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道三传》第八章:奉命回乡抗日

15521 发表于2019-06-07 00:31:46

1944年秋,正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的乔道三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他和豫西籍干部战士立即启程回豫西,参加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这个命令让正在努力学习的乔道三感到有些突然。他是夏天奉命来这里参加整风学习的,原计划要学习三个月再回豫西,现在还不到两个月,看来是任务紧急,形势有变。

1944年4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河南战役。9万日军从中牟黄河渡口、郑州黄河铁路桥发起进攻,一夜之间突破黄河天堑,郑州首遭沦陷。日军趁势西犯汜水,南下新郑、密县、登封,国民党的军队相继弃城而逃,5月25日,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阳落入日军魔掌。短短37天,国民党40万大军一触即溃,丢掉了中原38座县城。豫西人民惨遭日寇烧杀抢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解救河南苦难同胞,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连接华北、华中解放区,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于5月11日、6月30日相继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方针的指示》《关于向河南发展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后于7月25日又发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得力干部和精锐部队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尽快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7月20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按照中央指示,召开紧急会议,向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等传达了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决定,指令他们负责组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并任命皮定均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徐子荣为政治委员。

邓小平最后说:“你们进入豫西后,并不是孤立的,有党的领导,有一支坚强的武装,有强悍的豫西人民。豫西人民是愿意抗日的,是不愿当亡国奴的。你们到豫西去,就要树起一面抗日的旗帜,只要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党的政策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就一定能够迅速地在群众中扎下根来,带领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建立起巩固的豫西抗日根据地。豫西人民群众对我军还不了解,你们初到那里,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是可以预料到的。但我相信,只要你们加强团结,发挥集体智慧,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你们回去后,抓紧组建部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早进入豫西。”

7月24日,邓小平再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北方局会议,学习讨论中共中央6月5日发出的《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他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合法的形式,开展敌占城市工作。会议决定抽调200名干部进行培训,专门做城市工作;由各分局和各区党委具体负责落实,充分发挥目前已在敌占区活动的敌工部和武工队干部作用,加紧建立和健全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派遣干部到城市开展工作,团结群众,建立党组织,争取和瓦解汉奸伪组织。乔道三就是这200名干部中的一员。在党校培训期间,乔道三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如何接近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崭新的学习内容,让富有政治敏感性的乔道三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当然,他希望党校学习结束后,立即参与对敌斗争,只是才学习了一半就被通知回乡,这里边定有原因……

“怎么了?”路过宿舍的八路军太行军区参谋长滕代远看到乔道三拿着书站在门口发呆,笑着拍拍他的肩膀。

“没什么。”乔道三回过神来,“滕参谋长,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又聆听了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们对时局的分析,我对全国的抗日斗争形势和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比较清楚了,只是没有想到,整风尚未完成新的任务就来了,真是舍不得离开你们。”

“你们是革命战士,”滕代远意味深长地说,“要听从党的指挥,党总会把你们放到最需要的地方。你们来自豫西,熟谙乡情,在那里开展工作,播撒革命火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从摆脱父亲的束缚,离开夹沟村的乔道三,希望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大显身手。现在就回去,似乎早了点,但他还是坚决服从了组织安排。乔道三回忆这段经历时,这样写道:

1944年夏,调北方分局党校整风三个月,尚未完全整完,中央就有电调豫西干部,于是我们一行二十多人经北方局就南下了,共走了半年时间才到达目的地,分配我任偃师县政府责任秘书。因为县长是个六十多岁的统战人物,全县负责干部中只有我是地方人,工作开展顺利,没啥困难,就是进行倒地斗争和减租减息斗争中常遇亲戚同学障碍,由于立场不同,我也得罪了些人,有时苦恼,感到不如在外地好,可是应付环境上本地人倒有好处,容易存在。

从这段回忆中,可以看出乔道三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素养,可以看出乔道三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担当,不挑肥拣瘦,只要党一声令下,个人再多的想法和不情愿,立刻都能放置在一旁,只有党的事业是第一位,只有抗日救亡是第一位。

9月6日,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皮定均、徐子荣的率领下,从豫北林县郭家园誓师开拔,强渡黄河,于9月27日夜,辗转来到偃师县佛光峪。他们发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偃师的共产党人都站出来,他们积极组织民众开展武装斗争,赢得“红偃师”之称;现在,虽说由于国民党的围剿和日寇铁蹄的践踏而遭到重创,但共产党的影响力还在,加上豫西民风强悍,纷纷主动拦截国民党溃军,收缴他们的武器,自发地成立起抗日武装队伍,看家护村,群众的抗日热情比较高涨,抗日力量也比较雄厚。于是皮、徐就决定以佛光峪为大本营,开辟豫西敌后抗日根据地。这里离乔道三的家乡夹沟村,只隔一道丘陵,不过十来里路。

9月22日,乔道三等二十多名豫西籍干部接到太行军区七分区下达的调令后立即列队集合。并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抓紧追赶已经出发的河南军区的大部队,跟随他们,与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会合。

此时,河南军区暨人民抗日军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戴季英率领的第三、第四支队已经到达山西阳城县。为了保证乔道三他们既安全又火速追上大部队,太行军区七分区派专人护送他们先到晋南的平顺县。乔道三他们又从平顺县启程,抄捷径沿太行山脉向豫西进发。追赶上大部队后,他和老乡刘世泰、牛击等被暂时编入河南军区司令部机关直属队三班,与大部队一起行军南下。

1945年1月,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第三、第四支队与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第一支队,在河南省巩县胜利会师。会师后,乔道三、刘世泰、牛击等二十多位豫西籍干部就被正式编入皮定均、徐子荣的队伍。2月13日,在巩县张沟村宿营时,乔道三被任命为中共偃师县委委员、县抗日民主政府责任秘书。此时的县委书记是刘石安,县长是李煦。回到家乡后,乔道三决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回报桑梓。

豫西沦陷后,日军一一零师团的一个中队二百多名鬼子盘踞在偃师县城,强征民夫向四周扩建碉堡高墙,布岗设哨,并招募一百多名伪军,日夜值班守护。

偃师乡下局势,也早已乱成一锅粥,除日伪军外,自封为“司令”的各色武装就有十几股,偃师的伪县长赵卿做了维持会会长,贾世勋当了伪皇协军的司令,把槐庙、缑氏两个大镇演变成他们残酷压榨老百姓的大本营,一些地痞无赖、奸佞小人趁机紧随其后,成立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基层维持会,变着法子拉丁抓夫、派粮催款,献媚鬼子,残害同胞,把自己的家乡糟蹋得不成样子。

游子归家的心情本来就是百感交集,触目伤怀,何况是一位立志救国救民的共产党人!看到家乡已被摧残得面目全非、岌岌可危,乔道三能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吗?他彻夜难眠,把自己对敌占区百姓的生活煎熬和痛苦呻吟的体验,通过笔端倾泻出来,写下长诗:

难  民

雨天,

泥水坑里,

挨门讨,

大爷喊,大娘叫,

不讨挨饥,

讨也不饱。


雪天,

浑身上下,

单挑单,

穿是衣服,

等于不穿,

十有八九,

哆嗦打颤。


严寒,

北风凛冽,

住茅庵,

昏暗碰头,

一眼望到天,

不进冷,

进去不暖。


晚上,

地褥草被,

和衣眠,

鼠窜虫鸣,

虱蚤作伴,

倭寇抢土匪劫,

天不睁眼。


子女,

四处流浪,

无人管,

他不该生,

生来作难,

狂狗咬腿,

还挨皮鞭。


病中,

喊天叫地,

没人看,

不仅无医,

且无粗饭,

今生明亡,

有啥稀罕。


死后,

尸晾荒野,

由它烂,

甭说厚葬,

稀有装殓,

宇宙做墓,

狗皮为棺。

虽然整个偃师大地都笼罩在血腥、恐怖、哀怨的气氛之中,但乔道三依然看到民众中蕴藏的能量和积蓄的斗志,他们时刻都瞪大眼睛、握紧拳头等待着大爆发的时机,期盼早一天能推翻暗无天日的日伪统治。乔道三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是何等的英明正确,邓政委的讲话和指示是多么的重要而又及时。他决心今后要加倍地努力,解救苦难的豫西人民。

这时的中共偃师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常处于险恶的环境之中,居无定所,到处打游击,不是钻山洞,就是临时找家民房或破庙、窑洞歇下脚,有时候,甚至一天要换好几个地方。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在县委书记刘石安、县长李煦的领导下,乔道三他们依然非常认真地开展工作。首先组建了县警卫队,后又依托裴子明领导的地方武装成立了县独立团,由裴子明担任团长,又从主力部队中调进骨干力量,使之成为豫西第一支地方抗日武装。

县独立团的成立,使偃师革命的发展如虎添翼,这也忙坏了身为中共偃师县委委员、县抗日民主政府责任秘书的乔道三。他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地向新参加工作的同志阐述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民主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要不分白天黑夜,东奔西走拜访各界人士,联系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请他们站出来支持八路军打鬼子。并不停地宣讲:八路军来了,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第一支队来了,老百姓得救了。抽空他还亲自张贴《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布告》,逐条逐句解释布告的内容:

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布告

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妄图灭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抵抗,取得了辉煌战绩,但由于蒋介石政府推行其错误的政策,造成国土沦陷,人民惨遭蹂躏。为了收复国土,拯救人民,我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来到豫西,打击日伪,开辟抗日根据地,望各界同胞予以协助。兹公布约法五章,愿与全体人员共同遵守之。

一、扫除日伪,收复国土,解除人民痛苦,建设解放区,奠定反攻基础;

二、取缔一切汉奸特务组织,对反正伪军及改过自新的特务汉奸,一律实行宽大政策;

三、团结一切抗日友军,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四、彻底实行民主,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武装抗日之自由;

五、废除一切苛政,救济灾荒,减轻民负,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八路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尊重人民风俗习惯,保护人民的利益。望全体人民亲密合作,共负重任,切勿听信谣言。

此布

                                          司  令  员:皮定均   

                                           政治委员:徐子荣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九月


虽然布告已经发布近半年时间,但是有的群众还不了解布告精神。听到有人在宣讲八路军的布告,当然许多人很感兴趣。人们一边听着乔道三和同志们的讲解,一边窃窃私语:“这样的军队才是打鬼子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完全不一样。只是不知道他们能在这里驻扎多久?”

见围观的人半信半疑,乔道三抓住时机,进一步给他们阐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时列举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的历次重大胜利。围观的老百姓越听越受鼓舞,纷纷表示只要八路军不离开豫西,他们就跟着共产党打鬼子。

乔道三满载着收获回到驻地,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半分的疲劳,而且还特别的兴奋,见哪位同志都想大声说上几句话,似乎已看到胜利的明天。

回偃师工作的一个多月里,乔道三同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干部战士一道在管茅、佛光、东肖口、西肖口、东口孜、西口孜、扒头、车李、董村、杨窑、牛窑等地开展抗日游击作战,同时还召开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座谈会,揭露批驳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不抵抗政策,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抗日,动员亲戚朋友、同学老乡参加革命队伍,打鬼子,保家乡。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吸收入伍的吴勋卿、赵绍普、王广佑、李文传、潘义生、曹文卿、王耀祖、牛中仁、郭自高等人,都是由乔道三介绍或推荐的;裴子明、王三江、胡亚卿等地方实力派人物能把自己的武装力量入编到县区人民武装队伍,乔道三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的思想说服工作。乔道三的汗水没有白洒,在他的真诚感召下,偃师县特别是府店、佛光、缑氏等地的广大民众和青年学生抗日爱国热情更加高涨,纷纷投入到抗日队伍中,抗日力量不断壮大。

1945年春的一天,万里无云,太阳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夹沟村五道口, 10岁的乔之宏正在同小伙伴们玩耍,一抬头,看见爷爷乔时化从东边走来,后面还跟着一个人,头戴礼帽,身着长布衫,鼻梁上还架一副圆框近视眼镜。乔之宏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戴眼镜的人,倍感稀奇。

大老远爷爷就挥手示意,让他过来。之宏奔了过去,只见爷爷带笑指着那人说:“宏啊,这是你爹回来了,还不快点叫爹?”

之宏楞了一下,看着眼前那人亲切的笑脸,立即醒悟过来,扑到乔道三的怀里,喊了声自记事儿以来的第一声“爹”。乔道三紧紧地抱住儿子,将其高高地举过头顶摇了几下,再轻轻放在怀里不停地亲吻小脸蛋。

乔道三虽已回到偃师几个月了,但由于县委、县政府人手少,又到处打游击,所以也没能回家看望父母。今天,他终于回到了盼望已久的夹沟村,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老乡亲。

乔道三返家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夹沟村。顿时,乔家的院落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胜过十多年前娶儿媳妇。听说乔道三在外面做事升了官,背着盒子炮回来了,亲戚邻居都是喜气洋洋地前来贺喜,唯独乔道三的母亲乔李氏,悲喜交加,哭诉着:“纲啊,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年你都上哪去了?娘想你想得眼泪都哭干。我的儿啊,让娘再瞧瞧。”

乔道三一下子跪到娘的跟前,泪水夺眶而出。他满脸羞愧,光想任娘好好打几下。娘下不了手,还是大伯乔时雍和两位堂兄把他扶起来。等来人都走了,乔道三才有空坐下,与爹、娘、大伯、堂兄们叙叙话。乔时雍说:“日本鬼子为啥就这么凶,说杀人就杀人,比儿戏还儿戏?这世道何时是个完!”

乔道三说:“他们先开始是想威慑我们,让我们臣服,当亡国奴,当他们的牛马。我们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粉碎了他们的黄粱美梦。现在抗日战争正从相持阶段向反攻阶段嬗变,可以预言,他们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不过,他们越是意识到末日的来临,越是疯狂,越是变本加厉,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

随后的几天,乔道三走访了几家本族的亲戚和偃师中学的同学,在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政策的同时,也了解到一些家乡所遭受的悲惨苦难,刻骨铭心的哀痛常常使他不能自已。一天,他把这些爱恨情仇通过长诗《故乡》,淋漓尽致地宣泄了出来。

记得,

曾记得,我的故乡,

地肥水美,

居有屋,耕有田。

如今,

为什么?

哭丧着脸,

目光发呆,

东躲西藏,

提心吊胆。


记得,

曾记得,不是这样,

他没胡子,

她年轻又漂亮;

如今,

为什么?

腰弯背驼,

肌瘦面黄;

本不该变老,

还有人告别故乡;


记得, 

曾记得,逢年过节;

衣裳整齐的小青年,

老实巴交的乡下人,

如今,

大多成了庄稼汉;

还有,匪盗流氓,

喝人血的大汉奸;

家中少吃没穿,

丈夫却死在前线。


记得,

曾记得,西院大叔大娘,

当年是户好人家;

骡马成群,

地有三垧。

如今,

为什么?

有家不能回,

亲戚不敢认;

大叔大娘被害,

哥弟姐妹流落他乡。


记得,

曾记得,爹和娘,

腰没弯,

也没拄拐杖;

他曾经历多少兵荒马乱,

蝗旱洪匪差丁捐。

但不像今天,

黑瘦如柴,

不忍看。

我的爹和娘,

唉!它不该是这样!


娘说:

想儿泪干,

做梦如常;

门口瞅,村头望,

盼儿如同盼月亮;

八年不见,

你去哪山上?

爹和娘,忙断肠,

早咽菜,晚吃糠;

天上星星都能见,

唯有看不到我的纲。


爹说:

世事大变,

膏药旗,城头上,

昔日狗,今日狼,

天天在主人身上,

吃肉啃骨喝血掏肠。

听说你打鬼子,

跟着共产党,

只盼着哪一天,

世道变模样?

不管家乡经历了多少悲惨遭遇,而这些遭遇又多么令乔道三痛彻心扉,但他坚信只要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一切灾难都是暂时的。正是因为拥有坚定的信仰和一往直前的勇气,他才没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或被蒙住双眼感到彷徨无助。

回到家的第二天,乔道三得知妻子乔牛氏在爹和娘的支持下,已经给儿子之宏定了娃娃亲。听说女的比之宏大几岁。早是早了点,想想也是,乡下就兴这规矩,或许是家中没有女孩,她一个人寂寞,想找一个陪伴的。上次离家不久,她也曾生育过一个女孩,令人哀叹的是女孩早夭没能成人……想到这,乔道三也认命了,并按照父亲的安排,与未来的亲家会了面。几日后,乔道三悄悄告别家人,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天早上,朝霞映红了天空,阵阵微风吹拂着略带寒意的豫西大地。正在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临时驻地西管茅村的乔道三,突然接到警卫员的报告,说有个叫郝子龙的人前来找他,并自称与他是偃师中学的同学。

郝子龙的确是乔道三偃师中学的同班同学,在校期间,两人关系不错,后来乔道三奔赴延安,就此失去联系。乔道三回到偃师后,整天忙于工作,也没听人提起过这个老同学,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营生。

“按惯例搜查一下,” 乔道三说,“若没有啥问题的话,就请他进来。”

警卫员应声去了。过不多时,一个穿着黑色便衣的男子随警卫员进了县政府办公室。几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今日相见彼此心里自然感到十分的亲切。两人紧紧握手寒暄后,各自谈了别后的思念之情,相互询问了这几年的经历以及家庭生活情况。不知不觉已到中午,乔道三自掏腰包,安排食堂炒了几盘菜款待老同学,并请县政府文书赵绍普作陪。

过了几天,郝子龙再次到县抗日民主政府来找乔道三。刚一进门,乔道三脸色一沉,警卫人员心领神会立即将他捆了起来。

“老同学啊!”郝子龙喊了起来,“我是来投奔你的,你这是干啥?把我当贼啊?”

“投奔我?”乔道三恨得牙关紧咬,“你以为我们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会录用汉奸吗?”

听到汉奸两个字,郝子龙额头立刻冒出冷汗来,再看到警卫员递到他面前的一叠记录他过往经历的材料,扫了两眼,顿时瘫软在地上。原来,在他们上次见面之后,郝子龙表现出的异常热情和对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过分的关心,让乔道三产生了疑问。他走后,乔道三立即指示县政府公安科对郝子龙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乔道三怒火中烧。日寇侵入中原后,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的郝子龙见风使舵,投靠倭寇、甘当汉奸,干了不少坏事。

汉奸郝子龙的出现,说明敌人已经盯上来了。为了安全起见,在乔道三的建议下,偃师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迅速转移到山坡村。在对郝子龙作了彻底的审讯之后,偃师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公审宣判大会,县公安科科长李玉山详细列举了郝子龙的罪行,判处汉奸郝子龙死刑。公审宣判大会结束后,乔道三指示赵绍普抄写县政府发布的处决郝子龙布告,并在各村张贴,以儆效尤。

哪曾想,没过多久,也就是初夏时节,中共偃师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因工作需要转移到夹沟村来了,临时驻地设在乔氏祠堂。因为夹沟村的村民早从乔道三的口中对中共偃师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有所了解,所以也没感到多么陌生或有什么不适,村民和工作人员相处得都很融洽,刘石安书记和李煦县长也很乐意来到这里办公。一天,刘石安、李煦二人特意指示乔道三,要他安排一下,去拜访拜访乔时雍、乔时化兄弟俩,毕竟他俩也算是当地的乡绅和贤达人士。见面时,刘石安和李煦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感谢乔时雍、乔时化兄弟俩给党和人民培养了一个好干部,接着又对乔道三跟着党闹革命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称赞。乔时雍、乔时化兄弟俩听了特别开心,说完客气话,就主动提出,愿意为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府办事,需要出钱则出钱,需要出力则出力,还表示,夹沟村减租减息的事就从他们乔家开始,道三是公家的人,帮公家办事,如若他们不认这码事,别人家谁会?一席话令刘书记、李县长特别感动。

虽然在自家门口工作,但乔道三还是按规定,与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工作。

一天,一身便服的乔道三正在县政府临时驻地聚精会神地处理公务,忽然警卫员推门进来报告:“乔秘书,有人找你,说是你的亲戚,姓索。”

“啊?我知道了,叫他们进来吧。”一听姓索,乔道三先是感到意外,随后放下手中的笔,合拢好面前的材料,按照家乡的礼节恭迎他们。

“福善兄,金铎哥,你们咋有空来了?”

“想你啊!听说你回来了,就赶紧过来看看你。”来人是乔道三的表兄胡金铎,还有乔之宏未来的岳父索福善。

“那好!那好!”

乔道三笑着把他们引进屋内,勤务员立即给二位客人各倒一杯热茶,然后转身出去。

三人坐下,先是寒暄一番,然后聊起了家长里短,无外乎家乡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后又扯到亲戚朋友。乔道三瞅个空子,就开始宣讲共产党的抗日民主政策,以及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皮定均、徐子荣的带领下如何打击日伪军……说得胡金铎和索福善连连称赞。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讲着讲着,乔道三觉察到索福善变得有些不好意思或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看得出是有事找他。于是乔道三主动问他:“福善兄,今天拉表哥一起跑这么远的路,是不是想说点什么事?”

真让索福善说事儿时,他倒又张不开口,不知从哪说起。胡金铎见状,立即接过话说:“福善兄有个表侄,叫武德俊,也就是之宏未过门的媳妇索月皎的表兄,走错了路,当了汉奸……”

“噢?是你的表侄!”乔道三没等表兄把话说完,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恨对索福善说,“武德俊这个人我知道,俊是有些俊,可一点德也没有。好好的路不走,偏偏跟在日本人后面当汉奸,祸害乡亲,坏事做尽。”

“道三兄,他也是被逼的呀!再说,他人还小,不大懂事儿,听说都是日本人指使他干的。”索福善连忙解释道。

“他小?日本人指使他干的?他干的那些事你比我清楚,哪一件不是他心甘情愿干的?”

“是,是,是。他娘自从知道我有您这门亲戚在政府做事,就天天往我家里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我。我也是被逼急了,才来求您啊!”有了胡金铎前面的铺垫,且话也说开了,这时索福善才把自己的难处说出来,说着说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胡金铎怕说僵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慌忙站起身来打圆场:“道三,我们也知道他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儿,可好歹也是自家孩子,今天绝不为难你,让你犯错误。常言道,‘不看僧面看佛面’,你看是不是跟县领导通融一下,高抬贵手,饶他一命,好让他今后改过自新,孝敬老娘?”

表面上,乔道三与索福善、胡金铎有问有答,可内心里却不知道翻了多少个滚。武德俊现在已经被县抗日民主政府抓捕归案,紧接着就是公审定罪,执行死刑。现在亲戚朋友前来讲情,这该如何是好?人生在世,谁没有个三亲六故?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朋友堵道墙。我是夹沟村人,方圆十几里,哪个村没有我的亲戚、朋友、同学,我若被误解为绝情无义,那么今后还咋在家乡开展工作;若是不处决作恶多端的武德俊,不要说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不答应,就是被他祸害过的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共产党、八路军更不会答应……

左右不是,乔道三很是为难,但他转念一想,枪毙武德俊是板上钉钉的事,空费口舌也无用,不如把他们先支走,过后再慢慢征得他们的谅解。想到这,乔道三用委婉的语气说:“这样吧,福善兄,金铎哥,毕竟武德俊的事还没有最后确定,等瞅个机会,我跟刘书记、李县长说说……”

本以为没啥希望了,当听到乔道三的话有所松动,索福善喜出望外:“那就有劳亲家啦。”

胡金铎也高兴地调侃道:“还没过门,就亲家亲家的叫,叫得比过了门的还亲!”一句话给索福善闹了个大红脸,同时也是再次提醒乔道三一下。

索福善、胡金铎听乔道三的话说到这份上,以为事情有希望,于是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告辞了。就在索福善、胡金铎走后的第四天,中共偃师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就张贴出宣判武德俊的布告,并在夹沟村的北门外枪决了这个大汉奸,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同时也极大地震慑了一批汉奸走狗,使偃师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向前更迈一步。

浏览:117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