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春秋 光辉一页——怀念47军原政治委员刘贤权同志(文/47集团军)

三工北月 发表于2019-05-29 18:02:40

    1950年7月,刘贤权同志从38军调我军工作,先后任我军副军长、政治委员,1953年8月调离。虽然在我军工作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为我军的全面建设,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功绩是永存的,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永远学习他。

    为了缅怀老政委刘贤权在我军工作时期的功绩,我们专门派人到广州军区查阅了有关档案资料,研究了他在我军工作时的一些讲话材料,访问了曾和刘政委一起工作过的老首长以及他的老部下。从他们的回忆中,我们深切感到:刘贤权同志党性强,执行命令指示坚决,顾全大局,勇挑重担,是一个善于团结同志,作风深入扎实,工作认真细致,关心爱护下级的好领导,在今天仍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表率。

    刘贤权同志具有很高的军事指挥艺术,他以组织计划战斗周密细致见长。刚调我军,就协助曹里怀军长组织了“巩固中心区,追剿边缘区股匪与搜剿散匪”的会剿战役。在此次大规模的剿匪战役中,他负责指挥北线部队15个营(其中湖北军区5个营),主要在湘鄂边缘区作战。在他的指挥下,进剿部队对股匪进行了包围,一股一股地消灭,一块一块地肃清。经过一个月的连续梳篦搜剿和反复扫荡,到11月15日共歼匪4000多人,毙“湘鄂川反共救国军”副司令杨树臣,活捉暂5师师长曹振亚等匪首100多名,迫使蒋介石委任的“湘鄂边区反共救国军”司令瞿波平、副司令向阳、军政委员会主任师兴周等主要匪首向我投降。这次会剿战役从1950年10月15日开始到12月底胜利结束,共歼灭土匪2万余人。基本上肃清了历史性的湘西匪患,解放了广大的边缘地区,使100多万各族人民从土匪和封建势力的长期压迫下解放了出来,为建立人民的新湘西打下了基础。1951年2月,中央湘西区委、湘西行署、湘西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等单位,联合赠给47军一面锦旗,上面绣着12个大字:“消灭百年匪患,功在湘西人民”。充分表达了湘西人民对47军剿匪斗争的感激之情。

    刘贤权同志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总是主动承担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1951年2月,我军受领了赴朝参战的任务。当时,我军部队几万人分布在湘西武陵山、雪峰山和苗岭广大地区,交通、指挥极不便利,军领导班子也调整较大,政委周赤萍刚刚调离,新政委李人林尚未到职,参谋长刘子云调走后还没有新人接任。在任务紧迫、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刘副军长积极辅助曹里怀军长迅速拟定了集结计划,下达了集结命令,并和蒋克诚副参谋长指挥部队边收拢边组织开进。为了保证运输,军部集中了360多辆汽车,刘副军长协调各路运输,往返倒运。部队终于在月底安全到达长沙、湘潭等指定集结地区,圆满完成了集结任务。

    入朝开进中,刘贤权副军长又义不容辞地率领一部分同志打前站,当先锋,走在全军的前头。他率军机关少数人员先于部队到达丹东后,全面筹划部署部队到达指定地域后的住宿与供应等问题;为使部队顺利入朝并及时了解朝鲜战场的情况,他亲自向友军了解入朝道路状况,沿途供应情况,敌人的作战特点,敌空军活动规律及如何对付敌空袭的经验等,为部队顺利入朝做了大量而具体的组织工作。

    1951年5月30日,我军开赴第一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拉开了第47军建军以来第一次出国与所谓的“联合国部队”作战的序幕。能战胜拥有现代化技术装备、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美军,是我军的荣誉,也是对我军的严峻考验。6月19日,我军进至临津江东岸接替了65军守备临津江以东、铁原以西,涟川西北地区的防务。当时,我军正面敌人是美军号称“王牌”的骑1师,开始敌人不断以小的兵力向我阵地进攻,企图迫我放弃临津江以东阵地。我军根据上级指示,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英勇抗击,并积极主动寻找战机,连续组织小部队向敌人进行反击、伏击和袭击,重创敌人,迫敌龟缩到铁原地区不敢妄动。我即趁势将阵地向前推进了10-15公里,进占了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248.4高地一线,为了及时了解部队推进后当面敌情、地形和我军的工事构筑、道路及供给情况,刘副军长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和炮火的危险,亲临前沿阵地视察。每到一个阵地他都告诫部队:敌休整后肯定要向我反扑,美军依仗空军和炮火的优势企图取胜,我们要顶住和打退敌人的反扑,就必须构筑坚固的工事。刘副军长亲临前沿部队视察,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战斗士气,大家争分夺秒,日夜奋战,构筑坚不可摧的阵地。许多老同志回忆说,那时一有战斗间隙就整修工事,原来一尺多长的小洋镐变成了“小锤子”,团扇大的铁锹变成了“锅铲子”。后来战争发展的实践证明,刘副军长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美军为了夺回失去的地盘,疯狂地向我阵地进行轰炸。敌人打炮时,我守阵地的官兵都躲进防炮洞里,尽管敌炮火像雨点一样轰击,有时一天发射两三万发炮弹,大家都安然无恙。当敌人像羊群一样冲上来的时候,我官兵就用手榴弹、枪弹、爆破筒像暴风雨似的冲向敌人,打得敌人尸横遍野。

    在朝鲜战争中,敌人经常依仗着空中优势空袭我指挥机关,刘副军长对此非常重视。他经常强调要严格遵守防空制度,所有机关人员,白天活动都要隐蔽,所有掩蔽部、坑道口都要严密伪装,机关和部队人员不准在驻地晒衣服,不准在外边晒太阳,白天不准露天集会,并要加强车辆管理和夜间灯火管制。当年担负军首长、机关警勤任务的警工营营长回忆说:刘副军长十分重视战场管理工作,经常强调好“七防(防空、防炮、防火、防雨、防毒、防特、防冻)”。有一次,在军直属队干部会上表扬我们警工营哨兵:“警工营最近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哨兵扣了给首长送电报没戴伪装的参谋;二是防空哨拦阻了刚调到我军工作的参谋长的汽车。我认为他们做得对、做得好,执行军防空规定严肃认真,值得表扬,大家应向他们学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由于有严格的防空制度,我军在3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军指挥机关没有遭到过一次空袭损失。

    刘贤权同志不仅工作深入细致,而且善于总结经验。他平时注意分析归纳,把事实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又运用理论指导军事实践。1951年12月2月,我军奉命将临津江防御阵地交防39军,撤至后方休整十个月。我军在西线经过五个多月的防御与反击作战,挫败了敌所谓“秋季攻势”。为了研究总结和交流这一段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步防御与反击作战打下良好的基础,1952年1月,军专门举办了师、团、营干部短训班,受曹里怀军长的委托,刘军长组织大家认真回顾作战经历,分析经验教训,并为这次培训作了总结报告。这篇总结报告题为《五个半月防御与反击作战经验基本总结》,全文33000多字,现珍存于广州军区档案馆。报告内容全面系统,深刻揭示了美军进攻与防御的主要特点,分析概括了我军执行防御作战指导方针的几点体会,具体阐述了我军防御与反击作战的基本战术和经验。这篇总结报告,对部队后来的作战和训练,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刘贤权同志十分重视政治工作,一贯关心干部战士的思想教育。在十个多月的积极防御作战中,我军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威力,得到了志愿军政治部的肯定。1951年11月14日志愿军政治部来电勉励:“你军在40多天的阻击战中,由于全体同志英勇奋战,沉着顽强,发扬了高度的积极性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粉碎了狂妄敌人的所谓‘秋季攻势’,取得了歼敌二万余人的辉煌胜利;这与你们政治工作活跃、深入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们继续创造出更多的、更新的政治工作经验来,为争取更大的胜利而奋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刘贤权同志的积极参与和组织领导开展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分不开的。我军入朝初期,部队缺乏经验,心中没底,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不足,加之受领任务后,补入了大批未经过教育训练的新兵,部分同志曾一度表现出怕苦、怕战和幻想速战、速胜、速归等思想情绪。当时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些思想反映重视不够。刘贤权认为,及时正确地克服这些模糊认识,是取得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他提出首先要统一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教育部队提高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觉悟;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解决怕苦、怕战的情绪;要不断地提高部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为祖国负责,为朝鲜人民负责,为远东和世界和平负责的思想。实践证明,由于较好地解决了这些思想问题,极大地调动了部队敢打必胜的积极性,为作战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52年10月,刘贤权副军长升任我军政委,二次率部进至临津江东西两岸指挥秋季反击作战。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上,并十分重视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在当年12月的一次党委扩大会上说:“要打好仗首先要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干部工作再忙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思想工作。重要的教育,必须以干部为重点。干部的思想通了,战士的问题就好解决了。”他不仅是这样讲的,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先后多次深入一线部署战斗任务,亲自向第一线突击部队做战前动员。在两次执行防御任务中,我军指战员不分昼夜与敌人死打硬拼,反复冲杀,愈战愈勇,愈战愈强,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51年在粉碎敌发动的“秋季攻势”中,全军共涌现出了7726名英模功臣个人和166个英模功臣单位。其中,有孤军奋战3天4夜歼敌千余人,“打得英勇,守得顽强”的139师416团“特功五连”;有全国闻名的“天德山英雄连”;还有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献出宝贵生命,受到中朝人民所称颂的国际主义战士、“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罗盛教等,这些无数的英雄事迹,是我军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是我军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贤权政委非常关心部属,平易近人。部队坚守坑道,长期见不到阳光,空气不流通,潮湿,缺柴少水,缺少日用品,生活艰苦而单调。刘政委深知坚守阵地部队的艰苦条件,意识到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部队的斗志,影响战斗任务的完成。为此,他时时把阵地上指战员的疾苦挂在心上。他在军党委扩大会上,特别强调各级领导要积极组织和改善阵地上坚守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建设阵地俱乐部、战备室,想办法生豆芽、作豆腐,用铁锅盖烙饼,来改善部队的生活。并提出了“部队无闲人,槽头无闲马,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号召各级后勤部门都积极行动,加强战勤运输工作。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使前沿阵地上的物资保障得到了很大加强。

    刘政委待人亲切和蔼,没有架子。军机关的参谋、干事、战士等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给他送材料、电报、文件,他总是让座,让水,交谈问题都是用商讨的语气,因此大家都愿意接近他,称赞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首长。

    我们集团军部队的成长发展的历程,无不渗透着革命前辈心血和汗水。我们一定学习刘贤权政委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认真贯彻落实好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军委江泽民主席关心“政治合理,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为把我军建设成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而努力奋斗!

(陆军第47集团军1993年12月)

浏览:455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身未动心已远
    身未动心已远
  • 漂流者
    漂流者
  • 东汶之畔
    东汶之畔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