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昇老人是山东淄博临淄区敬仲镇崖头村人。1943年3月参加工作,刚开始是在地方工作,那时只有15岁,负责丈量群众自己开发的土地,然后发放土地营业执照。1945年1月份,党号召全民大参军,集中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年轻人都响应号召,报名参军!我当时也对日军的侵略怀恨在心,于是瞒着父亲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革命,那年我17岁。参军后我的部队是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直属营,穿上军装的我抗日激情更加高涨。”
两夺蒲滨 击退敌军千余人
“当了兵最主要的任务是打仗!”1945年6月10日,李树昇入伍不到半年,蒲滨战役打响。李树昇说,之所以发起这场战斗,是为打击日寇的重点进攻,保卫麦收,粉碎敌伪以蒲、滨两县为重点的抢粮企图,渤海区党委、军区集中了军区主力直属团、特务营、四分区独立团、滨县独立营、利津独立营、六分区直属队以及博兴、蒲台县的地方武装共4000余人,在杨国夫司令员的带领下,对蒲台、滨县一带的日伪军进行了反攻,发动了蒲滨战役。
“我们的部队埋伏在滨县的城墙上,负责打击惠民方向前来支援的敌人。”李树昇回忆说,当时埋伏了大约2个小时后,敌人终于出现了。起初还没接触时,心里挺紧张,一交上火就没有那种感觉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虽然敌人还增援了一次,可是我们还是成功击溃敌人千余人。“这样,我们就解放了蒲台。”
“打完蒲台县后,我所在部队又参加了拔除鳌头周据点的战斗。”李老告诉记者,鳌头周是汉奸头子杜孝先1940年安置的据点,内外有两道壕沟和一道围墙,修建的非常坚固。其中内壕宽六米、深三米,外壕宽十米,深五米,壕外设有铁丝网、梅花桩、鹿寨,还有雷区,据点东西南北设有四门,各门还建有一个大碉堡和两座炮楼,院内有敌人千余名,做的工事非常坚固,“这场战役非常难打!”
李老回忆起这场战斗很激动,他用手比划着说:“我所在的军区直属团围攻鳌头周,一营主攻,三连为突击队。还没有正式打,一名排长就被敌人打中头部牺牲了。紧接着,所有的战士们都冲上去,架着梯子爬到了城墙上,只要一个战士上去了,后面的战士就紧跟着爬上去,我也是从梯子上爬上围墙的,很快我们就攻占了南门碉堡。接着,后续部队冲进街里,攻入大院。经过一昼夜激战,至12日,共歼灭守敌800余人,杜孝先带伤率近千人逃窜。
李老说,攻占鳌头周以后,16日夜,四分区独立团二营,加上滨县、利津两个独立营,乘胜包围了滨县城,最后在军事威胁与政治攻势下,守军投诚,未经战斗就首次收复了滨县城。
日伪为挽回败局,从6月21日起,又调集了张店、惠民、蒲台、滨县残敌6000余人,以夺取蒲、滨为主要目标,实行了报复扫荡。李老回忆说,记得那天下午,天空乌云密布,小雨下个不停,部队对滨县发起了总攻。黄昏时分,直属团三营突破了南门。在全城混乱,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敌人四处逃窜。李树昇所在的一排奉命追击,在伏兵配合下,俘虏了六七十名敌人。
整个蒲滨战役,从1945年6月10日到7月1日,历时22天,解放蒲台、滨县大小村镇600余个,攻克与逼撤日伪据点二十四个,毙伤、俘虏敌军29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0多支,机枪23挺,大炮22门,汽车11辆,战马40匹,还有粮食32万斤。蒲滨战役后,李树昇又参加了解放无棣县城的战斗。
北上南下 双腿走遍半个中国
李老告诉记者,参加的战役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平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在参加四平战役时还遇到了一件“好玩”的事情。从山东北上的战士们都没有见过火车,更别说坐火车了。进入东北后,有一个机会刚好能坐一次火车,战士们都很高兴。纷纷跳上火车,坐着等火车开。上了火车后临近晚上,战士们由于白天行军很疲劳很快都睡着了。等一觉醒来后,有战士想看看经过火车一夜的奔波到哪里的时候,才发现火车居然一动没动在原始出发地停了一夜。这一夜谁也没想到,因为司机胆小,早就弃火车逃走了,火车没有司机,自然也没法开动了。
“我参加了很多战役,北上解放东北三省,南下解放海南岛。走的路比红军万里长征走的还要多。从我参军开始,一天走七八十里太正常了,真的是靠两条腿走遍半个中国。”李老说到这里很自豪。
身上伤疤 见证抗战生死搏杀
就在李老给记者讲述他抗战的亲身经历时,记者发现他的左手中指和右手食指都是弯曲的。李老摸着他弯曲的手指告诉记者:“这两个手指都是在战争中负伤的。不是同一个战役,是在两次战役中分别负伤。”
李老回忆说:“左手的中指的伤是在1946年一次剿匪时中了敌人安置的炸弹,弹片直接打在手指上造成的。其实这还不是受伤最严重的地方。那天参加剿匪行动,我们刚到没多久,敌人的炮火就跟雨点儿似的打了过来。”李老回忆说,当时他趴在地上,突然感觉他的腿像是被砖头给拍了一下,不是很疼,挣扎回到卫生队才发现,敌人的弹片都扎在右腿上。“
“卫生员说没伤到骨头,拔了弹片后拿碘酒给处理了一下。”李老说,当时医疗条件很差,伤口发生感染溃烂,一个多月都不见好,后来反复溃烂了好几次才见好。说着,李老捋起裤脚,记者看到他的右腿上还留有几处明显的凹陷的疤痕。
说起右手食指的伤,李老说:“这个伤是抗美援朝战役时负的伤。那时候我参加志愿军后从战士成了指导员。在一次和美国军队的战斗中,我带着通讯员,手里拎着匣子枪,围堵一支美军部队,没想到就在翻山头的时候,被美国兵瞄上了,那时候他们的武器都很先进,然后我拿枪的这只手就中了一枪,手里的匣子枪都被打穿了。那时候朝鲜的医疗条件很差,在朝鲜根本医治不了,没办法就只能回国,在绥化县进行治疗。这只手因为被子弹击穿,无法伸直,所以就一直保留着这个扣扳机的姿势。”李老很淡定。
这些身上的伤疤见证了李老在抗战中的生死搏杀,同时记者也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李老浴血战场、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伤疤,是他老人家一生的荣耀和自豪。
李树昇今年87岁了,身子骨还很好,临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自己身体还不错,特别是没有生过大病,也没有住过医院。李老还开玩笑地说:“我打了那么多年的仗,竟然只负过两次小伤,我太幸运了。”
如今李树昇晚年生活很幸福。“我的儿孙都已成人,可他们现在过的生活和我当年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经常给他们讲我亲身经历的历史,就是要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更要铭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原载《鲁北晚报》,由杲阳、刘兴云、孙颖采写供稿)
浏览:8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