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莒县纺织指导所(文/公进华)

14994 发表于2019-03-14 16:28:53

莒中县纺织指导所成立于1944年五六月间。当时系根据滨海行署的决定。为了加快解放区纺织业和合作事业的发展,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滨海地区各县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均建立了这一机构。开始时,由于突出纺织业的原因,定名为纺织指导所。约在1944年底,随着其它类型合作社的大量出现,才改名为纺织合作指导所。

    纺织指导所主要干部来自两个方面。主任由县妇救会领导兼任,当时是郭英兼,后期是李瑞清,副主任由滨海区工商管理局征得县委同意后派来,我就是区工商局由下属的临郯工商局合作股调到莒中县的。到县里向王建青书记、马骅县长报到时,我还不足19岁。

    莒中县纺织指导所成立,曾以县政府的名义,由县长马骅、指导所正副主任郭英、公进华联合署名向各区发过一个油印的通知。

    县指导所工作人员很少,开始时只我一人(兼职主任以妇救会工作为主,编制在各救会),后来陆续调来庄乾明、赵梅、邱家勤等数人。各区设有纺织合作干事,由区妇救会配备,受县纺织所和妇救会双重领导,有的则由妇救会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记得当时垛庄区是李敬彬同志,后为王兴秀同志。青山区先后是郭立前和戴玉英同志。

    县指导所本身不经营业务,主要职责是宣传、组织、推动,办理建社登记、审批手续,抓典型,作辅导。但掌握有行署下拨的专项贷款,可进行经济扶持。

    指导所成立后,在县委、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区各救会特别是妇救会的大力配合下,莒中县的纺织合作事业由点到面发展颇快。指导所首先在严家崮西村试点,由严鸿江和严修登作骨干很快就办起了合作社。接着以王安同为负责人的中楼合作社,还有穆家寨

合作社等纷纷成立,这些都是办得好的。我们采取了以老社带新社,大社带小社,典型引路的办法,在每个区、每个行政村都逐步培植一个办社办得早一点,好一点的合作社。区叫中心社,行政村叫基点社。目的是办好一点,带动一大片。这些点的负责人,可以召集一定范围的合作社负责人开会,上传下达,颇有作用。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实际上成了不用政府供给的纺织合作骨干。这种工作方法,曾受到滨海地区工商管理局合作科的表扬。

    1944年下半年,莒中县纺织合作事业发展迅速。到当年年底,就已成立纺织、消费、榨油等专业或综合经营的合作社约100个,拥有铁制织布机约200台,木制织布机400台,南部距县城较远的青山、旺疃、垛庄、中楼、寨里等区发展较为普遍。

    合作事业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有些当选为各级纺织合作模范,连同农业劳动模范一起,全县共选出70人,由我和当时的县金库主任侯清江同志带队,参加了1945年1月在寨里河举行的滨海区劳模大会。在这次会上,青山区吕家崮西村的徐文田,被授予滨海区农业劳动模范称号,获奖一头耕牛。穆家寨纺织合作社被评为模范合作社。

    到1945年六七月间,根据行署统一决定,县纺织所与农林科合并,成立实业科,下分农林、合作两个股,由张宜卿、来逢华同志负责。我被调到滨海第三专署实业科工作。到此,莒中县纺织指导所完成了历史使命。

(未校对谢绝转载)

浏览:73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