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狙击打败了增援的鬼子”
1942年春天,17岁的王国滨入伍,是在一百多里地之外的沾化境内的义和庄、太平镇一带找到的部队,“咱们这里是敌占区,鬼子汉奸太可恨了,他们压迫剥削咱老百姓,为了咱穷人能有个好日子过,我就跑到了沾化的洼里(义和庄、太平镇一带)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王国滨回忆道,“参加部队没多久,就参加了八里庄战斗。”
1943年7月4日,八路军清河军区独立团,采取了诱敌出巢、伏击围歼的战术,消灭了陈家庄据点的敌人。“那天,天还没有大亮,咱们这边的独立团十连、十二连进了八里庄。他们公开活动,轰轰烈烈,并警告这个村里的汉奸要老老实实,其实就是让他去送情报给鬼子,好把鬼子引诱过来,”王国滨笑着说,“接到情报后,嚣张惯了的鬼子果然大举出动了,我们负责的就是伏击增援的敌人。”
陈庄据点日本鬼子1个小队和汉奸伪军1个中队百余人被引进了包围圈。战斗在八里庄庙寺旁的野外展开了,尽管是事前进行了战略谋划,但战斗进行的很艰苦,敌人的武器很先进,八路军的战斗意志很坚强,在冲锋之前,每个人都把刺刀插到了枪上,准备好了近距离的白刃战。
“战斗中,敌人撤到了一个坟场里,妄想着利用坟圈子掩护,坚持顽抗等待救援。咱们的军队向鬼子展开反复冲杀,最后拼上了刺刀。战斗持续了两个多钟头,全歼了鬼子的1个小队,小队长也被咱们打死了,据说是叫樊田。打死俘虏汉奸伪军34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30多支。”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但王国滨老人还对当年的情形记忆清晰。
“盐窝的鬼子和汉奸有一百多人来支援,依靠自己的先进武器,他们浩浩荡荡地赶到了八里庄外,我们沾化独立营二连负责阻击,看到敌人靠近,我们上来就是一顿猛打,打得他们有点晕头转向,清醒过来的鬼子开始了反扑。但咱们依靠有利的地形猛烈狙击,看到实在无法前进一步,又害怕还有其他的埋伏,这些敌人灰溜溜地返回了盐窝。狙击取得了胜利,然后我们又赶回八里庄参加战斗,”老人很是自豪。
说到这里,老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他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当时流传很广的一个小曲:“说北乡,道北乡,利津城东北有个陈家庄,陈家庄上安了个小据点,这个据点的敌人很张狂,今天出来抓壮丁,明天出来乱抢粮,老百姓们没法过,盼着八路去打仗,八路军队伍为着搭救老百姓,队伍开到了八里庄,主力部队秘密埋伏好,区中队假装去征粮。今天是七月初四日,十二个小鬼下了乡,还有汉奸四十名,跟在日本鬼子的狗腚上。把敌人引进包围圈,吧沟吧沟开了枪。”随着这个小曲,记者的思绪也被老人带到了那个烽火的岁月。
“正月十五的河水冰冷刺骨”
1943年,刚过年,鬼子出来扫荡,见东西就抢,抢不动的就烧掉,抗战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斗争,实行“坚壁清野”、“污染饮水”、地雷战、麻雀战、翻边战术,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很可恨,侦察员报告说看到有老乡的房屋被烧了,鬼子离这里不远,上面下命令说主动出击,我们就去打了。”正月十五的鲁北大地依然寒气逼人,接到命令的王国滨所在部队马上开拔,要趟河作战,“尽管很冷,大家还是要挽起裤腿趟河,河水冰冷刺骨,脚一下河,立马冻得浑身打哆嗦,在干部的带领下,没有一个人退缩,一会儿的功夫就渡完了。”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浮现起了满意的笑容。过了河,大家立即投入战斗,没有人当孬种,大家争先恐后投入战斗,很快鬼子被赶跑了。
“越过封锁沟,我成功把信送到”
1944年6月24日(农历)晚上,我军发动了夏季攻势作战,一举包围了利津边上的盐窝、张许、宋家庄、崔家、官庄等5个据点,当时的利津县城是日军苦心经营的一个战略据点,加上侯王庄、小街、店子、单家寺等据点,共有九个据点在利津的外围,形成一道道外围屏障拱卫着利津县城,而且县城里盘踞着日本鬼子在通州精心培训、装备精良的一支伪军主力部队。
“打宋家庄据点,一个通讯班送不上信去,因为据点在黄河的坝上,占据着有利地形,便于从高处控制周围,而且还有两条封锁沟,一条封锁沟里有水,一条封锁沟底尽是倒立的木头橛子,尖尖的头朝上,一旦有人掉下去就会被插死,可见日本鬼子是做了多么周密的安排,”王国滨说,“这个时候,连长对我说,‘王国滨,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必须把信送上去’。接到命令,我就琢磨着如何才能送上信。”
一面是封锁沟,一面是敌人的机枪,王国滨深思熟虑之后就出发了,他沿着曲线跑步前进,速度也时快时慢,偶尔还会趴在地上匍匐前进,不让对方的枪手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射击点,经过一番努力,他靠近了封锁沟,“我探下身子想进入沟里,还得小心着别被木头橛子插着,这时候,敌人的机枪可就找到‘靶子’了,他们发现了我勾在沟沿上的脚,一阵扫射,我的脚被射中了,一阵剧痛让我差点掉下去。忍着疼痛,我把信送了出去。”这是王国滨的腿第一次受伤,养了几天,就归队了。
1944年8月12日,在夜幕掩护下,,王国滨所在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盐窝据点包围,并开始了激烈的进攻,这是解放利津县城的前奏战斗。王国滨不顾脚后跟的伤痛,冲锋在前,突然敌人一阵机枪扫射,王国滨只觉得腿上疼痛难忍,子弹打进了腿骨里,他扑到在了地上。战后卫生员发现,王国滨的腿骨断了,需要重新接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医疗条件极差,几个木板一固定,王国滨的腿骨就算接上了。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骨头长势很好,没过多久,就发现接上的骨头有些错位了,但不好再调了,于是,王国滨的左腿就彻底残废了,要靠着拐杖才能走路。
考虑到实际情况,1945年正月,部队让王国滨回家养伤。在家中养伤的时候,遇到了鬼子扫荡,腿脚利索的人们都早早撤退了,架着双拐的王国滨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村外的麦田边,一个汉奸老远就朝着他吆喝并开枪,这个时候,王国滨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光荣证还带在身上呢?这要是被搜了出来,自己就完了,他假装摔倒在地上,把光荣证埋在了地里。鬼子汉奸赶过来之后,那个汉奸恶狠狠地问:“你刚才把什么埋起来了?”边问边去地上寻找。王国滨沉着地说:“我是被枪声吓坏了,跌倒在地上的,什么也没有埋。”敌人搜查一番,没有发现光荣证,看到他也是一个残废,就走了。同样是在1945年正月,元宵节当天,王国滨的妻子也参军了,后来到了山东第五陆军医院,1950年赶赴抗美援朝战场。1952年,部队领导安排她回家担任村里的支部书记并照顾丈夫,这夫妻二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共和国的建设做着默默的奉献。(登载于《鲁北晚报》,由孙洪师、宋全梅、吕晓路采写。)
浏览:8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