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我出生在江苏省新沂市王湖村。我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小时候我种了一段时间的地,后来在村里读小学。”高孝骞回忆说,“日本鬼子来了后,小学不得已停办,我就在孔夫子学校念了一段时间的私塾。”
“听村里大人说,1938年我们这一带就已经有共产党活动了,上面有县大队、区中队和乡小队,村里有民兵。”高孝骞说,“鬼子到我们王湖村来过两回。我那时还小,在村里玩,大概是1941年,那次鬼子来时我正好看见了———那次不是扫荡,可能是示威性质的,他们来转了两圈就走了。”
高孝骞记得他们村东西各有一个鬼子的炮楼,离他家各有七八里路。两座炮楼之间有一条公路经过他们村北,是鬼子抓老百姓修的。“白天他们逼迫老百姓修,晚上县大队和区中队就带领老百姓给扒了,来回拉锯很长时间,最后也没完全修成,都是绊绊拉拉的路。”高孝骞说,“鬼子从这条路上这个据点那个据点地跑,东边那个建有碉堡的叫破石桥据点,西边那个叫姜黄庄据点。”“当时我们村的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有地主、恶霸、土匪,有贫农、中农、富农,啥样的都有。”高孝骞回忆,但即使是地主、恶霸和土匪,也不敢主动向鬼子通风报信,村里的维持会长、保长都是被迫为鬼子服务的,是应付差事的。
1942年,八路军县大队攻打高孝骞家附近的炮楼时,他还是小孩,因好奇晚上跟着几个小伙伴一起跑去看热闹。“我们在距离炮楼老远的地方趴着看,看见双方拿着枪互相打,听得枪声噼里啪啦地响。”高孝骞说,“炮楼里大部分是假鬼子———伪军,也叫二鬼子。打了一会儿,二鬼子见打不过,就放弃炮楼跑了。老百姓一拥而上,把炮楼里面的东西都砸了,放火把炮楼烧了。”
长大后参加八路军打鬼子
“1944年,我十七岁了,正式参加了八路军,先在乡小队干,再到区中队和县大队干。说起来,我当兵还有段故事呢。”高孝骞回忆说,抗战期间,八路军在他们村里到处宣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号召大家一起起来抗日。他家弟兄三人,日子过得还可以,八路军就发动他们弟兄报名去当兵。“我们都很愿意。我父亲那辈也是弟兄三个,家里日子都过得比较好。当时说三家出一个人当兵,我哥哥就去了。”高孝骞说,“他在乡小队里干司务长,由于犯了错误被退了回来,我是顶替我哥哥去当兵的。”
高孝骞记得他们五六个村的兵组成一个乡小队,十几个人,走到哪个村就在哪个村吃饭。乡小队武器不行,一般避免和鬼子正面冲突,看见鬼子就躲着,主要是搞破坏。鬼子建封锁沟,他们就给破坏了;鬼子下来扫荡,他们就在路上挖坑,破坏公路,让他们走不了。
“真正打鬼子得靠县大队的独立团。县大队里有轻机枪,那是我们那里最好的武器。他们白天晚上都在公路两侧打伏击。”高孝骞说,“我后来到了区中队,很短的时间,也就十几天一个过渡,紧接着就到了县警卫团。在县警卫团真正和鬼子正面打仗的时候也很少,我们经常打游击,和鬼子绕圈子。”
窑湾是运河上的一个重镇,位于邳州到宿迁之间,当年鬼子在那里设了个据点。1945年,八路军主力部队去打窑湾时,高孝骞所在的警卫团主要任务是配合,防止附近小炮楼里的鬼子来增援。“前方打得很激烈,但周围炮楼的鬼子没来增援。”高孝骞说,“鬼子已经是末路穷途了,一般龟缩在炮楼里不太敢出来。”
从部队转业成为烟台人
“日本鬼子投降后,我们部队改成了路警团,就在陇海东路、徐州以东到连云港之间保卫铁路,主要是维持陇海路这一段的治安,这一带属于共产党的范围。”高孝骞回忆说,1946年国民党开始发动进攻,陇海东路、徐州以东到连云港这段全部被国民党占领了,他所在的陆警团改编成第12纵队后奉命撤退。敌人在连云港到南通、盐城这个路段上有一个据点,双方在此发生了激战,部队减员很大,他们又退到淮阴、涟水一带,就地成立了淮海区一支队、二支队。
“这块地方是咱的根据地。我在司令部跟着司令员当警卫。”高孝骞说。渡江战役中,他又给支队长当警卫员,后来下放到连队当排长,再后来在部队干政务组员。上海解放后,他又到了军医科大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30军263团当书记。紧接着就是抗美援朝,他所在的88师全去了。“在朝鲜战场上,我开始是书记,主要工作是统计。”高孝骞说,他还记得他入朝的时间是11月4日,天特别冷。为躲避美国鬼子的飞机轰炸,他们白天都躲在洞里,晚上出来活动。到朝鲜后,他所在的部队因通信不便,冻伤严重,后来撤下了阵地。“我在76师的时候打过美国鬼子!”高孝骞说,后来,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来到烟台工作,现在也成为一名烟台人了。
浏览:4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