兵部队重点配置在安庆东西沿线,从三个方向支援步兵渡江作战。以二野特纵榴炮团两个连、第四兵团榴炮营及第三兵团炮兵团等,组成六个炮兵群,支援第三兵团在鸭儿沟、铁板州等处强渡。以特纵榴炮团两个连、第五兵团炮兵团及军属山炮营等,组成七个炮兵群,在安庆西下沟支援第十六军强渡。以第四兵团炮兵团等,组成两个炮兵群,分别支援第十三、第十五军在彭泽至望江段实施强渡,于22日占领了彭泽、东流等地,并解放了安庆。

    至此,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被全线突破,各突击集团炮兵部队圆满完成了掩护步兵渡江的艰巨任务。

    23日夜,第八兵团的部队占领了国民党首府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

    此时,十余艘国民党军舰企图从南京东逃,第三野战军特纵炮兵及沿江配置的炮兵部队,以猛烈的炮火实施拦击,共击毁、击沉六艘军舰。在解放军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

    渡江战役结束,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事件并没有了结。作为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事件当事人之一,我曾撰文《大江炮兵显神威》,记述r事件发生的经过。

    4月3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发表声明,严正谴责英帝国主义的干涉行径,要求英、美等帝国主义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武装干涉、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主权的严正立场和决心。

    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政治委员袁仲贤和特种兵纵队炮兵第i团政治委员康矛召,奉命与英方进行谈判,要求英方承认错误,赔偿损失。但英方态度狡猾,拒不认错,并在谈判过程中指使“紫石英”号从南京获得英国海军所贮数十吨油料的补充,于7月30日借夜幕掩护,避开吴淞要塞,乘江水大涨之际,从崇明岛北航道逃出了长江。

    “紫石英” 号事件和解放军渡江战役,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这两个在性质和对象上都完全不同的作战竞相互关联,实石英”号在是出入意料。当时,虽然处在迷惑不解但也无所畏惧的解放军官兵,为了保证渡江战役的顺利展开,在友邻部队鸣炮警告无效之后,三江营炮兵群指挥员和炮手决心以首发命中来遏制英舰的傲然横行,使解放军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主动,并为随后的军事谈判创造了条件。

    由于解放军未考虑从正面攻击南京,战役侦察未能重视南京港停泊的英舰。否则,我们也会对英舰来犯的可能性做出更为准确的估计。不预期的事件突然出现,我们除应随时提高警惕外,还要多做各种设想,提出对策,以防不虞。对于干扰解放军事行动的任何对手,都要敢于打击,战而胜之,这是维护渡江作战大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就滞留长江的“紫石英”号军舰,同英国远东舰队进行军事外交斗争,是解放军当时的一个新课题。中央重视我们同英方来往文件和谈话记录的查阅,认为,从总体上看谈判的处理是正确的、成功的。我们体会到,涉外斗争中也应掌握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和不亢不卑、礼貌待人的风格。当时,解放军还没有受过外交训练的干部,但却从几位英国海军官员那里,从反面体验到他们仍在使用他们的祖辈曾在中国惯用的诸如谎言、欺骗、威胁、狡赖和说了不算等陈腐老套,这和炮舰政策一样也已经失灵了。

    炮舰政策是18世纪欧洲列强向亚、非、拉弱小国家掠夺殖民地和海外资源时惯用的暴力手段。中国在解放前的100多年间饱受列强炮舰政策的侵略和伤害。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攻城掠地,割地赔款,治外法权,遍设租界。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封建军阀、官僚买办,不顾民族利益,卖国营私,使我国人民长期蒙受羞辱,引为国耻。

    英国外交部对事过30年后的这起重大事件,例行解密相关历史档案。一位看过“紫石英”号事件档案的学者写过一篇文章,把半个世纪前就有人论及的“英国的炮舰政策在中国的终结”发展为“列强的炮舰政策在中国的终结”。这一论断无疑是更为合理的概括。其核心是中国的强大,内部团结和执行了正确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列强甘愿改恶向善了。

    1949年10月,中国大陆解放。英国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到100天内,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紫石英”号事件中,从南京北渡长江试图同解放军接洽的尤德先生,后来曾担任英国驻中国大使和香港总督,他致力丁促进中英友谊,并为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订,做出过积极贡献。

    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震慑下,通过中共地下秘密工作者的严密组织和华东局派去加强领导的社会部科长王征明的果断指挥,扼守长江咽喉江阴要塞的国民党军,于4月22日晨由要塞守备总队长唐秉琳、游动炮团团长王德容(均为中共地下党员)等扣捕要塞司令戴戎光,率领要塞炮台总台、守备总队、游动炮团、工兵、侦察营等3000余人,举行战场起义。

    江阴北临大江,城东黄山、西端的鹅鼻山,突出江中,与江北的孤山相对峙。江面由下游河口段常见的几千米,至此骤然紧缩到1000多米,因此被称为长江的“咽喉”、“锁航要塞”,是长江进吴淞口后的第二道“江海门户”,历代都在此屯战舰、操水师。1912年,孙中山曾来此视察,并将黄山“土炮台”换成“洋炮台”。1939年,新四军陈毅所部曾在江阴地区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在此设防,成立了江阴要塞司令部。1948年,国民党政府为了把解放军阻隔在长江以北,利用长江天险,组织长江陆海空立体防线,特将海防第二舰队调入长江,布防在从江阴至湖口500公里的江面上。在我军占领南京的当天,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即率舰队在南京江面宣告起义。

    南京国民党政府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江阴要塞起义及海防第二舰队起义同样是历史的必然。

    江阴要塞起义的当天,我就率领特纵部队奉命接管,并在华东军区军事代表唐君照的协助下,整顿组织,改造起义部队,建设人民的要塞。4月下旬,粟裕率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渡江后在江阴稍事停留,我简要地向他汇报了江阴要塞的起义情况,他对改造起义部队、建设人民要塞作了重要指示。

    5月初至6月底,特纵在江阴举办了一个教导大队,调集要塞100多名排、连、营干部,进行时事政策和人民军队教育。同时,结合反省、鉴定,进一步审查了解干部。在起义战士中间,则进行新旧军队“对比”教育,开展诉苦运动,提高起义部队的阶级觉悟。在端正思想认识、熟悉我军制度的基础上,对部队进行了整编。

    原驻守要塞的3000余人,接管前后跑散了一部分,至整编时仅有1500余人。7月上旬,调原炮台总队第二大队及原游动炮团全部、守备总队一中队共500余人,去上海吴淞要塞。以原炮台总队第一大队,及特纵炮兵第五团四、六连,加上后备兵团第二师工兵团两个连,组成炮兵团。以原守备总队,加上苏南军区警卫团一个营,组成步兵团。从特纵直属队、特校及后备兵团第四师抽调部分干部,组建要塞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机关。华东军区任命刘世湘为要塞司令,特纵炮兵第三团团长李安邦为副司令,唐君照代理政治委员。

    在整编起义部队的同时,特纵奉命担负起江阴要塞区军管工作,纵队政治委员张凯任江阴军管会主任。军管会成立后,主要任务是建立地方人民政权,解散反动组织,镇压反动分子,协助政府各级机构履行职责,还出版了《江阴电讯报》,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江阴青年学生100多人(以南菁中学学生为主),主动前来参军,补充了我们的新生力量,特纵为此成立了学习队,对这些青年学生进行军事政治训练,使之迅速适应部队的环境,胜任工作。

    在此期间,我曾先后于4月30日至常州、5月4日至武进,出席第三野战军指挥部召开的上海市军事接管工作会议。

    南京解放后,解放军百万大军直下江南,势如破竹,苏、杭、浙赣线及江南广大地区相继迅速解放。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南逃之陆路已被截断,妄图坚守的决心动摇。5月上旬,国民党开始破坏上海的重要建筑,疯狂掠夺资财,并加紧运往台湾。

    为使上海不致遭受国民党的严重破坏,并能尽快恢复经济建设,第三野战军首长决定以第九、第十兵团附第二十六军迅速包围上海,截断国民党军队的一切退路,全歼守敌或迫其投降。特纵奉命以炮兵第五、第六团及工兵一个营,配属第十兵团作战,派炮兵第四团配属第九兵团行动。

    5月12日,淞沪战役打响,至21日,我对淞沪外围作战告一段落。各部队都已逼近淞沪市区,敌人被迫放弃坚守市区计划,而将守备重点置于浦西及苏州河北,企图控制吴淞、大场、江湾等为核心阵地,确保海上退路,一面扼守要点,一面抢运资财。

    21日,三野司令部为提前夺取上海,遂加强兵力,调整部署。以第九、第十兵团加上第八兵团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三军,共十个军,并三野特纵全部,即日起逐步攻略上海。首战浦东,封锁黄浦江,威胁上海侧翼。尔后,攻战苏州河以南市区,同时攻占吴淞、宝山,完成对敌人的包围。最后,会攻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江湾为中心地区之敌。

    在三野对上海排兵布阵时,接管上海的各项准备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按当时的实际进展情况,接管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丹阳准备前后为标志,在进人丹阳之前的接管准备,为先期准备阶段。从1949年4月24日进驻丹阳至5月下旬进入上海接管之前,为集中准备阶段。

    上海是旧中国工业、商业、金融的经济中心,接管得好坏,对全国和全世界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早在1949年年初,华东局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先期准备阶段工作,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调配接管干部,完善组织机构;调查搜集情报资料,摸清上海的历史和现状;地下党组织做好里应外合准备,迎接解放。

    在准备阶段,华东局主要是从思想、政策、纪律、组织、物资、后勤等各个方面,做好接管上海的具体准备工作,同时明确了接管工作的步骤。在此期间,成立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陈毅任主任,粟裕任副主任,辖市政府、公安部、警备司令部、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军事接管委员会等11个机构。各机构成立之日起,即开展工作。

    4月30日下午,军事接管委员会在常州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以唐亮、刘瑞龙、张震、钟期光、余立金、张崇文、谢胜坤、陈锐霆、张凯、张爱萍、蒋天然等11人,组成上海市军事接管委员会,唐亮为主任,刘瑞龙为副主任。同时,成立了上海市军事接管委员会军事部、政工部、海军部、空军部、后勤部、训练部等六部。我任军事部部长,李景瑞任副部长。会议还讨论了军事接管的组织分工、力量配备和接收项目等事宜。我们军事部负责接收:

    一、“国防部”驻沪无线电台。

    二、“国防部”二厅气象台。

    三、兵营及其设备。

    四、陆军测量队人员及其机构、图书、仪器等。

    五、特种兵及其器材:炮兵及其器材、仓库、炮厂、学校等;工兵机构及其人员、器材、仓库;骑兵;化学部队人员机构及其设备器材。

    六、要塞阵地、大炮、人员、机构及其设备器材等。

    七、上海供应局所属两个电台、一个报话台、一个通讯队。

    接受新任务后,我即返回特纵驻地,向机关部门以上干部进行了传达。与李景瑞副部长一起,研究了下一步工作,决定:按会议要求,以特纵司令部为军事部办公机构,即行办公,收集接收单位各方面的情况,为即将进行的接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5月4日至15日,上海市军事接管委员会又分别在武进和苏州木渎镇,召开了两次会议。会议调整了军事接管会的领导,由粟裕兼主任,唐亮、刘瑞龙为副主任,同时将军事部改为陆军部。会议进一步明确,“步、骑、炮、工、辎、化学等各兵种之部队及其营房,由陆军部接收”。对接管工作和接管政策纪律等问题,做了严格而又具体的规定。

    在解放上海的过程中,切断守敌退路、封锁吴淞口的作战甚为激烈。特纵炮兵积极配合步兵作战。23日,特纵重炮赶到浦东,占领高桥东南王家湾附近阵地,对高桥东北地区敌停泊舰艇进行猛烈轰击,击伤其7艘。敌舰遭此打击,纷纷逃窜。至此,封锁了高桥以东海面,初步达成从黄浦江东岸封锁吴淞口的目的。

    26日,吴淞、江湾相继被我军攻占。我以上海市军事接管委员会陆军部部长的身份,率特纵百名余干部参加接管工作,同时兼任吴淞、江湾区军管分会主任,统一负责这两个区的接管和警备工作。当时,我住在江湾五角场,相距后来的第二军医大学不远。

    随着淞沪战役的胜利进行,对国民党陆军的接收代替了战场歼灭,剩下的任务是打扫战场和处理战俘。后来,陆军部仅接收陆军营房38处,且大部分是被破坏了的空房子,与先前的接收计划相差甚远。

    在武器装备方面,特纵在淞沪战役缴获及上海解放后陆军部的接收,共计大小火炮308门,炮弹87万发,各种汽车1076辆,各种战车、装甲车492辆,各种工兵机械车405辆,以及其他武器、弹药物资等。

    27日下午,杨树浦地区国民党军队被全部肃清。至此,上海市全部解放。

    在市民的欢呼和震天的锣鼓声中,我们进入了上海,接管大上海。7月6日,上海市军管会为使上海市民对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正确的认识,决定利用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庆祝上海解放,举行一次盛大的军民联欢会,先进行解放军入城式,壮我军威,后组织百万军民大游行,营造气氛。我奉命组织三野特纵重装备部队,共抽调了五十辆战车、五十辆装甲车、二十五辆水陆两用汽车、五百辆汽车及九十六门美式榴弹炮、九门德式榴弹炮并高射机枪等,以及三野警卫团,按骑兵、步兵、坦克、炮兵、T兵的顺序,在水电路北到吴淞口路左侧,依次整齐摆开。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长陈毅乘坐敞篷吉普车,由我陪同,检阅了参加入城式的部队。尔后,返回水电路原国民党装甲兵司令部门前的检阅台上,观看人城部队的分列式:骑兵为先导,步伐整齐的步兵紧随其后,再后边就是坦克、炮兵、工兵部队,威武壮观地走过检阅台,进入市区通过南京路、淮海路后,即分散到各地广场,与市民一起联欢。

    最初,市民还有点拘束,放不开,后来见解放军和蔼可亲,青年学生就纷纷奔向坦克、大炮,有的爬上去用粉笔写上“解放军真好”、“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解放军无敌于天下”等字样。军民相聚一起,谈笑,唱歌,跳舞,无拘无束,尽欢而散。这次联欢会,增强了市民对共产党、解放军的亲近感,认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不同。国民党军队的装备谁敢靠近,更不要说可以用手摸,还可以爬上去写字。解放军已是拥有大量重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军队了,再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

    这次阅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海市各界反应很好。旧上海外国势力很大,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不了解共产党,对解放军的能力持怀疑态度。通过阅兵,不仅让外国人,更多的是让市民目睹了解放军严明的纪律、整洁的军容、铿锵的步伐,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的信心大增。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未校对谢绝转载)

浏览:249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缨红
    缨红
  • 立春
    立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