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地处鲁北平原的东部,是鲁北平原的一部分。它西连鲁北大平原,东靠渤海湾,横跨黄河人海口,是一片黄河冲积层的沃野。抗战期间,这里地广人稀,并有一片纵横数百里的荆条林,成为天然的屏障。
由于以上的自然条件,这块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敌人不易控制,便成了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期间起了重要的作用。1.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游击战争指挥和决策的中心。这片地区是我军在1940至1941年开辟的。自开辟了这块地区以后,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即以这里为中心进行活动。1944年初,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成立渤海区,渤海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仍以这里为中心进行活动。许多重大战役、战斗和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1)在战役战斗指挥方面:
1940年3月初旬,我军一部,由清河军分区司令员马千里带领,进驻现在的东营市地区与博兴北部边区王文村,利津城之敌500余人向我进攻,激战一日,击毙击伤敌人近百,从此我军相继进入该地区,开辟了广、博、蒲、利边根据地。
1941年1月1日,利津、蒲台、博兴之日伪军干余人,进攻我军驻地北隋,企图围歼我军指挥机关。经我军顽强抗击,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1941年春,3旅奉命派出一个团由旅长许世友率领,进兵胶东参加反顽战役,由此出发,在胶东先后参加多次战役战斗,于当年9月凯旋回到清河区。
1941年5、6月份,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组织的向我军进攻。先是5月份,何思源命令寿光之张景月,邹平之张景南,广饶之成建基、李青山,博兴之周胜芳,临淄之王砚田等部分别向我各县根据地进攻、被我军分别击退。
6月,何思源又纠集刘景良、张景月、成建基等部2500余人向广、博、蒲进攻,在成家寨一带被我军击败。
1941年下半年开辟垦区战役:为了坚持长期抗战,我党我军深知仅有广、博、蒲、利边区根据地机动范围还不够大,同时,清河区党委和军区还有负责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任务,必须开辟垦区根据地。1941年9月,我去胶东参加反顽战役的军队返回,我军即筹划向垦区发展。事先我虽派出代表到义和庄与何思源进行谈判,建议联合开发垦区抗日根据地。何思源拒绝我方建议,并要与我战场相见,我军不得不向垦区进军。9月20日,我军开始行动.21日我军即进占何思源在黄河渡口黄家油房设的第一道防线。第二天又攻破在宋家庄、罗家庄设的第二道防线,24日即包围了何思源的老巢义和庄。何思源在此有3000重兵固守,我军28 Ej发起攻击,激战1小时即攻入庄内,歼敌大部,何思源率残部逃走。同时,我军解放了老鸦嘴、太平庄,至此,战役全部结束,肃清了垦区的顽匪。开辟垦区战役的胜利,为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和回旋余地。
进至1942年至1943年,敌人频繁进行大“扫荡”大“合围”。如1942年1月,惠民、利津、广饶、滨县之敌伪2000余人合围永安镇。1942年夏季、冬季反扫荡;1943年粉碎敌人3次大“扫荡”和“蚕食”。1月1次:敌伪12000余人对广、博、蒲大扫荡被我粉碎。4月1次:22日至26日,日军近10000余人,在飞机、舰艇配合下,南起小清河,北至黄河,西起博、蒲公路,东至渤海,形成方圆500里的“铁壁合围”实行大扫荡,我军内外线协同作战,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统一行动,鲁中、泰山、冀鲁边区配合,根据地军民空舍清野,英勇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我特务营营长申传贤壮烈牺牲。
5月至9月1次。敌伪20000人(日军13000伪军7000)敌人妄图“蚕食”我广、博、蒲根据地。先后修岗楼1200个,据点300处,胁迫民夫40000余,赶着大车、带E镰刀抢麦子。我军与敌进行大小战斗409次,攻克敌据点137个,击溃伪军6个团,歼灭伪军3个团,共毙伤俘敌3000余人。我军三战三捷,粉碎了敌人企图,并发起追击,破坏了小清河封锁线,恢复了清水泊根据地。
11月1次,敌伪30000余人,骑兵500余,汽车千余辆,飞机12架,军舰、汽艇多艘,连续进行21天大扫荡,最后被我粉碎。进入1944年以后,敌情有新的变化,我军开始局部进攻,有计划地发动了几次进攻战役。如夏季攻势作战,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策应伪军王道部反正,秋季攻克利津城。1945年春天发起解放滨蒲战役,夏季讨伐张景月的战役,日军宣布投降后的大反攻战役,都是在现在的东营市地区指挥和决定的。
(2)在重大决策方面;
首先是许多重大的组织措施是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一一山东军区的指示在这里贯彻执行的。如1940年冬初,清河地委改组为清河区党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整编为LlI东纵队第3旅。1942年初实行根据地党的一元化领导,主力部队地方化,3旅改为清河军区,成立清东、清西、垦区军分区,清河区专员公署改为行政主任公署。1944年初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成立渤海区党委、渤海军区、渤海行政公署。其次是贯彻中央和山东分局学习党的路线,整顿三风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一直到1944年整风,深入审查干部、巩固党的组织。再次是贯彻山东分局四年工作总结,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深入改造乡村政权,发展与巩固抗日群众组织。又次,在对敌斗争方面,实行敌进我进,翻边战术,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开展工作,变敌占区为我抗日游击根据地。复次是发动群众搞大生产运动,部队机关开荒种地,增产节约,渡过困难。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全区和各县的参议会,组织“三三制”
政权,组织敌占区的上层人士来根据地参观,争取顽固派军队中不愿反共愿意抗日的部队参加八路军。如1940年争取了蒲台县保安团长王雪亭率部参加我军;1942年争取了沾化县原受何思源指挥的一个团傅瑞五带队参加我军;1944年争取了青城县保安团团长杨翔南带队参加我军。
开展敌伪军工作。如从1943年开始做伪皇协军王道部的工作,到1944年夏天,王道带1个团的兵力反正,编为山东军区独立第1旅。此外,还指示各地、各县开展瓦解敌伪军工作,取得明显成果的有沾化县伪警备队有两个中队反正;广饶县后屯敌据点1个伪军中队反正。章历地区伪军岳伯芬部中一个连反正。各县在瓦解敌伪军和利用伪军伪组织搞情报方面都有不少收获。
1944年冬和1945年初,在减租减息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发动了大参军运动,全区有上万人参军,仅广北垦利、沾化一带就有数干青年参军、大大充实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为反攻准备了力量。
2.清河区、渤海区是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后方。当时全区大部地区是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唯有这一块大片的根据地,所以党政军民的后方都安在这个地方。例如兵工厂、后方医院、学校,包括军工学校、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子弟中学、子弟小学、报社、印刷厂等。
3.联系胶东冀鲁边与鲁中、鲁南的交通枢纽。
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成立渤海区的历史背景
1.两区形成的历史及问题。
(1)1937-1938年抗日游击战争发动时,即分清河、冀鲁边两个地区发动的。
(2)1938年,115师一部进入冀鲁边区开展了游击战争,创建了根据地。军队建制归]15师,地方建制归冀南区党委。而清河区军队建制归山东纵队,地方建制归山东分局。
(3)由于两地区,两个建制长期缺乏协调,所以在鲁北平原上形成了一个由敌伪顽控制的中间地带,就是惠民、无棣、沾化、滨县。
2.从1939年即有意图打通两区的联系,但两次均失败了。一次是1939年的夏天,企图从邹、章、齐边区打通联系,3支队曾于1939年6月向这个方向活动,但这个地方,离济南和胶济铁路太近,很容易引起敌人注意。当3支队活动在这一带时,遭敌人阻截,发生了邹平刘家井子战斗,把这个计划破坏了。
第二次是1941年夏,冀鲁边的部队由政治部主任杨忠带领一个营,从惠民、青城一带过黄河到了博兴。在部队回去路过惠民西南部时,遭敌打击,这次又失败了。
第三次是3旅解放义和庄一带后,开辟了沾化一带的根据地,为打通两区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两区合并的直接背景。(1)地理上创造了条件;(2)上级统一了领导(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
(1991年)
*这是景晓村应东营市党史、史志部门之约写的文章初稿,未正式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