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史,早在1923年,这里就有了共产党员,1925年就在农村中建 立了党的组织。有山东省早期的农村党支部——延集支部,珍藏中国最早出版的《共产党 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刘集支部。四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坚持开展反对帝国主 义、反对封建阶级剥削的斗争,在鲁中、鲁北地区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四边县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12月下旬,日军渡过黄河分两路侵占 山东大地。自此,山东人民陷入战火灾难之中。1939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根据形势的 发展,决定建立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马巨涛 任书记,陈凤九任组织部长,李荆和任宣传部长,任杰任民运部长(1940年1月后,郝晋卿 、何方明先后任部长),杜振东任政府部长,杜之唐任青委书记,赵国栋任青委副书记,阎 筠任妇委书记,徐青莲任妇委副书记。同时建立了四边县行政办事处,杜振东任办事处主任 ,刘绍九任副主任,办事处设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和教育科,赵治安任民政科长,寇鉴 塘任财政科长,梁克一任建设科长,李杰任教育科长。
四边县建立后,认真贯彻执行清河地委“苇子河会议”上传达的徐向前、朱瑞等纵 队首长关于建立平原根据地的指示,积极发展党组织,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组建了抗日游击小组,组长刘百贞。游击小组成立后,活跃在广饶南部村庄,队伍很快发展 到40多人,后编入四大队,刘百贞任队长,郭钦任指导员。在四边县委的领导下,四大队机 动灵活地同日伪军展开了游击战争。同时,各区都组建了30~50人的游击分队,经过党的 教育和 战争锻炼的村自卫队、联庄会,在对敌斗争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迫使日军小股部队不敢 轻易活动。日军对国民党顽固派威逼利诱,唆使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四边根据地。抗日根据 地军民同仇敌忾,一举粉碎了伪十五旅一团孟祝三部向阳河镇的进攻,毙敌20余人,缴获长 短枪10余支。这次战斗,打出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威风,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 焰,扩大了影响,巩固了四边抗日根据地。
为建设和发展四边抗日根据地,四边县委、办事处广泛开展了群众救亡活动,县 、区、村相继成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基层建立了自卫团基干班。这些 群众组织的任务是在四边县委和行政办事处的领导下参军参战,具体工作各有侧重。如大挖 抗日沟,12月在十团掩护下对胶济铁路青州段的破袭,是以自卫团为主;磨军粮、做军 鞋、缝军衣是以妇救会为主等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办干部培训班,加强基层建设。随 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各项工作的开展,干部缺乏成为重要的问题。遵照清河地委的指示, 县委、办事处(政府)及工、农、青、妇各系统,均办起了各自的培训班。在刘集、吴家庄 、阳河、东朱鹿、马岱、卧石、封庙、军屯子等村举办短训班,有的训练班还发展了党员。 学习内容主要是《论持久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党的建设、群众工作等。同时, 县委还选拔优秀干部到地委的党训班学习。干部训练后,少数优秀青年干部脱产充实县、区 领导机关,大部分回到原地,建立健全充实村一级组织。干部培训班培训了一批抗日骨干, 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为坚持抗日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培养了有生力量。
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四边县委先后建立了六个区级抗日政权。到1940年春,根据 地的中心地带,绝大部分村庄建立了党支部、乡村政权,群众参军参战热情空前高涨,根据 地的建设和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广泛发动群众大挖抗 日沟,使广南平原变成了沟道纵横的地下交通网。抗日沟沟沟相通、村村相连,密如蛛网。 稻庄、大王、延集等地则一直挖到敌据点附近。使日伪据点尤如一座座孤立的小岛,我抗日 军民经常以抗日沟为掩体,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二)开展经济斗争。发行“益(都)寿 (光)临(淄)广(饶)四边流通辅币”(简称四边币),掌握根据地货币流通,粉碎日寇 的经济侵略。随着四边币的发行和流通,其信誉越来越高,价值也不断提高,流通范围不 断 扩大,占领了绝大多数市场,把伪币、法币等挤出了抗日根据地,严厉打击了敌伪到游击区 收购粮食和不法商贩的投机行为。四边币在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粉碎日伪对根据地的经 济封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恢复小学教育,开办抗日小学。根据党的政策和群 众的要求,各村开始创办和恢复抗日小学,教材由办事处负责组织编排,教员由干部短训班 培训。学校平时正常集中教学,参加社会活动,遇有日军“扫荡”就分散同日军周旋,开展 游击战。村头、河边、墓田、林地都是教室,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经受了革命锻练和考验 ,为革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为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重新整 顿手工业,开始试办合作生产。在有条件的村子,恢复土布纺织业,试办中药店、染料布店等。各村实行插伙互助,解决了军属和缺乏劳动 力的困难户 生产问题,根据地形成了“家家纺车转,户户布机声”,男女老少齐下田的大生产局面。广 大军民热情高、干劲足,粮、棉产量大幅提高,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四边根据地军民在县委领导下,从抗战实际出发,在正常的生产活动和学习以外, 着手坚壁清野、埋粮藏粮等活动。积极准备对付日军的开展“大扫荡”。一有敌情,便做到 有序 分散撤离,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一棵柴草。敌人退走后,各村又是一幅村村有岗哨、人 人在劳动、处处有歌声的景象。日寇陷入根据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939年10月,为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中共四边县委发动群众,组织人力、物力、 财力,先后在根据地内建起了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生产简单的武器弹药以及军需民用 的被服等。这些工厂,在粉碎日伪经济封锁,保障根据地物资、弹药供给方面,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由于工作成绩卓著,1940年2月,四边县委被中共清河地委评为“模范县委”。
由于执行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力量,团结抗日的方针,四边县抗日工作 蓬勃发展,根据地越来越大,四边县委、四边县行政办事处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1940 年4月中共清河地委决定,撤销四边县委、四边县行政办事处,恢复广饶县委。
重建后的四边县根据地遭日军“蚕食” 进入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由于日伪军的反复“扫荡”和“蚕食”,益都、寿 光、临淄、广饶4县形势日趋恶化。为坚持这一地区的斗争,2月,中共清河区党委、行署决 定,撤销广饶县委、县政府和益寿县委、益北行署,重建四边县委、四边县行政办事处。丁 益民任县委书记,王乐三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郭民任宣传部长,清东军分区副司令员陈乙 斋任办事处主任,李玉轩任副主任。办事处设秘书、民政、财粮、武装、教育等科和公安局 ,王生林任秘书科长,苏震任武装科长,陈太衡任公安局长,刘效孔任教育科长。3月初 ,清河军区将广饶县大队与寿光县大队合编建立四边独立营,李伯钧任营长,清中军分区政 治部主任陈瑛调任教导员,辖一、三两个连。同时,四边县进行了普选工作,实行普选的68 个村,参加选民16000人,共选出参议员121名。4月,在许王庄召开了代表大会,成立四 边县参议会,选举任乙山为参议长,于寿椿为副参议长。
5月17日晚,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在临淄二区前下庄召开“红五月”宣传大会。 会后,县委书记丁亦民等在该村住下,次日拂晓突遭临淄、广饶、益都三县日伪军千余人包 围,经过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县委书记丁亦民同志不幸被俘。被俘后,丁亦民同志坚 贞不屈,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干部、群众30余人。丁亦民同志牺牲后,李荆和调任四 边县委书记,王兴国(又名伏伯言)任四边县行政办事处主任。
6月30日夜,日军纠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博兴伪军5000余人,对四边地区 进行“大扫荡”。为保存革命力量,四边县委当夜研究决定,部队除留县独立营1个排就地 坚持斗争外,其余全部转移进入清水泊根据地。之后,在近10天之内又相继将300余名机关 和乡村干部及群众骨干转移到广北根据地。在极端残酷的斗争形势下,县委领导成员及各区 党政主要领导人都留了下来,同四边人民一起反”扫荡”。拂晓前,日伪军已形成40余里的 大包围圈。近中午时,万余群众被围困在从阳河村到葛家口近二里长狭窄的阳河滩里。在葛 家口同群众一起被围的县公安局长陈太恒、寿光五分区区委书记张士欣等数十名干部战士, 在群众的掩护下得以脱险。被围在河头村的中共寿光五区委组织委员郭春令、益都七区区中 队长刘德芸,被叛徒王相友认出后,急忙跳进抗日沟,郭春令中弹牺牲,刘德芝脱险。在曲 家屯东门外,八路军主力部队2名战士在掩护群众转移中,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 归于尽。日伪军的后续部队进入四边根据地后,逐村“清剿”,挨家挨户清查共产党员、八 路军指战员,同时强迫群众在较大的村庄和公路沿线、封锁沟路口,新修日伪据点26 处。四边地区除县城、胶济沿线、淄河和小清河沿岸外,共有日伪据点70余处。沿广饶、临 淄两县边界,西起淄河东后贾村,东到彭家庄,挖了深宽各6米的封锁沟,修通公路200余里 。日伪还设立了“自首登记处”,拼凑伪乡村政权,实行“保甲连坐制”。日伪以据点为 支 撑,以公路为依托,以封锁沟为屏障,对四边抗日根据地实行全面“蚕食”,妄图消灭共产 党 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四边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四边县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反“蚕食”斗争
日伪疯狂“蚕食”四边地区,环境日趋恶化。8月,四边县委在临二区南蓬科村秘密 召开会议。会议研究了如何坚持斗争、渡过难关、争取胜利的问题。并确定了紧紧依靠群众 ,开展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实行精兵简政、敌进我进 的战略方针,展开小部队活动,及时进行思想、组织、武装斗争形式的转变,以适应新的斗 争形势需要,开展反“蚕食”斗争,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成立四边特务大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按照中共清河区党委、清河 军区的 指示,以军区抽调的21名班、排干部为骨干,成立四边特务大队,清河军区特务营长陈景三 任四边特务大队长,陈瑛任教导员。11月,陈景三在临淄二区大蓬科村被临淄伪警备队捕去 。清河区党委和军区决定,陈瑛任大队长,四边县委书记李荆和兼任四边特务大队政委。此 时,特务大队已建成3个分队:一分队长陈汉三,指导员霍慎斋;二分队长李玉春,指导员 杜济民;三分队长刘百贞,指导员刘仁山。同时,各区组建了特务队(武工队),实行一元 化领导,区委书记兼任指导员,开展小部队活动。这支部队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诞生,边组建 边战斗,以三五人一组,在敌人大肆“清剿”的日子里,白天隐蔽在青纱帐里,夜里出击了 解敌情,寻找敌人弱点,打击敌人。特务三分队指导员刘仁山了解到刘堡据点敌人的活动情 况后,带队在该村东青纱帐中设伏,俘虏伪军十余人,乘胜火烧刘堡据点。12月4日夜,特 务大队派小部队奇袭彭家庄据点,炸裂碉堡底部,毙伤敌五人。7日夜,赵键、王兰香带队 袭击伪政工团崔亮亭的老巢王木匠庄,将政工团保存的三十余支步枪全部缴获。旧历十二月 五日夜,刘德芝带队袭击阳河伪镇公所。特务三分队队长刘百贞带队将高卜纸据点夜间外出 的汉 奸刘广德击毙于中李庄。这些机动灵活的袭击战, 威慑了敌人,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坚定了争取全面抗战胜利的信心。
(二)建立堡垒村。为了依靠群众,站稳脚跟,坚持对敌斗争,四边县委、 四边特 务大队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庄建立了基点户,进而建立基点巷,经过艰苦工作,建立起了堡 垒村。青纱帐倒后,武工队白天隐蔽在堡垒村里,夜里袭击敌人。第一批堡垒村有赵家营、 永和、郝家屯、蓬科、南臣石、刘集、封庙等村。至冬,被敌“蚕食”较严重的王镇一带也 建成了堡垒村。
(三)干部实行职业化。为贯彻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 待时机 ”的方针,四边县委研究决定把开展敌占区工作同干部“职业化”结合起来。县委副书记王 乐三到淄河店车站附近聂仙庄周希五家扛活;县委宣传部长张星文以扛觅汉为掩护,在刘集 村刘端庄家当长工;临二区干部孙聚奎到上李庄李光照家做长工;为了掌握敌人据点内部的 情况,派孙希安打入南星落据点内当伙夫,后暴露被敌杀害。
(四)建立“两面政权”。四边被“蚕食"后,日伪为了维持统治,拼凑起了 伪乡村 政权。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持革命斗争,县委决定建立革命的“两面政权”(指在抗 日战争时期,日伪军“蚕食”我革命根据地后组建乡村政权,共产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乘机 打入伪政权内部掌握领导权。这些政权明里应付敌人,暗里则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服务 )。县委分析了乡村伪政权的情况:一是群众基础好,为应付敌人建立起来的,掌握在比较 可靠的群众手里,这是绝大多数;二是敌我双方都应付;三是极少数死心塌地为敌效劳。对 第一种情况给予支持,应付敌人,为我服务;教育第二种,应付敌人,靠拢我们;对第三种 坚决打击。这些革命的“两面政权”,在掩护部队和干部行动、筹集粮款、搜集情报、营救 被捕干部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五)建立情报网。为了准确搜集敌人的情况,狠狠打击日伪军,四边县委 在敌占 区内建立了情报站。通过建立的情报关系和伪政权人员,把搜集到的各据点敌人的情况,及 时送到情报站。其中,刘集站刘学成、军屯子站王凤先、东庄子站刘斌和李志亮、永和村高 澄清、 赵永营、赵成儒,工作非常出色。四边县的妇女、青少年都重视情报工作,积极 通过各种渠 道搜集情报。在群众的支持下,部队根据确切情报,对夜间到各村祸害群众的特务队和白 天到各村催粮的汉奸,进行袭击捕捉,对其进行教育,扩大党和人民军队的政治影响。
(六)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艰苦的斗争形势下,四边县委始终坚 持对开 明士绅做抗日统战工作,在夜间登门慰问,送毛泽东关于抗日的论述材料和《群众报》,经 常保持着同参议长任乙山,副参议长于寿椿,开明地主傅文三、刘墨仙,爱国知识分子卜照 明教授,教育界人士于尧文,国民党进步人士霍子明等一些代表人物的联系,利用他们的社 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同敌人斗争,申张民族正义,坚持抗战。
(七)开展政治攻势,争取瓦解伪军、伪组织人员。根据地军民利用各种形式 和机会 ,向伪军宣传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宣传我军的政策,向伪军、伪组织人员宣讲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要争取立功赎罪、弃暗投明。开展“一封信”活动,建立“红黑点登记薄”,召开伪军、伪组织人员家属座谈会,宣传我党的政策。在党的宽大政策感召下,伪军们有的 供 给我们情报,有的掩护我们的部队,有的携械投降。
1943年4月15日,我特务一分队在皇城营遭石槽营、店子据点伪军的突然包围,情况十分紧急,向北突围时副队长刘玉林光荣牺牲 ,指导员霍慎斋又带队向村南冲,在枪声中突然有人高喊:“弟兄们沉住气,我陈XX这次带队来包围八路军,一定要抓活的。”霍慎斋明白了他是我们的关系,便选定这个方向冲去 ,部队顺利突出包围。教育瓦解伪军伪组织的工作,显示了政治攻势的巨大威力,有力地支持了反“蚕食”斗争的顺利进行。
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斗争,四边县恢复和整顿了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了基点户、堡 垒村,设立了情报网,建立了革命的“两面政权”,部分县区干部以教师、短工为掩护,开 展敌占区工作。同时,各区武工队(区中队)配合特务大队打击小股日伪军,镇压死心塌地 与人民为敌的汉奸,在群众中开展“反投降、反内奸、反自首”的斗争,对党员普遍进行了 形势与任务、气节与纪律教育。四边游击区范围比“蚕食”前更大,部分敌占区也转化为抗日游击区。
由于1942年先大旱,后早霜,秋作物大部绝产。加之日伪军敲诈勒索,催粮逼款, 致使群众在1943年生活极其困难。四边县委号召全县党政军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 县委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县长赵治安率部队到黄家岭、阳河没收了伪徐振中部的 粮仓,将粮食分给群众。同时,县委还发动群众抗粮抗捐,组织群众到小清河北去贩运黄蓿 菜种子充饥,动员群众开展互助互济,播种早熟粮菜接口等。面对饥荒,我抗日军民没被吓 倒,咬紧牙关,又投入到艰苦的反“蚕食”斗争中。
1943年夏,清河军区部队发起了反“蚕食”战役。8月,四边特务大队配合军区直 属团,连续攻克南卧石、彭家庄、上庄等20多个据点,敌人深入我根据地的据点大部被拔除 ,乡村伪政权被摧毁。四边县委、县政府将撤到广北根据地的乡村干部和积极分子相继调回 ,发动群众平毁封锁沟,重挖抗日沟。1944年春,四边特务大队对敌发动春季攻势,特务大 队运用高度灵活的游击战,利用敌伪之间的矛盾和敌伪对各县边区统治薄弱的有利条件,昼 伏夜出、避强击弱、声东击西、主动出击。1月,在我政治攻势和军事袭扰下,葛家口 、南星落据点的伪军撤退。中队长陈汉三带特务大队直属队攻克后塞据点,全歼伪特务队30 余人。清明节前后,特务大队二中队由耿子甫带领,在临淄大队内线的配合下,攻克梧村据 点,俘伪军24人,缴获步枪18支及物资一宗,据点被参战民兵烧毁。5月张齐庄歼灭战,四 边特务大队俘虏伪中队长宋义孝及伪军30余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7月,四边特务大队智 取孟集据点,全俘伪中队长孔庆轩等70余人。本月,四边特务大队直属一队和二中队在大队 长陈瑛的带领下,突袭二皇庄子,将伪三师六团一个排击溃。返回路过南北张楼时,包围伪 三师特务队,击毙伪特务队长张浩,俘敌43人,缴获长短枪45支。
经过两年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尤其是渤海军区1944年夏季攻势第一阶 段作战取得的重大胜利,全部收复了原益寿临广四边根据地的所有区域。自1942年7月1日被 “蚕食”后,四边县境内新修的26座据点全部被拔除,原有的据点被攻克。四边人民的抗日 热情更加高涨,在党的领导下,恢复和建立健全了乡村党组织和群众团体组织,据渤海五地 委组织部《组织状况调查统计表》记载,四边县至1944年9月,有党支部36个,党小组74个 ,党员357名,分布在230个村庄。
随着对敌斗争形势的好转,四边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根据地的恢复和建设工 作。11月,四边县委认真贯彻执行渤海区党委关于减租减息工作的指示,在阳河村召开干部 会议,部署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增加工资、开展生产运动等任务。
渡过黎明前的黑暗,迎来抗战胜利的曙光
1945年,敌后战场转入全面大反攻,敌人不甘心其失败,犹在作困兽之斗。为挽救 其失败的命运,极力推动总决战,特别是在交通要道两侧、经济资源区和威胁较大的战略地 带,实行逐村“扫荡”和掠夺。1月15日,广饶、临淄两县日伪军1300余人,于拂晓前突然 将淄河东岸的韩庄、西营、张淡、卧石、前后贾等村包围,以追查八路为名,闯入民宅翻箱 倒柜、抢夺财物。杀害群众12人,抢走粮食衣物一宗,牲畜数十头。不久,临淄王砚田部又 窜至率王庄抢劫。28日,日伪军从大王桥出动到刘堡村抢粮,途经刘集村北门的大沟时,遭 我四边特务大队三中队袭击。日伪恼羞成怒,于29日凌晨进犯刘集村,日伪军进村后挨门挨 户放火,全村变成一片火海。房屋被烧光的占四分之三,没有 被烧光的只有17户。
4月,我渤海军区部队发起了讨伪张景月部战役,经我军月余奋战,歼敌4200余人 ,解放人口约18万人,取得重大胜利。敌寇为挽回败局,5月12日,张店敌一四一五(三角 )部队纠集“皇协护民军”刘佩臣、张景月、李青山等部6000余人,对四边县抗日根据地进 行了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一次最残酷、最野蛮的大“扫荡”,妄图围歼我主力部队,实行报复 性的围剿消灭。日寇采用最毒辣的战术“大部队隐蔽行动,小股部队出击,诱我步步深入,企图合网聚歼”。当夜分驻我根据地的上庄、下庄、赵家庄、曲家屯一带,翌日继续“扫荡 ”。四边大队直属一中队由陈瑛、李荆和带队,由王木、范家、刘集、大王一线趁夜行军, 进驻陈家官庄。由于我军对敌行动方向判断失误,13日拂晓,一中队仓促北撤,在高卜纸村与敌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我军边打边转移,部队被敌截断,在菜园村附近被包围,面对数 十倍于已的敌人,全体指战员与敌展开殊死决战,子弹打光了用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拼刺 刀。有的身负重伤,把枪支毁掉后,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经过激烈的战斗, 给敌以重大杀伤,终因敌我力量过分悬殊伤亡惨重。一中队长陈汉三、副指导员苏寿田、机 枪班长张贵及46名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菜园大地。特派员黄金龙、副队长李玉春、六班长王洪 儒带剩余的十几名战士冲出包围,杀出一条血路向大王东冲去,不料又遇敌人,双方展开巷 战,最后被敌密集火力压缩在群众家里,敌人残酷地纵火烧房,黄金龙、李玉春、王洪儒子 弹打完光荣牺牲,其余战士大部牺牲。菜园战斗,一中队始终处于被包围的劣势,战士们 打的英勇顽强,为党为人民宁死不屈。全中队77名干部战士,除7名死里复生6名被俘外,其 余64人皆为国捐躯。战后,四边军民在大王桥村隆重集会,追悼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会上 宣读了清东军分区司令部的嘉奖令,号召全体抗日军民学习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对日寇最后一战》重要文告,四边军民响应号召,组织起来,一切服从前线需要,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向苟延残喘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大反 攻。英雄的四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百折不挠,终于迎 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8月 22日,广饶县城解放。根据抗战胜利形势的需要,中共渤海区党委、行署决定,撤销四边县 委、县政府,其各区和村庄分别划归原来的各县管辖。至此,四边县完成了自己光荣的使命 ,在山东的抗战史册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广饶县委党史研究室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