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穴市提起梅川水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是武穴修建的最早、最大的水库,也是目前我市的一大旅游景点。梅川水库修建于1957年,而负责这个工程建设的就是我的父亲赵文志,他当时是广济县委副书记、梅川水库工程建设的指挥长。1992年,父亲在湖北省梨园医院住院时,向我详细讲述了梅川水库建设的全过程。
在武穴市区东北方30多公里处的梅川镇,解放前曾是国民党广济县政府所在地,它远离长江,农田灌溉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广济县(今武穴市)梅川一带的水利灌溉问题,1957年夏,广济县委经研究,决定在梅川河上游修建大型水库,这就是后来的梅川水库。县里抽了一些水利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对梅川河一带的地质、地貌进行了实地勘测,初步计划整个水库工程将建一个主体大坝和两个小型拦水坝,即大树口拦水坝和刘元兴拦水坝。大坝坝址就定在武祥垸以北的双河口,双河口两边各有一座小山,两小山之间的距离是400米,大坝全长(即坝顶部分)910米,坝高22.5米,预计总投资为450万元。
同年10月,父亲受县委委托将《广济县梅川水库工程建设预算报告》送到了湖北省水利厅。当时的省水利厅副厅长漆少川对我父亲说:“兴修水利是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国家一向是支持的。原先我们拿着钱到各县去游说,动员他们修水利。今天你们是主动找上门来的,这个‘生意’我们要做。不过你们来迟了,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已经分配完了,厅里只剩下了200万元。你们先拿着,让黄冈地区给100万,你们县里再拿出100万,有了400万元,我看这水库基本上可以修起来。”
父亲从省里回来后,县委马上召开了常委会,研究梅川水库工程上马的问题。县委决定,从县财政中拿出100万作为工程建设资金,由我父亲担任梅川水库工程建设党委书记兼指挥长,副县长陈志胜任副书记兼副指挥长,并号召全县各行业都要支持梅川水库的建设。11月16日,梅川水库正式破土动工。
修建梅川水库,是广济县解放以来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因此,县委极其重视。除了在全县动员了3.5万多名民工上工地外,县直各科局的一把手也都抽到了工地上去了。武穴、梅川、龙坪这三个镇的发电机组也都搬到了工地,供发电之用。省水利厅还派了高级工程师朱朝忠同志担任总工程师,黄冈地区也派来十级技术员郑治金同志任工地办公室主任,他们俩专门负责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梅川水库建设的初期工作,主要是寻找、确定修筑堤坝所需的石头、土方的挖取地点以及修建运送石头、土方的道路,对石头、土方都有一定的质量要求,这是水库工程建设的关键。经多次调查,最后把采挖石头的地点选在离水库大坝近十里路的大芦山上,因那儿的石头又大又硬,质量好。取土的地点定在白石山上,离大坝也有七、八里路。11月份,省水利厅派来的朱朝忠同志来到了水库工地。他是名党员,工作细致、责任心很强。当时,从大芦山、白石山到大坝工地的道路基本上都快修好了,刘元兴、大树口这两个小型拦水坝正在修建中,双河口大坝的流水管道也正在抽槽,工程进展很快。县水利局副局长郭辉陪着父亲和朱工程师到工程各地看了看,边看边给他们介绍情况。三人转了一天,直到晚上才回到工地指挥部。
晚饭后,朱工程师对我父亲说:“赵书记,我今天看了一天,总的感觉不错,工程进展很快。但我也有些想法,想同您谈谈,供您参考。”
父亲说:“老朱,你有啥想法只管说,我会认真考虑的。”
他说:“我觉得你们把取石头的地点选在大芦山,太远了。大芦山离坝址有十里多路,修坝墙需要好几百个立方的石头,这样 一来光运石头就需要三十到四十部汽车,要运好几个月,这得花多少运费啊!再个,取土的地点也远了,有七、八里路,既浪费资金又浪费劳力,还拖延了时间,到明年春季农忙前肯定修不完。农忙一到,农业生产要劳力,工地上也要劳力,到那时就不好办了。”
父亲觉得朱朝忠同志的话很有道理。他深思了一会,问朱工程师:“你认为要怎样安排才好呢?”
朱工程师看着我父亲,想了想,说:“我建议采石头、挖土的地点要重新考虑,最好选在大坝的附近,要尽量从库区里边取土,取一方土就可以蓄一方水,由近到远。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和劳力。”
朱工程师的建议对我父亲启发很大,看来原定的采石、取土的地点确实太远了,要重新选地方。于是,父亲对朱工程师说:“你的意见很好,我想我们明天再去看看,找个较近点的地方,然后再开个会,重新布署。”
那天晚上,我父亲和朱工程师一直交谈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父亲带了几名干部和朱工程师一道又到工地上转了转。老朱指着将来作为库区的地方说:“这里的土完全可以用,只要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粘性就行了。”
取土的地方找好了,他们又去找石头。经几次挑选,最后定在离大坝只有千把米远的大树口和李向堂垸西面的小山上。重新选好了采石头、取土方的地点后,父亲的心里这才感到了一阵轻松。
晚上,父亲叫人通知工地上的各乡带队干部和各部门负责人来指挥部开会。我父亲在会上说:“我们原先选定的采石头、取土方的地点不合适,要重新定。为么事呢?主要是太远了,浪费太大。400万块钱,光运石头、土方我看就花得差不多了,还修什么大坝啊?这400万是人民的血汗钱,我们要尽量节省着用,同时也要抢时间,争取早日把水库建起来,让广济人民早日受益。今天我和朱工程师他们又重新选了几个地方,决定把采石头改在大树口和李向堂垸西面的小山上,土方就在库区里边取,各乡的带队干部也可以就近找土,只要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粘性就行了。”
之后,我父亲又把各区的任务重新作了调整和安排。
由于及时改换了采石、取土的地点,大大缩短了其运输路程,原先计划用200万元,结果只用了150万元。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省水利厅的朱朝忠同志,他的一个建议就让我们县节约了50多万元。他的确是个对党、对人民、对工作负责的好同志。
省水利厅对广济县修建这一大型水库很关心,不仅派工程技术人员来指导,还调来了四台带羊角碾的拖拉机供梅川工地使用。听说这四台机器才从国外进口的,一次也没使用过。那时,梅川水库工地需要什么物资,省里就拨给什么物资,全力支援。省里批给我们的3000立方米的杉木,都是长条的,工地上盖起了五、六个大工棚,每个能容千把人,用的水泥也是当时最好的,是黄石市生产的500号水泥。
县剧团也到工地住了几个月,每天晚上演戏。一到晚上,三台发电机同时发电,工地上一片灯火辉煌,锣鼓喧天,十几里路以外都能听到,十分热闹。因此吸引了周围一带的群众,就连黄梅、蕲春等县几十里外的民众都跑来看戏、赶热闹。工地上还办有医院,医院就设在梅川镇内。
县工业局还发动全县的木工合作社赶做了3500部手推车,用于工地上运送石头、土方。县里仅有的17部汽车也都调到工地上了。县里还号召全县各级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要来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我父亲经常到工地参加劳动,他先和副县长陈志胜同志合拉一部车,因父亲是北方人,过去经常推这种车,在部队又长年累月的四处奔波,劳动惯了,所以我父亲干了一天活也没觉得累。但陈志胜同志推了一天车后,就累得第二天起不了床。后来,县农业局长陈金生同志又和我父亲一起拉车。
由于省、地、县各级对梅川水库工程建设的重视和各方的大力支持,在干群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到第二年(即1958年)的春节前,大坝已修到9米多高了,流水管道也已经建好,并开始蓄水了。春节过后,又接着修。到1958年的春耕农忙时,梅川水库大坝已增高到16米,离原设计的坝高22.5米仅差6米多,完成了总工程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因农忙季节已到,县委决定大部分民工回队搞春耕生产,只留下少部分民工做些收尾工作。到1959年4月,梅川水库枢纽工程就全部完工了。自梅川水库工程动工以来,共计完成土石方182万立方米,标工2210个,总库容量为3841万立方米。大坝建成后,省、地水利部门派来了工程质量检查团,对梅川水库工程进行了质量检查、验收。检查团的同志都认为,水库大坝质量是好的,梅川水库工程完全合格。
梅川水库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梅川地区所属的49个村的农田灌溉问题,而且还可以利用水库养鱼,养鱼水面积达2.2万亩,平均年产鱼量18万公斤。1973年,梅川水库被评为全国水库中的红旗单位。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题为《梅川水库》科教片中,专门介绍了养鱼成就。1978年5月,联合国粮食组织总部考察团到梅川水库进行了参观、考察。
(作者系武汉武穴商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