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是在去年深秋的时候走的。记得那些天北风呼啸,仿佛要把一切有生命之物全都咆哮着带走,芬芳美丽的花凋零了,枯黄的树叶不知飘到哪儿去了,原来满眼的绿色变成了土一样的颜色。
得悉姥爷病故的噩耗,空气仿佛在我周围凝固了,心像冰一样凉,整个人好像不能呼吸,不能移动,不能思考,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呆立着,任眼泪在脸上流淌。我的心中在喊着:“姥爷,您走得是那么匆忙,怎么没等您疼爱的外孙女来看您….,
机械地上了车,大脑中一片空白。一进姥爷家的客厅,就看见墙上已经挂上了姥爷的遗像,像框上没有挂黑纱。这是姥爷的一张生活照,姥爷坐在书桌前,面前摆着稿纸和钢笔,他正对着我们微笑。那一刻我觉得姥爷并没有走,他还在我身边,但是照片前摆放的松树和白菊花、黄菊花,周围的一片抽泣声都告诉我,姥爷是真地离开了我们。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失声痛哭。
当我得知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照片不挂黑纱,亲友不戴白花,是姥爷的遗嘱时,姥爷那伟岸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姥爷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一个热心肠,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他不希望亲友在他去世后终日沉浸在悲痛之中,也不想让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战友因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而影响身体。他拖着病体去家乡的学校看望孩子们,把自己的稿费捐给学校,照片上戴着红领巾的姥爷笑得是那么开心。而生活中的姥爷是十分节俭的,他用的每一件东西,拐棍、老花镜、收音机、钢笔、剪刀…一都刻有他俭朴生活的痕迹。我所爱、所敬的姥爷能为他人所想的、所做的,他都想了、做了,他为他所爱的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一切。
姥爷十分疼爱我们这些第三代。记得每次与姥爷一起吃饭时,姥爷总是吃得很快(这是战争中养成的习惯),但他自己吃完后并不离开饭桌,而是坐在那里慈爱地看着我们,直到我们吃完饭后他才离开,他说他就是喜欢看小家伙们吃饭的样子。姥爷总是爱拉着我的手说:“来济南20年了,长成了你这么一个大闺女,时间过得真快啊!”每次我回姥爷家要走的时候,我总要用左手去握一握姥爷那又大又厚的左手,跟他告别,而姥爷总是忘不了叮嘱几句:“学习别太累了,注意身体…,.”姥爷就是这样用他的一言一行来影响我们、爱我们,没有说教,更没有责骂;有点娇惯,但没有纵容。今天当我真正懂得珍惜这一切的时候,我却再也握不到那只饱经沧桑而又充满爱的大手了!多么渴望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时,能慰籍姥爷对我的殷切期望啊,_可是姥爷却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望着安详地躺在花丛中的姥爷,泪水不断地涌出,但泪水模糊不了我的视线,我以深深地凝望来寄托对姥爷无限的哀思,我要把姥爷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永远地留在心中!
姥爷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拼搏的一生,自强不息的一生。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姥爷多次负伤,腿打断了,就骑着毛驴指挥作战。只要还能动,就要冲锋向前,决不退缩。直到最后一次,伤势太重了,成了特等残废,姥爷才不得不离开他浴血奋战的战场。真可谓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
离休在家的姥爷忘不了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和那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岁月。为了缅怀先烈,以笔为旗警后人,只读过4年书的姥爷以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左手和左眼,在与伤病搏斗的过程中完成了一部部战争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回忆录。在这场与命运的抗争中,姥爷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去年4月26日,姥爷病危住院直至10月30日病故,这是他人生旅程中进行的最后一次漫长而又艰苦的殊死搏斗。在这6个多月中,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几乎每个星期,姥爷都要被抢救一次。是军人的那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对家人的爱与牵挂,使他一次又一次摆脱了死神之手。由于长时间地治疗和大剂量的用药,使他吃不下饭,每天只能喝下一点牛奶,所以姥爷瘦了许多,憔悴了许多。我站在病床前,望着姥爷那日渐消瘦但却镇定自若的脸,抚摸着他由于天天输液而变得青紫的手,不禁潸然泪下。而姥爷依然是那么坚强乐观,反过来安慰我们,让我们不要太为他担心。当病情稍有好转时,他还会哼几段京剧,“我好比那笼中鸟….”声音犹在,我多么希望奇迹能够出现,能够留住我可亲、可敬的姥爷!
无情的病魔能吞噬姥爷的生命,却毁灭不了他不朽的精神和他无私的爱。姥爷并没有离去,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不断鞭策着我,激励着我,呵护着我…
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