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战友贤妻慈母——武善芳(上篇)文/钱振东

小颜庙村de 发表于2019-06-04 17:43:36

   (一)老生女

    武善芳于1929年10月出生在沂水县营盘村,父母武继信,母亲姜氏。营盘村是沂山下的一个小山庄。沂河源流从村北山角下流过,村庄依山傍水,村民居住在河边山坡上;顺山梁向西南就是沂山高峰之一的摩天岭。山区山陡路狭,俗话说是拉着牛尾巴上山,出门种地下坡爬山,收割时人背肩挑,小脚媳妇走娘家或看女儿也只好骑毛驴坐吱吱叫的独轮车。站在山岗上,可以看到全村各家,大喊一声全村都能听到。山区人豪迈乐观,喜生活庆丰收,沂蒙小调响彻山谷,从而也造就了山区人健壮、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武继信三兄弟,他是老二,一看就知他是山区汉,身材不高,健壮憨厚,务农守业,为人诚实和善,孝父母尊亲友,人缘好,为亲邻赞许,为好后生。山区青年人找媳妇是难事,亲友看他本分厚道勤奋,十七八就提亲成家。媳妇姜氏是农家良女,比他大一岁,结婚后和睦恩爱,她孝敬公婆,早晚操劳,还和丈夫上山种地,很为贤惠持家,生活美满。十八九岁就生了儿子,旧社会生男传宗接代为孝,接连生孩子,三十七八岁就有五儿一女,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成了大家人家。但每生一个就多一个吃饭穿衣的,要多种地多收成才能维持生活,日子虽艰辛,儿女多是福,欣喜高兴,早起晚睡,日夜操劳,爹再能干,也只是一个人,无奈老娘也下地,把孩子背上山,放在地傍树下,边劳动边喂奶,再后就是哥哥看弟弟,大看小,以此接替,五六岁大的孩子就随父母在地里拔草,捡麦穗捡花生,一个大一个,年年在成长,个个粗壮结实如牛似虎,上山成行,种地拉档,吃住成群。平整土地,割革喂牛也有了帮手。人兴蓄旺,欢声笑语,亲友夸赞,都说是好人家。

    武继信夫妇不到四十岁大儿娶了媳妇,已成了十口人的大家庭,盼大儿生孙子,二儿提亲。四十岁正当年,身体强壮生活欢欣,老娘又怀了孕,儿媳新来没喜,盼孙心切,反倒心烦,报怨起来,盼来的不来,不想要的偏有,肚子天天大起来,总感不合心意。旧社会女人地位低,又偏生了丫头,女孩子养大嫁人,还要穿带赔嫁装,光花钱不得继,该抱孙子了,偏又生个丫头烦人。虽口说这不好那不该,再想想,这也是老娘身上的肉,人老了生这个无那个,又感稀罕娇贵心疼。反正不能叫她吃亏受气,也不愿听女孩子说不好的话,内心更加袒护偏爱呢。现在大儿成家,二、三儿也长大成长,农活家务可以少做,腾出空来照顾小丫头,小儿女儿们吃住围着爹娘,帮娘做事干活,看护小妹,到成了爹娘哥姐都喜爱有福人,哄着玩逗着笑,出门有人抱,上山下沟有人背,有事都是依着她让着她,从小娇惯,养成了任性好胜逞强的性格。老夫妻四十二三,大儿媳牛了孙子,全家大喜,老娘欢心高兴照顾儿媳,还抽空喜看小孙,掀被、摸头、亲脸、换洗布,再喜再忙也忘不了小、r头。大儿有了孩子维护~屋成了小家,二三儿子长大成长也分屋居住,小儿、大小女儿都维护爹娘身边,一屋几床,一床几人的生活,又都看护小妹妹,父母护、哥姐惯,小妹从小就不受屈,不吃亏不怕人也不让人。现全家喜爱的宝贝小侄在长大,当小姑小侄一起玩,常有哭笑打闹的小事,时而嫂子说道,小芳又是不受屈不让人,常以歪头斜眼撅嘴跑回老娘怀里撒娇。

    (二)大脚丫头假小子

    民国以来,连年军阀混战,到处闹土匪,山区人更是惶恐不安,地主老财有钱人都住在镇圩子里或搬至县城里,山区村民都是靠开荒种地为生,只能胆惊受怕在山区硬着头皮种地煎熬。

    民国了,时局在变,传闻城里年轻妇女要放脚,山区人爬山种地,土匪来了外逃,形势所迫,大点的女孩子缠足,小点的女孩就不强制裹脚了,小芳任性不受屈,不缠足她高兴,从小跟父母上山种地,和小哥们爬山下沟玩闹,过河淌水摸鱼打水仗,象男孩一样,有时嫂子们笑话说,大脚姑娘野丫头,看你大了谁要你。她歪头斜眼不让人说,我爬山下地比你跑的快,过河比你强,就是不裹脚。当夜晚逃匪时,她还扶着老娘帮助姐姐,这倒省了老娘~份心,她看到嫂子们爬山慢下沟难,过河不敢踏石头,水深还要男人背,歪歪扭扭拉拉扯扯难堪的样子,她不由的伸嘴暗笑,借以对嫂子们说,大脚不好,你脚小好!受罪活该。

    抗战开始,日寇攻占山东,国民党五一军新四师开来山区,到处是“土匪游击队”,人民不得安宁,八路军工作人员也来山村开军民大会,宣传团结抗战打日本,教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抗战歌曲,她和男子一样,围上看跟着学,尖腔大声的唱,“八路军,大娘大爷”的喊,又亲切又和善,象是一家人。人人都说八路军好,抗战打日本有了依靠。1939年6月,日本鬼子大小扫荡不断,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日本鬼子所到村镇山庄都是枪声不断,火光冲天,逃不走的老人妇女儿童被枪打死在门口,村头山坡尸横遍野,鸡犬不留,真是残绝人寰。当人们听说日本鬼子要扫荡,就惶恐不安外逃。向哪儿逃,谁也说不准、说不清。初期日寇汉奸走大路,人民就向山沟里跑,北边有枪炮响就向南跑,向磨天岭大山沟跑,大石缝里藏。经常扫荡,人们钻山洞、挖地窑、搭草棚,把粮食财物挖坑埋在地里,形成村里山沟两个家。民以食为天,鬼子走了还要争时间赶季节的抢种抢收藏粮。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小芳渐渐长大,哥哥们先后成家有孩子,虽都关心老人,但以逃难方便自然形成一家一伙的生活。小哥姐妹们维护老人身边,小芳脚大身壮能跑,钻山洞扶老娘相依为命,成了老娘离不开的帮手,为藏身外出方便,她头不整脸不洗,穿上旧衣服,布条一束腰,把两条小辫向帽里~塞,全像山村的男孩子,人们夸她是大脚丫头假小子,能干的姑娘,老娘离不开的贴身女儿。

        (三)村中第一个女党员

    识字班解放式,曾是未缠脚未上过学,战争年代参加革命英勇奋斗、努力学习、锻炼成长为我党女干部的代名词,武善芳就是识字班出来的。

    1939年6月,日寇调集几万人对沂蒙山区进行了大扫荡后,日本鬼子占县城,在城外大镇及交通要道建立敌伪据点,葛庄是沂水城顺沂河去东里店南麻鲁村、国民党省政府驻地的必经的大镇,鬼子汉奸在这里建立了据点,隔河营盘村也就成了边缘区,敌人清乡强化治安,经常四出扫荡,人民生死无度,惶恐不安,在艰难的岁月里,人民时刻想念八路军,盼望八路军的到来,把鬼子汉奸消灭掉。营盘村顺山路向西南就是我抗日根据地,山山相连,沟沟能通,大石、山沟、树林、庄稼是掩体,山区人行走掩藏方便,不断来往根据地。反扫荡的胜利鼓舞人民坚决抗战,勇敢的八路军和地下工作人员黑夜潜在村里串联找熟人,营盘村与八路军保持着联系,抗日军民心连心成一家人,人民抗日活动不断发展。营盘村姓武的是大户,同宗叔伯兄弟爷们多别姓也都是沾亲带故亲家好邻。敌人为了强化治安建立“保甲”,在我地下人员支持下,父老们商定出能说会办事的人去当保甲长,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汉奸应筹拖办,对我军掩护帮助,前边给伪军办了事,听到什么消息,探到鬼子要扫荡,夜晚就告诉我工作人员,工作慢慢开展,先单人联系,后少数人开会,晚上来,夜半走,或是白天藏在村子里,黑夜再出来活动。这时小芳已13岁了,一身假小子打扮,与父母姐姐~起躲山沟,拿物担水外出找哥哥听风声都靠她。她不怕人不怕事,心奇好事心直口甜,对娘好待人亲,哪里人多向哪里挤,老人们喜欢她,同龄人更愿和她在一起,有事不避讳,还对着耳朵喳喳地说,地方人员来村开会她都知道。南山里八路军打胜仗,八路军帮老百姓种地收粮,成立儿童团识字班,学唱歌,过年演戏,她听说后,回到家里压低嗓门,绘声绘色地把昕到的前言后语说个痛快,年轻人觉得新鲜、爱听,甚至追问还有什么?老娘倒板起脸,捂嘴摆手地不让说,“别瞎说,外人知道了,不想活了”。她撒娇使性子地说:“谁瞎说,是真的,八路军就是好”。她每出去一趟都有新消息。她是老娘身边的指使人,家中消息传播者,不知不觉成了八路军抗战宣传员。

    反扫荡的胜利,我党领导的地方武装不断加强壮大,建立了民主政权。根据地由建立到巩固再到不断发展扩大,营盘一带逐渐变成游击根据地,敌伪除集中兵力扫荡抢夺骚扰外,一般不敢出来。我党在地方武装民兵站岗放哨保卫下,已逐渐公开活动,发展党建立党组织,抗战形势日益好转,我军开始主动进攻据点消灭日伪军。哥哥们有的参加了党,成了抗日积极分子、村干部。1944年日寇扫荡,我军集中主力在葛庄将鬼子一个大队歼灭,俘掳日军,缴获了大炮和轻重机枪、大洋马弹药武器等,葛庄据点也被拔掉,成了解放区。人民欢天喜地庆祝胜利,抗战情绪高昂,青年儿童最活跃,小芳是积极的一个,成立儿童团有她,识字班有她,学唱歌更积极,尖着嗓唱,过年拥军联欢,组织秧歌队登台演唱,下来又带头当拉拉队。这样活跃、热心抗战应该起个名字,兄弟都是善字辈,去掉小换上善字从此就叫武善芳。识字班没课本又没教材,请识字人用小黑板边写边教,教材都是结合需用现编现教,如姓名、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救国、解放区根据地,拥军爱民、军民团结等,每天几个字,一句话,一个口号的学,武善芳没上过学,从识字班开始学文化,她把抗战、革命、进步、解放与学习联在一起,提高了觉悟和认识,学习认真努力,进步快。她不仅带头学,还动员别人,甚至上街喊家中叫,她成了村干部的帮手,响应党号召的先进分子,抗日的积极分子。她牢记日伪侵占的苦难,深感解放区欢乐幸福,从亲身感受认识到八路军是抗战救国爱民的,共产党毛主席是大救星,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才能抗战到底救中国。他要求参加共产党,在党支部帮助教育下,经已参加共产党的哥哥介绍,于1945年1月加入了共产党,那时她才16岁,成了村中第一个女党员。

  (四)参军

  她入党后,知道“共产主义”一词,但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八路军坚决抗战,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毛主席是大救星。打日本救中国抗战到底,天天喊、天天唱。前方打胜仗,后方大生产支援前线拥军,共产党员要处处起模范作用,她越积极工作,越感到识字少,文化低,不能看书看报,她暗下决心努力学习。识字班几天一课,学的慢,他就回家自学,标语、口号要学,歌词也要抄,报纸也拿着看,生字就记就问。由于学的认真记性好,慢慢能看书并做记录,开会办事方便多了。村干部夸奖,父老兄弟们喜欢,同龄女孩子都说好,有的婶子、嫂子们都看不惯,背后说,这么大的姑娘,不男不女在外跑步,吆吆喝喝上识字班,女孩子识字有什么用?她不顾这些,认定共产党员要革命就要学习,能看书知道的道理多,没什么不好。八路军到处打胜仗,消灭敌伪军,拔除据点,县城的日本鬼也偷偷跑了,敌后形势好转,根据地不断扩大连成一片,人民欢天喜地。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向交通线大城市进军。解放区人民欢天喜地,打鼓唱歌欢庆胜利。地方部队升级,主力部队开赴前线,爱民拥军动员上前线。根据地要生产要建设,人民往来互相通信,县里成立了邮局,收发传邮要人,武善芳是有名的积极分子,勤快好学,能识字看报,也能歪歪扭扭的写写记记,她热心好强,胜利的鼓舞,她总想出来干革命,苦累都不怕,干什么都行。她的心愿党支部村乡干部都知道,本村叔伯哥哥在邮局工作,一说都高兴同意,连老娘也乐意放心。1945年10月她到邮电局报到,从此离开了家,脱产参加了工作。

    邮局分发信的工作虽不重,但信件涉及地广,信多字繁,原认识的字已不够用,她只好结合收发信边做边学。她从小要强,能出来工作深感不易,因此她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做好工作,她请领导将地区、单位、名称列表学习,她不怕人不怵头,不会就问。由于认真努力,加班加点地学,因而较快地掌握了工作,能独立完成任务,在革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抗战刚刚胜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大举向解放区进攻,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军民奋起抵抗。打仗多伤员也就多,战场下来的伤员包头、吊手,有的断臂断腿,重伤员神智不清不能自理,便尿需人帮助,吃喝需人喂食,衣裤需人洗换,血迹斑斑,腥臭难闻。部队缺医生护士,这些英雄好汉需要护理帮助。武善芳一心革命,便响应号召,于1946年10月报名参军,当了一名看护员。她认识到革命要拼命流血,伤员是英雄功臣,是自己的兄弟同志。革命英雄的榜样在鼓励着她,她发扬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照顾伤残难看、血腥脏累的男同志不怕也不在乎,总是让伤员吃好、睡好、少受罪,配合治疗快恢复。她上进心强,工作不满足,总想多做工作。她认为若学会护理知识和技术,既能配合医护,还可多做工作,多发挥作用。这时她又感到文化低知识少,需要多学习多提高。于是她自动找护理书籍看,开始了新的自学,当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讲课时,她每次都参加听讲,做笔记。因工作好、学习好、团结同志,被授予三等功,这更激励了她前进的斗志。

    (五)军卫校当学习班长

    在美帝国主义帮助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并重点进攻山东,我人民解放军组成野战军,展开运动战,机动歼敌并外线出击,战线长规模大,战斗频繁,伤员多,我医护人员更不够,军后勤成立卫生学校,从护士及新战士中选调有初级文化的学员进行培训以应急需。武善芳上过识字班,又刻苦自学,她未曾想到自己被选中,因此格外高兴,便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拼命学好。从前学习多是为识字或边用边学。卫校是学医护专业的基本知识,生字多,难理解,听不懂,这是前进中的新困难,她下决心再难也不能后退。人家会也是学来的。上课她认真听,下课拿着油印讲义自读自学,生字是拦路虎,就把生字记下。能者为师。遇到不会处就向同学、老师或队长、指导员问,她不怕人,不怕丑,敢闯。那时是艰苦紧张战斗环境,为较好的教学,卫校随后方单位

    北渡黄河转移到鲁西朝城一带,转移时为防敌人的骚挠袭击,都是夜晚行军白天休息,她挤时间自习,或提前预读,列生字表,打掉拦路虎。万事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她的课程逐步跟上了,也能听得懂,理解深,阅读能力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她刻苦学习,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也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武善芳是山区人,从小身体壮,能吃苦,在黑夜长途转移中,不论下雨刮风,爬山过河她总是跑前顾后,帮助年小体弱生病的背背包,照顾吃饭,她是热心人,处处想到同志,带好全班,全班亲如姐妹团结很好。在家时她是带头拥军的积极分子,现在成了解放军的战士。她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好爱民工作。住在百姓家,尊重老人,热情对待姐嫂们,抢着干活,打扫院子,挑满水缸,和小弟小妹围在一起唱歌,热热闹闹。初来生,一天熟,军民一家亲,临行军时房东全家送行,大娘大爷,姑娘同志,你喊我呼欢声笑语,恋恋不舍追到村头,还挥手致意。半年多的学习,她以坚强的意志,刻苦学习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学到医护基本知识,提高了文化阅读能力,为今后医护工作,迎接新任务打下了基础。

  (六)你不怕我不变一见钟情

  经半年多的学习,卫校结业,四位同学就近分配到纵队荣军归队管理处医务室工作。武善芳分配为医务室药剂员。

    荣军归队管理处是纵队下属统一接收全军各师团伤愈人员,出院归队前的集中管理单位,常接收数百人分批送回部队以加强部队战斗力。这些伤病员多是老战士和班、排长,少数是营、连长,个别是团级干部。他们虽伤愈,在此期间还需关心生活,继续医护康复。药剂员不同于看护员、护士,管理药物,按处方配剂分发药品,直接关系伤病员的安全,工作要求高,一点也不能出差错。对于农村识班出身,刚学了半年医护知识的武善芳来说确有很大困难。她一向好胜,知难而进,新工作、新困难反成了她前进的动力。她把学药物、学文化结合起来,把现有药品整理排列出来一个一个的学,一个一个的记,不懂就问,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她并不满足,当时没有的药,书本上的药物也开始学。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大城市不断解放,药物供应日多,她的学习面日广,学习更努力,以迎接胜利,适应发展的需要。武善芳是个勤奋好动的热心人,集体生活积极参加,爱民活动处处带头,完成自己的工作后还能主动帮助护士工作,新老同志都团结的很好,受到医务室好评和归管处的表扬,伤愈人员也都认识武善芳。

    归管处机构不大,人员也不多。我是归管处的政委,全体指战员我都认识,对新分配来的人员我都知道。武善芳是学习班长,学习成绩好,曾立功受奖,分配药剂员的事我知道,印象也深。医务室李医生在汇报工作时,对武善芳专作介绍表扬,我随即说:“武善芳是个勤奋好学、工作努力、处处带头的年轻女党员。她没上过学,文化低,要帮助她,鼓励她。”李医生随笑颜满面的说,政委表扬她是位很好的年轻女党员。既很好,我愿为你们搭桥介绍好吗?汇报工作属于正常,好友李医生的关心我未曾想到,一时使我不好意思。经静心思考,我说这很好,就请李医生帮助,跟她谈谈,如同意,我们见面时再详谈。现在前方打仗,我们接收数百名伤愈人员,要注意影响。李医生开玩笑说,“三八式”团级干部可以谈恋爱结婚,我正式介绍,怕什么。这个,我会注意,政委请放心!经李医生的介绍,我与武善芳开始了恋爱生活。我是因胸膜炎住院后留归管处工作的,工作后还遗留胸部疼痛,仍需请护士上热敷促其愈好。我的病,医务室同志们都知道的。当我们见面交谈时,我说李医生给我们介绍,你同意吗,我生过病怕吗?她口快心直,没等我说完就说,你是老革命、是领导,可谈恋爱结婚的事,不能你说了算!我不愿意不同意,我能来与你谈吗?你生过病我知道。谁不生病!病可以治好,不然要医生护士干什么?我学了医护知识,我相信能治好,我不怕!我是山区穷孩子,没有共产党哪有今天。干革命苦累我怕,只知道拚命干,努力工作。没文化,只好学吧!反正赶不上人家,你不嫌就好。就怕胜利了,文化高、长得好的女人多了,你们当干部的会变心!她的倾心直言,使我欢心满意。不怕,更使我宽慰钟情。我说,好好!你不怕,我不变,就说定了。谈恋爱,建立感情需要时间,批准结婚也需要时间。前方打仗,我们要接收数百名伤愈人员,可要注意影响,否则会七嘴八舌,山顶上倒了马桶,会臭名远扬,传遍全军。她倾口而出,大道理我不会说,反正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影响我的进步,叫同志们当面嗤,背后说,反正我不做官太太!你不能管我的事!我插话说,你这么多不,恋爱要谈要见面,才能谈心交心,你说怎么办?!她欢心面笑的说:学习、工作我一定要做好,关心同志,团结、劳动要处处带头,用不着你说。我的事,你不要问。你不能来医务室找我,警卫员也不能来叫我。我照常帮助护士来为你上热敷,那时我们再谈。我会想得,我会多来。好!好!就按你说的做,可不能高兴得忘记了,更不能看到嗤听到风就变卦。临走时又说:我说到做到,就怕你变心。从此,开始了我们心心相印的谈心说笑生活。

    武善芳是诚实要强的人,做比说多,说过的能实实在在的做到。我们的谈爱相似约法三章。她工作学习比以前更好,文体生活,爱民活动参加劳动更积极。她热心帮助同志做护理工作,这为我们的谈心说爱提供了方便。我们恋爱的事只有领导和李医生及警卫员知道,医务室的战友们都夸她工作学习好,情绪高,干劲大,进步快,表现好,都不知道我们正在热恋中。善芳的不怕,对大病初愈的我是安慰鼓励,她亲自护理和关心,使我感激心爱,在我们伴侣的一生中,都是一心一意钟情如一的。回想她对我有病不怕,没想到她因病先我而去,使我和儿女们永怀不忘。忆初恋,也忆起幸福的往事。善芳健在时和儿孙们论家常,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启国比爷爷高大魁梧,小婉说爸爸年轻时身高修长也很棒!善芳幸福微笑说,现在长得高都说好,你爸长得高,站排头,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穿鞋穿衣都困难,除了我,人家都不要。孩子喜逗说,妈妈好眼力,看对了。要了爸爸才有今天的儿女满堂,幸福的家庭,惹起了哄堂大笑。

    (七)父母的心愿  老人的嘱咐

    我军开始了大反攻,济南解放,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我处奉命东渡黄河靠近部队,连夜行军来到兖州驻地,与我纵队驻曲阜的留守处取得联系。兖州离泗水我的家乡只60华里,骑马3个小时即可到家看望父母,早去晚归当天即可回队。考虑到淮海战役激烈进行,全民支前,人人争上前线,我身为领导,应过家门而不入,父母会谅解,战友乡亲们都会同情赞许。徐州解放后,逃跑之敌被我大军包围在睢宿一带。我处又奉命率数百名伤愈人员,乘坐敞棚车,冒着寒风雨雪连夜来徐州以北住地待命。

    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其主力部队接连被我华野歼灭。因此,国民党反动派对山东解放区军民恨之入骨,对我党政军人员、村于民兵及军工烈属进行杀害。我父母是有名的军烈属,为防国民党特务加害,在我政府的关怀下,父母从家逃出,爬山涉水,顶风冒雨随我地方工作人员撤到黄河以北,住了半年多。济南解放后,才从黄河北回到家乡。母亲是裹小脚的,遥遥五百多里,行走之艰难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总算保存生命,安全胜利回到家。姐姐钱汝云因挂念父母,想念十多年未见面的二弟,哭泣忧伤成病,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大儿早逝,现又失去大女儿,二儿又无音信,母亲更悲伤起来,不知儿子在哪里,白天想夜思念,日夜难眠,身体虚弱成疾。她告诉父亲一合眼就看见儿子,只要亲眼看到儿子我就好了。现部队都南下,大军云集中原,向哪里去找?!无奈父亲到处打听。也巧!在曲阜找到我纵留守处,领导热情接待了老人,亲切地说,我们与钱振东政委见过面,他很好,他带领大批伤愈人员,才从兖州开往徐州以北。他是领导,不能离开部队。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部要以身作则。你儿子是个很好的干部。既鼓励,又安慰。

    父亲离高兴兴回家告诉母亲,她高兴欢喜转忧为喜,但未亲眼见到还是不放心。父亲母亲一心想看儿子。随请亲友帮着母亲骑驴到吴村车站,那时向南去的都是部队和支前大军。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冒着雨雪,挤上敞棚车,连夜来到徐州以北,按留守处告诉的地址,找到了我处。战友们见到了老人都热情欢迎,又惊又喜,有的跑步来大声喊叫,政委!你家大爷大娘来了!我震惊高兴,飞步向前迎接,看过父亲,双手扶着母亲,她已高兴激动的不能自己,似笑似哭,全身扑向我来,抱着我的头,泣不成声,泪花模糊的眼看着我,你是振东?可见到吾儿了!是我!是,是你儿子!我也热泪盈眶的不能控制自己。看到了儿子,我高兴!我放心了!你看!大娘不像样子,别笑话。解放军同志们,你们好!爹娘都想你们!战友们看到当时的场面,都高兴激动,听着父母的泣声话训,感动的流了泪,都在心里思念着家中的爹娘。因为我的不回家,父母冒敌机轰炸的危险,冒严寒艰难来看儿子,父母儿女之情成了战友们的言谈话语。我与善芳相恋已半年多了,可说我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感情笃厚,虽无海枯石之烂之盟,可也已无话不说,并谈到结婚、生儿育女、白头到老之事。说到知心时,我曾说,哥哥早已去世,我们这个革命之家,就靠你生儿育女。老娘生你五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你这个小不拉子老生女,你像老娘一样能生,才有功有德。马上受到她的回敬,生儿是功,不生就是我有罪?都是女人的不好,没这回事,我不是家庭妇女,生不生是两人的事,是男是女都是怪男人!好,好,两人的事功过各有半,已无话不说。因未想到父母能到部队来,也未说起见父母的事,现在爹娘突然来了,应赶快告诉善芳,只好打破不准叫不准找的约定。着警卫员把武善芳请来,告诉她爹娘来了。没等我多说,她插嘴,别说了,我知道了!来了好,就看爹娘吧!反正丑媳妇我不怕见公婆,走吧!只要老人家不嫌丑就好。没等我引见,就向前请安问好,爹娘你们来了,天冷,一路辛苦,身体可好!父母一时愕然,父亲称同志!母亲喊姑娘!齐说好!好!你们好!我赶忙说她叫武善芳,是爹娘未来的儿媳妇。父亲笑颜满面,噢!你看!你看!原来是孩子。母亲伸手把善芳拉到身边,来!来!让娘看看好孩子!一向不怕人的武善芳一时也不好意思起来。忙让爹娘坐下,以缓和窘迫紧张的气氛。来看望老人家的战友们,被武善芳诚实大方爽快引得哄堂大笑。有的快嘴开起玩笑,老人家有了儿媳妇,我们都不知道,大喜大喜!祝老人家有福与儿媳妇团聚!此后几天,武善芳打饭打水扫地,晚上和母亲谈心。母亲欢心称意,把善芳拉到身边述说对儿子牵挂想念及多年来的苦难衷情。善芳喊爹娘见公婆,从此公开了我们恋爱关系,成了战友们议论的新闻话题。因军人领导的关系都与武善芳开玩笑:革命了,解放了,大姑娘上前认公婆……。善芳主动大方的回答:老人家来了,不看望好吗?老人家是军属烈属,我也应该拥军爱民……医务室的同志堵着善芳又指又拉的说,你好,那么高兴,到处起模范作用,还帮助我们给政委上热敷,又关心,又谈恋爱,都是你武善芳好心美事……。她的同学知心的战友都同情赞美说好,为她高兴。十多年来,父母从没有这么高兴称心喜悦。母亲的话题都在武善芳身上。为人好,热心肠,心直口快,没过门就叫爹喊娘,大方孝敬,长像也好看,风里来,雨里去,没白没黑的跑,就是晒的黑点。你们相亲相爱,等胜利了,领导批准了,就早点结婚。有这样的媳妇关心照顾振东,我就放心了,不惦记。徐州解放,市民欢庆,商店开门,照像馆营业。母亲不能骑马,只好由我和善芳陪同父亲去徐州照了像。父子合影是第一次,我与善芳合影也是第一次,也算是我们定婚照吧!又是徐州解放,淮海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这一有历史意义的合影,保存在家庭影集首页,供儿孙们永为怀念!

    战事紧迫,父母急着回家。送行时,父母高兴称心满意,充满了喜悦欢快,当着战友们的面说:”毛主席领导的好,赶走了洋鬼子,国民党也快完蛋了。要听毛主席的话,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们快过太平年了。”战友们说,大爷大娘说得对,胜利了,全国人民都高兴,愿老人家早抱孙子,祝老人家一路平安。我们都在想念爹娘!

    杜聿铭军团在睢宿一带被我大军团团包围。为配合作战,在待命歼敌之机,我处奉命将数百名伤愈人员开到前线纵队驻地,并分别接送回各师团,充实加强部队战斗力。我与善芳恋爱结婚事,经纵队政治部批准,当我处回到徐州以东运河集接收新的伤愈人员时,于1949年春节举行婚礼。新年新婚,又处淮海战役胜利之时,实为大喜。战时艰苦困难,但战友们热心友好,郑重准备了茶水、花生一筐,热热闹闹举行了婚礼,把两人绿被黄毯搬在一起,开始了新婚生活。渡江胜利,南京、上海先后解放,我处尾随南下。战时都是分散住在民家,军队按编制集体活动,婚后也不是住在一起。善芳不做官太太,她要强,是不依赖男同志的。行军时,我骑我的马,她背她的被包药袋,和战友们一起行军,一起生活,直至进驻上海。

(八)南京生活的四年

    我军驻防上海,原接收伤愈人员的归队管理处随撤消建制。经X光检查,我原患胸膜炎未全愈,两肺尖有轻度结核病灶浸润活动。善芳极为关心,安慰说,中国农村有很多结核病,不知什么时候生,一休息又不知什么时候钙化好了。现在有医院,有药品,条件好,吃点药,好好休养,会很快钙化愈好,并劝我住院治疗。经领导批准,先住军医三所。善芳也调来了三所做药剂工作,后转上海军医大学。1950年初,转南京华东军区干部疗养院长期疗养。领导很关心我们,不久,武善芳也调南京招待所。夫妻相近,能多关心安慰,使我安心休养。

    来南京能照顾关心我,善芳高兴,她感谢领导的照顾。当时她住招待所没工作,当随军家属她不甘心,说算什么解放!这算什么解放!这算什么革命!必须找领导要工作,我表示同意支持。能工作,有单位领导及同志们的关心照顾,工作、学习、生活都好,我也放心,踏实地养病。我说大机关,南方人多,生活习惯不同。人地两生,你文化低,新药多,药剂工作更困难,若叫你改行做事务工作怎么办?善芳说的干脆,工作要做,改行不行。药剂工作是我拚命干,拚命学出来的。困难我不怕,苦点累点,我一定努力做好。文化低就刻苦学。笨办法,边干边学,把新药列出,一个一个的学。十天半月,一个月会学好牢记的。不会不问,多请老师,人家看不起,我就厚着脸皮当小学生。想多学习,想做好工作,这没错。领导机关,革命的同志总会帮助的。她决心大,要求工作恳切,被分配到华东军区外语学校做药剂工作。由于她工作努力,学习勤奋,关心同志,没几个月,大家都热情亲切呼唤小武,称赞她是好党员,成了受同志们欢迎的人。大家都关心她,同情她。每逢节假日,督促她到疗养院看望我,有的还深情友好相陪来疗养院看望慰问,使我感激愉快,有利于病的愈好。当我病情稳定,允许外出活动时,外校医务室的同志们邀我到城里、外校游玩,并让出住房留我团聚。善芳立言不做官太太,我反成了她的家属。为有这样受人欢迎的爱妻,我高兴自豪。在善芳衷心不二的关心下,经两年的住院医疗,我的结核病钙化愈好,子1951年10月份出院。住招待所听候分配之际,接家信母亲病重,趁机请假与善芳一起回家看望。母亲久卧病床不起,低烧不止,日夜难眠,想儿子儿媳梦语念念,整天在梦幻之中。没想到,两男(我与警卫员孟庆德同志)一女三个解放军突然走进家院,直入北屋,走向床前,善芳和我同时喊娘,我们回家看望老人家了。母亲为我病好高兴,更为我们三人突然回家而震惊,全家欢乐。母亲擅动着嘴,微弱的声,手在摆动,要善芳坐在床头身边,高兴激动似笑似泣的说,孩子让娘看看,想你们想的睡不着,一合眼就在眼前……,只你们两个……?!心意是没有小孩!话说半句,父亲怕问起小孙子,使善芳不好意思,忙答话,他们俩,还有小孟同志,你看多好!母亲又说,想儿,想媳妇都想迷了,不知说什么好!几天来,母亲不让善芳离开,想说无力,总又擅擅微微的说个不断……。善芳为母亲洗脸擦手,端水喂饭,整被扫地拿便盆,亲切、温驯孝敬,不怕脏不怕累,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床前。母亲好孩子、好媳妇的的赞不绝口,你和振东有缘份,是爹娘的福气,你们好,娘就放心了,我的病都是想你们想的。你们好,我打心里高兴,还总想早抱孙子!父亲怕母亲话多受累,答话岔开,两个儿子都是好样的,光宗耀祖,做父母的也荣耀,受人尊敬。没有过去的苦难哪有今天。嫂子和妹妹与善芳谈的开心,无话不说,嫂子夸哥哥长像好,人品好,人人夸奖。好人不长寿,为你哥我不知流了多少泪。振东因偷土匪的枪被逼全家逃难,你哥把他送到八路军学习,一去不回来。咱娘怨你哥,向他要人。回头想想,不送走,哪有今天,哪有你们相亲相爱的小两口,真是祸福有缘。妹妹插嘴说,两个哥哥在外,汉奸鬼子杀人放火、扫荡,可把咱爹咱娘想坏了。1934年有一天,北山来了个人,找到咱门口,小声说他到过蒙阴卖瓦盆,见到了年轻人,写了便信叫我送来。咱家隔壁是汉奸据点,也不敢出来接信,我一个女孩子把信接了,才知道二哥在山区根据地里,全家暗暗高兴,甚至烧香保佑。

    我村不大,多是钱姓。我干革命出走13年了才回家,又带来当兵的妻子,轰动全村父老来看,善芳都是热情接待,母亲从徐州回来,逢人就夸奖善芳贤惠孝敬,人品好,好孩子好媳妇的赞不绝口,现在看到善芳确是如此。善芳人品好,至今还在村中留传。假期一到,我们含泪告别父母嫂子妹妹。母亲久病卧床病人膏荒,我们回到南京不久,母亲即去逝。那次见面成了与母亲的永别,更遗憾的是在徐州及这次回家都未能与母亲照像,留下遗容。母亲!慈祥善良的母亲,儿孙们永远怀念你!

    解放军干部多是老区农民出身,在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没上过学,文化低,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解放后,各军区成立速成中学,干部轮流学习,同时也组织业务学习,形成学文化的高潮。我被分配到华东军区南京速中任干部处长。善芳从外语学校也调到速中医务室做药剂工作。从此,我们生活在一起,有了住房,成了家。我们是现职军人,穿一身绿,盖一铺黄,挎包、饭碗、脸盆,简单的生活用具,保持艰苦作风。善芳是老区山庄农家出身,勤劳检朴,从不计较个人吃穿。翻身解放了的农民由山沟进入大城市,情绪高昂,精神振奋,欢心愉快,有用不完的劲。但文化低在困扰着她,开展文化学习正合她的心愿。没孩子,工作之余可以全力以赴努力学习。补习完了初小课程又学了高小课本,学会拼音查字典,掌握学习工具。以此总算脱掉了文盲帽子,为今后的自学和药剂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结婚后4年多,善芳还未生孩子,不少比善芳年轻的女同志抱着孩子欢天喜地玩逗,没生孩子成了善芳的心事。到速中有了工作单位成了家,妹妹带着外甥女于1952来南京看望。妹妹比善芳大一岁,已生两个孩子,1951年回家看望父母,姑嫂感情很好,妹妹来看无话不说,二嫂我来看你,是要侄儿的,全家都盼都等,人家十八九就生孩子,你已二十二三了该生孩子了。母亲临咽气,还念念不忘要孙子。父亲年老了,整天心急火了的盼孙子。还等什么?要不请医生看看,吃点药治治。其实因没孩子,善芳早已心事重重,她避着我到医院检查并做了输卵管扩通手术。不好明说,只好嘴硬,我身子这样壮,爬山下海都不怕,打架你不行跑路你跟不上。找医生干么?我没病!有孩子又哭又闹,吃饭、喝水,拉尿多烦人,没孩子干净利索,多痛快。年轻轻的慌什么!你到瞎操心!一间屋,什么东西都没有,生了孩子怎么养,你想要!你不嫌!有了孩子你给我养,妹妹大笑起来,好好!说定了,你生一个两个我都给你养,你得快生。说的好听,到时候你又舍不得!妹妹来时,善芳怀孕不好说明,姑嫂还在瞎逗。第一个孩子反映大,呕吐偏食,那时候供给制津贴少,只能买点酸梅糖果调胃,呕吐时,在食堂或开会在众从面前也难控制,初时还不好意思,善芳是热心人,作风泼辣,熟人多,好玩闹,当她呕吐时,不少男同志明知怀孕的反映,偏开她的玩笑,高声笑喊,武善芳病了,好吃,得胃病了,女同志又同情又为她开托,吵什么!人家怀孕了,还使坏,瞎吵吵!在欢喜逗趣中,我揭短似的说,不生孩子是你的事。当然她不示弱的回敬,什么你的事!生孩子,女人说了算,真龙天子,伟大人物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娘生的,没女人就绝了种,人类千万年,都是娘的功劳。看不起人就忘本……。

    南京是中国的大城市,解放初期,婴儿生活用品极少。小衣,小被,以至尿布都是善芳下班后在灯下千针万线缝制做成的。全家盼望喜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生产顺利,大人小孩都好,是身胖脸大的女孩子。临产前,请了保姆,那时是供给制,保姆工资生活费小儿抚养、产妇初养由公家供给。因军人津贴少,生孩子反倒宽裕些。有人说俏皮话:无孩子贫农,一个孩子中农,二个孩子成了富农。这说明在艰苦困难的战争年代,对产妇对婴儿是关心照顾的。学校宿舍前后一个大院,大人吃食堂。善芳按时回来喂奶。有一个保姆看护小丽雅,小木炭炉,小锅小碗小尿盆。又增添了洗衣盆,竹编小竹床,简单的用具,全力的照顾,睡了看,醒了逗,闹了抱,逗着玩,疼爱娇生惯养,从小养成了好任性。善芳是争胜好强的人,家的事她操劳,疼爱孩子个人苦点累点也把孩子照顾好,但工作她是认真的,有了孩子,无非更早点把孩子喂好奶,坚持按时上班,都是早到晚走,等医生们走了,无拿药的人了再回家。有一次因晚回来,不能按时喂奶,丽雅就大哭不止,保姆哄不行,我抱着走,摇逗也不行,怕哭病了小丽雅,我有些生气,等善芳回来吵了起来,赌气说孩子哭有什么了不起,工作完不了再哭也不行,不能光为孩子。争吵中我推撞了善芳。回想起来她工作认真好强,孩子从一个到四个都是她照顾,当怀念善芳时,至今揪心不忘。第一个孩子都是娇贵疼爱的,外公外婆关心挂念,1954年表姐武传梅来南京帮助照顾小丽雅,春忙后,父亲带着外甥袁彪也来南京看望欢聚,合影留念。

浏览:163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