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道三传》第四章:在偃师中学

15521 发表于2019-06-07 00:18:20

然而,偃师中学不是谁都能进的,入学考试不仅考国文,还要考数学和英语。一时找不到先生,乔道三只好让放假回家的王毅文他们当先生。数学还好,乔道三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解起题来,很快便能触类旁通,王毅文他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今后在偃师中学又要多个老乡了。只是英语补习没少让20岁的乔道三作难,如他所说,学发音跟学唱戏比,一个是在天上,一个是在地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好在乔道三记忆力强,全凭死记硬背竟把所要应试的内容完完整整地默写下来,弄得王毅文他们哭笑不得。

刚刚补习了一阵子,就要过年了。过年,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都是十分期盼的,可乔道三的心思没有放在过年上,而是专心致志地埋头学习,准备迎接入学考试。家里人谁也不敢打扰他,过年的氛围也与往年明显的不一样。尤其是除夕上香拜天地、拜众神、拜祖宗时,乔时化庄重得不能再庄重了,并嘱咐站在身后的儿子说:“无论以后你走到哪里,都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能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过了年,你外出求学我不拦你,但你必须对列祖列宗发誓,今后在外面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有辱列祖列宗;若做了,哪怕是死了,也不能抬进夹沟村。我没奢望你能弄多少金银财宝往家里拉,只希望你能在外面多结交几位朋友,改变一下我们乔家的门庭。”

这些日子乔道三虽然天天人在家里学习,可心中一直忘不了他与王毅文、乔华堂谈古论今,评说天下的情景,恨不能长一双翅膀,早一天飞出夹沟村,飞到偃师中学,甚至飞到省城开封、飞到故都北平。这时,突然听到父亲这般说教,乔道三顿时觉得自己头脑太简单了,只想着读书。他十分感激父亲的指点,不觉间畏畏缩缩上前一步,按父亲说的,祷告一番,并跪下来虔诚地磕了九个响头。

众人离开了香案前,准备入席吃年夜饭,可乔道三的母亲仍跪在那里,眼睛盯着香案上的神像和牌位,默默地祈祷着什么。乔时化忙用眼神和胳膊肘示意乔道三,快去搀扶起母亲,一同开席。乔道三知道娘不仅在为全家祝福,也是在祈盼儿子有个光明的未来。

春节期间,乔道三只陪妻子回了一趟娘家,算是给岳父岳母拜年请安,就再也没有舍得花时间去走其他的亲戚。乔道三去考偃师中学,对乔家来说,堪比进京赶考。即使这样,乔时化还是做了两手打算,考上了,当然好,不负列祖列宗,不负自己背卖地不孝之名;考不上,纲儿再也怨不了谁,只得认命,回来死心塌地操持家业过日子。乔道三则不一样,大有破釜沉舟之气概,大有学不成名不见江东父老之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乔道三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而且还名列前茅。一家人喜出望外,王毅文、乔华堂他们连同附近村的同学,也在一起小小地祝贺了一番。

就这样,1936年的初春,乔道三成了偃师中学的插班生。这时的偃师中学已经从县城搬迁到缑氏镇。初到镇上,他对一切都感到是那样的新鲜,各种诱惑也都立刻呈现在面前。但乔家管教孩子一向十分严格:不是为营生,是不允许随便进城逛街的,一是为减少花销,二是怕沾染坏毛病心变野了,三是担心惹出啥事端。来前父亲已经从王毅文、乔华堂他们那里详细了解了偃师中学每学期的开销,所以他要捂紧腰包,万万不可乱花,虽然临行前娘硬塞给他一些钱,但那是让他以备不时之需,况且第一次单独离家,假期回去总不能空着手,还有去年6月出生的儿子……想到这,乔道三心里充满了喜悦,也慢慢体会到父亲的爱子情怀。可最终乔道三还是把这些钱,大多用来买书读了。

偃师中学的前身是偃师县师范讲习所,创办于民国初年。受兵荒马乱的影响,讲习所一直以来都是个烂摊子,直到该县缑氏镇官庄村的杨宝福担任所长后,才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杨宝福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参加过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位决心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爱国志士。自担任所长后,他一方面整修校舍,增添设备,购置仪器,另一方面多次到省城开封聘请名师来授课。1929年,看到讲习所初具规模,他亲自撰写报告,恳请河南省政府教育厅将讲习所核批为偃师初级师范学校。1931年暑假前,在他和全校师生的持续努力下,终于把“偃师中学”的牌子挂了出来。其轰动,在当时的偃师县不亚于八级地震。因为自前清废科举、兴学堂以来,偃师的达官贵人、乡绅贤达、平民百姓都热切盼望着能有一所响当当的大学堂,来代替过去的县学,担负起培养子弟、教化民众、延续文脉的历史使命。

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所中学后来成为共产党人宣传革命、传播真理、发展党员、鼓动群众的红色摇篮,从而载入偃师、乃至豫西革命斗争的光荣史册。

1932年春,新上任的校长刘晋清(又名叶林),聘请吴芝圃(化名吴邃之)到偃师中学教书。吴芝圃时任中共河南省考城县委书记,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豫西特委书记。不久,刘晋清卸任,回河南大学继续读书,校长一职由袁松坡代理。对思想进步、学识渊博和能力过人的吴芝圃,袁松坡特别赏识,任命他为教务主任,大胆使用。吴芝圃抓住机遇,先后介绍韩达生(又名韩毅夫)、韩绍棠、朱少白等共产党员来校任教,积极开展学运工作。

吴芝圃他们在一起既相互密切配合,又各自发挥特长和优势,通过课堂讲学和课下谈心,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引导他们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并号召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踏上为全国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道路。

经过不懈努力,吴芝圃他们很快就在偃师中学立住脚,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并得到全校进步师生的拥护和支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决定,他们于1932年8月秘密成立了中共偃师县工作委员会,由吴芝圃担任书记,韩达生、朱少白任委员。从此,中国共产党在偃师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地下活动,也由此掀开偃师革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为了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尽快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觉悟,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偃师城乡、豫西大地,取得燎原之势,掀起豫西革命的大风暴,中共偃师县工作委员会于1932年9月成立了自己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并创办了半月刊《晨钟》,刊发一些唤醒民智、鼓舞革命的战斗檄文,诸如《发刊词》《一个罪犯的供状》《不要自杀》《初冬的一个清晨》《告中国妇女书》等,同时介绍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晨钟》每期发行量都达百份以上,成为偃师进步人士争相阅读的精神食粮。可惜出到第4期时,却遭到偃师当局的查封,所幸的是没有人员被抓捕。

吴芝圃他们不但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所吓到,反而顶着坐牢砍头的危险,将《晨钟》更名为《黎明》,继续出版发行。《黎明》观点更为鲜明,内容更为丰富,革命性、鼓动性更强、更猛烈,更加深受偃师革命群众和各界进步人士的欢迎与喜爱,又先后出版发行了6期。他们还在偃师中学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阅读马列著作、苏联红色小说以及鲁迅等国内进步作家的作品。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吴芝圃等人的活动,国民党偃师县党部很快便有所觉察,他们不可能容忍下吴芝圃的“赤色”宣传,因此多次进行突击检查,或派特务混入。但吴芝圃等人高度警惕,成功将国民党偃师县党部的阻挠一一化解。在此期间,国民党偃师县党部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偃师各界人士和革命群众强烈的反感和抗议。

就在国民党偃师县党部严密监视,加紧查封,让偃师中学的党组织和读书会喘不过气的时候,一场特大暴雨致使偃师中学房倒屋塌,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于是,吴芝圃向袁松坡建议迁址。经过一番考察论证,最终把偃师中学迁至缑氏镇办学。虽然折腾了好长一阵子,但是毕竟恢复了正常教学活动,且远离了县城,也容易躲避监视搜查。然而,国民党偃师县党部并未因学校搬迁而放松对偃师中学共产党组织的打压,而是更加百般刁难,最后竟想出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先后委派复兴社成员王铸九、当地劣绅石自强来接任袁松坡代理校长一职。面对阴谋,吴芝圃等人一边采取顶和拖的办法,一边写信邀请当地名流、共产党员杨章武从北平返回家乡,接任偃师中学代理校长一职,并最终得以实现,挫败了国民党偃师县党部的诡计,保住了偃师中学这块革命的前沿阵地。

也就是在这次斗争取得胜利以后,乔道三走进了偃师中学。入学后,乔道三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开始按部就班地学习。因为这次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倍加珍惜,十分努力,期中考试就跃进班里优秀学生的行列,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而乔道三倒没有感到有什么可以骄傲和自豪的,他觉得偃师中学也不够大。礼拜天,他或结伴,或一人走出校门,到街头逛逛。时间长了,渐渐地他发现这里并不像当初所想象的那般神秘和美好,唯有一家离学校不远的书店一直吸引着他。到最后他每个礼拜天除了逛这家书店,出了校门就不再去其他地方了。

在校园的课余时间多了,同学们之间的接触也就多了,相互也就熟悉了,在一起无话不谈,慢慢地就从家事、乡下事、身边事,说到了偃师以外,说到了天下事。这时中国人最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日寇肆无忌惮的入侵,他们贪得无厌,强占了东三省还欲壑难填,继续蚕食华北,如若全国人民再不奋起抗击,中华民族就将走向灭亡。这一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话题,正好与乔道三的思想和情怀不谋而合,他决定利用自己能演会唱的特长,加入到抗日宣传队伍,为抗日救亡贡献一份力量。

刚开始,乔道三对革命的认识比较浅薄,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也一知半解,如盲人摸象,分不清主次,也不知道该如何宣讲,就把自己所掌握的岳飞、文天祥等抗金英雄抵御外侮的历史知识,精心编排成一个又一个小故事,通过说唱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演给学校师生和偃师的群众看。在受到各界人士一致好评的同时,他也进入了中共偃师县工作委员会的视线之内。

一年后,也就是1937年的春天,中共偃师县工作委员会吸收他为外围组织——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队员。从那以后,在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直接领导下,乔道三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抗日救亡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时代洪流中。此前偃师中学为培养学生的革命热情和斗志,创办了学校剧社。乔道三凭借自己的优势和热情,很快成为剧社的活跃分子,出演了诸如话剧《屠户》《稻米香》和歌剧《桃花源梦》《放下你的鞭子》等里面的重要角色。学校剧社不仅在校园演出,还奔走于偃师的城乡之间,一方面揭露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丑恶面目和反动本质,一方面唤醒民众团结起来,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战。乔道三的长子乔之宏在回忆父亲这段经历时,这样写道:

父亲在偃师中学闹革命时,有一个小皮箱,除保存课本、作业本、演出节目用的道具,以及一个口琴和一个发套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保存进步书刊。这些遗物,我已经捐献给了界首博物馆。

画漫画和宣传画也是乔道三的拿手好戏,他常常采用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到处绘制和张贴他的漫画、宣传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以及对人民横征暴敛的丑恶行径。乔道三在偃师中学的同学曹麟笔对此印象特别深刻,他后来在回忆中写道:

乔道三不仅毛笔字写得好,而且画画得很好。宣传抗日时,他在学校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政治宣传画,画面左下方是一位胖似肥猪的外国军人,好像是日本人,象征帝国主义列强,大盖帽戴在皮球脑袋上,身着黄绿色军装,右手撑开面前的大口袋,上有符号,左手伸向前方,瞪着突出的眼珠。画面正中是象征中国人的乞丐,上身无衣,干瘦如柴,肋骨突出,皮肤着浅肉色,细腰蓝裤,面带愁容,满脸胡茬,左手执棍,胳膊上挎着破竹篮子,右手端着空碗伸向前方,赤着脚。这幅画虽没有文字说明,却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当对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抗日纲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之后,乔道三决定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和追求目标,全力以赴为之奋斗,并化作实际行动。学校放假,他回到夹沟村也依然热情高涨,联合同是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的乔润范、乔克权等人,在乔家祠堂开办农民夜校,利用晚间教农民识字的机会,宣讲共产主义思想,宣讲抗日救亡道理,宣讲只有推翻封建剥削制度,人人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参加听课的乔黑生、乔福泉、雷喜、张仙、张兰、乔金义、乔五喜、秦二举等数十个贫雇农、佃户,都陆续加入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

1949年10月,乔道三在个人履历表中,对自己的这段成长经历,进行了小结性的概述:

我出身自富农家庭,从小读书,走出学校就参加革命工作,祖辈多以读书教书度日,父亲半耕半读,旧礼教洗礼甚深,安分守己,号称“面户”,常被地主恶霸敲诈,官场无人,又不敢打官司,因为有钱有势才有理。我上中学时,父亲说:“不望你给家挣钱,只要认识几个人,以后再不受气就算了。”当时我也抱着这种思想走进学校。

学校历史教员郭晓棠,为中共豫西特委组织部部长,教导主任刘道安,为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大部分教员为共产党员,至少为先进分子,学生中党员亦占40%。在学潮运动中结交了几位高年级的朋友,他们都是党员。当时我是本班代表,与其他班代表、学生自治会同学有了联系,尤其与乔华堂、李孟周又是亲族关系,给我介绍书报、杂志读,读过《少年漂泊》《蒋光慈小说集》之后,感到社会黑暗不合理,但找不到出路。鲁迅的《呐喊》《孔乙己》《彷徨》看不大懂,又在《大众生活》《读书生活》《中学生》等杂志中,曾读到将来要实现理想的社会,当时我也渴望理想社会的到来,只是空想中的假定社会,最少要比现在好些。当我读过《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之后,看到在两种社会对比之下只有苏联好,才知道理想的社会就是像苏联那样的社会,这就是出路。又看了些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理论书籍,虽然不大懂,却给我很深印象。因为已经看到了道路,苏联就是方向。于是便参加了民先组织,积极活动,进行宣传,发展组织,在学潮运动中党考验了我,由乔华堂介绍参加了共产党,秘密地举行了入党仪式,向党宣了誓,又在黑屋中上课,讲如何进行秘密工作,又给看小油印书、解放报,印象非常深,之后工作更积极。

1937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偃师中学一个僻静的小屋内,秘密举行着一个激动人心的神圣仪式。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和麻烦,小屋内没有点灯,但借着窗外如钩的新月,依然能够看到每个人脸上所流露出的无比喜悦和无限忠诚。无论他们怎样克制,但由于人人胸中都有一颗澎湃的心,因而个个显得激动万分,并且因相互的感染而更加强烈。

屋内的人并不多,只有乔道三和他的两个入党介绍人乔华堂、李孟周。乔华堂严肃地对乔道三说:“道三,尽管现在看不清你的脸庞,可我依然能够感觉到你内心的诚恳、激动和幸福。自从你到偃师中学读书以来,就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踊跃参加党所领导的各种活动,经受住了党组织和同志们对你的考验。我和孟周同志作为你的入党介绍人,已经向党组织作了详细汇报,并恳请党组织尽快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天党组织的审批下来了,同意了你的入党申请。我和孟周同志约你今晚到这里,就是代表党组织向你正式宣布,你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了。”

乔道三在黑暗而又透着月光的小屋里正激动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时,突然感觉到乔华堂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伸向了他,他立即双手握了过去:“谢谢,谢谢,谢谢党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培养。”

“欢迎你啊,道三。我和孟周同志都为你高兴,高兴你成为我们中的一员,我们的力量又壮大了。”

此时,李孟周也摸索上前,伸出激动的双手。三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又是一阵激烈的晃动,相互传递着革命的热情和友谊,相互传递着推翻旧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待三个人的心情平静一些,乔华堂才说:“来,道三,我们举行一下仪式。”

三双大手依依不舍地松开后,李孟周从怀里取出党旗,小心扯起上角,把另一个上角递给乔华堂,二人谨慎地展开党旗,缓缓握紧右手并举起,由乔华堂小声地领誓。早已举起右拳的乔道三,一字一句地小声宣誓。李孟周也逐句小声地重温了一遍入党誓词。

服从纪律,牺牲个人;

阶级斗争,努力革命;

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乔道三虽然遗憾没能用宏亮激昂的声音宣誓,但是,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决心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的事业,并且用今后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今晚的誓言。

浏览:112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