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行,失去刘老师
我的家乡陈集村,原归山东省平阴县(现归东阿县)管辖。全村一百四十二户,八百五十多人,有十九顷(一顷含一百亩)耕地,属平原地带。
村里,生产落后,老百姓生活困难,有钱户只为自己,不办公益事业。所以,村里没有固定的学校;是当时在济南市上师范学校的陈善津,因热爱教育,将闲置的院子借出来做学校。院办有三间北屋;做教室,一间东屋,老师住,院内还种有葡萄、无花果、月季;院外有两亩地大的松树林,校内外环境挺好。
我七岁(三五年)开始上学,是读私塾,三六年下半年,换了刘日仁老师,改为小学(群众叫洋学)。私塾和小学相比,问题很多:一是教室挂孔子、孟子的像,读古书,内容单调。二是老师只教文字,不讲文义,欲称“不开讲”,要学生死记、硬背。三是老师体罚学生,每天都要背课,提到那里就要接着往下背,背不下来就要挨打, “板子不响,学问不长,”轻则铜尺打手,重则教杆抽身,有的学生被打的头破血流,师生关系紧张。四是只读课本,写毛笔字有课外活动,学堂缺乏生气。
刘老师教小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首先他把孔子、孟子的像摘下来,换上孙中山的像。他说: “孔、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我们不能厚古薄今,现在全国都在挂孙中山的像,我们学校也要挂孙中山的像。其二是不再读古书,而是读语文、算术,还教我们唱歌,搞课外活动。其三是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分班上课,先领着学生读课文,然后再教内容,学生易懂易记。其四是不体罚学生,有时还与学生谈笑,师生关系融洽。
但是,刘老师的打扮与私塾老师的打扮又大不一样。私塾老师留着一根长辫子,夏天穿长褂长裤,手里拿把大莆扇;冬天穿马褂、长袍,头戴红疙瘩帽子;走路慢腾腾的,说话斯斯文文的,从不与学生谈笑,总要显示一个老师的尊严。刘老师戴着一付近视眼镜,留着小平头,不喜欢戴帽子;夏天穿西装短裤、衬衫,手拿一把黑色的纸扇子;冬天穿短棉袄或披大衣,爱动、爱说、爱笑。有的人看不惯他的打扮,说他是“四眼狗”、 “短毛鬼”、不正经。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学生和村民都说他是一个好老师。
刘老师还引导学生校外野游。三七年清明节,他领全校学生到距陈集二里路外的前庙庄春游。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桃树、梨树、杏树正在开花。他要学生排成队,由大学长陈家修领队,小同学在前,大同学在后,依次排开,他殿后,每个学生手中拿一面由红绿纸做的小旗,唱着《迎春》歌前进。歌词大意是“……白云快飞开,让那红球显出来,变成一片光明的、美丽的的世界;风小心一点吹,不要把花吹坏,现在桃花正开,梨花也正开,园里园外,万紫千红一起开,桃花红、红颜颜多光彩,梨花白,白皑皑,谁也不能探,蜂飞来,蝶飞来,蜂飞来将花朵采,惹得人人乐开怀……。”眺望野外,大地绿油油的,一片春色。有句农谚“清明早起身,一刻值千金,”麦苗长有半尺多高,长势旺盛,是个丰收的景象。
到达前庙庄,看到桃花、梨花、杏花盛开,清香扑鼻,群蜂采花忙个不停。这时刘老师大声告戒我们: “只看花,不折花,不要碰蜜蜂。”同学们有的靠近树枝闻花香,有的看蜜蜂采花,有的在绿草地上滚爬、逗乐,玩的很是得意,正如歌词中写的那样“人人乐开怀”。
在要离开果林前,刘老师和同学们围坐在绿草地上边休息边谈心。他语重心长的说:“希望你们像蜜蜂那样勤奋学习,像桃花、梨花、杏花那样怒放,长大成人,为国家释放自己的芳香。”
好景不长。没有几个月, “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
秋季开学后,刘老师专为“七·七”事变,多次讲课。主要讲“七·七”事变的性质,甲午战争的历史和“九·一八”事变。他特别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与日本鬼子打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这使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上,第一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都仇恨日本帝国主义,都在想自己这个“匹夫”,应尽那些责任。刘老师还带领学生,手拿有色小旗,在陈集前,后街上游行,边走边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这个举动在陈集引起很大震动,乡亲们都在认真议论“七·七”事变。
学生上街游行,吓坏了伪乡长葛镜如。他派人把村长陈振刚和刘老师找到乡公所去。刘老师回来就立即对我们学生讲: “乡长说我不该领学生上街游行,他说‘天塌砸众人,别处无动静,你充什么能的’,他还说我是个小学教员只管教书,不该管国家打仗的事,他说把乡里游乱了要找我问罪”。“我对乡长说, ‘七·七’事变震惊全国,各地先后都在游行示威,唤醒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我校学生在本村游行是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是正义的行动j无可指责,……我还没有说完,乡长就气急败坏的对我i兑‘你太猖狂了,我和村长的谈话都不听,你这个品行,不能为人师表,从今天起,不要你当教员了,回你的老家去!’我说你当乡长的可以随意对待我,但你要想想什么人会反对抗日游行。刘老师没有多说,扭头就走了。”刘老师最后说:“我走了还会有人来教你们读书,希望你们努力学习,记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长大成人,报效祖国。”
刘老师急忙收拾行装离开学校,有几个大同学相送,同学们站在校门口,含着眼泪,师生互相举手示别,在难舍难离的情意下,刘老师慢慢地…
我们的好老师走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长大成人,报效祖国”的教海,深深铭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刘老师永远在我们心中!
抗日高小育人才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国在各个方面受到极大破坏和严重损失。其中,教育事业也受害很大,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学校停课,青少年求知无门;有的完小退回私塾学校,改变了教学内容;有的不能按常规考试讲学,打断了讲学之路。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和国家培养人才。
共产党和抗日政府,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着想,重视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在极艰苦困难的环境下,千方百计发展教育事业。我知道的,在延安有抗日大学,在冀鲁豫边区有四所抗日中学,不少地方建立有抗日高小。
1944年8月,《平阴县抗日游击高级小学》(简称《抗日高小》),在牛角店成立。这所学校因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在各方面都不同于一般学校。
学校招生实行两试制。青年学生得知抗日高小招生的消息,欢呼雀跃,积极报名参加考试。学校考试分面试和卷试两种,面试由老师向学生讲明学校的游击性质,学生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敌人扫荡、流血牺牲,愿者可参加卷试。根据卷试成绩,共录取210多名学生(女生10多名),编为四个中队,中队下设班(每班十二个人)。学生年龄大的二十岁,小的十四、五岁,那时我十六岁,还没有学过高小课程,但都有抗日救国的思想和求知的渴望。被录取了抗日高小。
学校教职工人少精干。有校长王兰亭,政治指导员王民英,语文教师张芳树(雨村),数学教师李仁轩(女),行政管理教师蔡洁民和四名炊事员,共九人。老师都是抗日县政府选派的,他们热爱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日救国,忠诚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学习成长,思想品德好,起到了师表的作用。学校领导按照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要求办学,克服了许多困难,学校办的有生气,有特点。
学校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办学。学校突出的问题是办学条件差,可叫做“四无”。一是无固定校舍,随战争环境的变化游击教学。主要在牛角店、旦镇两个区和齐河县边境活动。住宿在农户,上课在祠堂、庙宇、露天大院,敌情紧张时在树林、坑洼地、抗日沟里,到处是课堂。二是无课桌凳,随身背的行里就是凳子,膝盖就是桌子。三是无教学器材,学校仅有一个油印机,一个中队一块小黑板,别无他物。四是无正规教材,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政治、地理,没有统一的课本,能买到的人手一册,买不到的由老师编印讲义,政治课主要学习《论持久战》和边区报纸上的有关文章。这“四无”迫使学校产生了一有,就是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三点上:第一,老师制定有教学计划、纲要,按要求找课本或自编讲义,解决了教材问题。第二,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师生亲密无间,教学相长。第三,学校活动范围广大,受社会教育深,遇到困难有比较,使学生养成了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精神,这些,使学校越办越有生气。
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学校重视学习八路军,实行军事化管理,把学生十二个人编一个班(女生单独编班),自选班长、副班长。一人一枚手榴弹,夜晚轮流站岗,敌情紧急时还派出侦察小分队或与驻地民兵一起巡逻放n肖。学八路军的好传统、好作风,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办事,为住户挑水、扫地;借东西要还,损坏了东西照价赔偿;说话和气,搞好群众关系。每天上早操,饭前集体唱革命歌fl|J或老师作简要讲话。一个礼拜半天军事课,为投手榴弹、爬高越野或请部队首长讲抗日形势,军事常识。根据敌情转移驻地,锻炼夜行军和长途转移。有知识的上前线,接受实践教育。如八路军攻打刘旺山的敌人据点时,校长、指导员率领全体师牛,从双庙村出发,向西急行军五十多里路,赶到前线慰问部队,与部队联欢,为部队演出,到战壕里向敌人喊话,瓦解敌人。部队首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安排食宿,要我们注意安全。正值夜深要休息之时,部队首长告知校长、指导员,日军从东阿县城方向来解救刘旺山的敌人,为了安全、要我们脱离阵地,迅速转移。我们连夜向回转,急走三十多里路,天亮到达陈集(我的家乡)。
吃过早饭师生一块座谈,大家都说到了前线,看到了敌人的围墙高立,我军战场纵横弯曲交错,直抵敌围子边沿的战斗场面,看到八路军指战员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持枪待命的英雄气慨,感到扩大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心明眼亮胆子大了,对八路军更亲,对敌人更恨,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军事课。总之,学校的军事管理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学习的积极性和纪律性。
学校重视开展学生的文娱和社会活动。学校的文娱活动节目,除学校自演自乐外,还经常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向群众演出。四四年冬天,以减租减息为内容的文艺、小品节目在黄起园庄公开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为参加欢送分区二团升级野战军的大会,追悼平阴县长熊善隆的大会,枪毙平阴县大汗奸刘渚安的大会,这些万人大会,在平阴县影响重大深远,同学们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欢送分区二团升级大会,各县都有代表上台致欢送词,指导员临时指派我当高小的代表,我急忙准备,鼓起勇气,登上讲台,代表全校师生向升级部队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支持部队作战的决心。地委、专署、分区和二团领导及各界代表的讲话,使我们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反动本质,认识到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谛,认识到军民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也有保卫和平,反对内战,建设祖国的责任,决心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社会活动,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是重大深刻的,别无可代的。
学校巾建立有共产党的组织。刚建校时,只有指导员王民英和蔡洁民,张风楷是共产党员,经过他们细致的工作,在学生中有计划的发展新党员。张风楷l司学于四四年十二月七日,发展我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共产党员不公开,对党员的要求有:热爱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抗日救国,不怕流血牺牲,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人民服务,不谋取私利;服从组织分配,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革命一生,永不叛党。到四五年九月,党员发展到二十三人(两名女党员),成立了支部委员会,指导员王民英任书记,张风楷任组织委员,蔡洁民任宣传委员。支部党员团结,都能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在学校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内部敌我斗争也是尖锐的。四五年下半年,日本投降后,学校进驻平阴县城“云门”高级小学校址,这时学生和教师都增加很多。有一个新来的教师叫藏建民,他是国民党特务,他在学生中做反对共产党,发展特务组织的罪恶活动,被党支部察觉,经我选派李德茂同学打入进去,掌握了确实证据,就向县公安局局长朱迪报告,经审问,藏供认不讳,被判刑坐牢。藏在牢中串通犯人逃跑,被改判死刑,就地枪决。党支部在对敌斗争中,起到了战斗集垒作用。
学校招考的第一期学生,从四六年下半年开始陆续离开学校,有的考入冀鲁豫第四中学,有的参军上前线,有的被选送到地方工作,学校为党、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据我所知,第一期同学都参加了革命工作,有的同学为革命光荣牺牲了,如我村的陈瑞海同学,参加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抢渡沙河的战斗中牺牲;双庙村的黄勉勤同学,在平阴县黄河南反击国民党进攻的斗争中,在孙官庄被还乡团头子孙茂石杀害。他们为党、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受到人民的尊敬。我非常怀念他们,也为平阴县抗日高小培育出这样的好学生、好党员、好干部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