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来血花开文坛 (文/李景荣)

坤龙邢家村de 发表于2019-06-25 15:46:40

  我是赛时礼文艺作品的忠实读者。上中学的时候,我读了他的小说《三进…城》,又跑去看他改编的同名电影。我深深地被电影里刘连长、张排长的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所感动。中学毕业后,我参军来到部队,阅读他的作品的热情依然不减。他的中篇小说《陆军海战队》、《追踪》、《黄金计》,短篇小说《智闯威海卫》,还有长篇小说《宁海沉浮》,我都细细咀嚼过。在我的心目中,赛时礼是一位骁勇的军人,也应该是一位儒雅人物。

    他确实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优秀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济南军区召开的离休退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见到了赛时礼,并且翻阅了他的大量事迹材料。其中一段这样写道:1941年8月,惊心动魄的海阳兰子前南山战斗打响了。只见连长赛时礼从营部骑兵通信班长手里夺过马缰绳,从机枪班长肩上提起一挺轻机枪,纵身跃上马背,双腿一夹,那战马四蹄腾空,越过战壕,冲人敌群。“哒哒哒……”赛时礼双手端着机枪,左右横扫,敌人一片片倒下。团长挥舞着拳头,高兴地连声说:“阵地夺回来了!”

  真没想到,坐存我眼前的这位长者便是赛时礼。只见他年逾古稀,右臂佝偻,苍白的右手指永远蜷曲着,一条腿失去知觉,另一条腿严重萎缩,走起路来,只有半边脚掌着地,虽有拐棍帮忙,也一步一踉跄。

    啊!原来他是一名特等残废。

    昔日沙场勇士,身负重伤,如何又誉满文坛?带着这个问号,我开始了细致的采访。

    艰辛蹒跚第一步

    赛时礼实现由残废军人到文坛作家的转变是从1962年开始的。当时,赛时礼任济南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副局长。他拖着伤残的病体忙里忙外,是机关公认的“拼命三郎”。一天,他不慎摔倒了,胳膊骨折。杨得志司令员听说后,既敬佩他的工作精神,又十分担心他的健康,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能让老赛再工作了。”

    “啊!休息、?我才只有43岁呀!”同所有过惯了戎马生涯的军人一样,赛时礼也享受不了离休后的清静生活。他去找领导,请求当个仓库保管员。领导默然。他只好服从组织的决定。那些天,他的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好似掉了魂,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拄着拐棍在屋里踱来踱去。他无法摆脱对昨天的眷恋,无法走出回忆的胡同。战争年代,那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懊丧,脱险的庆幸,还有失去战友的悲痛,一幕接一幕在他的脑海里过“电影”。

    老战友来看他,故友重逢,笑谈当年趣事,顿觉年轻许多岁。老战友劝他:“你的生活经历那么丰富,为什么不写成书呢?”妻子也劝他:“你憋得实在难受,就写点东西吧,我给你当助手。”“是啊,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我还有一只左手,头脑清晰,记忆力也不坏,为啥不试一试?”赛时礼动心了。

    拿惯了枪杆子的手,一下子摇起笔杆子,谈何容易。这里,不提他只上过4年小学,文字功底浅,也不说他半生戎马与文艺创作原本无缘,先说说他如何写字,就知道其中的艰难了。他的右眼早已失明,左眼的视力只有0.2,戴上150度的老花镜,第一个小时,那字还像个字样,越写越模糊,一个个字像鸟一样钻进了大森林。他的腰椎移位,双脚肿胀,坐久了,似钢针穿刺,疼痛难忍。没有右手配合,左手不是在写字,而是在“捅”字。常常是灵感来了,笔头跟不上,焦急万分。

   昔日的战斗生活,为他搞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再火热的战斗生活,也不等于文艺作品。他想写一部小说,一连开了30个头,也不理想,勉强写了10万多字。妻子说:“这哪像小说,和战斗总结差不多。”还有人开玩笑说:“你这个大老粗要是能写小说,那‘大老细’们得上吊去。”为这,他冷静思考了半天:“过去打鬼子,谁会?战斗中学嘛!写文章再难,还能比打鬼子难?”他就是有这股子犟劲。不懂,就学。在两年多时间里,他阅读了古今中外著名小说40多部,对小说创作的全局构思,塑造人物的手法,使用的语言等颇下了一番功夫。他还定了写作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写上30至50个战斗故事,再写小说。

    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史,也是赛时礼个人的成长史。他参加过抗日救国自卫团,受党的指示,到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当兵,做“策反”工作,半年之后,他率一个班,携带枪枝弹药投奔了八路军。写身边最熟悉的事,他选择了《三进山城》这个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题材的中篇小说。

    “雾蒙蒙的齐阳城,碉堡林立,警备森严。窄小的街道,古老的古坊。改扮成农民的刘连长挑着一担柴草,观察鬼子的行踪,……。”赛时礼奋笔疾书,忘记了病痛,忘记了疲劳。稿纸的长河在眼前缓缓流淌,外面的一切:斗室、花坛、鸟啼,还有南面的千佛山,东面的大明湖,对于他仿佛都不存在了。

    夜深了,坐久了,妻子忙把他“搬”起来,搀扶着在屋里活动筋骨。10多分钟后,她回过身,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放在赛时礼的面前。

    望着妻了疲惫的神色,赛时礼心中涌起一阵内疚。她,巴枫,正值花儿般的年龄,敬慕功臣,象展翅的春燕飞到他的身边。结婚才8个月,赛时礼就在海阳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牙齿全部脱落,舌头也被打断,伤及中枢神经,引起半身瘫痪。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回味新婚的甜蜜,思索着如何度过这后半生。巴枫来看他。他的话,听似含糊不清,实则想了许久:“巴枫同志,我的后半生就在这病床上度过了。你还年轻,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把我忘掉吧!”“不!”巴枫强忍泪水,紧紧攥着赛时礼的手说:“不许你说这种话,你躺在床上一辈子,我就伺候你一辈子!”

    她言而有信,以一颗诚挚的心,细心照料着相濡以沫的伴侣。她从营职干部的岗位上回到家中,每日洗衣、做饭、熬药、做笔录,抄写稿件,忙里又忙外。赛时礼习惯夜间构思他的作品,为了不打扰妻子睡眠,他们分床而睡。一个寂静的深夜,赛时礼躺在床上,忽然想起了一个细节。他想叫醒妻子笔录,看她太累了,欲言又止。唯恐这细节稍纵即逝,赛时礼一遍又一遍背诵着。天明了,妻子起床,晓得丈夫一夜未睡,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了一个妙法儿:用一根绳拴在两个床头上,中间加一个小铜铃,丈夫一拉绳,铃响了,她便起身笔录。

    由于伤及神经,赛时礼经常大便秘结,每天靠服用泻药果导度日。一天,他坐得实在太久了,大便一古脑儿拉进了裤筒。他十分懊丧。妻子边为他清洗衣服,边劝说:“你是个残废,没人怪你,写你的小说好了!”

    赛时礼把对妻子的深情倾注笔端,不知饥饱,不辨昏晓,3个月之后,终于写出了30万字的初稿。接着,他又浓缩成4万字,处女作《三进山城》脱稿了。

    如同小学生交了试卷猜测老师打多少分一样,赛时礼把底稿交给山东人民出版社之后,天天盼望着回音。一天,终于盼来了赵炳南、邱勋两位编辑。赵编辑说:“你写的这部小说,题材新奇,故事真实,没有丰富的军事生活和战斗经验是写不出来的,我们确定出版了。”赛时礼那一颗悬挂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

    小说第一次出版印刷8.5万多册,很快销售一空。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这是一部真实的生动的传统教材。3个月之后,鸿雁又传来喜讯:长春电影制片厂一位细心的导演偶然发现了这本书,阅后,倍加赞赏。他决定把小说《三进山城》搬上银幕。

    初战胜利,坚定了赛时礼文艺创作的信心。喜悦让他亢奋不止。在导演热心指导下,他又向电影文学领域迈进。如同钻研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那样,他开始钻研电影的语言、蒙太奇、画外音。一晃,进入了夏季。济南市天气炎热,温度计的水银柱常常爬到40℃。人们大汗淋漓。赛时礼可没这个“福分”,战伤留给他的又一个考验是,全身皮肤除左脸外都不能排汗,常折磨得他昏昏沉沉,坐立不安。妻子准备好冰块,放在他身边降温。他清醒过来,继续写作。8个月后,电影文学剧本《三进山城》完稿了。白色的纸、绿色的格、蓝色的字。在这字里行间,埋藏着民族的屈辱与激愤,八路军战士的智慧与勇敢。1965年第八期长影《电影文学》杂志发表了剧本《三进山城》。很快,拍摄工作也开始了。赛时礼兴奋、喜悦,庆幸自己终于迈出了艰辛蹒跚的第一步。

    难忘故乡养育情

    五龙河,五条龙,乘着云彩回胶东。望一望大海碧蓝的水, 看一看果山翠绿的岭。…一听这歌声,让赛时礼荡气回肠。赛时礼时刻忘不了哺育自己成长的胶东父老乡亲,忘不了那用战友鲜血浇灌的一草一木。1982年7月,他带女儿曙光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山东省文登县坤龙邢家村是赛时礼的出生地。1919年,他来到这个人世间。少年时代,他看到穷苦农民的悲惨生活,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不久,发生了震惊东海区的“一一四”暴动,还有闻名全国的“天福山起义”。赛时礼耳闻目睹哪一幕幕壮烈的场面,共产党员慷慨就义,农友纷纷拿起刀枪参加抗日队伍。赛时礼受革命烈火的熏陶,参加了共产党办的自卫团并任团长,后参加八路军。他作战勇敢,很快升任排长、连长和团长。他参加战斗200多次,打汽车、拔据点、闹县城、闯威海,威震敌胆。1941年1月,他荣获“昆嵛山战役银质奖章”一枚,1944年被评为胶东军区“战斗模范”和“模范指挥员”。

    在赛时礼小说作品中,许多曲折的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的艺术再现。中篇小说《追踪》,说的是我军在山东省高密县追剿土匪的事。小说中的一些人物,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女特务赵寒梅是高密县伪县长的女儿。他们化装袭击我们,欠下人民的血债也真真切切。而追剿这股土匪的,正是当时任师作战参谋的赛时礼。赛时礼时而化装成农民,时而化装成土匪,打入敌人内部,活捉了“佟副官”,与“赵寒梅”斗智又斗勇。短篇小说《智闯威海卫》描绘了我军排长化装成敌人翻译官的三公子,打进敌人谍报科官办的“黑店”海岸宾馆,抓获敌人高级特务赵得贵的一段战斗故事,其中海岸宾馆就在威海三角花园附近。赛时礼参加了这次化装奇袭行动。每当回忆起往事,赛时礼总是说:“我能写出多部小说,首先应该感谢的是‘生活的馈赠’。”

    在赛时礼的记忆里,需要感谢的还有许多许多。

    文登县汤家村,一个依山傍海的秀丽小山村。1982年7月12日这天,全村格外热闹,100多名男女老幼聚集村头,眺望远方归来的亲人。

    42年前的这一天,乡亲们也是在这个村头迎接一位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排长。

    那是一次激烈残酷的战斗。在与日军的激战中,赛时礼不顾死活地去夺日本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左肩胛,子弹从背后穿出并炸开,伤口有碗口大。赛时礼当即昏死过去。正当战友们把他送进战地卫生所抢救时,敌人围了上来,通讯员周润津背起赛时礼冲出了包围圈。赶到海边时,遇上了接应的渔船。赛时礼刚刚上船,鬼了的巡逻艇又尾追而来。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汤家村。

  汤家村离日寇的据点只有10来里路,经常有鬼子下乡烧杀抢掠。为保护赛时礼的安全,乡亲们自动组织起来,昼夜站岗放哨。赛时礼先住在通讯员周润津的家里,为防止坏人告密,又搬到他三婶家。那时候的日子过得苦啊,半年糠菜半年粮。周大伯卖了家中仅有的一口猪,给赛时礼买来药品和点心。

    汤家村到了,在村口等候多时的战友周润津和乡亲们呼唤着赛排长,奔上前来。赛时礼望着两鬓染霜的周润津,望着那些当年为自己站岗放哨的乡亲们,热泪夺眶而出。

    “周大伯、周大娘!”赛时礼呼吸急促,脚步踉跄,声音哽咽:“我带女儿来看望您二位老人家啦!”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一把拉住赛时礼的手,从头到脚细细地端详着,泪水从昏花的眼睛里一滴滴滚落下来。

    当年的老八路又一次坐在抗日老人的炕头上。赛时礼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当年打鬼子,您老为我吃了多大的苦!”老人也深情地回忆说:“那时你伤得浑身成了血人,我焦心你活不过来了。你到底是个铁汉子,硬是挺过来了。”如今,周润津的三婶已去世多年,她的儿子从屋里取出一床褥子,褥子上面有一大块发暗的血迹。他眼含热泪对赛时礼说:“这是您用过的,母亲生前常讲您的战斗故事,嘱咐我们要把这床褥子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能忘了共产党打江山的艰辛!”

    多好的乡亲呀!善良、纯朴,奉献得最多,索取得最少。赛时礼能不为之动情,能不为之落泪吗!

    天色已晚,赛时礼起身告辞了。用什么报答乡亲们的救命之恩呢?继续工作,已不再可能;捐款,微不足道,恐怕再没有比多写几本书,多创作几部描绘当年军民团结战斗、英勇牺牲的文艺作品更适合的礼物了。此时此刻,赛时礼向两位老人恭恭敬敬献上了他写的几部小说。他还要再继续写下去,以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胶东的父老乡亲们。

    文登城峰山西麓烈士陵园庄严肃穆。200多座镶嵌着红五星的烈士墓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在一座无名烈士墓前,赛时礼献上一束鲜花,寄托自己的哀思。细雨霏霏,如烟如雾。赛时礼轻轻抚摸着战友的墓碑,呼唤着战友的名字。“文登城这一仗,我们连牺牲了18个人,我任连长4年中牺牲的同志就有300多人,光指导员就有4人,一想起他们,心里痛得慌。人家都死了,我却活着,不写他们,就对不起他们!”

    战友历历在目,往事萦绕心怀。故乡之行,赛时礼更体会到手中这支笔有何等的份量。他有一种负债感,一股不可遏制的冲动!他要把死去战友的英雄业绩告诉人们,告诉年轻一代。

    为了突击改写一部剧本,赛时礼昼夜奋战。一天,从凌晨3点,一直写到上午11点。当他发觉腹胀难忍,想起身上厕所时,“扑通”一声摔倒了,右臂两处骨折。他只好住进医院。病床上,他吊着三角巾,打着石膏,也没有间断写作。他患有“脉管炎”,右脚趾溃烂,需要泡在药水里治疗。每泡一次,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珍惜分分秒秒,岂能让这一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流走。他把脚放在药水里,手还在桌子上不停地写。在他看来,这点病,和战争年代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伴随着乡亲们的期望,伴随着战友们的呼唤,赛时礼继出版了中篇小说《三进山城》之后,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陆军海战队》、《追踪》、《黄金计》,长篇小说《宁海沉浮》。还有3部电视剧,20多篇回忆录和创作体会,加起来,已发表的作品有150多万字。

    功高理当荣殊。赛时礼为创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1978年在山东省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省作协副主席;1981年,他荣获济南军区文艺创作二等奖;1983年,他作为离休干部代表光荣地出席了济南军区离休退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受到了济南军区的通报表扬。

    领异标新又一曲

    赛时礼有个嗜好喜欢京戏,爱听,也会唱。少年时代,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在村上“子弟会”学戏,十里八村的,他都去唱过。参军后,每到战斗间隙,他就同战士排戏、演戏。当连长时,人称“戏迷”连长,当团长时,人称“戏迷”团长。

    他爱戏,自然也受戏中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豪杰的影响。入伍前,他就敢跟“乡狗子”“犟嘴”。入伍后,不论打鬼子、斗汉奸,都有一股子敢打敢拼的劲头。赛时礼任连长时,有一天接到一份敌情通报:日寇一个小队分乘两辆卡车经文登返回威海。赛时礼认为这是消灭敌人的绝好时机。他立即部署战斗任务。下午3时,日本鬼子头戴钢盔,架着机枪,直冲过来。赛时礼命令战士突然把两个100多斤重的大铁耙扔到汽车前方一米远的地方。汽车刹车不及,轮胎扎在铁耙上,摇摇晃晃趴在了路旁。“打!”赛时礼一声令下,战士们甩过去十几枚手榴弹,当即击毙日本小队长和六七个鬼子,打了个大胜仗。

    “我就是喜欢一斧子一块,大鱼大肉来得痛快。”赛时礼胆子大,办事果断,反应机敏,战场上形成了敢打敢拼的战斗风格。文如其人。赛时礼搞文艺创作追求的也是这种与战争相适应的粗犷、豪放的美学风格。

    赛时礼的作品,大部分是描写战争场面的,有正面的冲杀,有深入敌后的游击战,也有打入敌人营垒内部的斗智斗勇。一个个情节,节奏明快紧凑。深入敌后,或打入敌人内部,故事情节曲折惊险,扣人心弦。这里没有脸谱化,敌人的阴险狡诈与我军指战员的大无畏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爱看京剧的人都知道,京剧十分舍得在细节上费笔墨,靠戏剧性的冲突吸引观众。赛时礼对京剧看得多了,那一个个闪光的细节也无不在呼唤着他的灵感。1943年,日寇在文登城北杨家产修了一个大碉堡,住着一个伪军小队,易守难攻。赛时礼想出了一个智取方案:由他率领20名战士装扮成视察防务的日军。如何骗过伪军的眼睛,抵近炮楼?他们在每个细节上都费了一番功夫。日军视察都打着日本旗,提着军鸽笼子。他们没有。赛时礼只好用被单贴上一块红纸做日本旗,提着家鸽充军鸽,这样的“装备”如何不使伪军发现呢?当日,天气晴朗,阳光耀眼,如果按平日路线,从西向东迎着阳光抵近炮楼,我方必然暴露无遗。赛时礼把路线改为由东向西,结果,阳光照得伪军睁不开眼睛,直到放下吊桥才发觉上当。

    “打仗要注意细节,写小说也不能忽略细节。”这是赛时礼的一条创作体会。翻开赛时礼的作品,让人赞叹不已的细节处处可见。

    新亚当铺上房内,两颗手榴弹紧紧捆在敌侦缉队长刁德胜的肚子上,一名战士把手榴弹的导火线从刁德胜的上衣袖子里穿出,扣好衣扣。刘连长把露在袖口外的导火线环拉在手里。与刁德胜手握着手走进了戒备森严的侦缉队大院。特务狗腿子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全部成了俘虏。

    这段细节太棒了。真实、完美,其典型化程度,表现人物的力度,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也许是赛时礼在战争年代看到的流血牺牲太多了,他的文艺作品每每追求一种愉快的风格,充满着一种浓郁的喜剧色彩。他的主人公都有着非凡的胆识。在赛时礼的笔下,他们尽管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难”:叛徒的出卖致使我党组织横遭破坏,土匪冒充解放军,活埋我村干部。但是,赛时礼决不过多地渲染这些“难”,也决不在这些“难”的面前跌倒、失态、悲悲切切,我军的指战员都是呼风唤雨的奇人。战胜这些“难”总是游刃有余,即使暂时陷入了被动,也会很快变被动为主动,在传奇般的情节中,体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人民战争的文艺创作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其巾,有悲剧,也有喜剧。不可否认,悲剧是一种美,它是一种以壮烈的牺牲而呈现的一种撼人心灵、气壮山河的美。同时,也应该承认,喜剧同样是一种美,是一种阳刚之美,一种大无畏精神之美。喜剧的力量是在逗人发笑中,让读者和观众体味到战争主人的自豪和必胜信心,让人振奋精神,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阅读赛时礼的作品你会体味到这种喜剧美的力量。    赛时礼爱京剧,在他的创作中也借鉴京剧的表现手法。但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他也时时在创新、在追求,追求一种快节奏、大场面、痛痛快快的表现手法。

    余墨未尽哪肯还

    长年累月,伏案写作,赛时礼的残躯病体又添了一种新病——心脏病。老伴巴枫十分担心,变着法子劝说他:“你这样没黑没白地干,突然一口气上不来,我连叫谁参加追悼会都不知道。”赛时礼听了朗朗地笑了:“你说得也对,有日出必有日落,既无长绳系红日,又无良药驻红颜,大自然的规律,谁能抗拒?来,我口述,你用笔记,我们开出个参加追悼会的名单。”瞧着赛时礼的那乐观劲,巴枫自知拿他没办法。

    马克思说过:“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能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赛时礼阅读完马克思的这段话感慨万千,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也是到了火葬场炉边的人了,我是时刻准备去见马克思的,可是,要写的东西还很多,我很急!”

    烟台、威海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同志来了,赛时礼一鼓作气为他们撰写了8万多字的党史资料,前后用了半年的时间。这期间,他没有离开干休所大院一步,没有在夜里12点以前睡过觉。这几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人找他写历史证实材料。他从不推辞。“索要证实材料越多,我这个‘活档案’的作用才越大”,他这样说。

    对于他,文艺创作的长河仍没有止流。最近,见到他与别人合作的又一部著作一一电影文学剧本《沉日》。阅读之后,大有耳目一新之感。日寇横田少佐为了逼使有正义感的和尚宋文清交出地下共产党的名单,先是用随军艺妓福田光子色诱,遭拒绝后,又用屠杀中国同胞来威逼,当着宋文清的面,枪杀了5名中国同胞,指使便衣特务残暴轮奸刚刚举行婚礼的新娘子。这一切,敌酋横田非但得不到共产党员的名单,反而教育了那些浑浑噩噩的中国商人和小市民,也教育了日本艺妓福田光子。福田光子觉醒了,她乘机开枪打死了横田少佐。

    罕见的题材,丰富的情节,明快的节奏,悲剧的格调,让人相信,赛时礼的灵感没有消失,才华没有干涸,他清晰的头脑中永远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写不完的细节。

    赛时礼还是那样那样热心肠。“我是个离休老头,不怕事情多,有什么事情,尽管说。”他的态度再明朗不过了。他的传奇性战斗故事对青年人永远是一块磁铁。干休所驻地附近的工厂、学校、连队时常请他做报告,他随请随到。7年中,他作报告50多场。山东残疾人基金会聘请他为理事,文登县残疾人基金会聘请他为名誉理事,文登文学艺术戏剧创作会聘请他为顾问,济南无影山小学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他的头衔有七八个。别以为这些头衔都是“挂名”职务,他的活动还蛮多的呢!每年,赛时礼都要发出100多封书信。需要他参加的集体活动,他总是蹒蹒跚跚准时赶到。

    电影《三进山城》里的青石岭村,确有其地名。赛时礼任连长时,就在青石岭村打过好几次胜仗。1985年,青石岭村召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大会,请赛时礼写一篇回忆文章。赛时礼回忆起青石岭村的战斗经历,夜不能寐,连夜写出一篇回忆文章。第二天连同回忆文章还邮去了价值300多元钱的各种书籍。

    赛时礼70周岁寿辰时,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从《三进山城》到《沉日》,从“瘸子连长”到“戏迷”团长,坎坷人生,无所不谈。赛时礼、巴枫,一对两鬓染霜的老人,脸上现出幸福的红晕,心里涌起欣慰的涟漪。一位老战友高声朗诵他送给赛时礼的一首诗:

    叱咤风云几十年,战火熔铸英雄汉。老骥伏枥志千里,移来血花开文坛。赛时礼听完,沉思良久才开口:“我是个幸存者,比起牺牲的同志,我算什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总要有所作为,我对社会的贡献太少了。”

    他想起了边塞诗人岑参的一首诗,又作了一番改动之后,吟诵道:

    一事无成惊逝水,半生戎马化飞烟。倚马千言天地间,余墨未尽哪肯还。他永不自满,永不止步。虽说已是古稀之年、伤残之躯,还要为祖国再拉一根纤绳,无私地奉献出一名沙场老战士如火的晚年。

    原载《未完的征程》(华艺出版社)1989年4月

浏览:134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