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之后,部队下河南,过武汉,参加了衡宝战役,解放了广西。然后集中在粤桂边境的西江高要地区执行剿匪任务。至今,“守备英雄团”还守卫在广西边境。
建国后,鞠文仪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深造,成为刘伯承院长麾下首批学员之一。1951年12月,任121师副师长。1952年秋,到朝鲜战场代职实习。1953年10月,进中南军区高干班学习。1954年11月起,40岁的鞠文仪先后任122师师长、预备第8师师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是共和国首次授予的1286名开国大校中的一员。
1957年10月,鞠文仪任20军58师师长。他把实战经验、现代军事科学知识、朝鲜战场的亲身体会结合起来,根据战备任务,有针对性地指导部队训练。训练中,狠抓营以上干部战术训练,用画图、沙盘的方法,传授打仗经验,提高干部的战术水平。在鞠文仪带领下,58师的训练扎实过硬,《人民前线》《新华日报》多次予以公开报道,称其为“严师”。师属部队被选出参加叶剑英元帅组织的全军比武,受到军委首长的表彰。1963年,58师被树立为“标兵师”。
1963年7月,军区任命他为南京步兵学校(原解放军第四步校)校长。自此,他离开战斗部队,开始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到校后,他深入训练场,和教员、学员一起摸爬滚打,提出了“出大力,流大汗,谁是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的口号,推动全校的教学训练。从南京步校毕业的12军34师副连长郭兴福,在连队组织训练的经验被总结为“郭兴福教学法”,军委于1964年1月发出指示向全军推广。军区将郭兴福调到步校当教员,鞠文仪抓住这个典型作样板,提出争当“四会”教员的要求,要求教员都要会讲、会示范、会组织训练、会做思想工作,在全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的教学、训练热潮,培养了一批尖子教员和比武高手。
笔者此时随父住在步校,老爸就曾参加全军比武,获得罗瑞卿亲自颁发的“特等射手”证书。当时步校大院里那种练兵比武玩枪弄炮,四处散发着火药味枪油味的热烈气氛,至今还有印象。每逢射击训练,大院东南角靶场里的枪声,砰砰砰、哒哒哒地一响一整天,铜色的弹壳撒满靶壕边的草地,看打靶、捡弹壳成了我们这些野小子童年的乐趣。
“文革”风暴骤起,军队中各个院校首先被搞乱。在造反派的大字报上,鞠文仪成了推行单纯军事观点的“走资派”、“地下黑司令”,成了跟罗瑞卿、许世友一条线上的黑线人物,“打倒鞠文仪”的标语贴满大院。他头顶高帽,胸挂白牌,在大礼堂中被批斗了一个通宵,然后关进“牛棚”。1967年2月6日,他和郭兴福等32名步校的干部教员,被造反派押在13辆大卡车上,冒着腊月底的料峭寒风,在南京的大街和各院校转着游街示众。回来后,郭兴福就绝望地率全家自杀。
在狂风骇浪中,鞠文仪静观待变,耐心等待“左”倾思潮煽动起的群众平静下来。那年夏天小学停课,我们在大院里四处疯玩,傍晚见到鞠文仪穿着白汗衫黑布鞋,摇着大蒲扇,在家属区踱步乘凉。回家说给老爸听,老爸说他这是给大家定心呢。造反派闹腾一顿,到底也没能打倒鞠文仪。1968年秋天,步校成立革委会,鞠文仪被任命为革委会主任和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69年初,林彪下令撤销所有的军事院校,南京步校解散。鞠文仪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第二年提升为部长、党委书记。此时他依然关心着原先的部下。笔者老父那时被送到“五七干校”学习改造,即将脱军装回原籍。一天,正生病住院的老爸忽然接到军区通知,要他送子参军。懵懂中不知所以,去就去吧。多年后才猜到,这是鞠文仪对老部下的关照。在“文革”的动乱中,当兵可是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啊。
“文革”之后,恢复军队院校,鞠文仪被任命为重新成立的南京步校校长。步校从虎踞龙盘的南京搬到“环滁皆山”的滁州,为新时期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1979年,他作为解放军代表团成员赴朝访问,获金日成授予的朝鲜二级勋章。当年10月,调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1980年7月,南京军区党委做出决定,为鞠文仪在“文革”中遭受的错误批判平反。1982年,奉军委命令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勋章。1991年9月,在南京病逝,享年77岁。
常听威海老人念叨,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胶东出子弟兵和主力军。鞠文仪就是一位在这样的部队中拼杀出来的英雄团长。一个农家子弟,入党干革命,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为建立新中国奋勇战斗,成长为高级将领。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代人已渐次谢世。今天的人有责任记述他们的事迹,传诸后代,以永远纪念那些从威海走出去的红色将士。
浏览:35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