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村家族抗战史

DX——W 发表于2015-09-17 15:37:54
  从我记事起,家里最珍贵的东西是正上方印着庄严的国徽,由毛泽东主席签名,底面印有“永垂不朽”四个鲜艳的大字,落款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大红方印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父亲把她镶在镜框里,无论是在老家的老屋里,还是迁移到垦利县新安公社新育林大队住的平房里,再后来搬到东营区辛店镇、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的楼房里,父亲总是把她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是革命烈士——我的二祖父耿锦烂牺牲后获得的。
  每年的“8·15”,日本投降日,父亲总是早早起床,用洁白的湿布把《纪念证》擦拭得干干净净,嘴里喃喃地念叨着“咱家是抗日烈士的后代,后辈一定勿忘家仇国恨,努力为祖国工作啊!”今年的“8·15”,父亲已离开我们快一年了,我再也看不到父亲擦拭《纪念证》了,再也听不到父亲反复地叮咛、再三的嘱咐了。
  我虽然没有亲历那段苦难的岁月,但自懂事起,就耳濡目染着父亲那痛苦历史的回忆。
    当年,我家有老奶奶、祖父、祖母、二祖父、二祖母,我父亲刚满11岁,二叔正月初九刚出生;二祖母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男孩。祖父当时已是村里的八大委员之一——“抗抚”委员,身体比二祖父强壮,兄弟俩要有一个参军,他是长兄,坚持自己带头去参军。二祖父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大哥是“顶梁柱”,坚决恳求由他去参军。兄弟俩争得面红耳赤,争来争去,还是由老奶奶拍了板儿,最后决定由我二祖父报名参军。我的家里当时就是“大哥争着当八路,弟弟抢着去参军,母亲叫儿杀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纸“乌龟”和“飞艇”
  1945年,我的家乡耿家村隶属于渤海区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史口区第三联防队(简称“三联防”),地处广(北)、博(兴)、蒲(台)三县交界。那年的春节前,八路军渤海军区经过1944年夏秋冬三季功势作战,渤海军区主力和地方部队急需补充兵源。渤海区党委、行署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扩军、练兵、准备大反攻”的指示,以广、博、蒲三边地区抗日根据地为中心,在发动群众垦荒种粮植棉大生产、减租减息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大参军运动。当时正值农历春节,三边根据地各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还我河山”、“抗日光荣”的标语随处可见,“直属团、特务营,谁参加来谁光荣”的歌声回荡在大街小巷。动员参军期间,涌现出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景象。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就有3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八路军,受到了渤海区党委和军区的通令嘉奖,并荣膺中共华东局表彰,这就是载入史册的“三天三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渤海区广博蒲边区大参军运动,我村就在其中。
  当时,耿家村大约有600口人,都是耿氏家族后裔,父子庄院,以种地为生,在外经商求学的很少,仅有的三个油坊算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了。史口区委干部王少卿来村秘密发展的3名党员被抽调到县、区里工作,都不在村里,耿丕城到史口区华沙公司担任了经理,耿绍武到区中队担任了司务长,耿杰然参加了蔡寨二区驻村工作队。动员群众大参军的工作任务就落在了时任村长耿企晋和农救会(农民抗日救国会)会长耿寿安等村干部身上。当时思想比较活跃、工作比较积极的耿寿安,早年毕业于博兴县纯化高级小学,考入济南市鸿文中学。1937年龙居麻湾正觉寺黄河决口发大水,家里生活困难,辍学回村,在村里算是见过世面的文化人。动员参军伊始,兄弟村轰轰烈烈,耿家村却不冷不热,一时落在了后面。正月初十,“三联防”给我村送来了表示工作落后的一只纸“乌龟”。村里接到纸“乌龟”后,村长耿企晋立即召集农救会、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开会,分析群众没有发动起来的原因:当时群众只知道近年来八路军在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的领导下,1943年5月铲除了盘踞在离我村六里地的伪保安十六旅三团团长成建基三里庄据点,1944年8月攻克了日伪军张许据点,解放了离我村30里地黄河西岸的利津县城,八路军军威声望大震,对八路军很佩服。但轮到自己去参军,庄稼汉连刀枪都没有摸过,战场上真枪实弹杀鬼子,心里着实发怵;前几年鬼子进村“扫荡”,用刺刀杀害了本村的无辜群众耿企达、耿奎林、耿良臣和来走亲戚的范汉杰,还有在西油坊干活的老李,村民耿忠生被刺一刀、耿仙城被打一枪伤了左肋骨、耿企法被鬼子打伤了腿,想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自然有些担心害怕。还有的担心当了“八路”、上了战场,家里的地谁来种?大人孩子谁来管?日子还怎么过?顾虑重重,等待观望。村干部逐一分析原因,农救会长耿寿安坐不住了,当场表示第一个报名参军。“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村干部带了头,群众的工作就好做了。村干部们一方面发动妇救会、青抗先和儿童团组成秧歌队,利用正月过大年的时机在大街上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玩龙狮,大唱《送郎参军》、《优待抗属》、《六大光荣》、《青年快打算》等歌曲,寓教寓乐;另一方面,村里订立了拥军公约,对“抗属”(抗日军人家属)实行“代耕”,土地的耕、耩、锄、耙、收,家里的出圈、盘炕、挑水,村里全部负责,儿童上学不要钱,保证尊重“抗属”、优待“抗属”。“上山打虎亲兄弟,战场杀敌父子兵”的标语贴满了全村。农救会长带头参军,虚实结合发动到位,群众逐渐消除了顾虑,纷纷要求上前线、杀鬼子。
    二祖父耿锦参加八路军
  正月十五,天刚蒙蒙亮,全村报名参军的青年在农救会长耿寿安的带领下,在亲人们的簇拥下,个个精神饱满,浩浩荡荡地奔向“三联防”驻地——黄店村,高喊着“是英雄,是好汉,跟着寿安上前线” ,“谁先进、谁落后,要和周家西商比比看”(北离我村6里地的广北九区周家村和南距8里地的西商村各拉出了一个连,称“周家连”、“商家连”,是广博蒲三边地区大参军的先进典型),太阳出来了,秧歌队迎着满天霞光,边扭边唱,人群簇拥着报名队伍跟在秧歌队后面,耿寿安第一个跳上“三联防”的擂台报名参军,紧接着全村32名男青年纷纷上台报名参军,超额完成了史口区和“三联防”下达的参军任务。当即,“三联防”给耿家村送上了一只纸糊的“大飞蜓”,以示表扬鼓励。耿家村大参军由一只纸“乌龟”变成了“大飞蜓”,落后村成了先进村。
  二祖父耿锦烂参军后,被编入“周家连”,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短期训练,紧接着参加了蒲台县“道旭战役”,负重伤转到后方,因伤势严重、长途跋涉,加上遭到日本鬼子袭击,光荣牺牲。关于他负伤的经过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据本村在同一个连参加“道旭战役”的战友刘曰俭讲,战斗打响后的当天晚上,耿锦烂所在班的战士正在芦苇沟里围着一个装满手榴弹的笎子讨论具体打法,这时突然飞来一个流弹,正好落在了手榴弹笎子里引起爆炸,“轰”的一声,几名战士当场牺牲,耿锦烂炸伤了左胸部,身负重伤。还有一个说法是,在黑夜的战斗中,他往据点里面扔手雷,手雷碰到了据点的墙壁上弹回来爆炸,伤到了左胸部。二祖父受伤后,支前民工用一扇门木板抬着转往后方,当走到八路军渤海军区驻地史家口时,区里通知家里前去探望,我祖父立即赶到史家口,找到了身负重伤的二弟,掀开被子看了看,伤口在左胸部,紧接着就被抬走了。先是到了广北县的丁庄道口,最后转移至距现利津县一千二村东北方向十多里神仙沟以东的张家圈——渤海军区后方医院。一天夜间一团漆黑,医院遭到日伪军的突然袭击,医院将伤员紧急疏散隐蔽到荆林密蔟的杂草丛中,伤势较轻的慢慢地爬了出去,二祖父伤势严重奄奄一息,没有爬出来。天亮之后,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没了气息。为了打败日本鬼子,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他献出了年仅27岁的宝贵生命,将一腔热血洒在了黄河入海口一带的热土上。二祖父牺牲后,临时埋在了张家圈。
  家里接到了二祖父牺牲的噩耗,我老奶奶、祖父,还有一位表亲3人急忙赶到离家100多里开外的张家圈确认尸首,他们扒开埋葬二祖父的土堆,确认无疑。当时正值雨季,黄河发大水,不能移葬,就在埋葬处作了记号。二祖父牺牲后,二祖母带着刚满一周岁的孩子叫德富,改嫁附近的南田村,时间不长我的德富小叔因病夭折。这一年,我们家真是祸不单行。老奶奶痛失爱子,儿媳改嫁他乡,又失去了孙子,打击接踵而来,让她痛不欲生。到了秋后,村长耿企晋带人,把烈士忠骨从张家圈迁葬回村,沿途抗日根据地的干部群众分十里八里的接力迎送。灵车缓缓前行,至第二天黄昏时才到达,停放在村西场院的碑楼子,全家老少跪拜祭奠,悲痛难忍,泣不成声。因二祖父膝下无子,按照灵前必须有子女送葬的风俗,由我父亲为其叔父顶瓦指路,安葬进了祖坟。2012年国庆节,垦利县人民政府为我二祖父立了“抗日革命烈士耿锦烂永垂不朽”的墓碑。
    耿家村6位耿氏子弟殉国
  1945年正月耿家村“大参军”的32人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共有6位耿氏子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耿锦烂,1945年6月抗日战争,在蒲台县“道旭战役”中受重伤,光荣牺牲;耿连城,1945年6月抗日战争,在蒲台县 “玉皇堂战役”中光荣牺牲;耿希然,1948年时任解放军某部连长,在“齐东战役”中光荣牺牲;耿焕彩,1948年8月,在“济南战役”中失踪,全国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耿寿安,1949年时任解放军华野10兵团28军第82师244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10月在福建“金门古宁头战役”中光荣牺牲;耿省三,1950年,在福建“南日岛战役”中失踪,全国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1945年抗战“大参军”的感召下,1946年、1948年又有20多名耿氏子弟青壮年分别入伍参加了解放战争,还有十几人参加了支援前线轮战营、担架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村长耿企晋被抽调为华东局山东分局渤海区党委的南下干部,随军南下到了浙江温州地区,担任了玉环县委(现温岭市)组织部长,副县长、县长,为新中国建设大业做出了一份特殊的贡献。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曾经的家乡历史,沉浸着苦难,燃烧着激情,先烈用累累白骨铸就了独立的脊梁,用汩汩鲜血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今天,祖国的未来,播种着希望,散发着光芒,期待着我们用汗水浸润欢笑,迎风破浪,沧海桑田有新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仅作此文,铭记家乡抗日烽火的悲壮历程,缅怀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浴血奋战的革命英烈,忆革命家史,感父辈情深,传良好家风,励儿女子孙,永听党的话,做好党的人。也是对抗日烈士子女——我的父亲地深深怀念。 (作者耿振东系山东省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东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原常务副书记)
  在撰写此文过程中,先后拜访了耿家村党支部老书记耿钦明同志,承蒙提供了详实的记忆资料,查阅了市、县党史史志资料,一并表示忠心感谢!

浏览:178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