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我奉调至界首县任县委书记,直至1949年3月,界首县撤销,我才到开封工作。我在界首县整整工作了一年时间。我到界首县时,吴忠培任县委副书记,马捷任县长兼支队长,后来马捷专任支队长工作,由祖振兴任县长,还有一个副县长赵凌云。界首县属豫皖苏二地委领导,县委、县政府驻杨集。界首县南面是界首市,由乔道三任市长。
界首县辖有好几个区,如巴集区、秋渠区、杨集区、杏店区、纸店区、槐店区、光武区、黄桥区等。其中光武、黄桥两区在今界首县境。各区负责人是:巴集区刘瑞、罗和廷,秋渠区吴一力,杏店区巫忠仪,纸店区张灿华(女)、孙毅,槐店区方元、高明恒,杨集区×××,光武区区委书记是汪淑嫒(我爱人),副书记是范占领(现在淮北市工作),黄桥区书记是王剑一(在公安部任政治保卫处处长)。在界首县及其各个区中队都建立了党的组织,但没有大规模发展党员。党员很少,都是干部,群众党员只是个别的。我在二地委工作时,曾在吴台庙、试量集蹲点搞土改。全国土改出现左的偏差,后来中央来指示纠正了。我到界首后,没有搞大规模土改,而是发动群众搞减租减息,而且搞得比较稳妥,没有发生什么偏差。
当时,界首县的主要敌人就是还乡团和土顽势力,如太康的郭馨波、张壑子,沈丘的张宏亮,太和的段敬斋等。我们带领支队采取游击战术,伺机消灭敌人。界首支队有四、五个连,活动地区在界首的西部和北部,向东到太和。曾配合华野解放界首、太和等大片土地,打过数十次小胜仗,消灭了界首、太和一带的土顽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我们在界首县的主要任务是征粮、支前和扩军。征粮就是搞了一次午征和秋征,我们派了干部下乡搞减租减息,按区分配征粮任务。务区乡组织一些会计人员,丈量土地,根据收成,确定每户应缴公粮数字。征粮任务完成还是很顺利的,我们没有征过头粮.对于困难户,就没有征,有的还给以救济,所以农村基本群众对我们是拥护和支持的。
在支前方面,主要是支援淮海战役。界首县组织了一个担架团,约1000多民工,随军行动,由吴忠培带领。我在后方组织群众磨面、做鞋、运输。当时黄维兵团在这一带活动很厉害,地方上又要搞运输,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们成立支前指挥部,在上级领导下,在各方支援下,顺利完成了支前任务。
扩军工作,我们是始终贯彻执行的。我们的区队、县队人数不断增加,支队也有很大发展,界首一带的土顽势力就是他们给消灭的,保卫了新生的政权。淮海战役胜利后,在我们这一带组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由张国华任军长。十八军全是豫东皖北的优秀子弟组成的,当时军区一号召,区委书记、优秀干部带头参军,整个县队、区队、乡队全部往上端,这样十八军迅速组建起来了。界首一带参加十八军的人数是很多的。后来十八军就进军西藏了。
我对界首县以致整个阜阳地区是很有感情的。我很早就在阜阳一带工作,1939年我还在阜阳住过一段时间。当时,安徽省成立了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阜阳则有玉皇大地社和动委会的指导处。动委会是官办群众团体,里面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赞成抗日的进步青年,是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我那时在阜阳指导处工作,积极宣传抗日,结识一些抗日进步人士,如徐子佩、刘子元、沈湘汀、脚新等。我们这些人齐心办力,对推动阜阳地区抗日斗争有成绩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到界首工作,又见到徐子佩,并结识了界首市的乔道三和其他许多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