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讲述随军远征模范担架团

Admin 发表于2015-10-13 10:40:54
誓师出征
一九四七年秋,遵化县委和冀东军区让我负责组建“遵化县随军远征担架团”,跟随以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率领的九纵队(原属晋察冀军区部队,当年八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远征东北,支援东北的解放战争。担架团由全县十一个区的•千五百名优秀民兵和党员干部所组成。他们大都是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团的编制仿照正规部队,全团设三个营,每个营有三个连,每个连有三个排,每个排有三个班,团部设有直属连。我担任担架团的团长兼政委。
出征前,我们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民兵健儿个个精神抖擞。会上,县委书记冀华同志代表县委讲了话。他说:“县委要求你们,敌人跑到哪里,你们就追到哪里。不把这股顽军彻底消灭,决不收兵!”在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中,冀华同志给我们授旗,我接过写有“遵化县随军远征担架团”的大旗,站在队伍的最前列,代表全团指战员庄严地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辜负冀东区党委和遵化县委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决不辜负遵化县人民对我们的重托!在遵化县人民的热烈欢呼声中,担架团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征途。
跨过长城
我们跟随九纵队转战在遵化、丰润、抚宁一带。国民党二十一师在我九纵队的打击下,向山海关溃逃。我们一口气追到长城下冷口。这里的乡土民情、生活习惯与冀东有很大差异。远离家乡,气候寒冷带来了不少问题,部分同志的情绪有些波动。我们连夜召开了党员干部会,分析了情况。接着,在长城脚下召开了全团动员大会。通过忆阶级苦,控诉敌人的罪行,大家群情激愤,决心打到东北去,消灭这股对冀东人民犯下了f舀天罪行的残敌。就这样,这支来自遵化县的担架团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哺育自己成长的冀东大地,浩浩荡荡地跨过了长城。关外的气候比关里冷得多,尤其是早晚气温变化很大。
当时已到旧历九月上旬,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队员们还都穿着单衣。每天两餐高梁米,同志们都不大适应,再加上过度疲劳,病号日益增多,如再不尽快解决冬装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担架团任务的完成。可是,主力部队本身的供应也不充足,刚刚解放的当地群众也没有能力帮助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决定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革命精神,不要上级一分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上山打柴,以柴换钱买棉花,靠自己的双手解决御寒冬装。同志们劲头十足,冒着刺骨的寒风上山打柴,不几天,全团做冬装用的棉花就换来了。紧接着,又自己动手做起来。别看一双双长满老茧的大手,做起针线活来还蛮有两下子呢。大家把身上穿的两件单衣缝合在一起,中间夹上棉花,再扎上线,就成了棉衣。一天之内,全团都穿上了棉衣,看上去还挺合身呢。棉衣解决了,棉鞋怎么解决呢?大家的“点子”可真多。把牛皮缝成鞋套,套在鞋上,里面装上千草,就成了“牛皮鞋”。另外,每个人又在集市上买了一顶毡帽,戴在头J二,蛮暖和。冬装问题的顺利解决,使部队的斗志更为旺盛了。
战友情深
为了及时抢救伤病员,战前我们从近战、夜战和连续作战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抢救伤员作了认真部署。要求大家争分夺秒,只要听见呻吟声,就要把伤员背下火线,迅速送往后方医院,绝不能让伤员第二次受伤。一天夜里,大地仿佛罩上了一层黑幕,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曳光弹不时地在空中发出耀眼的闪光。
战斗打响了,敌人的炮弹雨点般地倾泻在我们的阵地上,震耳欲聋,烟雾弥漫。担架队员们隐蔽在掩体内,两眼盯着前方,等待着出击的命令。突然,我军的冲锋号吹响了,九纵队的战士们利用敌人炮击的间隙,如猛虎下山一般地冲进了敌群,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担架团的队员们紧紧地跟在后面。当时我们用的担架是用两根木棍中间系绳的简易担架,所以行动起来很方便。平时四人一副,战时两人一副。
只要战斗一打响,我们可以有五百副担架同时冲上去。忽然,前面有几个战士负伤倒下了,担架团的队员们立即冲上去把受伤的战士放在担架上。这时又有几发炮弹落在附近,担架队员也受了重伤,大家有些慌乱。见此情景,我一步冲上去,指挥着把伤员抬下来,然后高喊:“同志们,冲上去!坚决把伤员抢下来。我们的部队已消灭敌二十一师两千多人了,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冲啊!”在胜利捷报的鼓舞下,队员们勇敢地冲上去,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队员们个个争先恐后,连担架也顾不上用了,奋不顾身地抢背伤员。
在运送伤员的路上,为了不让伤员冻伤,担架队员们冒着刺骨的寒风,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伤员身上。走山路,过沟坎,不管道路多么艰难,队员们都尽量保持担架的平衡,以减轻伤员的痛苦。由于医务人员少,担架团还要承担护理伤员的任务,给伤员上药、扎绷带。有的伤员吐不出痰来,队员们就用嘴吸;有的伤员解不下大便,队员们就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苗庆、王振海二位同志用自己的茶缸给伤员接屎接尿……伤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要能动弹,就硬支撑着身子教担架队员们怎样瞄准打枪;只要能说话,就共忆阶级苦。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共同心愿把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紧密地连在一起的。义西战斗,我军大获全胜,共消灭国民党二十一师残匪一万多人。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块白布以利防空和雪地作战。每个人还配备了一支枪。从此我们担架团如虎添翼,大家的情绪更高涨了。
以苦为乐
义西一仗,大大地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大长了我军的志气。为了支援四平的解放,尽快地与四野会师,使东北地区全部解放,部队连续行军寸‘三个昼夜,除了吃饭和洗脚是唯一的休息时间外,其余的时间都是跑步前进。寒冬时节的东北,大地上是白茫茫的一片。队员们脚踏没膝深的大雪,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寒冷,迎着夹杂雪花的北风,行进在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里。风大了,队员们就背过身子;雪大了,队员们就用手挡住脸,一步一步地向前、向前……大家豪迈地说:“逆风怒吼何所惧,冰天雪地千里行。”走啊,走啊,由于缺觉,队员们进入了半睡眠状态。后面的队员撞在前面队员的背上,前面的队员惊醒了,才发现自己落伍了,急忙往前跑几步赶上队伍。但是后面的队员又停住脚步入睡了,还得需要别人把他撞醒。不少同志的脚冻肿了,大腿就像灌上铅水一样沉。鞋底冻上了大冰坨,每迈出一步都很艰难。大家咬着牙忍痛坚持走。在途中,我们不仅要与大自然作斗争,还要提防国民党飞机的空袭。
于有白布作伪装,一般不易被敌机发现。但有一次,敌机盲目地进行了一阵狂轰滥炸,有位同志当场牺牲了。大家含泪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继续前进。出关已四个多月了,我们迎来了离别家乡的第一个春节。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不免有些思乡之情。大年三十的夜里,队员们正抬着伤员爬山,有个同志说:“今年的三十可不同于往年。我们抬着伤员爬山,这是步步登高。”
正月初一的中午,我们正好过大凌河。同志们又风趣地说:“冰下有水,水中有鱼,富富有余。”行进中,一位同志感慨地说:“等我们老了,向子孙讲我们所经历过的生活时,说大年初一到了大凌河,因为想家就回到了遵化,那时说这样的话,恐怕你这个爷爷也当不成了。”这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气氛活跃了,队伍的行进速度也加快了。由于风大,我们迷了路,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又遭到了有马有枪的土匪骚扰。在与土匪展开的激战中,队员们十分勇敢,边打边前进。我们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其中有法制快慢机,土造“独子撅”。我们每个队员都是肩上扛个大的,腰里掖个小的,显得很威风。担架团又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团。
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扫除了前进路上的障碍,赶上了部队。经过十三个昼夜的雪地急行军,我们跟随九纵队,终于与四野胜利会师了。同志们忘记了疲劳,高兴地跳啊,唱啊,笑啊,就像久别的亲人又重逢了一样,沉浸在欢乐之中。这些日H子,我们从朝阳出发,路过义县、阜新、北镇、沟帮子,后来北上路过火虎山、黑山、新民,最后又返回台安、盘山、锦县、北镇。我们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义西、大凌河、大虎山、黑山等战斗,往返运送伤员五百多人。这是我们全体担架队员平生最难忘的一段日子。
革命火种
刚刚解放的辽西一带,群众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亲眼看到有的一家四五口就只有一条棉裤,谁出门谁穿;有的十六七岁的大姑娘还没有裤子穿,吃的当然就更差了。由于听信了敌人的欺骗宣传,群众不敢接近我们。有的跑了,没跑的也是大门紧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到一处就先打扫街道,累了就蹲在向阳的地方休息,从不进老百姓的屋,对群众秋毫无犯。渐渐地,紧闭的大门打开了,跑走的乡亲们回来了。我们抓紧时机,向群众做宣传工作。平时爱说爱笑的张林带头扭起秧歌舞来,其他的同志也跟着扭起来。吸引了很多群众。我大声向群众宣传党中央、毛主席的政策和教导,队员们又用自己血泪斑斑的苦难家史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罪恶实质,说明天下的穷人是一家。并号召乡亲们团结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老财作斗争。
乡亲们渐渐地了解了我们,解除了疑虑。根据群众反映,孙家窝铺有个大地主叫张云松,台安县四周大多是他的土地,共三万多亩,每年收租上千石。我们搜遍了他的宅院,却找不出一粒粮食。后来一个长工老大爷悄悄告诉我们,张家第二道大门就是地窖口.只要把门槛卸下来,就可以看见地窖。我们照他说的把门坎撬开了,只见下面是一面斜坡,里面是一个大地窖,装满了黄豆、麦子、高梁等各种粮食,还有布匹、棉花、衣服等,里面还停放着两辆完好的大汽车。其他小分队也在石山站、吕阳驿一带找到了地主的粮窖。这一下,连部队的粮食也解决了。
我们把一部分粮食和布匹分给群众,广大群众深受感动,更加主动接近我们,向我们反映情况。群众发动起来了,我们开始了诉苦活动,搞减租减息。并从中发现积极分子,培养骨干,筹备和建立村农会,成立区政府。我们不仅在群众中深探地扎下了根,而且播下了一颗颗革命种子。那些已建立人民政权的村庄,积极组织力量帮助我们抢救伤员。他们将伤员一个村接一个村地往下传,这样很快地就把伤员转移到后方医院,减少了伤亡。纵队首长赞扬我们:“担架团每过一村,那里就有了人民政权。担架团在战场上是英雄,在后方是模范,是当之无愧的宣传队、工作队。”
党的旗帜
担架团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是由于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除了在团里设党委之外,各营均设立了党的委员会,每连都建有一个支部,连部以下设党小组。我们特别加强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注意使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带动其他队员。一开始我们就使党员认识到这支队伍是党的队伍,大家负责管理,如果垮了,是党的损失,我们都有责任。担架团的成员都是来自农民,有些队员从出征起就挂念自己的老婆、孩子和家庭活计,时间长了就更想家了。
针对这一情况,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从政治上先启发队员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先保卫大家庭,才有小家庭,东北人民在受苦,天下穷人是一家。这样逐步地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明确了出征的目的,大家的情绪也.就稳定了。在担架团里,党的威信非常高。关键时刻,党员总是冲锋在前。
在义西战斗中,共产党员老李在枪林弹雨中来回奔跑,经他抢救的伤员就不下几十个。队员们都以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自豪,很多同志写了入党申请,我们先后发展了五十多名作战勇敢、革命性强、立场坚定的队员入党。由于当时处在新解放区,党的组织还未公开,因此,发展新党员的工作是秘密进行的。有时在野外发展新党员,我们就找一个丛林或土冈,新党员面对东方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这震动山河的誓词,激励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在积极发展党员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建团的试点工作,先后吸收了几批团员。
转赴平津前线
一九四八年四月初,正当我们准备全力投入解放锦州的战斗时,冀东区党委命令我们全部返回,为解放平津做准备。我们担架团随军远征东北,历时八个多月,行程数千里,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参加较大的战斗有七次之多,小的战斗无法计算。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我们与东北人民和子弟兵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临行前,部队为我们召开了欢送大会,纵队首长在会上高度赞扬了我们,并亲手授予我们一面“遵化县随军远征模范担架团”的大旗。会后,战士和乡亲们把我们围住,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松开。队员们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许多队员在担架杆上刻上了“永远怀念,不许损坏”和“遵化县随军远征武器”的字样。回到遵化后,冀东区党委又为我们召开了欢迎大会,授予我们“遵化县随军远征模范担架团”的光荣称号,并发给每个队员一张印有“模范担架队员”字样的奖状。
这是我们担架团一千五百多名同志用生命和鲜血赢得的荣誉。不久,我们担架团发展成为六个团,开赴平津战场。
浏览:67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郑洋
    郑洋
  • 凤开
    凤开
  • 何家砚疃
    何家砚疃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