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洒鲁南肝胆照后人——忆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张鸿仪烈士(文/郑惕)

15606 发表于2019-06-14 10:50:53

    当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我的良师益友、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张鸿仪却光荣地牺牲了,时年33岁。

    张鸿仪牺牲的消息传开后,鲁南革命根据地军民无比悲痛,在滕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人们在烈士遗像前庄严宣誓:继承烈士未竟事业,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

    张鸿仪祖籍山东省峄县,1912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回族市民的家庭里。父亲张守仁清末携全家由台儿庄去郯城码头镇,在镇邮政所当邮差,全家人靠其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苦。父亲常把许多进步书刊带回家中,也常讲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和英雄故事。幼小的张鸿仪在父亲进步思想的熏陶下,逐渐萌生了打富济贫、救国救民的朴素的无产阶级意识。1920年,父亲失业,8岁的张鸿仪随家人返回台儿庄,不久又迁到在枣庄中兴煤矿干工的外祖父家里。

    地处鲁南的枣庄,是著名的煤城。20世纪初,资本家在这里修铁路办企业,拼命地吮吸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加之军阀政府搜刮民财,盘剥百姓,以致民不聊生。不久,他父亲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从此,家中生活每况愈下,度日如年。

     天资聪慧、勤于思考的张鸿仪很想进学堂读书,可他知道母亲无力供养。于是,他每天拾柴路过学堂时,‘就站在校门口听老师讲课。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免费进了一所基督教会办的小学读书。1935年底,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枣庄中兴职业中学。这期间,他依靠哥哥行医所得的微薄收入维持学习。张鸿仪没有辜负亲人的希望,积极上进,发奋苦学,学习成绩突出。每当他把期终考试成绩带回家中时,便给这个苦难的家庭增添了几分欢乐和希望。

    1935年12月,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迅速波及全国。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张鸿仪很快组织并领导枣庄中兴中学学生进行抗日宣传、反对卖国投降等爱国活动。他与中共枣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后,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明确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1936年8月,他经李微冬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枣庄中兴职业中学学生中第一个共产党员。

    张鸿仪入党后积极从事党的活动,更加刻苦地攻读马列著作,深入农村传播革命真理,认真进行社情调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他在日记中曾写道:“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我更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我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为了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队伍,他在中兴职业中学组织了一个篮球队和一个读书会,球队起名为“红队”,对外称“虹队”,以此为掩护对敌进行隐蔽斗争;读书会起名“兴中读书会”,号召青年学生阅读进步书籍。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逼进山东,鲁南危在旦夕。在中共鲁南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他与梁度世、李作森等人创办了《抗敌报》,宣传我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报道我军的抗日消息,大大鼓舞了军民士气,使当时枣庄一带的抗日气氛异常活跃。

    有一次,学校当局以“目前应不应该对日作战”为题,发起全校师生大辩论。在辩论会上,张鸿仪和另外两位共产党员奋勇当先,大讲我党抗日主张,批驳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用无可辩驳的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那些受蒙蔽的师生。辩论会结束后,学校当局怀着敬佩的心情,赠给以张鸿仪为首的辩论获胜的同学们一块写有“一鸣惊人”的大镜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张鸿仪的阶级觉悟日益提高,政治上更加坚定和成熟。一颗红心,满腔热血。

(二)

    1938年初,抗日烽火在鲁南大地燃烧,张鸿仪抗日热情更加高涨。他组织了许多进步学生按照枣庄地下党的指示加入了鲁南抗敌自卫军,后又转入了我党领导的抗日义勇总队第三大队,并担任了中队指导员。同年10月,他被提升为大队教导员。翌年10月,义勇总队更名为苏鲁支队,他改任该支队三营教导员。在抗战初期的艰苦环境里,他不仅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而且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并以坚定灵活的方式教育和团结同志,因而赢得了广大指战员的衷心爱戴。他在群众中威信也颇高。

    1940年初,我作为山东第一纵队巡视员奉命来到三营,传达纵队政委朱瑞同志所作的《相持阶段与敌后抗战》形势报告,这是我第一次同鸿仪相识。后来,组织上把我留在该支队政治部任宣传队教员。一个月后,我由宣传队调任三营特派员,从此,便同鸿仪同志并肩战斗、工作和生活在一起。三营是苏鲁支队的主力营之一,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加上教导员张鸿仪和营长刘景镇一个能文,一个能武,两人密切配合,使三营的军政素质不断提高,战斗力越来越强。

    1940年秋,苏鲁支队支队长张光中率三营配合运河支队开辟新区,张鸿仪奉命兼任运河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和一大队政委。一次在涧头集南山同进犯的日军激战一天后,次日晨撤至运河北,又被数倍于我的敌军包围,同敌血战一天。入夜,他拖着受伤的腿率部胜利突围。

    1942年3月,他晋升为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当时,敌占区日伪军据点星罗棋布,封锁工事纵横交错,对我部队的活动十分不利。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深入作战前线,积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壮我军威,瓦解敌军。他带领日本“反战同盟”盟员田村等人对日军进行反战宣传,经常将电话机接在日军电话线上,点名找日军军官通话,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他对汉奸和顽固分子毫不手软,微山湖西苑村有个名叫张固分的汉奸,反共气焰极为嚣张。他便亲自带领部队赶到那里,锄掉了这个民族败类。同时,他还郑重警告其他反动分子:“凡继续与人民为敌者,张固分就是你们的样子!”这威震敌胆的警告,使不少敌伪人员的罪恶行径有所收敛。这样就削弱了敌人的力量,为我党我军在敌占区艰苦环境中顺利开展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1943年7月,党组织决定成立鲁南二地委,张鸿仪调任二地委宣传部长。不久,又调任鲁南独立支队政委兼沛滕峄中心县委书记。1944年9月,鲁南独立支队撤销,他又改任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兼第三铁路工委书记。这期间,不管党组织安排他干什么,不论职务是升是降,他都愉快地服从命令,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当时,铁道大队活动在敌人占领的心脏地区和交通干线一一一津浦铁路和临(城)枣(庄)铁路两侧。铁道大队指战员出生入死,浴血奋战,飞车夺机枪,血染洋行,扒铁道,撞火车,除奸反特,瓦解敌军,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就连年纪最小的队员也能完成艰险的任务。在中共鲁南区党委和军区的领导下,枣庄、临城一带的铁路工人、煤矿工人和广大农民,都与铁道大队紧密团结战斗,誓死不当亡国奴,用青春和热血写出一篇篇壮丽诗章。由于铁道大队大部分部队不断升级编入主力,后来只剩下几十个人,且装备也差,加上部分队员思想情绪不稳定,出现纪律松懈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选调文武双全、机智多谋的张鸿仪来铁道大队任政委,重振铁道大队雄威,是非常适时的。这时,党组织任命我为铁道大队副政委,又和张鸿仪走到一起,风雨同舟,携手御敌。

    为了提高铁道大队的军政素质,尽快发展壮大铁道大队的武装力量,张鸿仪在大抓党支部建设的同时,还和大队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研究提出了“边作战,边训练”,“走一个村,带一批兵”的口号。不到半年便发展为一支百余人的抗日队伍。他带领队员开展军事训练,由长枪队指导员李德福当教员,经常进行刺杀练兵活动,使队员们掌握了过硬的杀敌本领。

    但是,随着队员的增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些人有抗日热情,敢打敢拼,不怕牺牲、,但也有些人讲究吃喝、不守纪律,更有些人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鸿仪同志深知,这些现象如不及时加以克服,势必严重削弱部队战斗力。于是,他提出在部队中广泛开展我军光荣传统的教育,用爱国主义精神,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去说服引导,耐心细致地帮助队员改造世界观。队员的接受能力差,他就利用战斗间隙教大家学文识字,寓深刻的革命道理于文化知识之中。没有课本,他亲自动手编写;没有黑板,他就在地上、墙上、门板上写字。队员们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自幼没上过学,但求知欲望很强,常常团团围住张鸿仪同志问这问那。有一次,他在门板上写了“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几个字,队员们不理解,他就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通俗地讲解,使大家明白了打仗闹革命不但是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摆脱压迫,还要消灭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解放普天下的劳苦大众,建设一个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知识沟通了他和队员们的感情,既学习了文化,又增强了部队的革命意志,坚定了大家的革命信念。

   1944年冬,鸿仪同志和大队的领导带领部队,成功地粉碎J’日寇的所谓“剔抉战术”,并击毙日军特种部队头目渡边一郎,从而使铁道队名声大振。在以后的战斗中又连连取胜。从此,鲁南铁道大队更使敌伪军闻风丧胆。

(三)

    张鸿仪政委是一位文武兼优、平易近人、爱憎分明、深受人们爱戴的好领导。他把自己的全部情和爱都无私地倾注到了革命事业上,出色地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各项任务。他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紧急关头,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振兴一方”。

    他治军甚严,从不放纵队员。枣庄一带确有不少枣树,每到成熟季节,甘甜的红枣很是诱人。一天,通讯员郑君伦顺手在树上摘了几个枣子偷偷放进嘴里。不料,被他看到了,便问小郑:“你在干什么?”小郑嘟着嘴不吱声。“你张开嘴我看看。”小郑不得不低下头吐出了枣子。张政委严厉地批评道:“你是干什么的?你是我的通讯员,更应该带头执行三大纪律,为同志们做个样子。你知道吗?破坏与群众的关系,就是破坏了鱼和水的关系,我们离开了群众就等于鱼儿离开了水。”后来,他又让小郑在党小组会上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程子庙战斗结束后,部队在芦苇丛中整休。由于一天多没喝水,队员们口干舌燥,嗓子直冒火。这时,长枪队的小刘悄悄遛到附近老百姓的萝卜地里,拔了一个萝卜解渴。这事又被他发现了。他不仅及时批评了小刘,还让小刘掏出钱用两块石头压放在被拔掉的萝卜窝上,赔偿损失。久而久之,队员个个都养成了遵守群众纪律的好习惯。

    他严中有爱,把部属当成自己的亲兄弟。行军途中,战士走不动或负伤了,他主动背着他们,不让一个队员掉队。夜晚,队员们睡下后,他把同志们的脏衣服洗干净,晾晒起来。早晨几个年轻新队员起床后到处找衣服,站在一旁的鸿仪同志风趣地说: “你们的衣服部长翅膀飞了,不过马上就能飞回来的。”望善宛如慈母一样的政委,新队员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冬天,队员小徐发疟疾,忽冷忽热。他掏出自己的钱买了3个鸡蛋,做成香喷喷热腾腾的鸡蛋汤亲手端到小徐床边:“趁热喝了吧,淌淌汗就好了。”这时天色已晚,他又把自己的棉袍子盖在小徐身上,让他美美地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早,当小徐醒来时,只见张政委囫囵着身子躺在他的床边睡着了。

    鸿仪同志平易近人,作风扎实,又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工作能力,人队的几位领导同志都十分尊重他,他也很尊重大家。他们以“一班人”心连着心,工作中劲往一处使,生活上互相关心,怂情上十分融洽,虽然身处艰险的敌占区,但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舒畅。记得他教大队长刘金山每天学3个字。副大队长王志胜记性不好,就让他每天学一个字,并经常手把手地教他。有一天,志胜同志要到茶棚执行任务,临行前他还亲自嘱咐同行的队员宋杰,到茶棚后督促王副大队长复习功课。当时,我年龄比较小,张鸿仪始终把我当小弟弟对待,政治上帮助我,工作上支持我,生活上关心我,重要活动总是带上我,使我在工作实践中受到很大教育和锻炼。我俩还常常一起编排并同台表演双簧剧、快板等节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每逢演出,我们驻地附近的茶棚、乔庙等村的群众也都纷纷前来观看,既达到了宣传抗日的目的,又密切了军民关系。

    他爱憎分明,同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不共戴天。人们都知道,鲁南铁道大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为保证党中央从革命圣地延安至山东、华中根据地的战略交通线畅通,确保过路干部安全通过敌人严密封锁的津浦、临枣铁路线。以张鸿仪政委为核心的铁道大队和第三铁路工委的领导同志,冒着极大危险率领队员深入铁路沿线农村,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基点村和情报网;派人潜入敌占城镇、车站、据点,广泛开展敌伪军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和孤立敌人。日伪军孤守据点,不敢妄动;使津浦铁路临(城)沙(沟)段及其两侧村镇为我控制,因而保证了刘少奇、陈毅等千余名干部过往的安全。

    日军为扭转败局,在加强“强化治安运动”的同时,还成立了专门对付我铁道大队的特种部队。以鸿仪为首的大队领导,带领队员机智灵活,避其锐气,击其不备,将其击溃。日军使用种种武力手段攻击我们屡遭失败后,又妄图采用软的一套来对付我们。1944年冬,日军派来驻沙沟车站爱路段特务平野,请求同铁道大队领导谈判。鸿仪同志与大队几位领导商量后,当即决定“请”平野来我队面谈。这次所谓的谈判,实际上是我们面对疯狂的侵略者所进行的一次义正词严的训斥,从而又一次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器张气焰。鸿仪同志还召集当地伪乡、保长开会,宣传当前的战争形势和抗日道理,并严正声明:“今后凡向日伪军报告我方情报,必须先经我们允许。否则,以汉奸卖国贼严办。”我们说到做到,所以他们谁也不敢冒犯,只能经我们允许后给日伪军提供某些真实的但却是过时的情报,使日伪军的作战行动都成了“马后炮”。

    “心里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对鸿仪同志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每次战斗,他总是亲临前线,挥戈抗敌,尽可能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每逢战斗胜利结束后,部队缴获的一些战利品,如粮食、衣物等,他命令救济当地的人民群众,枪支弹药则分发给队员。有的队员对他的做法表示不理解:“我们拼命缴获来的东西,为什么送给老百姓?应该自己享用才是。”他启发说:“人民群众是我们的靠山,假如没有当地群众的支持,我们一天也不能生存下去,更无法打胜仗。再说,群众的生活比我们苦,我们有责任救济他们。”他的济民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只要他站在微山湖边高呼一声“撑船的”,芦苇中准会有渔民撑船出来接应。一次,部队得了一支20响驳壳枪,通讯员建议他留着自己用。他却说:“我那支‘二把竹节’还能用,这支枪就送给别的同志吧。”其实,他的那支“二把竹节”已很旧,机头早不好用了。由于日寇的封锁和抢掠,群众生活十分困难,部队常把粮食接济他们。可部队的伙食并不好,有时炊事员见他工作很累,就特意弄点好吃的给他改善一顿,但他从来不搞这个特殊,要么分给队员一起享受,要么不吃。

    一次作战间隙,鸿仪同志偶尔说出了心里话:“我很想念我母亲,只是没有机会回家看望她老人家。”几天后,几个队员借执行任务的机会偷偷将他母亲接到部队。母子团聚,热泪盈眶,倾表不完想念之情。他说:“娘,孩儿不孝,没能照顾好您,让您在家里受苦了。”母亲说:“我不怪你,自古忠孝难两全。只要你们能撵走日本鬼子,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娘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母亲要走了,炊事班的同志设法买了一只小鸡炖了炖,表示一点心意。他只端了一小半给母亲,另一半留给了队员们,说是让全队人也“过过年”。

(四)

    张鸿仪生活十分俭朴,他不抽烟、不喝酒。部队发给他的零用钱,除买些必需品外,不是用来救济困难户,就是交纳党费。有时,部队也发肥皂、毛巾之类的日用品,可他很少要。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够他用一年半载的。有一天,通讯员小郑觉得他的毛巾实在破旧的不能用了,就特地弄来一条新毛巾说:“政委,您的毛巾太旧了,该换一换。再说,您用那一条毛巾既擦脸又擦脚,很不卫生。”他听后笑了:“我不要新毛巾。我舍不得扔掉这条破毛巾,它是宝贝,越用身体越健壮,你看我长得多胖啊!”小郑没办法,只好又把那条新毛巾送给了别人。

    我们在黄埠庄缴获一批敌人的毯子,拟定每人发一条,可数量不够。于是他对通讯员小郑说:“我们的不要了,先发给其他同志,等以后有了再说。”小郑说:“政委,我们俩都没有被子,再没条毯子,怎么过冬呢?”稍顷,他又说:“那就只要一条,到冬天我俩合伙盖。”此事让机枪班班长小殷知道了,就拿着发给自己的那条毯子,去给政委,他说啥也不要。没办法了,小殷扔下毯子说:“你不要,我也不要。”接着又有不少队员拿着毯子送到鸿仪同志那里。最后,他还是让小郑将毯子一一送还。

    当时,鸿仪同志已过而立之年,早该结婚。但他为了完成党赋予铁道大队的神圣使命,把整个身心都奉献出来了,无暇顾及个人的事。因此,直至牺牲,他连个对象也没有。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鸿仪同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不仅赢得了队员和当地人民群众的赞誉,也赢得了日本人民的友谊。日本反战同盟队员田村伸树、小山口、高桥等,在铁道大队生活了一段时间,同中国人民一道抵御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至今,田村伸树还从日本写信高度赞扬张鸿仪政委。

    张鸿仪是铁道大队的“主心骨”,他是倡导我党优良作风并做出表率的典范。他始终以优秀的党的代表形象出现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使自己的主观愿望服从革命的客观需要,从而既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又树立了他在群众中的威信。他是一名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

(五)

    1944年,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节节败退,狼狈不堪。但他们不甘心失败,仍负隅顽抗。他们为了把持徐州、枣庄、兖州一带的交通要道,一方面抓当地的农民去日本国当苦役,一方面加紧围剿铁道大队。我们铁道大队长期处在紧张的环境里战斗和工作,难得有个集中训练、学习和整顿的机会。所以,每年鲁南军区首长都要调我们到山区根据地休整一番。每次进山整顿,张政委按照军区部署,认真抓紧军政训练,收益匪浅。

    1945年初夏的一天下午,我们第三铁路工委的同志在参加了鲁南区党委城工部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后,便同一起进山整训的铁道大队踏上重返敌占区的征途。当我们行至大官庄时,已是午夜时分,于是,我们便分散宿营在大官庄、刘村和石楼等处,计划第二天过津浦路,返回驻地。第二天早晨,突然发现敌情,原来是敌人纠集官桥车站、羊庄、山家林、临城等地约两千多人向我们包抄过来。当部队全部撤到龙山头东南一块小山凹里时,已是四面受敌。一旦被敌人发现,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情况十分严重。大敌当前,张鸿仪政委镇定自若,兼权熟计,他让刘金山大队长和我带领大部队向西集、羊庄方向突围,自己带领一个长枪班和短枪队的梁传德等留后掩护。就这样,敌人的主力和打击目标一起聚集到他们那里。他当即组织队员分兵阻击,拚力御敌,接连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他估计我们大队已经突围出去后,便命令:“小郑、小徐留下跟我继续掩护,其余的同志全部撤退!”他们3人又掩护了几分钟,眼见敌人蜂涌而来,包围圈越来越小。寡不敌众,走为上策。于是,他们也迅速转移了。

    当时,农田里的麦子已割完,地瓜还没有拖秧。他们3人在向刘村突围时,张鸿仪政委不幸在沙河负伤,小郑急忙呼叫:“政委,您怎么了?”只见殷红的鲜血浸湿了他的褂子,是一颗冷弹击中了他的左胸。敌人火力仍很猛烈,来不及包扎,小郑和小徐只好扶着他走。渐渐地,他因失血过多而走不动了,便对小郑说:“不要管我了,你们快撤吧。”小郑说:“要走我们一块走,要死我们一块死。”张政委比较胖,一个人背不动。两个人又不好架,他俩只好在附近的一片梨树林里用树枝伪装起来,枪声稀疏后,小徐找来一扇破门板,他俩便迅速地抬着负重伤的张政委向前追赶我们。

    在张鸿仪等同志的掩护下,我们大队已安全脱险。但我和刘大队长、王志胜副大队长都十分担心政委的安全,又火速带人回头接应,很快就找到他们了。当我们看到躺在门板上的张政委,一个个都禁不住落下泪来。几个急性子队员非要去与顽敌决一死战,为他报仇。我们几个大队领导一边制止队员的鲁莽行动,一边安排担架将张政委火速转往荆山寺鲁南军区医院进行急救。行前,他忍耐住极大的疼痛,将工作和有关工委记录本、地下党员、工作关系的名单一一交给我。这时我已不知如何安慰他才好,强忍眼泪告诉他:“您放心好了,我们一定带好部队,做好工作,您要快去医院……”

    张鸿仪负伤住院的消息很快报到_『鲁南军区。军区首长令医院全力抢救,一定要保住鸿仪的生命。与此同时,军区张光中司令员等领导不断打电话,询问鸿仪的伤情,并派人骑马送来两支当时很难搞到的葡萄糖针剂和其它药品。但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张鸿仪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张鸿仪政委牺牲前,通讯员小郑流着眼泪认真地记下了他的遗嘱:“敬告张光中司令员及鲁南军区党委,尽快派人接替我的工作。不要派入来看我,不要因为我的死而耽误了工作。告诉刘金山大队长、郑惕副政委及大队的全体同志,当前形势很好,日本法西斯要灭亡。大家不要为我悲伤,也不要为我去蛮干而给部队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祝革命早日取得胜利!”“小郑,你跟我左右多年,我十分感激你。我没有什么送给你,有一双球鞋,多年来一直没舍得穿,送给你吧。另外,我还有一块银元和一张学生时期的照片,同时送给你做个纪念。还有,由于我和兄长长期在外边工作,没有能够照顾好我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等我母亲百年之后,请你们协助,把她老人家安葬了,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泰山苍苍,江水青青。46年前,张鸿仪政委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鲁南人民团结战斗,去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

    敬爱的张鸿仪政委,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1

1991年春于北京

        编者附记:本文汇编了李德福、周庆仁、郑君伦等提供的部分资料,并征求了与张鸿仪共同战斗生活过的刘金山、黄岱牲、司中峰、张再新、马世田、孙新民、丁平等人的意见,征求了尚健在的张鸿仪的88岁高龄的哥哥张鸿相的意见。因此,本文的写作过程,可以说是大家对敬爱的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张鸿仪烈士进行的一次悼念活动。

谁在收藏
浏览:227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微山湖畔
    微山湖畔
  • Jinping
    Jinping
  • 止语
    止语
  • 寻管敦五烈士
    寻管敦五烈士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