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值春意盎然、腊梅盛开的季节。我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仰望高耸入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心潮膨湃、激动万分。回想起往年来这里忐忑不安的心境,我一声声地呼唤失联多年的二叔陈乐琴:“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如今,我站在这里默默地告慰二叔的在天之灵,家人在寻找、期盼、等待了73年后 ,终于等来了二叔你的消息。他是于1946年4月11日牺牲在吉林省通化市集安的阳岔村的一位革命烈士。在“烽火HOME革命人物数据库平台(wphoto.net)”网站管理员的联系协调下,吉林省通化市的公益志愿者孙艳华老师长途跋涉、历经艰难,如愿找到了二叔牺牲地和见证人。她将这消息传来,我及时告诉了家人,大家心情难以平静,期盼多年找寻二叔的漫长之路终于划上了句号。
二叔陈乐琴是我父亲的胞弟,山东临沂人,194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115师13团战士,在家乡一带抗击日本鬼子。1944年被部队派往山东抗大一分校学习,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随学校东渡渤海来到东北解放战争的战场,1946年初被学校派往吉林省通化一带失联。多年来家中三代人一直在寻找他。直到2019年1月26日,我们得到了他已经牺牲的确切消息。经过孙艳华老师半年多的艰辛查找,二叔终于被她从浩瀚的历史长卷中找到了。孙老师写出了感人的报道《寻访陈乐琴牺牲地点的经过》、《陈乐琴,73年后家人终于找到了你》(两文发表在2019年3月1日《通化日报》上)。
孙老师在报道中说,1945年11月份,敌对势力纠集在一起向新生的红色政权开始了疯狂挑战,国民党和土匪互相勾结为非作歹,他们把主攻目标放到了执掌红色政权的领导干部身上。一时间,县委派到各区的干部成了敌人暗杀的对象,仅1946年一个春天,阳岔就有陈乐琴、李文祥和王世昌三人被杀害。他们都是我党培养多年的干部,且年富力强,他们没有牺牲在抗日的战场,而是被国民党勾结的当地土匪杀害了。由此让我看到共产党夺取政权的艰难,执掌新生政权那一代人面对恶劣环境的英勇无畏,更让我反思今天清除腐败,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性。
孙老师在报道中这样描写:“说到陈乐琴,今年已经92岁的老人李胜兰(当年村里的妇女主任)很激动地说‘咳,那可是个有文化的人啊!天天吃完晚饭就拿着小本在那写字,有时候是看书。牺牲的真让人心疼啊!’”李胜兰老人回忆说:“他(陈乐琴)是军人,在我们家吃派饭。他爱吃辣椒,有一回我三婶做菜忘了放辣椒。陈乐琴中午回来吃饭时,我三婶说‘小陈,你去苞米楼子上拿点辣椒回来搁锅底坑烤一烤,我给你拌酱吃’,陈乐琴乐呵呵地把挂在苞米楼子上的红辣椒串上的红辣椒揪了一把,然后他蹲在灶坑前把辣椒烤酥了递给了我三婶。三婶把辣椒放碗里搓碎了,舀了一勺大酱放辣椒上,陈乐琴拿双筷子拌着酱说‘好香啊。’吃完饭他干工作走了。三婶看着吃没有了的空碗说‘小陈真爱吃辣椒啊。’陈乐琴在我们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和我们处的像一家人似的。他拿我们家当自己家,我们跟他也不生分。刚解放那时候天比现在冷,怕陈乐琴冻脚,我还给他做过三双苞米叶鞋垫呢。听说他牺牲了,我们村里的乡亲们都非常难过。”
今年93岁高龄的满族老人开福兰的73岁的大儿子于吉文指证了陈乐琴牺牲的地点——位于西阳岔火车乘降所附近的大坎子。陈乐琴就是在走这个下坎时被国民党特务郭玉佩和肖占一从身后用木棒打倒,然后枪杀的。陈乐琴烈士牺牲73年后,家人终于知道了烈士的牺牲地。得知二叔找到的消息,陈乐琴烈士85岁的弟弟和侄子侄女们全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作为陈乐琴侄女,为了继承家族的红色基因,我对自己的家史做了初步的整理和核实。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家有四个人从山东抗日战场转战东北解放战场。爷爷辈的有陈德俊。父辈有陈乐山和李鸣华夫妇。还有陈乐琴曾在集安工作。陈乐山和李鸣华是受地方党组织派遣来东北建立红色政权的。四位亲人中,陈乐琴和李鸣华牺牲在东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让我们记住血洒阳岔区的陈乐琴烈士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集安二次解放以后,杀害陈乐琴、李文祥和王世昌的凶手郭玉佩、肖占一和孙化南都被人民政府绳之以法,枪毙于集安县。
又到报春花映山红开放的季节了,阳岔山上盛开的映山红,仿佛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感恩先烈,革命烈士陈乐琴、李文祥、王世昌将永远活在阳岔人民心中!
人民政权的建立,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铺就。今天,我们向七十多年前,为党为民献出了年轻宝贵生命的陈乐琴烈士致以崇高的敬礼!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与日月同辉! (作者陈武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退休干部)
【陈乐琴生平】
陈乐琴,男,1924年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梅家埠镇余粮墩村。1940年参加革命,考入鲁迅艺术大队学习 ,同年入党。毕业后分配到青年剧社。1941年秋参军调入鲁南南支三大队青年剧社,后改为115师教导旅13团为剧社宣传员。1944年5月被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四队三区队五班任学员。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同学校一起赴东北参加解放战争。陈乐琴受家族革命思潮影响,16岁参加革命并入党。他从小读书,参加革命后积极上进,学习刻苦,练兵顽强,1944年曾被学校评选为学习模范,出席学校英模大会,受到表彰。来到东北以后,陈乐琴服从组织安排,不计个人得失,作为骨干力量被选派到集安市阳岔区担任建联会主任。在组建红色政权过程中,他依靠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由于为人和善,同广大革命群众水乳相融,致使乡亲们记得他70多年。陈乐琴牺牲时年仅22岁。
文章刊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离退休老干部处《银龄之声》2019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