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战争的要求,地方支部一方面要以全力支援前线,争取更大的胜利;一方面又必须抓紧生产,准备长期战争的物资基础。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对爱国自卫战争的积极性,搞好刻不容缓的土改复查。因此,地方支部要担负起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十分有计划有组织地调动每一个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必须从每个任务和战争中,随时随地扩大支部的组织。根据莱芜战役中支部支前的部分材料,综合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调整充实组织机构,树立支部核心领导
1.为了动员和保持长期的支前力量,不少地区已建立了村的支前组织,如:莱芜各村成立了支前生产委员会,下分供应组(负责给养柴草、鞋子等)、民力组(负责担架、民夫、向导等)、复查组(负责生产复查工作)、评功组(负责记功评功)。滨北有些村成立了爱国反蒋保田委员会,下分复查委员会、立功委员会、群众纪律检查委员会(管理防特锄奸群众纪律检查文化娱乐)和生活改善委员会。此种委员会的组织,成为全村支前生产的公开动员执行机关。虽然各地不一定都按同一的组织形式,但支前委员会的组织是必须建立的,同时支委党员要有计划地参加到支前委员会中,主要问题要经支委讨论,即通过支前组织,号召群众响应,保证执行。
2.在支前任务繁重时,支干村干往往忙于支前而放弃或放松了经常工作,形成了工作上的混乱现象,为纠正与防止这种偏向,应提拔充实支干村干建立副职,就是副职一时建立不起来,干部出发也一定要交待和指定临时代理人坚持工作,绝不能空缺,这样既能继续坚持工作又能培养干部。
3.过去往往强调妇女同志能力弱、问题多,不肯大量提拔妇女干部任各种职务,此次莱芜战役中,很多村干和男子都出发了,妇救会便自动担当一切支前工作,如莱芜妇女成立临时办公处、向导处、妇女支前大队和支前小组等。滨海有妇女办公组、护家姊妹团、洗衣组、缝衣组、慰问组,管理村政生产、照顾军队过往,一切任务她们都能如数完成。领导上应纠正过去轻视妇女的认识偏差,大胆提拔妇女干部参加各种工作,特别是生产工作,但要注意适当分工和耐心地帮助教育培养。
二、全力支前与生产结合问题
1.支前与生产的结合,主要是民夫担架组织与生产大变工的组织结合问题,这在莒北城后村支部组织执行的经验中已作了介绍。另外在沂源县是将全村男子20岁到45岁的全劳动力组织担架民夫作为第一线,主要负责常备夫;将18岁到20岁、46岁至50岁的次劳力组成第二线,负责运输及临时出夫等,其余组成第三线负责后方的碾米、做鞋、临时送信等工作。同时又将全劳动力与半劳动力结合组织生产变工组,每组按一、
二、三线一定的比例人数参加,建立工票制(第一线出夫顶一个半工,第二线出夫顶一个工),出夫者的生产即由该变工组负责。这样不仅解决了民夫对家庭生产的挂念,而且调动了出夫的积极情绪。
2.在支部组织方面,根据全民动员的组织应有所变更,如党员小组应根据变工组民夫担架队的组织而调整,使彼此互相结合,出夫时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参加,起骨干作用。如莱芜战役中,临朐米山区一个联防上的夫子被战争对象冯文田掌握了,以致全部逃亡,莒沂县委副书记带领将近400副担架,内仅有党员50余人,刚到前线,即逃跑了210副。又如沂北担架中模范党员李顺带着的一个班,不但战争中完成任务,战后部队北移,失掉联系,在李顺同志掌握下从莱芜找到寿光,没给养,要饭吃,终于找到了大队。从以上几个事实看出一定骨干配备的重要性,因此,每副担架中至少应配备一个党员或积极分子,全队党员要占民夫的15%-20%,分队长、班长应由党员担任。
3.扩大出夫范围,务求公平合理。过去不少村庄是村干、民兵甚至闾长、群众团体的委员都不出夫,再加经常在外的小商贩和拒不出夫的地主顽属,所剩的仅少部分基本群众,因此出夫不公平,一时成了群众普遍的反映。如莱芜杨庄区900民兵服务的仅有400人,其余500人既不服务又不出夫;燕家庄应出夫的有205人,实出夫者仅50人。
这种情形在莱芜战役中,虽有些纠正,但仍不够彻底,今后应以村为单位进行登记,民主讨论确定出夫的人数,一般的村干党员出夫,应由支部讨论决定,报告分区批准,以便轮流出夫及掌握工作。
在莱芜战役中,妇女们不仅代理办公,而且更直接地涌上支前的最前线担任运输、担架、向导等工作和向火线上送给养、弹药、看伤号、押俘虏。妇女们这种高度的觉悟和伟大的力量,在解放区是普遍存在和正在激剧发展着;同时事实证明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的支前任务,不动员起广大的妇女参加,一切问题的解决是困难的。因此应当鼓动她们在自觉的原则下,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参加到支前的第二线或第三线尤其是生产组织中去。
另外对逃避出夫及逃亡夫子亦应适当处理,做到群众要求的公平合理,但主要是表扬奖励积极的,教育落后的,不能随便处罚。如有的对没有完成任务跑回来的夫子,基本上着重教育使其检讨,自觉地回到前方服务,倘经动员仍不回去,即不予顶工并下次仍然出夫。对品行不端、带领或鼓动民夫逃亡者,即通过群众大会,依法制裁;对顽固的封建地主拒不出夫者,除揭发其错误,按过去应出夫的数目找粮食,并根据情形予以处罚,或结合复查展开斗争;对一般群众除登记编制动员以后照常出夫外,过去所逃避的夫子按群众出夫数找粮或补夫;对基本群众着重教育或补部分夫子。
三、普遍开展立功运动
1.关于人民立功的条件,省府已经颁布,但应在各种工作及每个突击或中心任务中,支部要订出立功的具体条件并提出“人人立功”、“行行立功”、“功上加功”、“一人立功全家光荣”和“前方打老蒋,后方多打粮”、“前方出夫立大功,后方生产称英雄”等动员口号,教育大家为什么立功、怎样立功?使立功运动普遍地开展起来。
2.为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立功运动,除在村支前组织中建立评功组织外,各部门亦应设评功小组或记功员。每个任务告一段落,即评功表扬;对执行任务不好的典型亦予以记过,使赏罚分明。如莱芜大官庄支部评功时的口号是:“韭菜拌豆腐,一青二白”,结果14个党员记功、5个党员记过,对全体党员教育很大;在群众中进行了评功后接着又提出“没有功的要立功”、“功小的要立大功”,鼓励大家订立功计划,同时提出“时间长了立大功”,动员参加常备救护队,当场有几个党员群众自动报名参加出长夫立大功。评功时要注意一定通过群众民主讨论,评功后在村民大会上宣布或张榜表扬,这样不会发生偏向,更能教育大家,总的应掌握表扬为主的方针。
3.立功评功要与培养、提拔、审查、调整干部与发展党员相结合。如莱芜辛庄区于莱芜战役的评功结果,全区记功的有300余人,记过的67人,准备发展党员的对象有200余人,准备提拔当村干的五六十人,准备提拔脱离生产的干部有五六人。
在莱芜战役的支前中,莱芜一般支部提出了“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候”,由支书向全体党员提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口号。所谓考验,实际上就是审查与甄别。如莱芜孙王石村支书(地主流氓成分),支前中开了小差,影响动摇群众,党员小组长孙××(从小要饭抗活土改中才分了几亩地)便起来讲:“今天就是过筛,他平时装领导,紧了开小差,回去后大家商议处分他。”安定了大家的情绪,经分区委研究,支书撤职,开除党籍,将孙××提拔为支委。
另外,立功运动应与改造落后分子相结合,提出“将功折罪”。莱芜西留村的聂加伦是小商人,妥协分子,取消了公民权,在村内群众瞧不起,自己也苦闷,这次战斗中,支干鼓动他战时立功,便自动报名参加了担架队。在党员同志不断地教育督促下,聂加伦在服务期吃苦耐劳都很好,夜里抬担架摔下桥去把腿摔肿了,贴上膏药接着抬,评功会上群众给他记了功,勉励他好好检讨过去,努力干,并提出呈请政府给他恢复公民权。
还有战场牺牲的民兵、民夫也要列入评功,如莱芜口镇区两个村干战斗中英勇牺牲,评为特功,以志表扬纪念。
四、在领导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支前任务的紧迫、繁重,有些干部存有单纯完成任务的观点,工作方式上强迫命令,打人骂人已成了普遍现象。沂源县有的人武干部说:“只要打得对,完成任务就该打。”这种观点是值得好好检讨的,这些同志主观上也可能是为了很快的完成任务,但结果则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莱芜水北区一个点上的干部急于完成任务曾打了6个人,结果群众吓跑了,什么任务也未完成。仪封井一个点上的干部,及时召开三两村的干部联席会打通思想,交流经验,帮助村干想办法解决困难,结果不但完成了任务,有的村还超过了,同时军民关系也搞得很融洽。这可以看出任何工作任何时候不走群众路线是不行的,尤其是繁重艰巨的支前工作不启发群众的自觉性是很难完成的。
2.为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一切主要工作必须经过支部讨论,组织执行,纠正一揽子会、一锅煮的方式。但为了争取任务很快下达,应及时结合行政行动起来,一般解放区的支部可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及支书或小组长联席会,传达布置任务,总结讨论工作;但边沿区或敌人可能占领区即暂不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员质量好的,可召开支书或小组长联席会。
3.在基点领导中应纠正死守基点、放弃一般村的偏向,对基点村的工作,主要是帮助树立独立领导的能力,并起到推动一般村的作用,同时注意推动各种组织系统的领导作用,不因基点推动而代替或取消系统领导。
(原文刊载于1947年夏《山东斗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