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革命李同祥、刘宜桂夫妇

Admin 发表于2015-09-16 00:06:26
 2015年6月3日,笔者驱车赴滨海山东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慕名拜访了李同祥、刘宜桂夫妇。走进二老独居的院落,感觉一方小天井里最不缺的就是盎然绿意。二老还养着鸟、喂着蛋鸡,用鸟语花香、生机满园来形容老人的家一点都不为过,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他们颇有生活情趣和心情、身体之好。老人家语言表达条理清楚,记忆力也好,笔者事后查阅资料核实访谈录时,特别感觉出了这一点,尽管年代久远但连一些生僻地名都记得很扎实。李老因听力下降对于个别提问反映不过来时,他们的次子、在海科院工作的李守平,会大声为老人家提示,并作了一些恰当的补充。
    李同祥老人弟兄俩,还有一个姐姐,祖辈给起名时,取刚柔相济之意,原名李慎柔,现名是他参加八路军以后改的。李老自幼出身贫寒,父亲不谙农活也疏于理家治财,日子过得穷困潦倒。岁数大他们很多的长兄李慎刚,早年成家后外出当兵,在鲁中军区“讨厉战役”中成为解放战士,家里嫂子曾享受了3年军属待遇,慎刚参加济南战役后补充到22军,在淮海战役中失踪。李老6岁那年母亲去世,稍大一点后,被父亲送出去给大户人家看孩子,也跟着学了几年私塾,是和8岁的姐姐相依为命渡过了艰辛的童年、少年时期的。李老他们村子1945年6月份才解放,原属寿山区(今辉渠镇),是汉奸厉文礼部队司令部住扎夏坡时的边缘区,该村西部就属我柘山镇抗日民主政府的天地,“路东路西两重天”,他早就痛恨日伪反动统治的暗无天日。李老也说起当年是怎样参加八路军的,是他给人家看孩子,因鬼子扫荡,东家家属逃难走人,他也只好回家。李老在返程回家途中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曹县姓郑的一个人,路遇八路军看护队便衣的照顾后,便毫不犹豫地结伴参加了抗日队伍。领着李老他们参加革命的这位便衣同志叫蔡少裕(音),后来在上海工作,李老解放后还曾与他有过联系。
    参军后的李同祥被分配到住沂水县院东头乡南墙峪村的鲁中军区野战所干看护,郑姓的那位同志去了特纵、即后来的我军装甲部队。李老当了八路军卫生兵后至1949年8月,先后在鲁中军区野战所、野战医院和华东野战军十五医院任护理员、护士、医助,数次参加对日伪军的作战,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李老回忆1945年冬鲁中野战医院成立时,院长聘请的是章丘的刘自珍(音),他原为沂水县开私人诊所的,医术很棒,其夫人也一起来我野战医院工作,担任科长,刘院长后来专业到青岛。李同祥老人在1949年8月至1964年3月转业前,先后在徐州陆军医院、预备二师卫生营、四川茂县军分区军马场任干事、军医、卫生所长等职。
    说起当年最先干的护理员工作,李老不无唏嘘。野战所是流动的,伤员多是分散到沂蒙老乡家里养,他们看护班干得尽管是“粗活”,但一点也马虎不得,主要是悉心照顾好那些像不能动的重伤员的吃喝拉撒睡,还有转移时的安全等等,这是份责任心必须强和任务十分重的工作,不能有任何闪失,不怕苦不叫累、更不能嫌脏,对待伤员同志一定要待像亲人一样。看护、护士、医生职责有分工区别,时间长了,注意学习上进的李同祥,逐渐学会了打针换药处理伤口等,因此经短暂的一个学习、实习阶段后,他在1945年秋成了鲁中野战医院三分院的一名护士,并很快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介绍人是指导员徐新德。那时候的党员身份还是半公开的,每当结束一天的工作需要开党员会下通知时,都是说“活动分子住下”,意思也只有党员身份的同志心知肚明。李老在做护理员时,是模范看护,任护士阶段也一直是模范护士。他们这些以担架、急救包、手术刀等为武器的白衣战士,一般不用在战场一线流血拼命,很少有“舞枪弄炮”的时候,但在一次紧急转移的行军途中,李老分到一支大枪携带、保管和使用,他毫不逊色于战斗人员,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军事素养与勇敢,战后完好上交武器时受到了领导好评。李老回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医院接收伤员很多,期间他带一个看护班配合朱明湖军医,日夜进行战场救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完成任务后荣立三等功。
    李同祥老人讲,新中国诞生后全国成立10个预备役师,他在预2师住四川崇庆县(今崇州市)。军医身份的李老,期间随部队参加了进藏平叛。初入西藏,条件艰苦,粮食甚至都不够吃的,由开始的38斤减到30斤,后来又加了3斤。随军家属每月19斤,后来是直接动员她们回老家,主要是物资运输成问题。雪天来临之前除了粮食之外,还要大量储运土豆、萝卜等,靠这个越冬,后来才慢慢好起来。平叛结束后,李老所在团在四川茂县拆成“藏民工作团”,卫生连因为汉族同志多而成建制保留,一直到1958年秋。李老回忆道,开始废除农奴制实行民主改革,需要部队分散组织武装工作组时,卫生连也被抽调去各乡各村参加土改。这期间,李老他们进行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土改政策宣传,发动藏族群众起来斗争,没收农奴主、反动牧主的草地、牛羊等财产,对贫苦藏民进行平均分配,再是配合公安部门进行民间枪械的收缴工作等,对于顽固反动人物适时进行了镇压、打击。形势逐渐好转,广大农奴翻身解放真正成了新社会的主人,连藏民中雇工身份的也逐步独立了门户,社会和平稳定、人心齐了,生产生活状况逐步好转。翻身农奴中有好多从来没见过钱、摸过钱的,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收入。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免费为藏族群众看病治病,他们也视李老这些解放军“门巴”(医生)为亲人,倍感共产党、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好。
    李老在1961年参加了若尔盖县嫩哇乡的一个调查,约有23%的人群感染某种疾病,国家全部免费予以治疗,使用了青霉素油。再是当年藏民妇女生育不注意卫生消毒,用羊毛绳去捆扎婴儿的脐带根,李老他们卫生兵教会接生员使用纱布,用酒精棉球等进行消毒等。李老还亲自接诊了两个难产孕妇,救了大人孩子。驻军部队还积极配合地方卫生部门帮助该乡培养起了自己的乡村医生,李老他们尊重民族习惯,积极探索西药、藏药结合,治愈了一些地方疑难病症。高原地区,交通不便的年代,战马的作用极为重要,李老于1958年4月到1964年3月,担任了茂县军分区(1974年改称为阿坝军分区)军马场卫生所长,一个阶段李老不但给人治病,还要兼任兽医主任,边学边干很快成了也懂兽医的专家。
    1964年4月,李同祥老人转业到寿光县寒桥医院任院长至1973年4月,文革期间被卫生系统的造反派夺过权,挨过整。调回安丘后,先在夏坡医院任业务院长,1975年五一节后,县里照顾老干部调李老进城,任城关医院院长,1978年5月再调安丘人民医院任总务主任,1980年2月为让大儿子接班而提前退休,后按国家有关政策改为离休。
    访谈过程中,我们自然询问起李老的身体状况,老人家健康的原因之一是心胸宽、性情平和,什么事都能看开、想开。离休后的这些年,也很注意读书看报看新闻节目,关心国家大事,思想一点都不落后。笔者留意了老人家起居室案头的摆设,有成期的《支部生活》《党员干部之友》和《老年教育》长寿家园专刊,再是潍坊晚报等,老人家还比较认真地作了一些养生保健知识方面的笔记。作息很有规律,坚持睡午觉,因为血压高的缘故,活动也多是选择下午及晚饭后散步,再是养花弄草伺候鸡鸟、干些家务。已是88岁高龄、身体同样壮实的大娘笑着说,隔了夜的熟菜特别是白菜之类的,老汉儿甭打谱吃,也不让我们吃。
    守平同志心中的父亲,是一个“实在、忠诚于事业”的人,他笑着讲是“真正的老革命、也太革命”。还是生产队、大集体的年代,他们家是单职工户,家家吃菜要凭会计开条去生产队菜园领菜,还是孩子的守平,头一天去菜园说是“明天给条”问老社员领了一份西红柿,第二天拿着条子又去领了一次。父亲晚上回家知道后,逼着守平坚决退回去。守平同志如今也是年过半百之人,能够说起这件事,笔者相信他后来是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做法,也知道了啥是真正的父爱,因而此事能够对他影响至深,也让他受益至今。(撰文:云增民 辛宝祥)
浏览:77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