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二龙讲述窑家坡沟的怀想

Admin 发表于2015-10-14 17:19:25
“开荒,开荒,前方战士要军粮……”“加紧生产,努力苦干……多打些粮食也是抗战。”“大囤小囤都装满,丰衣足食支援前线……”
一九四三年二月初,我们十三个人唱着嘹亮的歌,来到南泥湾的窑家坡沟。举目望去,这儿全是起伏连绵的荒山。我们钻进了深沟,走一步,地上的冰层“嚓啦嚓啦”地直响;拨一下,枝条上的冰凌“刷拉刷拉”地直掉。在一个大土坎下,大家分头行动。砍树枝,割野草,挖坎填沟,搭起了窝棚。夜色浓重了。棚内,新开的泥土和野草发出一阵阵清新而又刺鼻的香味;棚外,呼啸的北风和着狼嗥豹吼。大家躺在地铺上怎么也睡不着,干脆都起来,蹲在被窝里,商量一下开荒的事儿。
天亮后,我们到八里外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窑村去“工换工”,帮各户劳动了一天,又给村里修好了一眼塌了的水井,就扛着八把镢头、四把锄头回来了。“干啦!”大家脱掉外衣,一字儿摆开,齐头并进,展开了“攻势”。冻土很深,似铁块一般。血泡磨破了,我们就从破袄上撕下棉絮,烧成灰,抹在伤口上再干。这里的树根又粗又深,分叉很多,十分坚硬。镢头刨下去,不是镢刃被“咬”掉一块,就是“崩”断了镢把……咳!有劲用不上,真气死人!结果,第一天平均每人开一亩的计划,只完成了一半。九人手上挂了“葡萄串”不说,断了七根镢头把,差点没把人心疼死。
第二天,我们请来李大爷到现地当“顾问”。他很惊讶:“哎呀,第一天就开这么多,不简单啦!”“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还啥不简单。”听到李大爷赞扬,大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不少啦。俗话说,三天的肩,四天的腿,五天的腰,七天才能适应重活劳动!”说完,他就边干边给我们讲开荒的“窍门”。田守忠有文化,及时把李大爷介绍的经验编成了顺口溜:挖树根,瞅准茬,先斩周围小“爪牙”,再用狠劲把大根拔。镢头斜下挖草皮,边抬镢把边后拉,草皮埋底下,打碎土疙瘩。冻土虽硬也有法,镢头抡圆松握把,手上有汗赶快擦,莫要磨起“血疙瘩”。挖深耙平墒保好,播下种子出苗早。我们按照这个经验边干边摸索,开荒的速度果然加快了。播种季节不等人,劳动一天紧一天。
开荒接近尾声,搞了三天小突击,大家互相开展竞赛,你追我赶,有时一挖就是半天,谁也不愿意坐下来休息。就在这三天里,每人每天平均开荒好几亩,真赛过一头大黄牛啊。如果当时有人问我们苦不苦,回答肯定是“不!”其实,说不苦是假的,可大家能同甘共苦呀!一天,范祖忠饿了,又过于劳累,一下昏倒在地里。大家把他扶到干燥的地方去休息。可他眼睛一睁,又跑来抡起镢头干了起来。张组长要我回去告诉张瑞,中午饭每人按一斤粮下锅。我们的午饭一直是在地头吃的。可这顿饭比往常吃得都慢,谁也不愿去盛第二碗。张组长只好来个强迫性的分配,才把饭吃完了。我中等饭量,说实话,放下碗还感到肚子不饱,心想,再有个半斤八两的才好哩。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战斗,我们共开垦了三百六十多亩地,超额完成了任务。
休息了一天,就开始播种了。我们起早摸黑连续干了四天,种下了一百六十亩玉米、二百亩谷子。还在驻地周围种了不少蔬菜,土豆、西瓜、烟和葵花子。南泥湾的无霜期只有一百一十来天,还经常下冰雹,为了防止霜冻,大家又上山,打了很多柴草堆在地边。地种下去了,可是,大家饥肚饿肠。体力劳动繁重,每天一斤粗粮一钱盐,加一点咸菜,怎么吃,也差得远。大家一合计,拿出一部分粗粮和老乡换来了几百斤土豆、南瓜。随着天气转暖,山沟和丛林里长出了许多野芹菜、灰菜、苦菜和地皮菜。我们抽空挖了不少,洗净切碎,和小米来个“一锅煮”,或用白开水煮熟吃。
夏秋季节,连阴雨后,深山里能采到木耳,还能拣到去年长出的干木耳和野杏核。我们就分头去采。这天傍晚雨停了,我和田守忠、高守俊到西大沟去采木耳。天还没黑尽,就采了约有三四斤,乐得我们边往回走,边唱歌。其他同志拣了两大筐野杏核。大家砸开杏核,掏出杏仁,用开水一泡,放点盐,真能上宴席下酒哩!可不敢多吃,老乡说,吃多了会烧心中毒的。
“饥肚”虽饱,“瘦肠”仍在。山上各种飞禽野兽很多,却无法吃到嘴里。用枪打吧,我们总共只有十几发子弹;向群众借火枪吧,驻地两户人家虽有一支,但没有火药。我们就向李大爷学习用绳子套。有一天,从山上的一条崎岖小道上,走下一群山羊来喝水。我们巧妙地设下了圈套。前头的那只羊,刚走到岔路口中心时,一只脚就被细滑的绳子套住了,它使劲地蹬了几下,没有挣脱,又用另三只蹄拼命地跳。折腾了十几分钟,它精疲力竭了,只好躺在地上发着“咩咩”的叫声……初战告捷,对大家鼓舞很大。我们一有空就研究打猎的战术,打了许多野鸡和野兔。
生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困难重重,可我们从没有忘记练武习文。播种工作一结束,就提出了全年学军事、学文化的具体指标。大家一致表示:“力争生产和军事、文化学习全面丰收!”没有器材、教员,更没有时间,要达到标准,谈何容易!大家利用劳动间隙,自制了四十多枚木头手榴弹,随身带着。上下工的路上、田间休息、饭前饭后,都成了训练的宝贵时间,每人每天至少投掷在一百二十次以上。开始几天,胳膊痛得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可谁也没有停止练,反而把手榴弹的重量增加了,范祖忠竟加重到五斤。我开玩笑地说:“你这是手雷呀!”他说:“这才能练得扎实。”十月初搞了一次测验,全组平均达到四十九米。“我们是‘贺龙投弹组’啦!”(上级规定投四十五米以上者,授予“贺龙投弹手”称号,再多五米以上者,授予“特等贺龙投弹手”称号)。“哎!光投得远不行,打仗时能投进敌碉堡的射击孔里才行。”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句,大家又想了许多练投准的办法,栽了不少草靶、树干,连野兽、石子、土块也成了练投准的目标和器材。射击训练瞄准是基础,我们专拣太阳光强、雾大和阴天的恶劣天气训练。没有瞄准检查器,就用绳子从缺口通过准星拉到瞄准点检查,规定连续瞄准五枪才算过关。田守忠的基础最差,瞄准把眼睛练肿了,还坐下来拉着扳机练击发。像这类刻苦训练的事迹,每个人都有几件。就说范祖忠吧,他为了使突刺动作达到快、准、猛、狠,每天不管有多累,都要坚持突刺五六百下。在后来一次战斗中,他一气刺死三个、刺伤两个敌人,先后立过五次大功、三次小功。
学文化,每人只有两个桦树皮本子、一支铅笔和几根木炭条。但是,大家结合生产任务学习文化的劲头特别大。一年没出头,大家的文化程度都有不同的提高,大部分同志能写简单的稿子了。全组先后给旅、团小报写了二十三篇稿件,大部分被采用了。为了迎接年终大考,大家抓紧复习各项课目。每天早晨四点多,荒地上就燃起了一堆堆火。军事训练的喊杀声、琅琅的读书声,从四周的山谷传来了响亮的回声。我们就像黑板报上写的一首诗那样:寒风,霜冻,能使枯叶凋零,能使兽鸟哀鸣,能使河水结冰,你可知我们杀敌的决心?可知我们练兵的豪情?可知我们热血在沸腾?看吧I毛泽东的战士,每天总是以战斗的动作,来迎接旭日东升的黎明!考核这天,大家取得了好成绩:全组投弹四十九米,都获得了“贺龙投弹手”的光荣称号;刺杀不但学会基本技术,还学会了两套应用动作;射击全部优秀;文化学习人人会认会写九百个字以上。四名同志还被选拔去参加了旅、团的军事比赛,分别获得了团射击、刺杀比赛第二名和全旅射击比赛第三名。瞿树田被授予“特等贺龙投弹手”称号。收割开始,大家情绪饱满,喜气洋洋。大个子田守忠、瞿树田挑着二百二十多斤的担子,在往返六里多地的山路上每天跑十多趟。个小体弱的范祖忠每次也挑着一百五十多斤,一步不落地跟着跑……
战士们大干了四天,收完了玉米、谷子,又趁晚上有月亮,把土豆、烟叶、向日葵等也收了。共收下谷子、玉米近七万斤;土豆六万多斤;白菜、萝卜等近三万斤,全连达到了自给有余。营、连首长非常满意,赞扬我们是生产、训练、文化三大丰收。

谁在收藏
浏览:130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