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讲故事
父亲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父亲的一生,有许多不寻常的经历,有一些值得炫耀的功绩。但他从来不谈起这些。例如参加北平和谈之事,直到许多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文化人、记者,纷纷来采访,我们才了解到父亲在北平历史上留下的这一点印迹,也是父亲个人历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父亲给孩子们讲的都是一些寻常百姓家的故事,但也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不寻常的故事。比如东北虎,父亲在东北时,曾因侦察敌情,和几个人同行于东北的大森林中。忽然间一阵风,一只硕大的东北猛虎出现了。这不是在动物园里,而是在山中之王东北虎的地界上。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接下来呢,父亲说,漂亮的大野猫转身蹿进了密林中。它可能只是来看一看这些勇敢来访的不速之客。父亲的结论是,人怕老虎,其实老虎也怕人,本来人与老虎是能够和平共处的。
军犬的故事也很动听。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忆犹新。父亲曾有过两只训练有素的军犬。父亲说,把一块石头给军犬闻一闻,然后扔得很远很远,军犬能准确无误地将那块石头从石头堆里捡回来。其实这些并不新奇,新奇的是狗的灵性。两只军犬平时睡在父亲的床底下,军犬非常服从命令,从不无故伤人。但父亲不在家时,如有人随便闯入,军犬会忠于职守,守护着父亲一贫如洗的宿舍。有一天,母亲带着大哥晓前去看父亲。父亲要参加会,就给母亲留了门,全然忘记了军犬之事。母亲进了房间,坐在床上。一切都很正常,只是总感到有人在床底下喘气,母亲低头一看,两只大狗,四只眼睛正与母亲相对。母亲吓了一跳,而两只军犬动都没动。母亲很久没来看父亲了,所以也从来没见过这两只军犬。但可能有一种气息,或者是狗的灵性。它们确信母亲是家里人,甚至无须出来审视一番,它们对母亲没有任何敌意,而是友善地张着嘴喘息着。
还有老马识途的故事。有一次勘察地形,父亲与林彪、左权等人一起走进了西北的大沙漠。深入沙漠之后,四面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实际上,他们已经迷失了方向。迷失在沙漠中是很可怕的,你可以在沙漠中看到迷失的狼、狐狸等动物,无奈地死在那里。这时候,父亲没有慌张,什么都没有说。林彪和左权看着父亲,他们都以为父亲认得回去的路。父亲想起了老马识途的
典故,松开缰绳,任凭马自由乱走,马果然带他们走出了沙漠。
关心孩子的学习
父亲对孩子们的学习很关心,但并不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一些鼓励和帮助,有时候也有一些小惩罚。例如:大哥晓前上初中一年级时,因太贪玩,期末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父亲罚他整个暑假不能出去玩,在家认真读书。这一招,着实有效。大哥不仅通过了补考,而且从此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再不用父母操心了。
在母亲的首饰盒里,珍藏着几件不值钱的胸针,其实母亲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喜欢首饰,喜欢打扮。母亲年轻时非常漂亮。但她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打扮自己,也舍不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但凡有点钱,就花在父亲和女儿身上。母亲为支持父亲的工作,1955年就复员了。她放弃了工作,放弃了应有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母亲的前半生为新中国而战,她的后半生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为儿女作无私的奉献。在我们心中,她永远是一位最伟大的母亲。父亲的生活也很朴素,穿了大半辈子军装,后来的一些普通便装,也是一穿好多年。有一年晓晴去日本时给父亲买了一双棕黄色皮鞋,这是父亲最奢侈的一双鞋,父亲很是喜欢,他穿着这双鞋参加所有的活动。这双鞋留下了父亲晚年的足迹,父亲穿了它很多年,一直穿到最后的日子。父母自己的生活虽然节俭,他们对儿女们却是慷慨的,父亲有一条理论“孩子是需要玩具的”。所以我们有不少的玩具,有从展览会上买来的精致的玩具卡车、会跳舞的小娃娃、也有从旧货市场买来的橡胶小马、布娃娃。父亲去广州开会,千里迢迢,给每个女儿带回一把精美的塑料小梳子。大约是60年代初期,也是中央电视台开播之时,国家从苏联进口了一批红宝石牌电视,父母拿出母亲的复员费(这是他们仅有的存款),买了一台电视。从此,我们能在家里看到各种动画片、电影和新闻,赵忠祥成了我们每日必见的人物。在那个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年代,这台电视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让我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红宝石”伴我们渡过了童年。这是父母对孩子们的一笔教育投资,母亲的那笔复员费真是用在了刀刃上。
我从北医博士毕业后,当时有规定,毕业之后必须工作两年才能出国学习,但华侨和归侨的直系亲属除外。我提起此事,父亲记在心上。有一天父亲交给我一封信,打开一看,是父亲家乡侨办的一封证明信,证明父亲曾侨居缅甸,属于归国华侨。我说:“那我就是直系侨属了。”父亲说:“我是真正的归国华侨,你当然是直系侨属了。”能为女儿学习深造助一臂之力,父亲当时的表情特别得意。我没有很快出国,也没有用上这封信,但始终记得父亲为女儿所作的一切。
我临出国前,母亲病了。中风让母亲失去了语言能力。不能与即将远行的女儿话别,母亲伤心地哭了。我想劝慰母亲,但刚一开口已泣不成声。母亲生病,受打击最大的是父亲。而此时最需要别人安慰的父亲却反过来安慰女儿说:“其实你妈妈心里是很高兴你出国学习的。”父亲将自己仅有的230美元交给我说:“出门在外,也许有用得上的时候。”(我后来真的急需时用上了父亲的钱)我带着对父母重重的牵挂,也带着父母对女儿深深的期望离开了家。到了美国后的第一个父亲节,我给父亲寄来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我一直为有你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骄傲。你不仅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优裕的生活,良好的教育,使我一帆风顺,助我扬帆远航。”
父亲乘公共汽车参加同乡会
父亲很恋家乡,任何家乡的活动对他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次福建同乡会,父亲很早就起床了,但临到要出门,才发现司机不在家。原来司机回家探亲了,而新来的替班司机又回去拿行李,秘书忘了告诉早上父亲要出门。父亲显得很着急,秘书忙着替他找其他的车。这时,我告诉父亲,去宣武门(同乡会开会处)通公共汽车。父亲说,既然通公共汽车,为什么不乘公共汽车去呢。我陪父亲上了105路电车。这是父亲第一次乘公共汽车,80多岁的老人站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皱纹纵横的脸上露出孩子样的兴奋。也许他喜欢这种乘公交车的体验,也许因为他不会误了同乡聚会,他笑得那么开心。
父亲钓鱼
父亲喜欢钓鱼。这是他的一大业余生活爱好。他钓鱼的历史很长,可能是从参加红军开始的(在那之前是否钓鱼,他没有提到过)。那时候,红军打仗间歇时,只要有水,就有他垂钓的机会。他没有渔竿,就用树枝拴一根线,用钉子弯过来做鱼钩。他说那时候鱼很容易钓,不像现在,父亲说经过“文化大革命”,鱼都变狡猾了,不上钩。父亲喜欢约他的老朋友们一起钓鱼,也喜欢带儿女们一起去。不管是江、河、湖、海,还是水库,甚至养鱼塘,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面对着宽阔的水面,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小小的鱼漂上,他可以坐一整天。此时清心静欲,是个修心养性的好活动。父亲经常黎明出发,到天近黄昏还流连忘返。经常一无所获,但也曾钓到过大鱼。鱼在水里游一两个小时才提上来,可能有10多斤吧。他用墨涂在鱼身上,用宣纸拓下来,挂在墙上。自己欣赏,朋友来时,也可以向朋友炫耀一番。在青岛时,他曾钓到过10多条很大的海鳗,像蛇一样。参加钓鱼比赛,他偶然得一点小名次,可以引以为自豪。
父亲有许多鱼竿,有自己买的、朋友送的,还有许多自己做的。他买来各种竹竿,罗汉竹、人面竹……做成渔竿,刷上清漆,也很好看。当然韧性和强度不如现在的碳素渔竿,但用自己做的鱼竿钓鱼,另有一番情趣。父亲也潜心研究如何配制鱼饵,他用馒头,加玉米粉,再加上酒、糖甚至醋,做各种试验。
有一次,父亲约了几个老朋友一起去钓鱼,很早就起床了,睡眼惺忪的司机小王以为父亲上了他老朋友的车,所以开着车就走。父亲背着鱼竿回来了。我们问父亲怎么不去了。父亲说:“怎么去啊,他们都走了,没等我。”司机、秘书、警卫员走了,只留父亲在家。我们都觉得很好笑,但父亲显得有些不高兴。他精心准备和期待了几天的垂钓,还没出门就有几分扫兴。一个小时之后,司机才开车回来接父亲,此时已烟消云散。父亲什么都没有说,高高兴兴背上渔竿走了。
父亲戒烟
父亲从不喝酒,但却嗜烟。父亲抽烟的历史很长,可能和山东保卫部开办的大鸡烟厂的历史等长。大鸡厂生产的第一批卷烟送给司令部品尝。父亲从此沾上了烟瘾,几乎抽了一辈子烟。生活再困难,烟是不能断的。母亲不喜欢父亲抽烟,但父亲认为这是他不多的嗜好之一,从未想过戒烟。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很多老朋友都不抽了,他才决定戒烟。决心一上,义无反顾。别人问他怎么戒掉烟的,他轻松地说:“喝可乐啊,想抽烟时就喝一口可乐。”可乐含一点咖啡因,一箱可乐喝完,烟就戒掉了,他告诉别人,戒了烟,省了很多事,再不会有出门忘带烟的尴尬了。父亲是个很有毅力的人,下决心做的事,总能做到。
父母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印在我心中。他们为了孩子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成为我们的表率、楷模。□苏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