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一门三烈

Admin 发表于2015-09-15 00:09:12
我姥姥家在山东省临沂市重沟区石家村,战争年代,这个小村子总共出了七位烈士,其中三位就是我的舅舅们。在1941年前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的姥姥先后失去了三个儿子。
大舅石金鼎(1907-1941)字象久,1937年秋任中共苍马办事处石埠乡民主乡长,日夜组织乡亲们起来抗日,到地主家慷慨陈词,动员他们出枪、出钱、出粮,为开辟抗日根据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41年4月的一天夜里,在苍马区(今临沭县)石埠村遭到伪军的袭击,那天正好二舅石金芝也带机关驻防在石埠,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大舅英勇牺牲。
二舅石金芝(1915-1941)字涵久,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在沂河岸边李石河、马石河、王桥一带活动,后到沭河两岸的南古庄、曹庄、重沟一带组织抗日武装,组建了临郯青救团第十九分团,成立了抗日义勇军,先后担任中共苍马工委委员、军事部长、苍马办事处武装科科长、青抗大队长等职务,他勇敢机智、能打硬仗,人称“铁打铜铸的石金芝”。1941年5月二舅在临沭县沈马庄战斗中牺牲,牺牲时离大舅石金鼎遇难仅21天。党和政府为表彰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夏庄召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数千人聚集到追悼会现场,为抗日英雄送行。当时苍马办事处的负责人白涛同志参加大会并讲了话。
三舅石金铎(1919-1939)又名石平,1937年在郯城县立师范学校读书,未满一年即休学回乡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到三重、南头、褚墩一带开展临郯青救团工作。后任中共滕县县委宣传部部长。1939年冬被滕县的汉奸沈宪伍逮捕,不久在山东省峄县二区英勇就义,年仅20岁。(这是三舅石金铎(右二)在郯城县立师范上学时的留影。)

133837bk1tl111byp1lwhh.jpg2005年,地方政府为纪念石家一门三忠烈,在临沂市重沟镇石家村立碑,即为著名的三烈士墓址。我姥姥去世后也葬在此处,经过漫长的六十多年,母亲终于和她的儿子们团聚了。
我的姥姥才是这个家族的根,她坚强、豁达的精神撑起了家族的脊梁。在乐善好施、当过郯城县议员的姥爷去世后,姥姥一人拉扯六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六岁。姥姥虽然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教育子女很严格,由于爱听古书,所以常用“岳母刺字”、“三娘教子”等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子女们坦坦荡荡做人、做事,要爱家乡,即便是灾荒之年,家里断粮,只能吃糠咽菜,也告诫孩子们要能吃苦、不怕难,做个坚强的人。。
在民族大义面前姥姥更是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气概。三个舅舅为国捐躯后,村子被敌人安上了据点,姥姥毅然带着老少三辈、孤儿寡母十五口人流浪在外乡。在抗日民主临沭县政府的关怀下,全部包下来供给。姥姥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常常告诫子女们政府也很困难,要省吃俭用,少给公家添麻烦。有时鬼子扫荡跑反时,和政府失去了联系,姥姥就让心爱的孙子们出去讨饭度日,两个最小的孙子就是因为这样病饿致死,全家人悲伤欲绝时,姥姥不掉一滴眼泪,也不许大家掉眼泪,她的心思只有一个:决不向敌人低头、不向困难弯腰。
133836yocs1klgxtg88xdr.jpg为表示对党、对政府的坚决支持,姥姥又把最小的女儿也就是我的母亲石健及两个孙子石明训、石庆升,孙女石慧芬送到了革命队伍里。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石家除了三个舅舅以外的三代十五口人,先后有七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他人也是党的坚定支持者。沭河两岸群众盛传姥姥是“当代佘太君”。
姥姥对胜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老人家一直活到了七十年代,九十三岁那年,儿孙绕膝五世同堂的姥姥安详地去世了。(撰文:庞松石)

浏览:49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