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村同志是山东省立济南乡师五届的学生,1933年夏季入学。我是该乡师六届的学生,1934年夏季入学。那时,学校的地下党组织为了增进不同年级的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在食堂餐桌座席的安排上,费了些心思:8人一张餐桌,打乱班级界限组合,桌子写上每个人的名字,相互之间作些介绍,并且定期打乱重新组合。所以我入学不久就认识了景晓村。他1935年10月入党,1936年冬担任了省委的工作,1937年夏毕业后就任省委的秘书长。我们在乡师相处了三年,在这里,我们先后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济南乡师创办于1929年8月,校址原在北园白鹤庄,1935年暑假后迁至黄台火车站东北的桑园。第一任校长鞠思敏先生,热爱国家,思想开明,治学民主,爱护学生。学校一创办,学生中的三名共产党员就秘密组建了党支部,以后虽然几经破坏,党组织仍然不断发展壮大。“一二九”学生运动后,1936年党组织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我本人就是那时入的党,当时的支部书记就是景晓村。原来1936年春,支部书记张元修准备毕业,由李师侗继任,但没过多久,李师侗向支部提出什么也不干了(要脱党)。这样,从1936年夏到1937年春,就由景晓村担任乡师的支部书记。济南乡师党支部在同学中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成为地下工作的战斗堡垒。
一、组织学习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包括进步的文学作品、理论书刊、抗日救国知识及介绍苏联情况的书籍。著名教育家范明枢当时任图书馆主任,以后又由陈继华接任,他们按照进步学生开列的书单购书,他们自己也读。进步书刊在同学中相互传阅,如法国作家巴比赛的《从一个人看一个世界》,苏联作品《国家与革命》、《静静的顿河》、《母亲》、《政治经济学教程》、《在人间》、《铁流》、<毁灭》;国内的著作有鲁迅的《彷徨》、《呐喊》、《莫斯科印象记》、《萍踪寄语>,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社会科学概论》、《社会进化史纲》等;进步刊物有《读书生活》、《世界知识》、《中国农村经济》、《文化报>、《中国妇女》等。党支部向广大同学推荐这些书刊,并利用课后散步时间,组织交流读书心得,交谈形势,帮助同学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明白救国救民的道理。由于当时党组织的活动都是秘密的,不发生横的关系,我并不知道景晓村是党员,但他爱看进步书刊并密切联系同学,向同学介绍进步书刊,谈心得,讲革命道理,渴求真理,是许多同学都知道的。
二、组织读书会和讲演会。读书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班为单位组织的,也有打破班级界限在同乡之间组织的,入会者共同看书,讨论问题。讲演会有大型的和小型的,一般是先在班内演讲,选其优者,再在全校演讲。讨论、讲演的题目有“中国农村凋敝的原因”、“中国向何处去”、“攘外必先安内的实质是什么”、“抗日救国必须唤起群众”等等。要求讲前做准备,讲时联系实际,以理服人,通过议论提高认识。景晓村讲演声音洪亮,话语干净利落,观点明确,很得同学赞扬。
三、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增进感情。在党支部推动下,党员带头,高年级同学主动与低年级同学建立友谊,全校同学之间通过各种活动形成了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风气。党支部号召党员在同乡中组织同乡会,景晓村等人组织了旅济章丘学生同乡会。他好打蓝球,在他的班上与米春和李维善等人组织了一个篮球队。他们那个队球打得比较好,经常与其他球队比赛。我们新泰、莱芜的部分同学组织了“新莱篮球队”,常与他们队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加强了团结。
四、出壁报。从1936年5月,乡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建立了壁报委员会,各班组建立分会,由各班轮流主办壁报,并且打破班级界限,在全校征稿。壁报每周一期,周一出版,内容有评论,散文、消息、诗歌等,以宣传抗日救国为宗旨,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五、发展组织。自“一二九”学生运动后,特别是1936年黎玉同志来山东建立新的省委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全校八个班三百多学生中,党员有70多人,将近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以景晓村所在的五级二班和我们六级二班为最多。我们班38名同学,党员有21名,其余的也大都入了“民先”。党组织发展最快的时期,正是景晓村担任乡师支部主要领导的时期。1936年暑假,中共山东省委派景晓村为组织员到博兴、广饶、寿光、益都、临朐等县了解济南乡师支部回家度假的党员在本地开展工作的情况。这年冬他还到东阿县检查党组织的工作情况,推动各地恢复发展组织。六、反对反动当局的控制。学校当局为了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动,采用了严格考试的方法,企图把学生拉回教室来,让学生死读课本。那时,同学们都满怀热情地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平时对课本用功不多。若严格考试,多数同学是过不了关的。为了对付学校当局利用考试控制学生的计谋,乡师党支部领导学生对考试进行抵制。到1936年夏天发动了罢考斗争。当时比较进步的教师监考都比较松,有的发下试卷后就离开考场,任由学生答卷,考试结束时收卷就走。而比较反动的教师如公民课教师有意为难学生,监考很严,结果六级一、二班的同学全都罢考交了白卷。校方恼羞成怒,几个思想反动的教师煽动罢教,与学生对抗。学校党支部经过研究,认为六级一、二班交了白卷,已经打击了反动者利用考试来控制学生的企图,斗争要适可而止。于是派出学生代表同校长谈判,指出不是同学们不愿意答卷,而是因为那个教师不好,如果校方对罢考的学生不加追究,同学们会正常上课和考试的。这样一来,取得了校长与大多数教员的支持,使教务处、训育处更加孤立。
1936年夏天,韩复榘派来了军事教官,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企图控制学生。引起了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不满、抵制,同军事教官的关系一时搞得紧张起来。这时,武新宇(党员)老师向支部说:“利用军训的机会,正好让同学们学一点军事知识,以备用于抗战;同时还可以接近韩复榘的军人,进行抗日宣传。”景晓村和支部的同志们接受了武老师的建议。在军训中,同学们和教官们友好相处。教官认真教,同学们认真学,同时也不断做教官们的思想工作,促使教官转变了立场。如教官孙克东,原来对学生的态度十分敌视,经过党员和进步同学的启发引导,他转变了对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的敌对态度,在党组织帮助下,于“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抗日道路,并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七、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底,北京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乡师学生立即奔走相告,积极响应,投入到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正当济南的学生准备游行示威的时候,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害怕事态扩大,急忙下令要济南的各中学提前放假,让学生限期离校。乡师党支部作了研究,认为如果上街游行示威,势必使党员的活动过于暴露,不利于积蓄力量,于是决定不再组织游行,转而利用提前放假的机会,发动学生到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作宣传。乡师的同学回乡之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串联交谈、开会演讲、办农民夜校,宣传抗日救国,很有成效。景晓村这时已是党员,带头履行了支部交给的任务。
1936年8月,绥远抗战爆发,乡师党支部推动“学联”发动同学们开展募捐活动,支援绥远抗战。当时我们几个同学跑了一个上午,走乡、登户,一直跑到郭店,脚上磨起了泡,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和募捐。虽然募集的钱不算多,但起到了宣传作用。后来学联专门派人将款项送到前方。
1936年秋天,乡师党支部领导了纪念“九一八”五周年的活动。那天预定在学校礼堂集会,但礼堂的门上了锁,愤怒的学生们破门而人。校长萧彩瑜气势汹汹前来制止学生集会。景晓村质问萧彩瑜:“九一八以后,东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日伪又搞华北自治。大敌当前,我们宣传抗日是爱国行动,只要不甘当亡国奴的,都应该支持我们的行动。试问你想当亡国奴吗?你反对抗战吗?”问得萧彩瑜连连后退,辩解道:“我不反对抗战,我不想当亡国奴。”景晓村义正词严:“既然不想当亡国奴,既然不反对抗战,就别来阻止我们开会。”弄得萧彩瑜无言可答,悄悄地走开了。学生们成功地举行了纪念活动。
“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支部发动组织了乡师学生救国联合会,在此基础上又发展组织“民先”,成为党领导下的有力的外围组织。党支部通过这些组织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既掩护了党的活动,又从这些组织的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
1937年5月,济南市的“民先”在橛山举行活动分子会议。在会上,去绥远前线的代表报告了捐款捐物慰问绥远将士抗战的情况,讨论了“民先”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乡师参加会议的代表最多,我和景晓村都参加了会议。
1937年“七七”事变后,景晓村从乡师毕业,担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协助黎玉同志做了很多工作。暑假期间,他到鲁南、鲁北等地去视察工作,恢复组织,发展党员。
“七七”事变后我于8月底返回乡师。9月初,支部书记于杰(窦长祥)组织我们五六个党员住在一个寝室里,承担了油印省委刊物《齐鲁文化》和《齐鲁先锋》的任务。我们分工由李均刻板,马保田望风,于杰推油印滚子,我负责将印过的纸从油印机中一张一张地取出。印了一期后,因为夜间开着灯工作容易暴露,景晓村布置李均在齐光中学门外修德里租了一间房作印刷用。我将油印机用被子裹起来,打在柳条包里雇了辆东洋车运到修德里,在这里印了第二期。出了两期后,济南局势紧张,中共山东省委迁往泰安。后来得知,我们的工作是由景晓村直接领导的。
1937年7月中旬,黎玉同志从延安开会回来,带回了中央的指示。在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开会研究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问题,提出了“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口号,决定划分鲁中、鲁东、胶东、湖西、泰西等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10月,中共中央派了洪涛等五位红军干部来山东,由中共山东省委分配到各地协助组织抗日武装起义。11月15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迁到泰安,12月26日,省委在泰安城南篦子村召开紧急会议,经过研究,认为发动武装起义的最好时机是国民党军队撤退,日军刚刚进来立足未稳的时候。景晓村是参与决策的人物之一。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了徂徕山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支队长,黎玉任政委,景晓村任政治部副主任负责组织工作,布置各中队党员成立党支部,发展党员,团结战士,巩固部队。2月,决定四支队兵分两路进行抗日宣传,扩大力量。洪涛、林浩率一、三、四中队向莱芜、博山、淄川进发;景晓村与黎玉、赵杰率二、五、八中队向泗水、蒙阴、费县进发。4月,四支队南北两路军在莱芜会合,整编部队,成立三个团,景晓村担任了一团政委。5月,中共中央派郭洪涛来山东任省委书记,景晓村任秘书长兼青年部长。省委在南上庄召开活动分子会议,决定各地恢复县委。这时我在一中队担任支书,董琰任营教导员。董琰和我等四人被派回新泰组织县委,董琰任书记,李枚青任宣传部长,白延波任组织部长,我任青年部长。郭洪涛、程照轩、林浩、景晓村四人召集我们四人开会,决定在新泰东部创建根据地。景晓村着重就宣传教育广大青年、组织青年救国会和发动青年参军作了指示,并强调了青年工作的重要。
1938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开辟鲁东南地区,成立鲁东南特委,领导莒县、日照、赣榆、诸城、胶县、高密等地党的工作,由景晓村任特委书记兼二支队政委(司令员刘涌)。二支队在小后疃歼灭土匪80余人,救出被土匪掳去的50余名青年妇女,深受当地群众称赞,青年纷纷报名参军,二支队很快发展到四个营。
1939年3月,景晓村调任中共清河特委书记。1939年夏天,清河特委改为清河地委,创建了清河地区抗日根据地,以后又与冀鲁边合并为渤海区,景晓村同志任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与司令员杨国夫同志一起坚持了北到天津、南到胶济铁路、西到津浦线、东到渤海的广大地域的平原游击战争,巩固发展了这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根据地,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绩卓著。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时,鲁南、鲁中的后方机关和老弱病残都转移到了渤海区。渤海区党委不但组织安排众多人员的吃住,还要支援前线,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7年冬到1948年春,饶漱石、康生诬陷景晓村锄奸工作“右倾”,土改是“富农路线”和“宗派主义”等,将他撤了职,调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研究室任研究员。以后景晓村同志任过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1952年11月后调任一机部局长、部长助理。在任第二重型机器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时,他又被错误地戴上“右倾”的帽子,再次遭到诬陷和打击。调离第二重机厂后,他于1965年任一机部技术司司长,“文革”中再遭迫害。1972年8月后任一机部重型通用局局长。1979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农机部常务副部长。1982年6月退居二线后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景晓村同志长期受到诬陷打击和不公正的对待,但是忍辱负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为党工作,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他被错误地撤职处分等冤案,直到1984年才予以平反。景晓村同志于1994年8月与世长辞。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不渝地坚信共产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全部精力,创造了卓越的功绩。值此景晓村同志逝世近一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
199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