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似兄弟
“七七事变”后不久,我国的抗H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我党领导的在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红军中的老弱病残被留了下来,编为一个警卫连,负责警卫关中云阳的八路军留守处和残废医院(即荣誉学校)。当时,我和张思德都是因病而被编到警卫连的。从这时起,我开始和他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是经过长征的老同志了。他中等偏上的个儿,长方脸,有着一双机警和善的眼睛。他性格温和,沉默寡言,但对工作非常认真,对同志非常热情。警卫连刚成立那阵儿,班里好几位同志病重,卧床休息。他就端吃端喝,像亲兄弟一样侍候患病的同志。有时晚上站岗,他一连站上两班,让患病的同志多休息一会儿。他是副班长,负责班里的内务卫生,可他很少命令其他同志做这做那,而是自己动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班里的水用完了,他就去打水;地脏了,他就去扫地。他的手巧,补衣服、打草鞋都很在行,一有空就帮同志们缝缝补补,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在班务会上,大家表扬他。他说:“我的病轻,多干点没啥。”那时,我真为能有张思德这样的好助手而感到高兴!
张思德不仅在生活上乐于助人,而且也很关心大家的思想进步。警卫连刚组建时,我们班有个解放兵,是南方人,本来没有什么大病,主要是因为想家而闹情绪。凡是轮到他站岗放哨,他就称病请假。我那时脾气暴,火气大,在班务会上批评他装病,谁知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越闹越僵。他干脆连早操也不出了,天天睡懒觉。我气上来,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张思德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自己的铺位搬到这个战士旁边,头并头与他睡在一起,和他谈心。原来这个战士家里也很贫穷,他在给地主打长工时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直罗镇战斗中被我军俘虏。张思德摸清了他的思想底子,就用忆苦的办法启发和教育他树立革命的信念。后来,这个同志真的病了,张思德就给他做病号饭。他的鞋破了,张思德就用布条和麻绳精心编了一双鞋送给他。这个战士很受感动,握着张思德的手说:“张班长,你对我像亲兄弟,今后看我的行动吧!”从此,这位同志思想愉快,精神振作,工作非常积极,成了班上的骨干。这件事也使我深受教育,后来遇事也注意讲究方法,很少发火了。
一块光洋
留守处刚成立那阵儿,是国共合作的开始阶段。国民党每月发给我们战士每人一块大洋的津贴。有的同志说,当兵的是提着头革命,说不定哪一天就去见阎王,有吃就吃,有喝就喝。有这种思想的人领到光洋后,买烟买酒,大吃大喝,三五天便花个精光。我们虽说没少教育,但不见效。张思德却从不乱花一分钱。他领到光洋后,就把它小心地收藏起来。他可不是攒“私房”,而是把钱用在正道上。那时,虽说国民党给我们发军装,可是没有保障,我们穿的衣服依然是补丁摞补丁,脚趾常常露在鞋外边,生活非常艰苦。张思德有个小包袱,里面尽是些碎布头,战士们把它叫“百宝箱”。每到假日,张思德便到街上去,买一些碎布头和麻,来充实他的“百宝箱”。有的同志补衣服、补鞋,都到“百宝箱”里去拿布头,找麻绳。有的同志的鞋破得补不成了,张思德就用布条和麻绳打一双送给他。有的同志手头没钱花了,张思德就借给他一些。但等到这位同志还钱时,他却说:“别还了,当兵的存钱干啥。”就这样,他的一元光洋,自己合不得花,却成了我们班里的“公积金”。张思德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一块光洋的津贴费也是他扶弱济贫的“经费”。张思德外出执勤时,凡是遇到流浪街头的乞丐,他都解囊相助。有一次,我们在行军途中碰到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大娘伸手乞讨,张思德毫不犹豫地把一块光洋放在老大娘手中。我们都为张恩德的举动而激动,有的同志也掏出零钱给这位老大娘。事后,张思德深沉地说:“我也讨过饭,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将来我们革命成功了,大家不饿肚子,那就好了。”
夜打草鞋
一九三八年春天,云阳的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开始制造摩擦事件。他们又是到留守处寻衅闹事,又是下命令、发通牒,限期我们离开云阳。面对国民党的挑衅,战士们虽然非常气愤,但是为了顾全大局,我们留守处和残废医院于秋初开始长途行军,向旬邑土桥一带转移。初秋的关中,依然酷热难当。行军时汗流浃背,但这算不了什么,最头痛的是没有鞋子穿。在云阳,不少人的鞋已经露出了脚指头,但那时可以凑合着。
这次转移,刚刚走了两天路,大部分同志的鞋底脱了帮,只好用绳子绑着走。关中的路边长满了蒺藜,有的同志鞋底磨穿了,脚上扎了刺,磨了血泡,每走一步,都痛得钻心。这时候大家别无他求,只希望能有一双结实耐穿的布鞋就行了。看到这种情况,张思德提出打草鞋。他说在长征时,他就是穿着草鞋过草地的。当时打草鞋的麻线,张思德小包袱里有,可是一时找不到稻草,这使我和张思德都很着急。有一天行军途中,张思德在路边发现了一片马兰草,高兴得叫了起来,说:“马兰草可以打草鞋!”大家听说马兰草能打草鞋,也都忘记了疲劳,围着马兰草像看珍宝。有的同志还伸手拔马兰草,试试结实不结实。张恩德急忙止住大家,取出刺刀小心翼翼地把马兰草割下来,捆成一捆;背在身后,让太阳晒蔫了。
晚上到达营地后,他顾不上吃饭,就打起草鞋来。打草鞋可是个细心活儿。那天晚上,张思德一气打出三双草鞋,已是鸡叫头遍了。第二天早晨,他把这三双草鞋送给鞋子最烂的三位同志穿。这三位同志穿上试了试,觉得比破布鞋舒服多了,都很高兴。从此,大家在行军时只要发现马兰草,就把它割下来,像宝贝似的背在身上。一到宿营地,张思德就教大家打草鞋。其他班的同志听说张思德会打草鞋,也跑来请教。张思德一点儿也不嫌麻烦,手把手教大家搓麻线、打草鞋。那次行军,连我这个陕北人也跟张思德学会了打草鞋呢!
烧炭得奖
我们留守处在旬邑土桥的刊化公村安营扎寨后,冬日就来临了。为了解决留守处和残废医院的取暖问题,上级决定烧木炭。于是我和张思德带领全班战士进山烧木炭去了。烧木炭是个既费力气又费工夫的技术活儿。我们班挖的一个窑,一次要装三万多斤木材,出炭五千多斤,一周烧一窑。木材的砍伐,装窑出窑,全靠我们十二个人干,劳动量很大。刚进山备料时,张思德一天要砍十几捆木料,一捆有二百来斤,是班里头一名。他的脸上、手上都被荆棘划下了一道道的血痕。张思德懂得烧炭技术,起火后,他就和一位战士负责烧窑。我带着其他战士上山砍柴,准备下一窑的材料。烧窑可是个技术活。
起火后,窑前三天三夜不能离人。火要均匀,压火要恰到好处,压迟了木料会烧成灰,前功尽弃。压早了又会烧成“生头”,劳而无功。每次起火后,张思德和那个战士吃睡都在窑前,累了打一会儿盹,再接着干。等到窑烧好,他的眼睛都熬红了,但他却不肯休息,把火门一封就和大家一起上山伐木备料。木炭烧好后就要封住窑门,闷灭火苗。如果要等到完全冷却,需要三四天时间。为了抢时间多烧几窑,我们常常是等火一灭就马上出窑,这样窑内的温度高达三四十摄氏度,有的木炭上还有火星,不小心就会被烧伤。
每次出窑,张思德都站在炭窑的最里边,穿着衬衣向外传递木炭。等到一窑炭出完了,他就变成了一个“黑人”。有一次,张思德在出窑时手被烧起几个大水泡,痛得直咧嘴。我劝他回去休息,他回去后挑破了水泡,用布一包扎,又赶来了。我说:“手烧伤了就歇两天,你来干啥?”他呵呵一笑说:“这点小伤没关系。”说着又脱掉棉衣,钻进了炭窑干了起来。那年冬天,我们一共烧了三个月木炭。由于张思德出色的烧炭技术,窑窑都是优质木炭。烧炭结束后,张思德被评为劳动模范,留守处奖给他一条毛巾和一个笔记本。
一九四O年春天,我们警卫连到达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后,张思德被调到中央警卫团手枪连当副班长,我也被调到总政治部通信班当班长。我们之间始终保持着真挚的友谊,一有时间便互相探望。一九四三年我被调到警备三旅八团,在南泥湾搞生产,从此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
一九四四年九月,我听说他在烧炭中因炭窑崩塌而光荣牺牲,毛主席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还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回首往事,我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我深深感到张思德不愧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他的英名万古长存,流芳百世!
浏览:16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