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村同志的业绩永存——兼忆晓村同志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文/ 刘孟)

lcj71010 发表于2019-06-05 15:32:59

      1992年秋,在马千里同志的遗体告别会上,我看到了晓村同志。他满面红光,毫无倦容,在同辈人中显得十分健壮。想不到他竟过早地与世长辞了。在他养病期间,老同志们挂念他的病情,常互相询问,都对战争年代生死与共的老领导深切关怀。他逝世后,大家都为他先我们一步而去感到悲痛和惋惜。

    光阴流逝,晓村同志离开我们了,但他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光辉业绩永存。晓村同志领导清河、渤海区的革命斗争近十年。以他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是团结的、坚强的。清河、渤海区的广大军民在他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对战争的胜利和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晓村同志念念不忘清河、渤海区军民的血汗功劳,于1985年在惠民地区题词:“血染黄河大地,花开渤海平原。”正是对清河、渤海区军民做出重大牺牲,取得伟大胜利的写照。

    晓村同志是1939年初夏来到清河区的。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就是能否在平原地区建立根据地。在那之前,在平原地区建立长期坚持的根据地还没有现成的样板,对这个问题理所当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清河地处平原,无山林、丘陵可依托,不利于游击队的隐蔽活动。有的人认为,当前虽敌强我弱,但我军素质好,骨干强,经受了战斗锻炼;群众觉悟高,勇于参军参战;平原地区经济条件优越,军队供给问题较好解决。晓村同志冷静细致地分析了形势和条件,果断地做出决定:创建清河抗日根据地,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经杨国夫司令员向徐向前、朱瑞同志汇报后,这个决定得到了肯定和支持。此后军事力量很快发展壮大,政权很快建立和健全起来。为了适应平原地区的作战,军民创造了抗日沟,改造了地形,以便于我们的部队隐蔽、转移和出击,限制了敌人机械化部队的行动。我们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全体军民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军无数次的“清剿”、合击和“扫荡”,打垮了日伪顽部队的夹击、进犯和骚扰;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战胜了灾荒,开辟了垦区,发展了工农业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振兴了文化教育事业。直到1945年,对日本侵略军举行了大反攻,解放了渤海区全部县城,渤海区人民获得了解放。以晓村同志为核心的渤海区党委,又领导全区军民开展剿匪、反特、减租、土改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加强解放区建设,使渤海区发展成拥有41个县的大片根据地,在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山东时,成为华东战场的巩固后方。晓村同志坚决执行党的战略决策和山东省委、山东纵队、华东野战军首长的指示,率领渤海军民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战争年代,我是在清河、渤海地区做妇女工作的,这里我回忆一下当年在晓村同志领导下做妇女工作的情形。晓村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全面工作,而且对妇女工作也非常关心和支持。从1938年6月开始,清河特委的妇女委员只有我一个人,还兼作政治部的宣传工作,随军队活动,直到1939年2月,特委成立了妇女部,徐昕同志从寿光调来任妇女部长。晓村同志来清河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加强了对妇女运动的领导。特委成立了清河区妇委会,晓村同志兼任妇委会书记,亲自领导开展妇女工作。成立妇委会后,充实了领导机构,成员增加为4个女同志,由王大同志负责。有了这个机构,工作的开展就快了。办学习班,选拔积极分子,培养妇女干部,各项工作都活跃起来。1939年秋,王大同志和我商议出个妇女刊物。我认为出刊物要有稿源,才能反映妇女工作情况,教育妇女群众;要写,要编,要画,要印,要发,必须有有关单位配合,这些都要请示特委。王大同志马上请示晓村同志,立即得到了批准和支持。于是我们就征稿,与报社、印刷厂等单位联系,顺利解决了纸张、出版、发行等问题。1939年10月,一本图文并茂的小刊物《清河妇女》诞生了。我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个刊物很受广大妇女的欢迎,有文化的人都主动念给妇女们听,还成了识字班的教材,抗日和妇女解放的内容吸引着老老少少。老大娘们听了以后说:“俺不给闺女缠脚了”,“俺让小妮上识字班,跟着大姐们去打鬼子!”1941年三八节,我们的刊物改名为《战地妇女》,内容也更加丰富,增加了经验交流和理论性文章,更适合于妇女干部阅读了。妇女干部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写稿的人逐渐多了。晓村同志也亲自动手为我们写稿,引起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妇女工作“半边天”的重视,进一步加强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在晓村同志领导和关怀下,根据地妇女工作蓬勃地开展起来。我们选拔了大批妇女干部,建立了地、县、区各级妇女救国会,广泛地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和生产等工作,发挥了妇女的潜在力量。

    妇女们在抗日救国的号召下,走出家门,在参军、拥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参军运动中,母送子、妻送郎、未婚妻送未婚夫上战场的事迹到处皆是。平日默默无言的妇女,在保卫家乡、参军光荣的气氛中表现了坚强无私的高尚精神。在拥军方面,抗战初期上街宣传、募捐,慰劳军队,进而展开各种拥军活动,做军衣、军鞋,磨制军粮,站岗放哨,救护伤病员,掩护干部,军队驻防时帮助搞铺草、烧水、做饭。军民关系真正是母子爱,手足情。为了供应军粮、缝制军衣军鞋,到处千灯万盏、飞针走线,一派繁忙景象。为了救护伤病员,掩护干部,传送情报,不畏千难万险,有的被捕后坚贞不屈,壮烈就义,可歌可泣的事迹永留青史。

    过去,清河、渤海区习惯于男耕女织,男外女内。战争年代,男子参军、支前,农副业生产都落在妇女身上。妇女们拿起镰刀、锄头,学会了耕、种、锄、耘等各项农活,挑起了生产的重担。正如人们所说:“男子前线打胜仗,妇女后方生产忙。”妇女们不但忙于农副业生产和家务劳动,而且积极投入抗旱、治理黄河、捕灭蝗虫的救灾工作。

    在晓村同志为核心的区党委及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妇女走向社会的路子越走越宽了。妇女们学习文化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日益提高,参与文化教育的气氛日益浓厚。学校中开始招收女生,成年妇女积极参加识字班,劳动空隙中抓紧自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各级政权、银行、学校、医院、军队工厂、合作社都有了越来越多的妇女干部。妇女真正解放了,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也随之提高。这又改善了家庭关系和婚姻关系,增强了妇女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了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在根据地,我们做妇女工作的同志不管到哪里,都感到母女爱、姐妹情,处处有亲人,到处是家乡。几千年受压迫的妇女真正翻身了!

    晓村同志安息吧!你战斗过的渤海大地永远留着你的足迹,你以心血灌溉的根据地永放光芒,你光荣的一生留芳千古,你的辉煌业绩与世长存!

浏览:72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15266052711
    15266052711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