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区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作的贡献,是和景晓村同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在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清河区党委和渤海区党委的领导下,鲁北平原地区的抗日根据地,经历了创建、发展、巩固和壮大的曲折历程。八年抗战中这里的党政军民团结战斗,战胜日伪的频繁“扫荡”和“三光”政策,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制造的摩擦和进攻,粉碎了日伪顽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分割、封锁。景晓村同志同全区军民战斗在一起,渡过最艰难的1941、1942、1943年。从1944年开始,我军连续开展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作战,歼灭了大量敌人,根据地迅速扩大,为转入对日伪的大反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在抗战期间,清河区还胜利地完成了与冀鲁边区打通联系的任务;渤海区更是胶东地区与鲁南山区的可靠通道,使胶东地区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的联系没有中断。
1945年8月开始,渤海军区部队遵照山东军区的命令,由杨国夫任指挥,景晓村任政委的第四路大军,分南北中三路向日伪军进行大反攻。大军所至,势如破竹,迅速解放了敌人占据的各个县城和大片农村,歼灭-大量敌人,大军直逼济南城郊。不久,又回师内地,攻克了无棣、商河县城。至此,渤海内地敌人全被肃清,根据地连成一片。此后,又转入胶济线和津浦线作战。在以上这些连续作战中,景晓村同志一直在前线,与杨国夫、袁也烈司令员及其他军区首长,一起指挥作战。
1947年,国民党数十万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渤海解放区成了这一时期华东战场的大后方和基地。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鲁中、鲁南区党委机关和所属部队、兵站、医院和荣军、党政干部以及烈军属和农村党政积极分子等40多万人,撤退和转移到渤海地区,得到妥善安置和及时供应。这是渤海区军民对华东战场所作的一项特殊和重大的贡献。
渤海区人民对解放战争的贡献和支援还有:1945年9月,渤海军区奉命组织主力部队挺进东北,第七师和另外一个师迅速出关,开赴东北,为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发展东北,巩固华北”的战略方针作出了贡献。以后渤海区又相继组建了三个野战纵队,投入了解放全中国野战军行列。从解放东北到解放海南岛,从黄河两岸到大江南北,到处都有渤海人民子弟兵立下的赫赫战功。全国解放后,曾在渤海平原上战斗过的高级将领和军事干部遍布全国、全军。这是渤海区近千万人民的光荣和自豪。解放战争后期渤海区抽调了5000名干部随军南下,他们大都成为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各行各业的骨干,为全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渤海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做的一切贡献,应归功于毛主席、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归功于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的正确领导和冀鲁边区党委、清河区党委、渤海区党委的集体领导,归功于渤海区的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连续9年多担任清河区党委、渤海区党委一一把手、清河军区和渤海军区政委的景晓村同志,其历史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我还为景晓村同志遭受不白之冤感到不平,为景晓村同志得到彻底地平反感到高兴。
从1947年10月8日到1948年2月15日,渤海区召开了土改整党会议,全区县以上党政群领导干部共550人参加。我以渤海区青联主任的身分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开始不久,就确定了“揭发批判和改组渤海区党委领导班子”的指导方针。在康生等人强加给渤海区党委的所谓锄奸工作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土改中“坚持富农路线”、组织上搞“宗派主义”等罪名和框架下,会议对区党委书记景晓村、渤海行署主任李人凤、公安局长李震等进行指名批判。先是撤销了景晓村同志的渤海军区政委职务,后又撤销了他的区党委书记职务。李人凤、李震均被撤职。在这次会议上,还对区党委各部门、各地、县一大批领导干部进行揭发批判和给以撤职处分。景晓村同志随之被安排到华东局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此后,他不计职位高低,一直勤奋地为党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渤海区土改整党会议后的几十年中,绝大多数熟悉景晓村的同志认为对他的使用是不公道的,为他鸣不平的大有人在。但是在康生等人身居高位,拥有权势的情况下,这一冤假错案是不可能得到纠正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的拨乱反正。景晓村同志的冤案终于得以彻底平反。这一案件的平反,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拥护,我们这些曾经长期和景晓村同志一起战斗和工作的老同志感到格外高兴。
199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