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道三传》第十七章:出任界首中学校长

15521 发表于2019-06-07 01:02:41

1948年6月29日,在界首市政府会议室里,乔道三主持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坐在毛泽东、朱德画像下的乔道三面带微笑,确定人员都到齐后,屈起食指,在桌面上轻敲几下,整个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同志们!”乔道三一边翻开笔记本,一边说道,“今天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发展教育。首先我向同志们传达一下前几天豫皖苏行署在这里召开的中小学教育研究会会议精神,然后请大家探讨界首的中小学教育发展问题。

“本月25日,豫皖苏行署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需要,以及大批青少年渴望上学读书的实际要求,在界首市召开了全边区中小学教育研究会。会议讨论了发展边区教育事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了边区教育的方针与中小学的学制、课程设置及教材安排,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立即开办中小学教育,并责成我们创办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以下简称界首中学)……”

乔道三向同志们简短地介绍了界首市的教育工作状况。他说,1948年的上半年,对界首市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政治上,面临政权巩固的任务,国民党顽固势力依然强大,他们时刻妄图颠覆刚刚诞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经济上,由于国民政府实施了所谓的“货币改革”,大量发行法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对我解放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必须在经济领域对敌展开斗争;军事上,地方政府虽然不参加一线战斗,但作为经济重镇的界首,担负着重要的支前任务,无论征粮,还是出担架、出民工,界首市都不能落后。

学生出身的乔道三,1938年9月在陕西进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陕北公学分校,后又转学至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和华北联合大学文学艺术部深造,对于抓好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担任界首市长以来,他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对界首教育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畸形发展的界首商业繁盛一时,城内建有公立小学3所,保办国民小学3所,公、私立中学4所,但在校学生占青少年的比例很小。抗战胜利后,随着城市经济急剧衰退,各类中小学校相继停办,至1946年,界首唯有私塾20余家,塾师28人,学生不足500人。1947年界首解放后,由于国共两党处于拉锯状态,乔道三领导的民主政权无暇顾及办学问题,于是,民间自发地又开办了十多家私塾馆,但私塾馆的规模都很小,学生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就界首城而言,三分之二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不能入学,郊区和农村的孩子更没有上学的机会。

到了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豫皖苏边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普遍建立并日趋巩固,新解放区不断扩大,急需大批干部。豫皖苏边区行署之所以要求界首创办“界首中学”,也是基于界首的发展需要和原有“私立界首中学”的现状提出的。“私立界首中学”初创于1940年8月,是由国民党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联合界首地方绅士建立起来的,当时学校名称叫“沈临太三县联立中学”。1943年8月,由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苏鲁豫皖边区总司令汤恩伯接管,易名为“国立第二十一中学第二分校”。1944年秋,办学经费交由界首地方筹集,遂更名为“私立界首中学”。1947年1月,因办学经费无以为继而停课,校舍教具均遭到严重破坏。

之后,乔道三又着重传达了豫皖苏边区行署的教育方针,那就是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为新民主主义政治服务,各类学校都要为边区培养基层干部和建设人才,教育和引导学生服从革命需要,听从组织安排,为发展和繁荣边区各项事业贡献力量。

乔道三讲话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外地来界工作的干部,都很赞成发展教育,为革命事业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界首本地的干部则为劳苦大众的孩子们也能读上书而倍感欣慰。经过认真讨论,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乔道三总结为三项具体工作意见:

一、正式设立市政府文教科,史波同志任副科长,主持工作。

二、保障办学经费,将学校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管理。

三、动员社会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1948年6月底,豫皖苏中央分局、行署和军区迁移至界首及附近村庄,界首市从而成为豫皖苏边区首脑的指挥中心,形势基本稳定。鉴于此,1947年底在河南省鄢陵县彪岗镇创建且一直随行署流动的豫皖苏建国学院决定迁驻界首办学。接到豫皖苏行署的指示后,乔道三对建国学院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从繁忙的工作中专门抽出时间配合建国学院的领导查看了几个地点,最后选址在沙河南岸刘兴区东头玉皇庙内,一百六十多位学员分住在附近街道民房里。豫皖苏建国学院自此在界首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教学活动。直到11月1日,全院三百八十余名学员和教职工才告别界首奔赴开封。

1948年7月初的一天,经过认真筹备,乔道三邀请近百名热心教育的社会贤达、教师参加了界首中学筹备会议,成立了以徐朗轩为董事长的界首中学校董事会。随后,校董事会正式决定在界首北郊原“私立界首中学”旧址建立界首中学,聘请乔道三兼任界首中学校长,爱国民主人士、知名教育专家贺升平为副校长,董种珊为教导主任,豫皖苏建国学院辅导科副科长曹川林为副教导主任,胡仰泽为总务主任。这些人和校董事会组成校务会,重大事情由校务会研究决定。之后,校务会研究了开学工作的有关问题,并在界首城乡贴出布告开始招生,8月下旬正式开学。

根据豫皖苏行署的要求,乔道三和校务会的其他成员一起研究确立了界首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干部和各种建设人才。第一学期共招收学生700多人,编成11个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解放区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把他们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行政班,37名学生。人数虽少,但学员成份和思想状况很复杂。这些学生都是豫皖苏边区二专署送来的各区乡基层干部,多数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有的还是在国民党基层组织做过事的旧职人员。根据培训原则,乔道三与校务会的成员商量后对行政班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革命形势,改造旧的思想,提高政治觉悟,使他们能够胜任基层组织工作。

第二类是师范班,分为初师和中师,约二百名学生。他们大多上过私塾,有的还上过初中,都有着参加工作的迫切愿望,因而得知界首中学招生后,立即跑来报名。学校对师范班,除采取上大课的形式加强时事政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外,还进行一些文化知识的教学。说是三年毕业,实际上,有的只经过半年的学习,便分配到各区、乡小学教书,或参加基层政权工作。

第三类是普通中学班,有初一、初二、高中等班级,约五百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单纯,求知心切。乔道三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学制为三年,通过三年的学习,使他们完成初中或高中的学业,为今后深造打下基础。开设的基础课包括政治课,在各年级分别讲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还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等学科。

界首中学认真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把“干部预备教育”、“转变学生思想”作为主要任务。在这个方针指导下,除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外,还重点加强职业及专门技术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进入专门学校,经过短期培训,即可参加工作或升入其它学校继续深造。

到界首中学上学的学生一进校门,看到老师大多数是穿黄军装的“八路”,而不是“文人”,都感到十分新鲜。由于学校缺少干部和教师,豫皖苏行署决定,从豫皖苏建国学院调来了周先绍、李彬、李邨、张蕴、王若萍、周晓、钮影、王凡、高香亭、徐钦之、胡炜和贺升平的夫人马静和等人,另从行署调来陈一民同志。其他教师多数是从社会上聘请的。教师同学生朝夕生活在一起,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教他们打背包、叠被子。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像样的教室,主要是在院内大操场上大课听报告,膝盖是桌子,砖头、石块、土坯是凳子,宿舍就是讨论的会场。学校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供应吃穿。更让人感到新鲜的是,学生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40多岁,有的父子俩同去上学,在家是父子,在校是同学。

上大课时,全校师生集中在院子里或操场上席地而坐。学习内容除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以外,就是听豫皖苏行署、军区首长和乔道三校长的讲座或报告。为学生们作报告最多的是豫皖苏行署副主任彭笑千,中共沙河工委书记兼中共界首市委书记盛北光,行署教育处副处长徐子佩,中共沙河工委委员、中共界首市委委员兼界首市人民民主政府市长乔道三等。他们联系国内外形势,结合国共两党斗争的实际情况,以具体事例戳穿国民党残余势力散布的种种谣言,阐述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光明前途,讲述革命道理和革命形势,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其更加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安心在校学习,为将来开辟新区做好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然而,思想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少同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及糊涂认识,不明白为谁学习、为谁服务,甚至还有“怕变天”的思想;还有一些同学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革命的形势与任务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鉴于这种情况,乔道三抓住学生困惑的“为谁学习、为谁服务”的大是大非问题不放,提出要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一场以“理想与现实”为主题的革命形势教育活动。界首中学经过研究,决定集中两周时间上大课,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思潮苗头,从解释问题(青年学生关注的党的方针政策问题)、时政报告(当前大好形势)、学风问题和青年问题(青年努力的方向、如何要求入团等)等四个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乔道三带头去学校作报告,连续两天为学生们讲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

第一堂课讲解的是《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后刊载于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上)。该文科学地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乔道三于1941年拿到《解放》杂志后,时常翻阅学习。他在向学生们解读《新民主主义论》时,结合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对社会、时局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让同学们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背离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日趋走向反动的政治本质,让同学们对于毛泽东所描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堂课依旧是设在校园的大操场上,简陋的黑板立在那里,一身简朴军装的乔道三为大家解读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操场上,除了听课的同学们笔尖划过本子的沙沙声外,再也没有一点杂音。乔道三声音洪亮、慷慨激昂地讲解着,他说:

《论联合政府》是毛主席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都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斗与选择。

1943年3月,蒋介石以他自己的名义出版了一本叫《中国之命运》。书中公开贩卖封建法西斯主义,诬蔑我党我军,扬言要在两年内解决所谓的“内政”问题,即在两年内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一切抗日民主力量。接着,蒋介石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这次反共高潮,在我党坚决有力的反击和国内外民主力量的反对下,没能得逞。但是,蒋介石统治集团仍然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企图在抗战胜利后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政府,把中国引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上去。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一面坚持抗击日寇,一面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斗争,在艰苦的斗争中壮大了自己,到1945年春,已经有了121万党员,党内空前团结,思想作风日益纯正,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由原来的4万人发展到近100万人,在八年抗战中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已经遍布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各地,拥有近一亿人口,解放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44年9月,党中央提出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

1945年5月8日,苏联红军占领了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太平洋和其他战场上,美英法等国军队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结束的时候,美帝国主义为了取代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加紧扶蒋反共;蒋介石为了篡夺抗战胜利果实,积极投靠美帝,企图消灭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这时候,中国面临着内战的危险,中国人民也面临着两种不同命运的选择,一种就是蒋介石的所谓“中国之命运”,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命运;另一种就是我们党所主张的人民民主的光明的中国的命运。

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上述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论联合政府》这个政治报告,就是为了粉碎美蒋的阴谋,保卫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而作的。在这个政治报告中,毛主席分析了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驳斥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谬论,论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光明的中国之命运的道路……

乔道三在带领同学们共同学习了《论联合政府》的重要章节后,结合中国当前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解放战争)的局势,以及界首市解放前后的情况对比,又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们更直观、更具体地加深了对《论联合政府》的理解和认识,进而统一了思想,坚定了革命立场。

在校学生一半时间参加学习,另一半时间从事社会实践。按照豫皖苏中央分局和行署提出的“要根据人民的需要,认清国内外大好形势,团结知识分子,大办教育”的要求,界首中学紧紧围绕如何为人民服务,结合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思想问题,制订了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有些教学内容,动员本校教师自编。大多教学活动都与革命斗争和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以帮助学生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使其在毕业后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在乔道三的号召下,学校经常抽调学生到军营、机关、企业和农村见习、帮助工作,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斗争和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比如,参加征粮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动员青年参军,帮助驻军绘制地图,到公安局帮助做户口登记,协助查禁吸毒贩毒和赌博案件,到民教馆、剧团与他们一起排演节目,到街头宣传搞募捐,等等。特别是在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支前活动中,师生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切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懂得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光明必然战胜黑暗的深刻道理。学校还紧紧围绕界首市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宣传,如组织师生排演《白毛女》《废铁炼成钢》《红旗歌》《大榆林》《赤叶河》《王秀鸾》《一架纺花车》等大型话剧和歌剧,演唱《东方红》《解放区的天》《捷报如同雪花飘》《走,跟着毛泽东走》等革命歌曲。不仅宣传了革命斗争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鼓舞和教育了广大老百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觉悟及政治水平,增强了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意志和决心。

9月下旬的一天早上,界首市民主政府院内,乔道三正端着饭碗,一边吃饭一边向参加对国民政府开展金融货币斗争的干部战士安排布置任务,他说:“同志们,上月下旬,我们针对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弥补反共打内战而造成财政亏空,在法币惨跌不可收拾的局势下又导演的一出滥发金圆券的骗局,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不少受骗的外地商人携带金圆券来界首购货,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迷惑,胡说什么‘金圆券里面有金子’,糊弄老百姓使用金圆券,并换走咱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希望大家一定要按照边区行署的要求,在搞好‘禁用法币’宣传教育的同时,组织市场检查,禁止黄金白银出口,做好物价变动情况调查。”

警卫员陈大年知道乔道三还要到界首中学作报告,眼看时间快到点了,心里不禁有点着急,就悄悄地走到乔道三身边,小声提醒道:“乔市长,界首中学作报告的时间快到了。”

“好,我知道了,你在门口等着吧。”界首中学刚开学月把时间,学校的运转仍处在试行中,乔道三放心不下,这场报告他是一定要去作的。但是,国民党蒋介石的金圆券政策严重阻滞了界首市的中州币发行进程,打乱了市政府的工作计划。所以,乔道三利用这个时间,一边吃早餐,一边跟大家讲解货币斗争形势、布置货币斗争任务。

陈大年在院子门口静静地等待着,不一会,就听乔道三说了一句:“好了,散会吧。”

走出市民主政府大院,乔道三举目远望,蓝天白云下一条古老的街道,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边的树枝间,一群鸟儿轻盈地跳跃叽啾。回首自己办公居住的这个大院,顶覆青瓦,庄重肃穆,飞檐、斗拱、环廊……彰显着民国建筑的稳重与深沉。但是,最醒目、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门口挂着的那块写有“豫皖苏边区界首市人民民主政府”的长木牌子和门两旁值班的持枪战士。

走在新华街的石板路上,乔道三思绪万千。石板表面已失去了原有的沟棱,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光滑,泛着盈亮的光泽;那些老旧的木门和在墙角顽强生长着的绿油油的青苔,似乎都在展现着尘烟遮挡不住的岁月痕迹;临街一扇扇端正而安静的木窗,仿佛站立在时间之外,沉默得如同哲人,见证着这条老街的沧桑变化……一个个穿着对襟褂子或青袍长衫、背着包袱、揣着铜板银元纸币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有肩挑手提沿街叫卖香烟、糖果、烧饼、油条、豆腐、糊辣汤、花生米的,有专做戗菜刀磨剪子的,有专门锔缸锔盆锔锅补碗的,还有摇鼓叫卖的货郎和从沙河刚刚上岸专卖鲜鱼活虾的船民,身影匆匆于“小上海”的街头巷尾。

“乔市长早啊!”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乔道三看见新华街的居民彭宇轩在与他打招呼。

“彭大哥早!”乔道三爽朗地笑着。

“乔市长,这么早要去哪里?”彭宇轩微笑着,他和这道街的所有人一样,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年轻的市长。

“我去界首中学开个会。”乔道三抬手扶了扶眼镜,“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啊!你这是送儿子上学?”

“是的,前天刚在市立小学报名上一年级,还摸不着路,我送送他。”彭宇轩指着儿子说道。

“小朋友,一定要好好学习啊!界首今后的发展都要靠你们这一代人了。”乔道三一边说着一边微笑着轻抚小朋友的脑袋。

小朋友重重地点点头,奶声奶气地说道:“叔叔,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上界首中学!”

看着小朋友可爱的样子,乔道三和彭宇轩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彭宇轩低头对儿子说:“等你上界首中学时,乔叔叔早该被提拔调走了!”

乔道三抬手看了一下表,说:“彭大哥,开啥玩笑。好了,你送儿子上学吧,我也到点了,咱们下次再聊。”

路遇彭宇轩,使乔道三的心情一下开朗起来。虽然界首中学成立以来也曾有过令他困惑、作难或闹心的事儿,但是,为了界首的未来和发展,为了界首人民长远的福祉,条件再艰苦,困难再严重,在淳朴善良的界首人民支持下,他都一一挺了过来。

想到这儿,乔道三加快了步伐,沐着朝阳,迎着沁人心脾的清风,迈入了界首中学的大门。

来到界首中学的操场上,只见师生们已经整整齐齐一排排席地而坐,不少同学拿着钢笔或铅笔正准备作记录。

乔道三一直站着作报告。他从全国的解放战争形势讲到豫皖苏边区的反顽斗争和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从界首的工商业发展讲到开展肃毒禁妓、打击欺行霸市、整顿街市秩序,又从全市的中小学教育讲到界首中学面临的任务和同学们应当承担的历史重任。他说:“我们这个学校,不仅学习条件差,生活也很艰苦。同学们睡的是地铺,一日三餐都是秫秫面(高粱面)和菜汤,听说不少同学吃得拉不下屎,还编了一首顺口溜。我想想,嗯,内容我是记不全了,只记得有这样几句:吃钢盔,屙金棍,钢盔一天吃三顿,伙食搞得这样差,学习起来哪有劲…”

听到顺口溜,操场上顿时响起了参差不齐的笑声,但上个月第一批考入界首中学的学生陈家栋听着很不是滋味,心里直发怵。虽然乔校长讲话时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还带有些许的幽默,但却让他笑不起来。前不久,在开班干部会议时,这个顺口溜被他们班辅导员批判过,说它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的享乐思想,对革命斗争起消极作用。他是学生会文娱委员,这个顺口溜他听了觉得好玩,不仅没有加以制止,反而当做笑话讲给其他同学听。这个责任可能要追查到自己头上来。陈家栋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乔校长点他的名。

陈家栋真的想多了,乔道三根本没有追究任何人的意思。

“同学们吃的住的都不好,发些牢骚也很正常。”乔道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过,你们要正确对待现在的艰苦生活,连这点苦都受不了,将来怎么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江山,让天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啊?

“是的,现在的生活的确是清苦而又艰难。有句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中甜’。我们今天是来学本领的,不是来享受的。大家学到了本领,将来要去铲除人压迫人的剥削制度,要去解放受压迫受剥削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让他们能够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好日子。

“同学们,这‘钢盔’说的是秫面窝窝头,比喻得非常形象。不过呢,这几句顺口溜带有消极情绪,不适合眼下政治斗争的形势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我把它改一下……大家听听看,这样是不是好一些?吃钢盔,屙炮弹,个个炼成英雄汉,敌人看到我们心胆颤……”

乔道三的话音刚落,全场顿时轰然大笑,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看到乔道三开心地笑了,陈家栋内心的担忧也随着这笑声与掌声烟消云散。

“同学们,同学们,静一静。”看到同学们交头接耳在议论,乔道三做了个手势,示意安静,接着说道,“同学们把秫面窝头叫钢盔,秫面疙瘩捏个窝窝,蒸熟一凉,又硬又黑,确实像钢盔,嚼在嘴里不想朝肚里咽。可是战争年代,征购来的小麦少,并且大部分都支援前线了。解放军同志在前线流血牺牲,不能再让他们吃粗粮呀!吃不饱,怎能有力气扛枪打仗?不把国民党蒋介石腐败政府打倒,咱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啥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呢?

“这些日子,市政府的同志和同学们一样,也是吃钢盔。生活条件艰苦是坏事也是好事,同学们能得到锻炼。咱们的革命队伍就是吃高粱、小米成长起来的!

“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既然历史选择我们走上革命道路,那么,我们就应该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多考虑怎样为革命作贡献,而不是自己吃好吃歹的问题。现在的艰苦生活恰恰可以锻造我们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品质,这是我们的成功之本。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乔道三一番意味深长的讲话,让在场的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才有少数同学回答:“是的……是的……”

“同学们。”乔道三思考了片刻,又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的同学年龄还很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为了保障大家营养跟得上,市政府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优先调拨一部分细粮来校,给同学们搭配着吃,有了强壮的身体,将来才好为建设新界首贡献力量。”

乔道三的话音刚落,操场上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亲切和蔼而又坦诚的话语,让许多同学感动不已。

第二天,便有几辆马车满载着小麦,辚辚驶进了界首中学。从此,学校的储藏室里经常有几茓子小麦存在那里。学生们以前吃的秫面窝窝头,也开始变成古铜色的方块蒸馍,有时还能吃上一顿猪肉炖萝卜。虽然秫面还是占了大半,可是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有这样的伙食,同学们都感到心满意足了。

为使学生能够自我管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增长才干,乔道三提议成立学生组织。于是,界首中学召开校务会议,决定组织成立学生会和班委会。通过民主选举,学生会产生7名委员,内设学习、生活、文娱、生产、经济、社会服务等6个股。每班民主选举产生由7人组成的班委会。学生会和班委会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学校还挑选出思想觉悟高的教职员工,担任各班的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理想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此基础上,乔道三进一步提出了在界首中学建立党组织和青年团组织的要求,任命曹川林为中共界首中学支部书记,周先绍为共青团界首中学委员会书记。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的建立,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1949年2月,随着解放区进一步扩大,中共中央中原局作出“恢复原行政区划建制”的决定,撤消了豫皖苏边区建制,界首市改属皖北行政区阜阳专区领导。8月下旬的一天,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更名为皖北界首中学,乔道三不再兼任校长,由贺升平接任校长。

这一天,秋色宜人,乔道三伫立在学校门前,深情地凝视着“界首中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耳畔不时响起同学们嘹亮的歌声和琅琅的读书声,此时的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界首的未来和希望,因为这里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写满激情的年轻面孔,这里也将走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走向建设新界首的征程……

浏览:133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