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 丹心耿耿——深切怀念老首长景晓村同志(文/陈景三)

lcj71010 发表于2019-06-05 13:10:56

    景晓村同志是我的老首长。他那高尚的品德、坚定的革命意志,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团结同志、爱护部属的作风和勤勤恳恳、忘我劳动的精神,使人永远不会忘记。他病逝的噩耗传到福建,凡是在原渤海军区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工作过的同志,无不无限悲痛,久久沉浸在哀思之中!每逢谈起这位老首长,总是心潮起伏,无限思念,往事涌心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景晓村同志长时间担任清河、渤海区区党委书记,兼任三支队和华野第十纵队政委。他很重视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特别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费尽了心血。他常说:抗日根据地是抗日人民武装部队和抗日人民民主政府的生存地。没有敌后抗战的八路军,谈不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反之,没有抗日根据地,军队也难以长期坚持斗争、消灭敌人和发展壮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又说: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从内容上说:包括抗日人民武装、抗日人民民主政权、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经济、文化建设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清河、渤海地区,有三种军队,三种政权同时并存。一是以大汉奸汪精卫为首的、死心塌地的汉奸武装部队和伪政权;一是以“曲线救国”为旗帜的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军队和政权;一是高举抗日救国大旗、转战敌后、东拼西杀、坚持抗战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人民民主政权。以汪精卫为首的伪军等汉奸武装和伪政权是赤裸裸的汉奸、卖国贼和卖国政权,人们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什么货色,对其恨之入骨,比较好对付。以“曲线救国”为旗帜的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军队和政权,对人民有一定的迷惑力。他们自称是正统,较难以对付。但是,由于他们长期不抗战,专门向抗战的八路军进攻,有时还配合鬼子、汉奸“扫荡”,时间久了,人们也认清了他们是什么货色。当时清河、渤海区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军队的人数,超出我军数倍。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处在敌人的分割包围之中。虽然小清河以南最小的根据地,有的一枪能打穿(当时同志们形容小清河以南的环境和根据地时说:“头枕胶济路,脚踏小清河,东西一条线,一枪能打穿”),但是,我们有广大人民拥护的党、军队和人民民主抗日政权。在区党委书记景晓村同志和杨国夫司令员的领导指挥下,在犬牙交错的战场上与敌周旋、战斗,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不断发展壮大,节节取得胜利!

    景晓村同志对抗日武装部队的扩展建设和保持满员十分重视。当时的清河、渤海区我军,从建制上说,既有主力部队,又有基于武装部队。各县有县大队或独立营和区中队。边沿地区各县还有县以上各级直接领导掌握的特务队、武工队。主力部队是骨干,地方部队是主力部队的亲兄弟、左右手。不管是地方部队,还是主力部队,都牢牢地扎根于群众之中,军民亲如一家人,经常配合作战。战斗难免出现伤亡,每当部队有减员,景晓村同志都是及时地令各地从地方部队中动员战士升级补充主力部队,或动员社会青年参军。

    景晓村同志常说:各级抗日民主政府,是军队义不容辞的后勤。吃饭穿衣找他们,动员社会青年参军找他们,打起仗来民工担架找他们。打了胜仗,人民政府还要带领群众抬着慰问品,前来部队慰问。

    那时的抗日人民民主政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司令部。县长、县委书记威信很高,政令一下,全民服从。县长、县委书记就是人民的司令员。有了这样的司令部和司令员,人民就有了依靠,工作就有了头绪。再加上县以上各级党委、政委领导的各界抗日救国会一成立,工农青妇团体、儿童团以及民兵、自卫团、基于自卫团、各群众组织一成立,男女老少都在组织中,钢铁一般,就成为战无不胜的力量!

    县长、县委书记是司令员、政委,又是普通一兵。他们和机关都是全副武装,人不离枪,枪不离手,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敌人“扫荡”、“蚕食”,他们带领群众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平时就率领群众生产、支前、挖抗日沟。谁都知道:“渤海大平原,一马平川,敌人随时都有可能出动突袭和“扫荡”,环境十分恶劣。但是,在平原大地上,普遍挖掘了纵横交错的抗日沟,村村相通。地形一改造,既利于隐蔽转移,又利于游击作战。

    渤海军区,在身为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的景晓村同志领导下,不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动员社会青年参军上战场方面,功绩卓著。记得1945年春,渤海军区我军正在举行局部反攻之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参军运动。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情景十分动人。仅广北五区就有3000多青年报名参军。有的村庄自己组成一个连,一齐参军!有的一户四人同时参军。一户四英雄、三英雄、两英雄者甚多!从2月到8月,渤海全区就有两万多青年参加了我军,不仅补足了老部队,还组建了新兵教导团。到日寇投降时,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已发展成一个正规师(七师)、三个警备旅、两个直属特务团。各县还有众多的地方武装部队和数不尽的民兵。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军区新组建的武装部队,先后升级编成三个纵队(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及渤海纵队),在华东、东北野战军的作战序列中,征战南北,赫赫有名。渤海军区动员这么多的青年参军,走上战场,不能不说这首先是身为区党委书记的景晓村同志的功劳!

    景晓村同志的一个最大长处是谦虚谨慎,政策观念、群众观念强,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我们这些他的老部下,从1939年到1947年春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正式宣布成立之前,一直是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随着战争形势的需要,十纵队杀出渤海,转战鲁中、鲁西南和进军中原,身为十纵队政治委员的景晓村同志,由于工作需要,留在渤海坚持斗争,我们才暂时离开了他。

    从黑铁山起义成立三大队,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和解放战争中期,清河军区、渤海军区的环境都比较恶劣。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敌人据点星罗棋布,频繁“扫荡”,残酷“蚕食”,不管军事斗争,还是政治斗争,都是极其复杂的。景书记、杨司令员那种冷静沉着、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的态度和作风,对我们教育很大。另外,每次较大的战役行动,首长们都是细心谨慎地策划,实在令人敬佩。记得在敌人的“蚕食”进攻覆盖全区的时候,首长们依然那么冷静沉着,研究战策对付敌人。在主力部队大部分实行地方化后,首长决定抽调干部组织精干的特务队、武工队,在“敌进我进”的方针指导下,深入敌后的敌后,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展开斗争,其巧妙令人难忘!回想这段历史,实在太有意思、太有学问了!反“蚕食”斗争,用了总共不到两年时间,就取得胜利,将敌人的“蚕食”进攻粉碎。从1944年开始我们转入局部反攻。随着斗争的节节胜利,战争形势很快起了根本变化,我军转入大反攻,迫使日寇投降。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

    回想这段历史,就想起军区首长们的正确领导,同时也感到胜利来之不易。景晓村首长是渤海军区主要领导人之一,日日夜夜勤奋工作,功劳当然是主要有他的一份。回想首长们在那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与广大指战员同吃同住同战斗,做普通一兵,置身于村舍荒野、荆条洼、碱场地,喝成味极浓的“二甜水”,啃窝窝头,穿柴花粗布衣,手不离枪,枪不离手,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记得1941年和1943年敌人上万人对清水泊两次大合围,以及1943年11月对广北、垦区实施陆海空联合的两万多人的大“扫荡”时,首长和同志一起突围、转移,与敌人战斗,一切的一切,使人永远不会忘记。胜利是从斗争中得来的。胜利来之不易。

    记得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举行整顿“三风”运动。渤海区由于环境关系,直到1944年才有条件集中干部办学习班。军队是营以上干部参加,集中在利津县的陀家庄,先学习文件,后对照检查。有个别同志对自己的出身成份和工作上的缺点错误认识不足,不仅不好好检查,提高政治觉悟,改进思想作风、改正错误缺点,反而发牢骚、发脾气!景晓村首长天天不辞劳苦,找干部个别谈话,进行说服教育,总是十分耐心地、不急不躁地讲道理,紧密联系思想实际,谆谆教导。在学习班总结大会上,景政委是先讲大道理,再紧密结合学习班的实际,进行总结,教育同志,以理服人。大家听后口服心服,提高了政治觉悟,提高了认识,表示决心改正错误缺点。同志们返回部队后迅速展开了全军的整风学习,结果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战斗力,圆满完成了整风学习任务。

    我在景晓村首长直接领导下工作共有十余年。回想当初,我们这些从学生到军人、土生土长的“土八路”,既无军事知识,又无军队工作经验,好多事情都不懂,处处都要学习。遇到困难,不是找杨国夫司令员,就是找景晓村政委。当时我在军区特务营和直属团工作,跟随首长在机关负责警卫任务较多,与首长见面的机会也较多,思想上有了什么疙瘩,或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就去找首长。首长们总是侧耳细听,予以解答。对思想问题总是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教育。首长那种平易近人、慈祥和蔼的神态,耐心细心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和印象。所以说,我们这些人是在首长直接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景晓村首长肚量似海,为人为事公道,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不管是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在受到挫折、打击、委屈的时候,总是平心静气,宽以对人对事,妥善处置。首长的风度,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浏览:247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15266052711
    15266052711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