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长征一路歌
战士剧社1930年成立于中央苏区,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中成立最早的一支文艺组织。它隶属红一军团政治部,主要任务是在部队中进行宣传鼓励,辅导连队文艺活动,还经常排演戏剧为部队演出。剧社的社员除了专职的宣传员外,多数是机关干部战士,还有不少领导干部,罗瑞卿就担任过名誉社长,亲自领导剧社的活动。萧华、童小鹏、李兆炳等都当过名誉社员。
长征前夕,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的胡底,根据周恩来的腹稿,写出剧本《杀上庐山》,由钱壮飞扮演蒋介石,罗瑞卿扮演团总的儿子,李卓然扮演德国顾问塞克特。演出后对鼓舞部队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转移后,战士剧社的宣传员们沿途写标语、画漫画;过湘江前,还在湘江岸边设立了宣传鼓动棚,用布搭起棚子,插上红旗,宣传员为路过的红军指战员唱歌、说快板、用硬纸壳做成的喇叭筒喊口号,鼓舞士气。军号一吹起防空号,队员们马上把红旗一拔,就地疏散、隐藏;飞机一走,红旗又竖起来,宣传员们督促大家奋勇向前快过江。有一次,在云南嵩明,我军遭到敌机轰炸,战士剧社的宣传队长旷达不幸牺牲,还有十几个同志受伤。
在行军路上,宣传员一边走路一边做扩红工作,进入贵州山区后,当地群众生活很苦,一个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汉子,常常围拢在宣传员身边听宣传,听“送郎当红军”的歌子,有些青年马上参军跟上队伍走了。在四川,有一次遇到敌人轰炸,宣传员曾广接隐藏在一片桔子林里,有一个行路的青年也在躲飞机,两人攀谈起来,这个青年叫王辛,是个中学生,他听了宣传员的动员,自愿参军,成了战士剧社的宣传员,解放后当了七机部副部长。
长征后很少演出的战士剧社,在1934年12月31日晚上,在贵州余庆举行了一次庆祝1935年元旦的演出,后来又在桐梓举行的群众大会上演出。这两次较大规模的演出,最精彩的节目是中央剧社社长李伯钊表演的苏联海军舞,她又歌又舞,台下观众欢喜若狂,一再叫喊:“再来一个!”
两瓶酒与猜谜语
红军二渡赤水,占领了茅台。战士剧社宣传队长潘振武搞了两瓶酒,一师宣传科长彭加伦听说后到剧社要酒喝。潘振武说:“酒是有,不过有个条件。”彭加伦说:“你有什么条件我答应!”潘振武说:“你是个笔杆子,就以‘巧渡金沙江’为题目写个歌词吧!”彭加伦急匆匆赶回部队,一夜行军来到皎平渡口时,宣传队员们已在江边唱起来了:“金沙河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它水深江流急,更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真顽强……”
夹金山因为山峰常年积雪,被称为雪山,海拔四千多米。宣传员们早晨两三点钟就出发,走到下午就感到很艰难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为了给队员们鼓劲,提高了嗓门说:“我给你们猜个谜语吧,‘慢慢行’,答一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机灵的小队员,不费脑筋就答道:“‘慢慢行’,不是徐向前嘛!”再出一个:“谁是雇农?”“咳,何长工嘛!”朱瑞慢条斯理地说:“我给你出个难的:‘能知诗词歌赋,总是哈哈连天,曾为花中魁首,可惜不能高攀。’”这一下把队员们难住了,想了半天猜不出来。朱瑞说:“军团政治部不过几十个同志,这人就在我们队伍里。”大家七嘴八舌,不一会儿就猜出来了:“是军团政治部的科长文笑梅!”几个谜语一猜,把大家的情绪提起来了。朱瑞说:“梅花是花中之魁,数九严寒,迎风怒放,我们过雪山就要有梅花傲雪的精神。”
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每个人拄着一根木棍,一鼓作气爬到半山腰。忽听前面传来“呱哒呱哒”的竹板声,那是宣传员刘乾坤的快板:“翻山顶,看本领,比比哪个是英雄……”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也急促了,大家又饿又累,很想歇一会。这时,宣传员们又督促大家:“同志们,山顶不能停留!不活动就会冻僵,加油呀,翻过山头就是胜利!”
《庐山雪》兆胜利
翻过夹金山,行军四十里到了达维。这是一个只有百多户藏族居民的小村子,村中有一个高达十几层的喇嘛庙,红墙金瓦,庙前有一块挺大的坪场。1935年6月17日晚,在这里举行了一四方面军联欢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参加了晚会。红四方面军军乐队奏了军乐;红一方面军唱了宣传部长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在懋功,红一四方面军又开了一次联欢会。战士剧社临时抽调人马赶排了红五军团宣传部长黄镇写的话剧《一只破草鞋》,写的是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国民党大军追到江边,红军早已无影无踪了,只拾到一只烂草鞋。两河口会议后,为了欢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战士剧社还举行了一次专场演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陪着张国焘看了写私塾先生教书的喜剧《老先生教书》。
据统计,战士剧社在红军时期编演的剧目有40多个,最受欢迎的剧目是歌颂红军反“围剿”胜利的《庐山雪》。曾任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李卓然任编剧,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罗瑞卿组织排演,并扮演蒋介石。当时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都上台参演,按各自的职务,扮演各自的角色。演出时观众感到真实、亲切,全场鼓掌欢呼。演出不久,红军果然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附:
2006年5月鲁南之行
□高励
一、回临沂有感
告别沂蒙山,屈指六十年,
硝烟已散尽,今成万宝山。
二、参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纪念馆
战时司令部,旧址又重现,
似闻军号声,忆我黄金年。
三、参观华东烈士陵园
姐弟文艺兵,征战华东行,
八弟十五岁,陵园留英名。
四、临沂新貌
抗日党政军,光复好河山,
建设新临沂,后生重担肩。
浏览:12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