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30年代上半期,赵家楼村有100余户人家,人口在千人左右。有3家经营地主,最大的一家吴宝璜,有地80亩(合市亩240亩),雇4个长工,农忙时雇大量短工,也是临朐县有数的大地主之一。有3家富农。有不到20户中农,他们勤苦劳动,省吃俭用,一般能勉强过活,少数逐渐下降为贫农。大多数是贫民,有一点土地,靠出卖劳力,做短工、做木工、搞运输(推小车)、和经营小商贩,生活比较苦,指地没有的只有一户。当时,除富农地主外,整个村庄(包括中农),在经济生活上,拚命挣扎,处于想找出路又没有出路的状态。
政治上,个别富农有恶霸行为,一般地主富农对贫下中农,除劳力上的剥削外,另外对群众作威作福。欺压敲诈的事不少。村政权掌握在中农手中,当然他们代表的是中农以上的利益,有些事得先征得地主富农的同意,否则,就不能办。另外,有的事不应按户按地亩平均摊派的摊派了,让贫农与地主富农平均负担。村政权形式上掌握在中农手里,实质上仍然是维护地主、富农利益的。
在思想文化上,整个村子不论贫富都被封建思想紧紧的统治着。记得七八岁时,全村活着的秀才还有五六人,全村高、郭、吴、张、赵五姓,都有本姓书法比较出色的人物。民国以来仅有县师范毕业生、高小毕业生七八个人。整个是文化落后,而封建文化同样掌握在地主、富农和少数中农手里,多数贫农基本上没有文化,是文盲或粗略识几个字。他们听听瞎子说“刘大人私访”、“王公子赶考”,或者看看旧戏就算最大的文化享受,更听不到什么新文化新思想。
一、党支部建设的经过
1.1935年到1936年7月以前,开始宣传社会主义革命与抗日救亡思想。我与孙蔚兰(孙家小崔人)是1934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觉得不仅孔孟一套不行,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不行,中国劳苦大众的出路,只有走共产主义的道路。与孙蔚兰觉得像茅塞顿开,找到了真理,要革命的情绪很高,决心要为这个真理而奋斗。如饥似渴的阅读革命理论书刊,把课本置之度外。暑假期间,向接近的群众,尤其是向家庭的兄弟妯娌们开始进行一些宣传。其中接受最快、最认真的是叔弟高启节(后改名高奋),他抽空就找我问这问那,当时谈的主要是:穷、富是不是命定的?为什么穷人一辈一辈,流血流汗,当牛当马,到头来还是忍饥受饿?穷人的根本出路在那里?只有团结起来,打倒地主阶级,实行共产主义。讲社会为什么会变化?朝代为什么会兴代?不是“皇帝没福民遇难”,也不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百年必有一王者兴”的天命论,也不是少数圣贤豪杰随意决定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上层生产关系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等。高奋对这些道理也如饥如渴的需要,有时谈到深夜,有时一早就爬在我床头上讲起来。以后介绍一些书刊,他非常认真阅读,他理解领会的很快、很深,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他的思想中逐渐的树立起来,并积极的向他接近的青年群众进行宣传。我当时自认为思想上信仰共产主义自然就是共产党员,高奋当时思想上也同样认为他自然是共产党了!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又得寸进尺的侵占华北,企图灭亡中国,民族危机曰益严重。假期在这方面更广泛地做了一些宣传工作。特别1929年平津学生发起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之后,济南的学生便积极响应。当时的省主席韩复榘强迫各校提前放假,把学生押送回乡。我和孙蔚兰同学便在家乡一带进一步作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华北危机、亡国危机,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它不但不抗日,还反对、镇压人民抗日。高奋和他们影响下的青年群众都表现情绪激昂,痛恨国民党,要坚决抗日。
2.党支部的建立
1936年春节后入校,我与孙蔚兰同时被党组织接受,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暑假回家后,便与高奋谈,只有共产主义思想还不是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是个非常严密的革命组织,只有经人介绍和党组织批准接受,才算正式共产党员。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胜利。他表示要加入,但不知哪里有共产党的组织、找谁介绍。我表示我已经是正式共产党员,可以介绍他,并告诉他党员要做些什么、怎样活动、党的秘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党的事绝对不能向任何人讲,绝不能暴露自己是共产党员,在困难时候要牺牲个人,也不能危害党组织。他表示坚决接受。便吸收他为正式党员,我俩人编成临时党小组。接着高奋介绍已培养成熟的高德福、高景和,经我个别谈话后,批准接受他们入党(当时没有候补期)。这样便由高奋(高启节)、高德福、高景和三位党员成立了共产党赵家楼支部,高奋任支部书记。时间是1936年7月。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孙家小崔经孙蔚兰同志工作,党支部也建立了,由孙芳兰任支部书记(两个支部不发生联系)。
3.党支部建立后进入有领导的开展工作
首先团结教育青年:高奋自己住一个闲院内,便成为联系群众的中心和俱乐部。从讲故事到学识字、学珠算,读书看报。除我看过的书、报、刊物寄给他们外,他们自己也弄点钱定了点报纸、刊物,如:《大众生活》、《文化报》、《世界知识》、《中国农村》、《大众哲学》、《从一个人看一个世界》和一些社会科学书籍、小说等。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到高奋那里是学习、长出息,不赌博,同时都认为高奋是个好孩子,能劳动,有老有少,没有坏毛病,都愿意孩子与高奋接近,这样党支部便团结教育了一批青年农民(成为抗战初拉队伍的基础)。
其次开始与地主做斗争。他们组织少数青年砍地主的树,搞地主的庄稼,一部分用来买书报,大部分用来救济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和群众,这事情他们做的非常严密,一直没有被人发觉。
三是经过教育、考验选择、培养对象,继续发展党员,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又发展了郭佃栋、高启冉、郭元久、王健(女)等,都是青年贫农,整个支部已有近10名党员。另外我临离家时发展的大辛庄子陈福太同志,交与高奋单独联系。当时赵家楼党支部与上级党的关系,是经过我与济南乡师支部联系。假期回校都汇报赵家楼党支部的活动情况。1937年6月底,原乡师支部书记景晓村同志以省委(或工委)巡视员的名义到赵家楼检查过党支部的工作,参加过党小组了解党员的活动情况。
三、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家楼党支部的一些活动情况
景晓村同志从临朐回济南后,“七七”事变爆发了。接到景晓村同志的信,要我马上回济南,从此与赵家楼党支部的工作便没有联系了。以后去济宁,1938年1月去郓城到1938年11月,又被组织分配到临朐任独立团政委。这时县委已成立。我在独立团只有4个月。临朐环境恶化,大部时间住在沂水悦庄,这时听高奋、高景和等同志谈,
“七七”事变后,赵家楼支部的一些活动。记不很清,只能作参考,主要的有:事变后党支部怎么办?他们急于与上级党取得联系。到益都找陈锡德(我乡师同班同学、党员)到源河东找窦长祥(曾见过高奋谈过话)o都没有取得正式联系。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他们在日本占济南、占胶济路后,便发动群众抢了五井盐店。不仅赵家楼,连周围村的群众也参加了,这一下他们的工作展开了。积极发动群众搞武装,与益都陈锡德同志一起发动组织十支队,以后合并于八支队,郭佃栋同志留在八支队,以后牺牲在渤海区。扩大党的组织,赵家楼党支部扩大了,同时在附近村庄的孟家庄子、小石庄、朱阳等村发展了党员,有的建立了支部,这些是听说的详细情况与以后工作我不清楚。
赵家楼党支部在地下和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一直是坚持斗争,坚持随地做了大量工作。是经受过严重考验和锻炼的,对临朐县工作的开展,是有着一定影响和贡献的。
1982年10月21日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