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道三传》第七章:辗转敌后抗日根据地

15521 发表于2019-06-07 00:28:35

1939年夏,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延安的办学环境越来越差,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简称华北联大,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把学校开到敌后去,开到抗战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去。华北联大就是肩负着这个历史的重任而诞生的。

华北联大初设社会科学、文艺、工人、青年四个部,由成仿吾任校长,江隆基任教务长,培养学员八千余人,对于坚持华北抗战,推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文艺等建设,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乔道三被编入文艺部(文艺部于1940年10月更名为文艺学院,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系及一个文工团)学习。在成仿吾校长的带领下,乔道三随着浩浩荡荡的转移大军,从延安出发,跨过黄河,突破日军一道道封锁线,一路挺进。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学员,而是战斗员,是抗日战场上的勇敢战士。

在强渡黄河、穿越封锁线的紧急关头,乔道三按要求扔掉了与急行军无关的东西,唯独把一个木刻的工具盒视如珍宝揣在怀里。同行的学员刘世泰颇为不解,在一次脱离了危险地带之后,非常好奇地问他:“你那盒子里有啥东西,跟宝贝似的不舍得放手?”

“对了,就是宝贝。”乔道三乐滋滋地看着刘世泰,故作神秘地说。

“什么宝贝,让我瞧瞧。”

“它是我毕生追求的信仰和理想。”乔道三的脸色立即变得特别认真严肃。

“那太好了,让我也开开眼界,也好去追求追求。”刘世泰被撩得更想看一眼究竟是什么宝贝。

“先闭上眼睛,让你睁开再睁开,不然,你可要后悔啊。”等刘世泰闭上双眼,乔道三方才小心翼翼地打开他的宝贝盒子,“睁开眼吧,可以看了。”

刘世泰睁开双眼,只见里面是一枚栩栩如生的木刻鲁迅像,背景是延安的宝塔山和窑洞,刀工非常细腻讲究,一定是花费了不少心血才雕刻完成。从此以后,刘世泰对乔道三敬佩有加,认为乔道三同学理想信念坚定,精神境界高远,永远值得自己学习。

当师生们长途跋涉到达山西五台县北涧村时,闻听到两天前贺龙师长率一二零师,在河北灵寿县陈庄对进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日寇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痛歼顽敌一千三百多人,都兴奋异常。对这场后来被称为“创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模范歼灭战”的陈庄战斗,中共中央决定通电嘉奖参战部队,并在附近的张家庄召开隆重的庆功大会。乔道三有幸作为华北联大的师生代表之一,和参战部队、边区各界民众一起参加了大会。

彭真、聂荣臻、贺龙、关向应、成仿吾、罗瑞卿、张宗逊、甘泗淇、周士第等就坐在主席台。大会由甘泗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彭真首先作了重要讲话,接着聂荣臻、贺龙和罗瑞卿等都分别发了言。

彭真首先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参战指战员和边区各界民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慰问。他同时指出,陈庄战斗的胜利是用几百名英勇的八路军指战员的鲜血换来的,这再次证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最忠诚于民族的解放事业,忠诚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是坚决抗日到底的。这将再次有力地粉碎国内顽固派、投降派以及反共分子制造摩擦、分裂团结的可耻阴谋。这次战斗的胜利,也为巩固北岳区,粉碎即将到来的日军大规模扫荡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彭真热情洋溢而又富有思辨的讲话,多次被台上台下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乔道三久闻贺龙的威名: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长征率第二方面军会师陕北……今天算是得识“真龙”了,如何不激动,真想跑到近旁端详端详。他发现贺龙师长威武是威武,却很朴实,右手一直握着个烟斗,讲话也十分的谦虚,像个庄稼汉,醒目的地方就是嘴唇上方留着一字胡。

贺龙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到前台讲话,话一出口,春风拂面:“北方分局彭真书记的讲话、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讲话都很好,很重要,我完全赞成,我们都要好好学习,用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行动。至于说陈庄战斗有什么功劳可表,那是一二零师全体指战员和晋察冀军民并肩战斗的结果,是毛主席持久战战略方针的伟大胜利,应归功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边区的广大军民,我贺龙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我在这里倒是学到了很多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聂荣臻司令员创建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的经验,我们一二零师还在游击战斗,我们要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发展壮大我们的晋西北根据地。”

1939年11月初的一个黎明,华北联大的师生们转移到距平汉铁路仅20里的地方,校领导要求大家隐蔽起来休整,连生火做饭都受管制,说是休整,其实是静静地等待夜幕降临,相互不能说话走动,特别熬人。还时不时地有交通员和侦察人员进进出出,神神秘秘,也猜不透下一步该怎么行动,学员和老师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一刻也放松不下来。

那一天真是难熬,好不容易盼到天黑。校领导通知大家收拾行李,做好随时出发的一切准备,但具体时间必须等候口令。只见当地的区小队队员个个手持钢枪,潜伏在平汉铁路两侧,密切注视着沿线两边的敌情,掩护着大家。这时,随着一个一个耳语“跟上”的传递,师生们分成数队穿越平汉铁路。乔道三发现,虽然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又冒这么大的风险,可是无一人慌张,无一点差错发生,完全是有节奏的跟进。

过了平汉铁路,华北联大的师生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交通员的带领下,继续加速前进。由于有一整天的休整,再加上穿越铁路产生的兴奋,大家的脚力有增无减,个个阔步前行,天还没大亮,就已进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境内。

到家的感觉,毕竟是不一样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空气也分外的清新,村镇的墙壁到处都书写着抗日的标语,无论走到哪里,乔道三他们都会受到村镇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前一段时间师生弓着腰夹着胳膊小心翼翼行走的模样不见了,大家都不知不觉地挺起了胸脯,昂起了头,大摇大摆地甩开臂膀迈起了步,有的甚至唱起抗日歌曲,歌声响彻了平原群山,响彻了整个冀西大地。

中午停下来吃饭时,忽然传来日军又开始扫荡的消息,校领导决定继续急行军,向平山县境内转移。越往西行,山越多越高,到最后山连山,山包山……当乔道三他们攀登到一座大山之巅时,西望是苍劲雄浑的层层山峦,东眺是辽阔无际的冀西平原,在初冬夕阳照射下,气象万千,壮丽无比。凛冽的西北风吹打着脸庞,乔道三他们不仅没有感到有什么不爽,反而觉得胸襟大开,更增添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当交通员告诉他们,现在已经站在华北的抗战脊梁太行山上时,师生们立即狂欢起来,还不由自主地唱起了《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

乔道三后来回忆说,虽然当时没有什么乐器伴奏,但他们唱歌的神情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豪放,而后来再也没有唱出那么宽广抒情的旋律、雄浑庄严的气势和铿镪有力的节奏,也许是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环境使然吧。

由于青少年时期,乔道三就在老家豫西长期务农,经历过超强度的劳动锻炼,所以在艰苦的行军途中,不仅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反而多次帮助其他师生背包拿行李,赢得了师生们的喜爱和称赞。

1939年11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阜平县易家庄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恰巧率领抗战建国教学团到晋察冀边区一带活动,于是就到会表示祝贺,并寄予很大希望。他说:“华北联合大学是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是英雄的事业,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利剑。希望华北联合大学,办成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中的模范高等学府。”

乔道三长期以来就非常仰慕书中的高雅之士,今天一睹李公朴的风采,感到比书中描述的更具魅力、更有人文情怀:他清秀的脸庞,灵动的步伐,是那么的平和;当讲到动情之处,他又是那么的慷慨激昂,纵横古今,不失天地间男人本色。

在祖国的蓝天白云下,在神州的崇山峻岭间,人们原本可以享受到自由、平等、安详、幸福的生活,然而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军又一次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1940年冬华北联大被迫转进河北、山西交界的大山里,一边学习,一边满山转着与日寇打游击。

出发前,乔道三已被任命为学员工作队主任兼队党支部书记。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战斗中,他都比一般的学员任务重、事务多,但乔道三凭着过人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胜任了,而且得到校领导的赏识和学员们的拥护。

文艺学院的师生在晋冀交界的平定州岔口镇(今山西平定县岔口乡)驻扎了四天。在这四天的时间里,主要由军事教员讲授军事课,内容都偏重于在反扫荡中急需掌握的军事知识,如各种武器使用、如何观察地形地物、夜间观察天象辨识方向、站岗放哨,以及如何侦查敌情、掩护撤退等。

在反扫荡中,华北联大的师生们过上了地地道道的流亡生涯,乔道三随文艺学院辗转于井陉、阳泉、娘子关等地。在娘子关附近,当地一名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与乔道三结成对子,他比乔道三大两岁,充满朝气,不仅机智勇敢,而且一说打鬼子就浑身是劲,走路一阵风。夜间行动时,乔道三跟着他,都是一溜烟地小跑。一次,他俩悄悄地摸到日军岗楼附近,就“赏给”乌龟壳岗楼一颗手榴弹,乌龟壳岗楼内的鬼子立刻成惊弓之鸟,乱作一团,“回敬”了没完没了的枪炮声。奔波了大半夜,乔道三不仅没感到疲惫,反而因兴奋而睡不着,想了很多很多:什么叫陷日本鬼子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什么叫拖住日本鬼子的后腿,使他们自顾不暇?八路军以及在敌后的抗日民众早已成为真正的太行脊梁。

整个反扫荡期间,大家难得洗把脸,洗澡换衣服更是不可奢求的享受,一身衣服都是全天候的包干制,给虱子、疥螨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滋生和栖息之处,乔道三他们谁也没逃过一身虱子满身疥螨的折磨与考验。但是他们靠自己的英勇和顽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一道,又一次夺取反扫荡的胜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边区腹地。

反扫荡胜利结束后,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相对安稳一段时间,华北联大遂进驻到平山县的滹沱河畔,其中文艺学院驻进庞家铺村,校部设在河对面的李家沟口。两个村子由一座拦河坝相连,河坝的上游形成一个平湖,两村的村民都是通过拦河坝进行往来。

华北联大像陕北公学一样,准军事化管理,每天都出早操,夜晚点名。校领导通常在夜间点名时训话,或告知一些注意事项。1941年元旦刚过,校领导用哀痛低沉的声音向学员们传达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校园的安宁顿时被打破了,师生们满腔的怒火就像日夜咆哮奔腾的滹沱河水,再也抑制不住。乔道三更是一马当先,一方面在墙壁上刷标语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行径,一方面走进社会各界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校园内外天天响起 《人民铁的子弟兵万岁》的歌声,唱得最响最多的,乔道三算是一个。

八路军万岁!

新四军万岁!

人们铁的子弟兵万岁!

四万万人民和你们站在一起,

全国的青年都是你们的膀背。

八路军万岁!

新四军万岁!

人民铁的子弟兵万岁!

……

华北联大在校部李家沟口召开声讨大会,各个院、系都派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强烈谴责和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的滔天罪行。发言间歇,乔道三都会站起来领喊口号:“团结起来,坚持抗战!”、“打倒亲日派,声讨亲日派!”师生们跟着呼喊,声震云霄,响彻太行山。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为此,乔道三专门学会两首歌,一首是《万岁!中国共产党》,一首是《朱德之歌》。在庆祝党的二十岁生日大会上,乔道三登台独唱了《万岁!中国共产党》。他嘹亮的歌声饱含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1941年8月中旬,日军又对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丧心病狂、惨无人道的大扫荡。文艺学院要求师生立即归还先前借用老乡的物品,并打扫好老乡的院子,打好背包,准备出发。乔道三想,这次可能真的要让上战场了,以前他多次恳求校领导都没获批准。于是,他立马组织队里的党员递交请战书,坚决要求上前线杀鬼子。但是院领导却给他们布置了另外一项工作任务:组织建立反扫荡工作队,到群众中去宣传,组织群众一同争取反扫荡的胜利。

一身的劲用不上,乔道三很沮丧,昔日充满无限生机的滹沱河水,今天在他眼里也变得无精打采。沿着滹沱河畔行军,唯有这次,乔道三没有太多地与同行的人叙话,讨论问题。他的内心极度纠结,一颗心一会儿飞到战火纷飞的前线,一会儿又折回到这滹沱河畔急行军的路上。

太阳快落山时,队伍停在一个小山村里,校领导开始编制反扫荡工作分队。领到任务的乔道三,立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振作起来,将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纠结的情绪刹那间消散得无影无踪,校领导也为乔道三觉悟这么高,对党的事业这么忠诚而感到分外高兴。

乔道三带着他所在的分队成员,立即进村挨家挨户地宣传动员,号召老百姓坚壁清野,不给小鬼子留下一粒粮食,不让小鬼子找到一件有用的东西,同时肩扛手提帮助老百姓转移物资,尽快躲进大山里与小鬼子巧妙周旋。

乔道三他们所去的村庄,旁边有一条滹沱河的支流,过了河就是大山,河上有老百姓早先搭建的木桥,桥下水流湍急。老百姓正扶老携幼过桥,突然响起了隆隆的枪炮声,而且响声越来越近,转移的队伍顿时有些惊慌。乔道三一边高喊不要怕,不要乱,排成队,一边故意停留在最后,以增强大家的信心。

大家好不容易过了河,“唿”地一发炮弹落在河畔,隆隆炸响。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赶着一头黄牛,受此惊吓的黄牛顿时狂奔起来,少年拼命追牛,转移的队伍登时大乱。乔道三快步跑到前面,一边喊话让大家不要怕,马上就要进入大山了,一边帮少年想方设法地稳住受惊的黄牛。

这时,子弹“嗖、嗖”地打在身后不远的土石堆上,一阵紧似一阵。师生和老乡都趴在土沟内,不敢露头,不敢吭声,内心焦急地期盼着夜幕快快降临。

天刚擦黑,乔道三看老乡们实在是忍受不住了,就安排他们分批快速转移进山。好在周围和脚下还有些亮光,大家才得以有序地进行转移。

进了山里,乔道三又发现一个新问题:几个村的老百姓都汇在一起了,逃难的人群越来越庞大,情况越来越复杂。于是乔道三让其他队员先带老百姓走,自己留下来,等一等后面的队员和老乡。

当再度汇合,同行的队员在微弱的亮光下,发现乔道三的裤子上有血迹,赶忙问:“你受伤了?”

“哪能啊!”

“你裤子上怎么有血?”

“刚才我被前面炸死的人绊了一跤,可能是跌倒时蹭的?”

由于心里只装着队员和老百姓,乔道三顾不得拉开裤腿看一看,但自从被人提醒后,再走路时就觉得左膝盖下丝丝拉拉有些疼痛,靠队员们搀扶着才能勉强跟上队伍,直到走进一个空旷无人、破败萧杀的小山村,方敢停留下来。

在一间七漏八淌的茅草屋里,卫生员给乔道三检查伤口,借着忽明忽暗的小油灯,发现他左小腿外侧有一个伤口,鲜血还在不停地流,就急忙用绷带给他包扎起来。

就是在这样残酷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乔道三等人不辱使命,不仅完成了工作任务,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乔道三还以自己优异的表现获得双模范称号——模范支部书记和模范队主任。

为克服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困难,渡过难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决定,华北联大于1942年进行缩编,仅保留教育学院,而把大批的师生都分配到地方工作。

乔道三被分配到中共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地委材料室工作,同时任专区党总支书记,主要是研究党的各项政策、收集整理材料、下乡发动群众、检查巡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实的情况等。

深秋的一天,吃过早饭,乔道三与材料室的同事一起下乡,了解调查农村减租减息的开展情况。天气特别晴朗,和熙的阳光照在秋风萧瑟的山地上,驱走了阵阵凉意。天蓝得像染过的一样,山上的树枝挂满通红通红的大柿子,一切都那么的明净和温暖。

当走进杨家庄,乔道三等人看到一群村民在争论着什么,便上前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老乡们好,讨论什么呢?”

“是首长呀,我们在说减租的事。”一位中年妇女面带笑容地答道。

“好啊,这可是个大事情,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你们都怎么想啊?”乔道三进一步提问。

“以前都是租子年年加,现在反过来,说要减租,好是当然好,就是不知道东家可答应?他们怎么想?”一位像是历经风霜的老人,用他苦不堪言的表情传达着他的话外之音。

乔道三农民出身,知道内中玄机,就借着他的话题,阐述了为什么要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以及如何来贯彻落实。见乡亲们似乎听懂了一些,乔道三又接着宣讲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说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不仅减租减息,而且要平均地权,使耕者有其田,大家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群众激动着议论开了,那位中年妇女的嗓门最亮:“还是人家大领导讲话在理,叫人心服口服。”

乔道三接过话说:“哪有什么大领导?都是同志,都是公仆,来给大家办事的,来为大家服务的。”

中年妇女又说:“你能瞒住俺的眼,看你这身旧军帽、旧军服,越旧越是大领导。”

这下,把乔道三一行说得十分开心,不禁大笑起来。这件事,使乔道三充分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只要扎根于民众之中,为民众谋幸福,他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变得无比强大,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后来,乔道三等人又多次上杨家庄开展减租减息工作和调研。杨家庄的减租减息斗争也从谋划到展开,从展开到形成燎原之势,最高潮时,整个村庄像赶会一样热闹,有背着口袋去算账的,也有背着粮食往家返的。在算账和退粮中,老百姓都是最积极、最下功夫的。因为他们知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人给他们撑腰,他们就能拿回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东西,这世道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对一经发动起来的民众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乔道三有了他自己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述的:

1941年之后,敌后环境更恶劣,不断扫荡,敌施“三光”政策,致根据地缩小,庞大的非战斗的学校组织不易活动,于1942年临时解散,干部学生都分配地方工作,加强地方,坚持敌后游击。调我到一地委任材料室工作,研究政策,整理材料,巡视工作,发动群众。这一段工作对我帮助很大,才知道如何做实际工作,常下乡组织群众减租减息,征统一累进税、大选税等,由此才知道如何接触群众。这段给我的经验是只有到群众中才能进步,所以这一段工作我非常有兴趣。

浏览:75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