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蒙山不会忘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绳庄遭遇战80周年暨杨兴中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留庄的父老乡亲,大家早上好!
我是杨政委的侄子杨汝旺,昨天和我父亲、杨政委的弟弟杨万有,去了夏尉镇的王庄,参观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社》诞生地、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纪念地。第一次来到这片红色热土,重走伯父当年走过、战斗过的地方,心情很激动、、、昨晚一宿没有睡好。
大家对杨政委可能还不熟悉,下面,我就重点的给大家讲讲、介绍一下。
在互联网一搜杨兴忠,就会看到:杨兴忠,历城人。早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延安抗大第一期学员。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总厂政委。1939年6月10日在沂水县绳庄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我小候就知道我们杨家有位烈士,是我的伯父石头大爷,安葬在沂源烈士陵园,是兵工厂的政委。2010 年6月27日,我们一行5人,第一次去沂源烈士陵园,找到了著名烈士杨兴忠的丘子墓,以为杨兴忠就是杨门烈士。
我在随后的网络搜寻中,又发现了杨万义烈士。杨万义(1915--1941)历城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厂政委。1941年在沂水县孙村与国民党顽军作战中牺牲,享年26岁。这一下使我困惑起来,杨兴忠杨万义,都是兵工厂的政委,都是历城人,谁是我杨族的石头伯父呢?。。。。。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15年12月19日周六,我在中山公园购得《沂蒙英烈颂》,其中的烈士英名录中有杨兴忠的记载,家在济南市大槐树。。。。。为此,我又开始了第三轮的调查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月14日,我在微信上郑重宣布:杨万义、杨兴忠本是同一人。1月 27日《谁是杨门烈士? —杨兴忠、杨万义烈士简历考》基本写作完毕。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奋战各条战线,为国捐躯,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历城有近6千英雄儿女为国壮烈牺牲。所以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著名英烈杨兴忠是我历城的骄傲,在抗击日寇中以身殉国,其革命事迹可歌可泣。作为其后人没有理由让英雄永远的沉默在人为历史的尘沙中。我的石头大爷啊,今天我给你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酸楚。。。。。。
第一 心向革命积蓄火种,瘦弱身躯领导工运
我杨族自明朝永乐2年迁居历城县洪家园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世代面朝黄土以农为主。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英德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津浦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00万英镑修筑津浦铁路。为了满足建成后的津浦铁路机、客、货车修理的需要,津浦铁路南北两段各设机厂,北段设济南机厂。济南机厂的厂址就选在了城西三公里的大槐树庄。1913年,工厂建成并正式投产,命名为交通部直辖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可实际上很少有人这么叫,从官方到民间,从厂里到厂外都习惯叫“大槐树机厂”。这也是20世纪初济南最大的工厂,百姓又称“铁路大厂”,这个民间称呼一叫就是百年。
在铁路工厂刚建成投产的年月里,济南铁路大厂的工人们吃饭、穿衣、住房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也难有保障,工人自发地不断进行反抗和斗争。1919年,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铁路大厂”工人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爱国运动中。我的伯父杨万义就在这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日亥时出生了,属羊。族谱里又被写成杨万仪,杨万镒,杨万益。又名杨万福,字兴中,小名石头。是鹤岭爷爷在35岁时与宿氏所生次子。鹤岭爷爷中年得子,很是深爱有加。后半辈子又来福气了,来福来福嘛!大儿名万来,这老二就是万福了,这是杨万福这个名的由来。故而不知不觉间有些娇惯纵容,又因个头矮小脾气有些倔强,小石头的爱称就形成了。
铁路大厂也有一些青年工人感到没有出路而意志消沉。当时有位姓张的师傅把青年工人叫到自己家里予以规劝。张师傅会武术,有时教这些工人几套拳脚,有时说一段《水浒传》或是《三国演义》。久而久之,来张家大院的工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场所。后来,工人们把张家大院称为“公所”,并订立了“不信教,不拜佛,不吸烟,不喝酒,不嫖娼,不赌钱”之类的规矩。这个“公所”,便是铁路大厂早期工会组织的雏形。
1921年6月,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之后,李广义、薛文英等人又办起了“工人夜校”。就这样,全厂300多名进步工人就以合法身份组织起来了,王尽美、王荷波经常来给工人上课,传播革命思想。
1925年初,中共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支部正式成立,这是我省成立的第一个企业党支部,刘子久临时担任支部书记。工厂党支部的成立,使工人运动走向了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的新高潮。
伯父杨万义少年时期随父母住济南西郊大槐树庄。作为五、六岁的孩子,和小伙伴们玩耍,张家大院必然是常客了,《水浒传》或是《三国演义》的故事那是张口就来的。受此影响,自小便有了长大后像刘备刘玄德、岳飞岳鹏举一样精忠报国的想法,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振兴中华。上学后懂文识字了,为了表示长大后振兴中华、利国利民的理想,和堂弟万利,将中华两字分开,哥哥万义用中,字兴中;小8岁的堂弟万利用华,将字義三改成了兴华。
鹤岭爷爷是铁路大厂的木工,喜欢喝酒,家中时常人来人往。经常给左邻右舍修风门等,不吃饭不喝酒干完活就走。作为两个儿子万来和万义,自小深受父亲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影响,自小又处在铁路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的家门口,工人革命要求改善薪水、待遇等等的主张对他俩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深入。对于哥俩早日加入党组织起了积极的外在促进作用。
伯父杨万义十多岁便在济南新城兵工厂枪弹厂南部做童工。1932至1933年间,在哥哥杨万来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参加了党支部书记石哲等利用韩复榘与蒋介石的矛盾发动的全厂工人集体大罢工,反对国民党当局将机器南迁和克扣工人的薪金,要求撤换厂长胡天一,立即停止机器南迁,并派代表赴省政府请愿,迫使国民党政府收回了成命,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第二 国破家碎辗转西安,延安抗大锻造精英
1937年8月,随日本侵略军不断逼近,国民党政府决定将济南新城兵工厂迁往西安。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济南新城兵工厂党支部所属党员全部随厂迁往西安(第一批是宣传委员陈德林,第二批是组织委员安秀山,第三批是支部书记张洪涛),10月到达西安。并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不久,兵工厂要迁往重庆,根据支部意见并经上级党组织同意,组织决定让杨万来(还有陈德林、于志声、小曹、?)等5人随厂去重庆;张洪涛、杨万福、安秀山、老高-外号县长、周宝田、小苏 6人由陕西省委介绍,分3批乘坐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汽车去了延安;此一别,竟成了俩大爷最后的一面。在延安抗大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奔赴山东抗日根据地。
第三 修枪制弹宣传抗日,组织突围血洒沂蒙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毛主席在1938年10月12日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1938年农历9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创建了织女洞的兵工厂,工厂是从鲁山之阳的千人洞迁来大贤山,是由第三支队石匣峪修械所扩建而成,也称山东纵队兵工一厂,厂长孙世铭。在山东纵队司令部的领导下,主要任务是修枪、修炮、打刺刀、制造手榴弹。设有机修、翻砂、烘炉、弹药装配、木工等生产班组,生产设备有4部机床、1部钻床。山纵兵工厂坐落于大贤山麓织女洞侧,依山傍水,风景幽雅清静。车间不光设在深山的洞里,就连迎仙观的庙宇僧房也都占满。兵工们散居于偏良山、牛郎官庄等处,厂部设于马家河西。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兵工厂也突破了原来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再次招收了当地一部分能工巧匠,正式技工达百余。还雇了20多名民工,负责碾火药等杂活。杨兴中任政委,负责兵工厂的全面工作。
1939年2月,为保卫兵工安全,山纵又将直属警卫连——一个拥有100多人的回民连队,调来担任警卫。为加强领导,1939年4月,山纵司令部任命参谋处的邹国资为兵工建设主任,又将郑香山派往织女洞,郑香山任兵工厂指导员。兵工厂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到紧张的军工生产中。同时,政委杨兴中等还带领回民连到附近的东里店、大泉庄、安乐、河西、辉村、燕崖等一带活动,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组织发动民众抗战,并发展了一批党员。此外,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兵工厂技师翟洪治还利用同学、朋友等关系,通过国民党张里元部驻神清宫的兵工技师搞到一批无缝钢管,解决了军工生产急需的材料。兵工厂改进了刺刀和手榴弹等兵器的制作工艺,创制了“枪榴弹”,研制了机枪,扩大了生产,大批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供给作战部队。
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了相持阶段。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回师华北,进行疯狂“扫荡”。1939年、1941年、1942年日军对沂蒙地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扫荡”。其中1939年6月的大扫荡,日军在直田大将指挥下,调动了第5、第114两个兵团和22师团各一部共2万余人,由津浦、陇海、胶济路沿线及台潍公路各据点十路出动,分别从南、北、西三面向沂蒙山区发动了进攻。从6月1日至7月15日,先后攻占了莒县、沂水、蒙阴等县及东里店、鲁村等重地。这是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次大“扫荡”。
5月下旬,八路军山东纵队开始动员反“扫荡”,兵工厂接到山纵司令部的通知,日军“扫荡”的目标之一是搜索、摧毁我方兵工厂。山纵主力转入外线作战的同时,命令回民警卫连掩护兵工厂转移。兵工厂在政委杨兴中的领导下, 开始了紧张的战备,实行坚壁清野,通过工人和当地可靠的同志,把机器和工具分散埋藏于沂河滩、大贤山石堰及桐峪。人员也化整为零,给敌人留下的唯一“礼物”是埋在厂区周围的大大小小的“铁西瓜”。
6月8日,大“扫荡”的日军从东西两路进犯织女洞。下午,日军到达了鲁村。情况十分紧急。厂里派出战士张荣田侦察敌情,他西去燕崖方向刚到也就十华里左右的火石盖子,就发现北边一队日军的骑兵向南飞驰。他立即掉头抄近路往回狂奔,一口气跑到织女洞下的沂河边,一头栽倒不省人事了。观内的两位道士刘明仁、宋明武发现后,一个背着,一个托着赶紧把他送回厂部。
就在日军骑兵到达大贤山下时,马家河西村负责警戒的党员王孝观发现后来不及报告,便朝日军骑兵开了两枪,这两枪都打在了日军指挥官的脚下。八路军兵工厂听到枪声后,便朝山下的日军猛烈射击,日军见山上早有准备,便撤到南安乐村驻扎。
傍晚时分,日军在沂河北岸的南安乐村前沿架起机枪,支上小炮,向大贤山狂轰猛炸。担任工厂警卫的回民连奋力阻击,抵挡不住,趁天黑撤退下来。兵工厂按预定方案分两路突围。一路向南,由厂长孙世铭率技工队伍连夜翻过大贤山经桐峪、柳枝峪到达胡家庄,为了缩小目标,他们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6月10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早八点左右,警卫连到达绳庄(今属山东沂源县),两架敌机从头上掠过,连队迅速在一片林丛中隐蔽下来。飞机过后,又传来阵阵枪声。原来前面开路的尖刀班在前后绳庄之间已与日军短兵相接。
回民连马学忠副连长带领10名战士组成一个尖刀班在前面开路,与一股敌人相遇,被敌人团团围困,随即展开了激烈地战斗。6名战士已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他们已连刺死了3个鬼子,马连长带领其余4名战士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他们刺刀上带着拼刺的印记,全身衣襟溅满血污。情况来得突然,回民警卫连与一千多日军遭遇,打乱了回民警卫连的转移计划。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政委杨兴中为了保住连队,命令全连强占东山制高点。他身先士卒,高喊着“冲啊!冲上去就是胜利!”率20余名战士向山顶冲去。这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已进入绳庄,敌人架起三挺机枪向山坡上的警卫连扫射。迫击炮狂轰滥炸,轻重机枪完全封锁了上山的道路,日军蜂拥向回民连扑来,密集的火力将回民连分成两截。政委杨兴中还没到山顶,就倒在敌人的火网下。政委杨兴中腰间中了子弹后肠子流了出来,和丁忠琦、沙纪祥三人躲在大柳树树坑里,敌人搜寻来,丁忠琦要三人一起撤,杨政委说我不行了,你们抓紧撤。。。就在丁忠琦和沙纪祥跑出一百多米时,猛地一声手榴弹爆炸声传来,原来是杨政委跑出树坑二十来米,冲入敌群拉响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山下的战士被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半山腰的战士则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有全部牺牲的危险。警卫连用手榴弹、步枪顽强抵抗,边打边撤。战士刘彦法将自己挑的手榴弹扔光后,被敌人活活勒死。丁忠琦、丁忠亮等四名战士负伤挂彩,回民连果断集中兵力打退了右翼包抄的敌人,直到中午才勉强退下山来。
政委杨兴中牺牲后,指导员郑香山也负了重伤,一条腿被打折,鲜血染红了他身下的黄土,但他仍趴在堰边的一丛桑墩下面,顽强地向敌人开火。两腿被打断后,手握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战士要背他下来,他使劲地摇着头,大声呼喊着,命令着,说:“别管我,我掩护你们撤,快撤!”等战士们转过几道山堰,仍看到桑墩子从中喷射着愤怒的火焰,最后,他壮烈牺牲在这块土地上。
敌人扑向南山,把重伤昏迷的三排战士丁连营(丁连营接连刺死九个日本鬼子后,他精疲力竭)搜出来绑在树上,残忍地用乱刀刺死壮烈牺牲。排长丁忠树、战士丁忠洋、赵厚清三人,均被敌人砍成数块,又用火烧。
这次遭遇战,我回民警卫连伤亡惨重,共22人壮烈牺牲。其中上流庄烈士共14名:
丁忠衡(排长,32岁); 丁忠树(排长,24岁)
丁忠仁(班长,22岁;) 赵传友(班长,20岁,独生子)
丁忠堂(班长,19岁,独生子) 丁连营(战士,26岁,独生子)
丁忠阳(战士,19岁) 刘顺友(战士,27岁,独生子)
刘彦法(战士,33岁) 张焕廷(战士,21岁)
沙良法(战士,19岁) 张忠兴(战士,19岁)
赵厚清(战士,18岁) 沙作录(战士,18岁)
还有8名:
政委杨兴中、山纵兵工总厂政委,24周岁。1915年10月9日生,祖籍济南历城县华山洪家园村220号,青年时代住济南市西郊大槐树庄,延安抗大第四期学员。
指导员郑香山、山纵兵工总厂指导员。
丁文平,独立营班长,23岁。1916年生,西里镇柳枝峪村,1937年8月参加革命。
任照勇、独立营班长,17岁。1922年3月生,西里镇大庄,1937年1月参加革命。
战士马俊盛、任照录、杨仁明、任传友。
日军“扫荡”过后,兵工陆续回到织女洞......兵工们找回了烈士的遗体,含着眼泪,将他们安葬在织女洞山顶,以慰烈士忠魂。
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天气炎热,绳庄的老乡将烈士们的遗体暂时简单地埋在了山脚下的小河边。待上流庄的乡亲们闻讯赶去收尸时,已是血肉模糊,蝇蛆遍体,气味熏人,难以辩认。被砍被烧的战士,东一块、西一块,更是难以凑合不可收拾了。那场面实在惨不忍睹。乡亲们把这些烈士的尸首抬回家后,全上流庄的人都哭了,男女老幼全都沉痛于悲哀之中。每逢农历四月二十三日, 直到现在,上流庄人民都在为这些烈士做纪念,他们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家起立,让我们向烈士们,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