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光荣 ——记特等残废军人、作家赛时礼(文/艾 奇)

坤龙邢家村de 发表于2019-06-25 15:34:19

    赛时礼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搏斗过200余次,6次负重伤,身上留有16处伤疤:左腿短了2寸,右腿僵直,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2,右臂抬不起,腮被打穿,牙被打掉,舌头被打断……他身上除一只左手之外,其他“机件”都伤残了。他曾“死”过两次,有一次,他是被战友从死尸堆里“清理”出来的。他屡屡受到褒奖,并被命名为战斗模范。1962年,在组织的关怀下,只剩下半条命的他离休了。那时,他惆怅、徘徊,思索着怎么走完人生道路。他决心学习写作,为死去的战友树碑立传,以此作为对死者的永久悼念。

    经过两年的艰苦磨练,他的处女作小说<三进山城》诞生了。底稿写了30多万字,最后浓缩到三四万字的中篇。赛时礼只读过4年书,又是特等残废,一支笔拿在左手中,常常抖动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来。他说他是一笔一笔、一个字一个字“捅”出来的。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帮助和鼓励下,赛时礼又以惊人的毅力把小说改编为电影《三进山城》,电影上演后,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文革”期间,赛时礼的处女作被诬为“歌颂叛徒”而受到了侮辱迫害,险些送掉仅有的半条命。然而,当处境稍有好转时,被埋在灰烬中的火种又在他的心中爆出了火花。他继续拿起笔来,为死去的战友树碑立传。他先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陆军海战队》、《追踪》、《黄金计》,长篇小说《宁海沉浮》(与别人合作),电视文学剧本《智闯威海卫》、《激战之前》、《沉日》(合作),以及散文、回忆录等文学作品约120多万字。为发表这些作品,他前前后后写初稿和修改稿400多万字。赛时礼曾感慨地说:“一个人,一下子能把鲜血和生命贡献出来,是英雄;但能把鲜血一滴一滴、生命一秒一秒地贡献出来,就更是英雄。”战争年代,赛时礼负伤后不下火线,让战士用担架抬着他指挥战斗直到取得胜利。现在搞创作,因他腰椎移位,坐得时间稍久,就不能自己立起来,所以还要别人“抬”。一天,他从凌晨3点起床写作,写到上午11点,要去厕所,刚刚站起来走了两步,便摔倒在地,右胳膊的两根骨头被折断。他去医院只住了7天,裹着石膏回到家里继续写作。我对他妻子巴枫说:“不能劝劝他吗?”巴枫说:“劝他干什么,他说这是干革命。他认准的事,别人能劝得过来吗?”巴枫还说,“他还要把我拖进去干,我要给他笔录、抄稿,睡到半夜,他灵感来了,想到一个什么细节,就把我叫醒给他记下来。”听到这里,赛时礼夸奖说:“真是个好老伴!我对她有内疚呵,她同我结婚8个月,我就成了特等残废,跟我没过一天好日子……”

    赛时礼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有些老战友说他是名作家,他却说:“我是拐着篓子卖桑枣儿——混充果木行里的人。”还幽默地说:“我的知识面太狭窄了,现在到处是开拓公司,我们也应该开拓自己的脑袋。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积累,为什么我们写不过一些小青年?大夫说,脑袋越用越灵。我说我用得还不够。”

    临别时,我情不自禁地对他说:“要注意身体,生命在我们手中无几了。”他却说:“我自知已是靠近火葬场炉门口的人了,可我觉得欠烈士和革命人民的债还未还完。近几年,我到家乡,看望了挽救过我生命的革命群众,他们都已年逾花甲,可生活过得并不理想,有的改善甚微,有的甚至沉冤未雪。我的心流泪了!我更感觉到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是极宝贵的,我无权让它白白流过。生命剩下最后的一刻,还是要写他们,我最后一口气要咽在写字台上。”

    望着这位年近古稀的战友——半条命的作家,我心里油然升起敬意。他是军人的光荣。

    原载1986年7月17 日《文学报》

浏览:81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