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白备伍同志二三事(文/叶连祜)

佛寺白家de 发表于2019-06-15 16:56:19

  50多年前,我曾经同白备伍同志有过三次短时间的接触。当时的一幕幕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42年5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山东纵队卫生部部长白备伍同志,从鲁中来到滨海,检查和指导第二旅的卫生工作。一天,上级通知:白备伍部长要接见第二旅的部分连以上卫生干部,这一消息传来,大家都异常兴奋。我们第五团有5名军医,同志们早就听说过这位山东纵队卫生工作的创始人,素有“白菩萨”的美称。因此,都想去亲眼看看他的风采,亲耳听听他的教诲。正好,郭登奎军医过去曾见过白备伍同志,于是,经我们提议,由郭军医留下值班,我们4个军医满怀喜悦地随卫生队长周杰去参加了接见。我们到达旅卫生处驻地,刚坐定。白备伍同志在旅参谋处长王晓、卫生处长李鄂的陪同下,健步走进了会场。他的这次亲切接见,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大家都说:“白部长的确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忠厚长者。”

    1943年春天,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推进,一一五师医训队和山东纵队卫生教导队合并,成立了一所卫生学校,校址建在山东省莒南县的陈家老窝。我们第二旅的孙炳华、曹建国和我三名军医,是这所卫校的第一期学员。学校里除了配备一定数额的专职教员进行教学外,卫生部的一些领导也都轮流到卫校兼课,白备伍部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给我们讲产科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男子小登科,女子腹生祸”(结婚与妊娠)等等内容,至今我们还能记得。他的这篇讲课提纲,后来被登载在山东军区卫生部出版的医学刊物上,新四军第二师卫生都出版的(医务生活>也作了转载。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学习,我们毕业了。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白备伍部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最让我们受鼓舞的是,白部长说: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的卫校,要在陈家老窝安营扎寨,决定卫校要一期一期地办下去。

    1944年我从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滨海医院工作,滨海医院的前身是平民医院。

    记得1943年夏天,鲁中地区临胸县九山、朱山一带发生了恶性疟疾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情,情况十分严重。白部长亲自带了一个医疗队前往疫区,经过检查确诊后,一方面用中西医方法对大批病人实行治疗,同时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工作,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白部长提出要各个军区抽调卫生干部和调整医疗机构,建立政府卫生机构和地方医院。根据这一指示,渤海军区调原二旅六团卫生队长焦诚同志(他是1938年白部长创办的卫生人员训练班的学生)到滨海行署,组建卫生科,并任第一任科长,同时调整一个休养所组建平民医院。建院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干部及根据地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由安发祥同志任院长(以后改称滨海医院)。医院有100余工作人员,可收容200余病人。院内设有内科、外科。并根据滨海地区黑热病流行的现状,专门开设了一个收治黑热病的病区。

    医院成立以后,很多地方干部和群众的疾患都能得到较及时的治疗。因为医院与山东军区直属所有着业务上的联系,一旦遇到疑难病症,即可请医生来会诊。

由于敌人的封锁和频繁的“扫荡”,医院的供给很困难,院领导组织工休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养猪、种菜、磨豆腐、发豆芽等,卓有成效地改善了生活。

不久,山东军区和军区政治部发出向模范护士何永福学习的号召,全院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先进、树典型的活动。残废军人王善福被誉为身残志坚的典范;护士叶秀莲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先进事迹,被称作滨海医院的“南丁格尔”。医院开展“学习何永福”运动后,全面带动了工作的进步,受到军区党报的表扬。

    滨海医院有一大工作特点,那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在敌后根据地,每到冬、春季节,都是日伪军频繁进行扫荡的时期。在此期间,如何安置好伤病员,并保证进行正常的治疗工作?滨海医院通过充分发动和依靠周围群众,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把病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轻病号,安排随着工作人员转移;一部分为重病号,组织就地疏散隐蔽。其具体做法是:将驻地群众五户编成一组,每组选一名负责人,负责照顾一名重病号。在野外挖一开式地洞,下面铺好芦席,放上干粮和饮用水以及便盆等,用石块砌好洞口后,再把洞顶封起来,并在顶盖上覆土,移栽上麦苗。遇到敌人来扫荡,即由组长率领组员,用门板将病员抬进洞内隐藏起来;医护人员和民兵也按照各自分工,埋伏在附近照顾。等敌人撤离以后,再将病员抬出。这一办法,十分奏效。滨海医院创造的在反扫荡期间隐蔽护理伤病员的成功经验,(民兵报>及时地作了介绍与推广。

    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山东省卫生总局白备伍局长作出指示,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拟从滨海医院抽调一部分老的医护人员。滨海医院很快成立了一个医训队,由我任队长,王永俊同志任指导员,将部分老护士集中进行培训。12月份集训结束,受训人员集中待命。后来,少部分同志调走了,大部分同志仍留在滨海医院工作。1946年春,在山东诸城设立了一个由姚仲明领导的山东救济分会,专门负责接收联合国救济总署拨给山东解放区的救济物资。我也从滨海医院调到了山东救济分会工作。后来,因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胶济铁路中断,救济物资只好转为海路运输,即从青岛港运至日照县的石臼所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组织上决定派我去日照县任卫生科长,既做地方社会卫生工作,又协助滨海卫生科副科长安发祥同志接收运来石臼所的救济物资。一批救济物资运到,白备伍部长就来查看一次,对其中的医疗药品,他都要一一过目。有时工作得很晚,他就住在我们卫生科。一次,我向他汇报了日照县的社会卫生工作情况后,谈了自己有调动工作的想法。我说:“我们一起从卫校第一期毕业出来的50多名学员,现在大部分都在部队工作,我也想回部队。”他听完以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讲:“组织上对一个同志的工作分配,都是从工作需要出发的。不论是部队卫生工作,或是地方卫生工作,都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共产党员,只能服从党的工作需要,而决不能挑肥拣瘦。我现在不是也兼任山东省卫生总局局长,不是也在做地方卫生工作吗?你不要轻视地方卫生工作,将来,它是大有可为的。”白部长的这一谆谆教导,使我永远铭记在心,特别是“共产党员,只能服从党的工作需要,而决不能挑肥拣瘦”这句话,从那时候起,就成了我的座右铭,一直指导着我的工作和行动。短文寄哀思。在白备伍同志逝世10周年之时,我谨以此追忆,表示深切的悼念。

    1996年3月于南京

浏览:100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