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抗战老兵宋怀美

蒲台烽火 发表于2015-09-20 13:41:55
宋怀美.jpg    今年7月8日上午,记者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滨州军分区干休所侯政委的带领下,来到抗战老兵宋怀美的家中。
    朴素整洁的房间里,物品摆放井井有条,一盆绿油油的植物散发着勃勃生机,进屋坐好,宋老的老伴热情的给我们切开了西瓜。从外表看,已88岁高龄的宋怀美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但从他坚定的步伐和铿锵有力的谈吐中,依稀可以看出军旅生活在他身上的留痕。侯政委向我们介绍:“我们一直称呼他为宋团长。他的抗战经历丰富,我们一起聆听他讲述精彩的抗战故事吧。”
宋老哈哈大笑:“人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但是我参加抗战这段经历一辈子都不会忘。”宋老说,他是山东潍坊人,1945年1月参加革命,那时候日本人快投降了,但是还在垂死挣扎,他从小就了解了日本侵略者的恶行,所以17岁的他毅然参加了革命。他的青春岁月和人生的美好年华在战场上得到绽放,熠熠生辉,说到这里,老人特别自豪。
    外敌来犯毅然参军
    1936年,刚满八岁的宋怀美就已经开始接受抗日教育。他告诉记者,当时生活的环境让他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就对日本鬼子充满憎恨,我期待着自己长大了能上战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寿光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人民抗日武装。遂即发动了声震渤海平原的牛头镇起义,树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当时最有名气的就属马保三,他被推选为司令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跑了8个乡、几十个村庄,组成了一支80多人的“抗敌后援队”,为起义组织了骨干力量。又于12月中旬,乘机截获了国民党羊角沟警察局准备南逃而运往县城的1门炮和部分枪支弹药。为此县长宋宪章大为恼火,派兵包围牛头镇逼索枪支。马保三据理谈判,晓以民族大义;最后,来人仅带回少数枪支交差了事。起义前夕,他毁家纾难,不仅献出了全部粮食,而且全家老少一齐动员,成了起义部队的后勤部。1938年,这支部队挺进胶东,回师邹平、长山,转战沂蒙,驰骋鲁中南。“这些我也是听村里老人讲的,当时我就特别佩服马保三。”宋老回忆说。
    “我小时候对日本鬼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年春秋两次的拉网式扫荡。那真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扫荡就是七天,我那时虽然小,但是我真的恨透了日本鬼子。有一次扫荡中,我就亲眼看到我们村的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往前跑,后面有几个日本鬼子拿着刺刀追,后来追上了,就一刀刺向的那个妇女,妇女倒地,怀里的孩子哇哇大哭,日本鬼子眼都不眨,一刺刀又刺向了孩子!”讲述这段经历时,宋老咬着牙,握着拳头,记者分明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愤怒。
    1945年初,宋怀美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光荣的参军了,他所在的部队是渤海军区三分区14团。那时候和日本鬼子正面交锋的机会不多,主要是打汉奸打据点。
    喊话鬼子赶快投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而这时,宋怀美所在的部队才和日本鬼子有了两次正面的交锋。
    “他们不肯认输,也不愿意交出武器。”宋老说,虽然已经投降,但仍有很多残存的鬼子不缴枪。“那时候,留在山东的鬼子都向济南集中,然后集中到青岛缴枪再回国。可是就是有鬼子不服气,坚决不投降也不缴枪。”
  第一次和鬼子交锋印象最深。当时夜里不到二更,宋老所在的部队向日军发起进攻,他们接到任务要求士兵们“夜间标定”,等到能看清敌人时才开枪。“我们有几个人的任务是对敌人喊话,叫他们投降缴枪。”宋老继续讲着,“当时部队专门请了日语教官,就专门叫我们日语,用来喊话日本鬼子。宋老聚精会神地看着记者:“我现在还能记住几句哩,当时喊的是‘毛老鲁,唉拉可劳斯(音)……’意思就是投降吧,缴枪不杀。”宋老激动地讲述着。
    宋老说,当时正向日军大声喊话时,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肩后面穿过,幸亏当时背着一个包袱,子弹穿过包袱进入右肩没有穿透,但是子弹还是留在了肩膀内,后来通过手术才拿出来的。说完,宋老掀开衣领,让记者看子弹留在身上的痕迹,这个弹痕也见证了宋老光荣的抗战经历。
    “后来,这个据点的汉奸扛不住打,出来把枪上缴了,鬼子依然很顽固,增援的部队赶到后扔了几个炸弹,当场就炸死5个鬼子,还有的鬼子腿炸伤了,终于熬不住,腿受伤的鬼子跪着爬出来乖乖地用双手把枪上缴了。”讲到这,宋老还模仿着当时的场景,脸上露出了得意而自豪的笑容。
    时常怀念牺牲的战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怀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经历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说起孟良崮战役,老人很激动:“那真是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
在孟良崮战役中,宋老所在的部队坚守阵地打阻击。国民党前进严重受阻后下了死命令,攻不过去就逐级枪毙。“根据中央指示,我军实施迷惑敌人战术,使蒋介石、陈诚心理上产生错误判断,他们误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野主力决战之目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敌人的戒备心理,促使敌军冒进。我军利用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讲到这里,宋老竖起了大拇指。宋老参加的这次战斗打得异常惨烈,阵地前敌人的尸体摞了一层又一层。战友们相继牺牲,宋老的右手心左侧也在那场战役中被弹片削去一块,留下永远也不能平复的疤痕。
    宋老感慨万分地说,我军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为何以弱胜强,一是依靠党依靠群众,一时一刻不能脱离群众;二是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三是永远跟党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直至胜利的信心。
后来,1952年春天,宋怀美服从组织安排,从南京调到山东青岛胶南白果树,主要是做边防工作,1958年初调回小营,然后全家人在滨州落户。他说:“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都说我既是潍坊人,也是滨州人,我在滨州住的时间比在潍坊还要长。”
    临采访结束前,记者问他:“宋团长,您当时打仗时害怕吗?”
    他说:“不怕!有什么好怕的!生在那个年代,打仗就是一种责任。能够幸存下来,我觉得很满足了!倒是想想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都牺牲在了战场了,我觉得很难过,每次想起他们,我都会掉眼泪。真的想念我的那些战友们!”讲到这,记者分明看到了老人眼里噙的泪花。
    如今和平年代,宋怀美老人在家颐养天年,然而那辉煌的抗日往事却让后人铭记在心,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进取,发奋努力。(原载《鲁北晚报》,由杲阳、刘兴云采写供稿) 
浏览:50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