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久经考验的好领导一忆景晓村同志(文/冯乐进)

lcj71010 发表于2019-06-05 15:26:14

    我与景晓村同志初识是1943年秋。1944年至1948年在渤海一起共事5年,他任区党委书记,我任民运部副部长。后来近半个世纪,仍不断联系。晓村同志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不畏困难、不怕艰险的开拓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优良作风,都使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战争年代,晓村同志对发展党的组织,培养革命骨干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他1935年在济南乡村师范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与赵健民、于杰、高启云、周星夫等同一时期的老党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他以不怕牺牲的精神积极工作,有活动能力,担任过乡村师范学校的党支部书记。这所学校,对学生每月有5元钱的生活补助,因此,到该校就读的不少是贫困家庭的子弟。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易于划清阶级界限,易于接受共产党的主张。晓村同志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同学中积极宣传马列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教育,吸收进步学生入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继而侵占察热两省,发动长城之战。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可耻的“何梅协定”,平津危在旦夕。蒋介石执行其“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反动政策,激起了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晓村同志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发动响应“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的济南学生运动,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在学生中积极发展建立“民先”组织。建议学校图书馆购买进步书刊,积极组织学生自学或介绍给同学阅读,组织读书会研讨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学校革命空气高涨,为发展党员打下了思想基础。当时的济南乡师党支部在山东省各学校中,是最强大的支部。乡师党支部的这批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在战争年代和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晓村同志还组织同志到省一中、育英、正谊等学校发展党组织,团结革命力量。将学校中党的情况及时向省委书记黎玉汇报,深得领导的好评与嘉奖。1937年“七七”事变后,晓村同志被任命为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任内曾多次接受党的指派,在济南、鲁东、鲁中南等地巡视党的基层组织;参与组织各地抗日武装;与省委筹划并亲自参加徂徕山起义,唤起群众的抗日热情,为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晓村同志是创建、巩固和扩大清河、渤海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八年,清河、渤海地区受到敌人的疯狂进攻。来犯的既有日军和伪军,又有以蒋介石为靠山的杂牌顽军。日伪军依其绝对优势之兵力,经常“扫荡”,多次搞“强化治安运动”。顽军也经常寻衅,对我不断发动进攻。这个时期,晓村同志和杨国夫、刘其人、李人凤等同志一道,为建立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频繁“扫荡”、“蚕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根据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党组织的决定,在农村广泛地建立党支部。逐级建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各界救国会等群众组织,筑成人民战争的铁壁铜墙。建立区中队、县大队、地区基于团,扩大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主力野战军,对日伪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敌人疲于奔命,我军则在战斗中得到锻炼壮大。1941年,景晓村、杨国夫率三支队攻下沾化义和庄,这是顽军何思源的山东省行辕盘踞的据点,使垦利、沾化解放区连成一片,扩大了黄河下游南北迂回区,实现了与冀鲁边区的联系,为日后两个区的合并打下了基础,同时,为我领导机关进驻沿海地区创造了条件。

    1944年1月,清河与冀鲁边合并,组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渤海区,管辖6个地委、6个军分区、6个专署、41个县、1100多万人。1944年夏季,我军发动攻势,解放了利津、乐陵、临邑等县,使渤海区的地域扩大到北至天津,西至津浦路,南至胶济线,东至渤海,东南至昌潍,实现了与胶东根据地相连接,进一步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到1945年,我部队力量更加壮大。日军投降后,又消灭了盘踞寿光的顽军张景月,彻底解决了无棣顽六旅张子良等。随后,杨国夫、刘其人将主力组成七师迅速进军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有名的六纵。至此,只剩下沧洲、德州、济南、淄博、益都、潍坊等少数敌据点在勉力顽抗,胶济线以北成为大面积的“净土”,沿线的残敌惶惶不可终日,而我党政军则无后顾之忧。

    在解放战争中期,渤海区是华东战场可靠的后方,对此晓村同志有很大功绩。1947年,蒋介石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以及鲁中、鲁南行署及其所辖各县党政军机关先后转移到渤海区。渤海区相当大的面积处于黄河下游以北。黄河下游,河宽水大,形成天险,敌人难于越过,是最理想的大后方。此时转移到渤海区的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后勤、报社、医院、荣军、托儿所及老弱基层干部,总计40多万人。这么多的人进驻渤海区,不光吃穿住,还要搞整顿、搞训练,紧接着组织解放济南、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等等,领导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压力极大。但回忆当时情况,晓村同志并不显得紧张。在军政军民关系上,没有发生什么问题。这固然有渤海区粮、棉多的物质基础,但同晓村同志顾全大局,高度负责,精心组织落实各项工作是分不开的。他作为区党委书记,还兼军区政委与纵队政委,在关键时刻,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非凡的指挥才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晓村同志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对同志既尊重又关心,使人有亲切感。1943年秋,我从沂蒙调冀鲁边,路经清河时,晓村同志热情接待,向我介绍清河情况与经验,供我借鉴参考。1944年夏,我脚气病发作,两脚溃烂。我所在的三地委,环境仍恶劣,日伪军“扫荡”频繁。我与地委书记李广文同志商议,暂到沾化义和庄一带休养治疗。半月后很快好转。那时,区党委在广北一带活动,我即去向领导汇报。进招待所还未住下,晓村同志即与王卓如同志前来看我。他吩咐招待所备了可口饭菜,让我吃好休息好,我深感热情、亲切、温暖。翌日汇报工作后,晓村同志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还讲了国内国际形势,讲苏联红军正在举行反攻,讲我们在敌后坚持就是胜利,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与鼓舞。

    1944年冬,区党委召开整风学习会议,也是审干会议。晓村同志与大家一同讨论,反对当时存在的地方主义、山头主义。他说清道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人感到和蔼可亲。那次会议,时间很长,大家提出洗洗澡,他立即布置弄了十多口大水缸,烧上热水,满足了大家的要求。还有几件事,使我永生不忘。1945年秋,日寇宣布投降后,区党委一些领导移驻惠民城里办公,我也去了。惠民城离我家仅有30里,我提出离家已经8年,想回家看看。晓村同志很关切,说敌人还有散兵游勇,地面不清,立即派了一个骑兵班护送。1947年春,区党委决定:让我带一些土布及武定府酱菜,还有一部分现役军人的未婚妻,到东北去慰问杨国夫所带的六纵部队,回来时带回一些枪炮弹药。并给我配备数名科长作助手。我们路经烟台,准备乘船先到大连,但经与烟台市委联系,得知国民党军舰在海上严密封锁,扣留过往船只,无法通过。经电话请示晓村同志,他果断答复,让我回来,与我同去的科长们待海上情况好转后仍前往慰问部队。我在烟台住了月余后返回,当时东江纵队的政治部主任田某,与我从烟台一同到渤海。因为他们纵队到渤海来整训,有些问题需与景政委联系解决。我很快使他们见面,解决了问题。田主任很满意,认为晓村同志有才华,有能力,是位好的领导。

    50年代后,我也调到中央机关工作,经常到晓村同志那里去。有时谈到很晚,他总是找汽车送我回去。

    晓村同志在一机部任四局局长时,他的助手崔健同志向我谈到,晓村同志有事业心,工作热情,能钻进去,对他评价很高。晓村同志久居北京,战友、同事及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同志,人数众多。他对这些同志都是平时密切联系,有病慰问,病故吊唁并写文章纪念,以寄哀思。

    晓村同志胸怀坦荡,淡泊名利,表现出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1947年10月到1948年2月,他遭到饶漱石、康生的诬陷和打击,因“右倾”、“宗派”、“富农路线”等莫须有的罪名,长期受到批斗、审查,并被错误地撤销了职务。1958年,他被一机部派到川北筹建第二重型机器厂,由于极“左”路线的指导,再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处理。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晓村同志与其他老干部一样,又受到摧残迫害。但是,多次蒙受的打击和长期受到的极不公正的对待,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他从不埋怨,不消沉,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为党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4年1月,我与刘孟同志到丰台区花乡看晓村同志。他虽久病缠身,但说话声音并不低沉,握手有力,情绪乐观。谁料想此次相见竟成了永别。晓村同志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好领导,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长存,风范长存,千万人永远怀念他,永远敬仰他。他的功绩将永垂青史。

浏览:119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15266052711
    15266052711
  • lishizhao
    lishizhao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