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拿“身经百战”来形容骁勇、强悍、功勋卓著的英雄,当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济南军区第二干休所,面对这位早在1938年就参加革命,饱经残酷战争洗礼,先后参加过大小战斗200多次的老人赛时礼时,感觉用此词来形容他远远不够。巍巍昆嵛托举起这样一位峥嵘岁月的沙场英雄、和平时代的文坛猛士,值得每一位威海人深深为之骄傲。
驰骋沙场百战多
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很少有人没看过电影《三进山城》。然而,包括绝大多数威海人在内的亿万观众,却不会想到影片中那位把手榴弹捆在敌人腰间,胁迫敌人不得不把他安全送出城的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从文登坤龙邢家走向抗日战场的赛时礼,这个情节是他的亲身经历。
少年的赛时礼喜欢京戏,受戏中豪杰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影响,素好打抱不平。自从一次在“乡狗子”跟前犟嘴挨了几个耳光后,便恨透了官府的人。不久,震惊东海的“一一四暴动”和闻名全国的“天福山起义”相继爆发,受起义影响,赛时礼于1938年1月参加革命。
1939年秋,赛时礼接受党的派遣,改名干林庭到国民党顽军丛镜月的部队做“策反”工作。翌年春天,他率一个班携带枪支弹药投奔八路军,很快升任排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赛时礼纵横驰骋,勇猛顽强,足智多谋,将一把把匕首插入敌人的心脏。
1941年初春的一个早晨,他率领担任昆嵛山战役主攻连尖刀排的36名战士,利用茫茫大雾的掩护,一举智取了东华宫,兵不血刃,俘虏了100多名敌人。在庆功会上,孙端夫司令员亲手将一枚“昆嵛山战役银质奖章”授予赛时礼排长。同年8月爆发的惨烈异常的海阳兰子前南山反击战中,身先士卒的赛时礼只身跃马冲到山头,在距敌不到30米的地方,双脚紧紧夹住马肚,腾出双手端起机枪,狠狠地向狰狞的敌人猛烈扫射……连续的战斗使赛时礼的指挥才能屡屡显露,他很快由排长升任连长。
1942年春在讨伐投降派的战役中,他的左大腿受伤,伤愈后被“逼”回了家。1943年春再次出战,他带领文登县县大队二连,打汽车、拔据点、打埋伏、闹县城、闯威海,不到一年就战斗80余次,以至于在胶东东海一带,“赛连长”已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而在敌人营垒中,则是谈“赛瘸子”而色变,见“赛瘸子”而逃遁。
解放战争初期,赛时礼出任某旅作战科长,曾亲率部队在高密一带出色地完成了剿匪任务。1947年国民党进攻胶东,担任北海军分区独立二团代理团长的赛时礼在烟台保卫战中,又率部与敌决死战斗,取得重大胜利……赛时礼同志成了传奇式的英雄。
笔耕不辍佳作多
1962年,赛时礼这位过惯了戎马生涯的人民功臣,由于严重伤残,在组织的反复动员下离职休养了。赛时礼想:离休只是不再担任有职务的工作,而不是为党工作的终止。自己虽然是残躯病体,但大脑还清醒,左手还管用,有丰富的战斗经历,为什么不能像保尔那样把它写出来,以教育后代呢?
然而写小说对于只读过4年小学,身上伤痕累累的他来说又谈何容易?但他一想起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想起支援部队打仗,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伤员的群众;想起养伤期间同志们对自己那深厚的感情,就觉得自己若不把这些写出来,就对不起长眠九泉之下的烈士,就于心有愧!于是,他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故事动笔。一部4万字的《三进山城》,草稿写了30多万字;1977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陆军海战队》16万字,但初稿却近百万字。毕竟年龄不饶人!赛时礼拖着残废身子,戴上老花眼镜,早晨3点起来就写,每天干上七八个小时,直写得腰部失去知觉,要老伴搀扶他才能立起来,每次起来都痛得汗流满面。由于久坐,脚肿得穿不上鞋,左手中指也结了个比黄豆还大的茧子。
离休30多年来,他以一个幸存者的崇高责任感,一连写出了200多万字的表现战争中人民的力量和革命者的理想与情操的作品,成为我国文坛上的高产作家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小说《智闯威海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播出,山东电视台还拍成了电视剧。1978年,赛时礼当选为我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赛时礼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读过赛时礼每一部作品的一位老战友对他说:“你的可贵之处,不但在于你过去的贡献和你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你把自己创造成一个激励别人的高大形象。你有钢一样的共产党人的意志,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精神。”
故乡之行亲情多
1982年夏,赛时礼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文登,他巡视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追忆自己的战斗生活;他来到当年住过的村镇,寻访过去的旧友至交。在林木葱郁的临海山村汤村,赛时礼见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战友周润津和他的家人。半个世纪前,正是给他当通信员的周润津几经艰险,将背部受重伤的赛时礼背回自己的家。周润津的三婶拿出结婚的新褥子铺在赛时礼身下,并为他洗伤、敷药;周润津的父母偷偷卖掉自己的猪,到集上换来了冰糖、蛋糕给赛时礼吃。如今赛时礼重返汤村,那位三婶早已故去,她的儿子周润滋手托母亲保存至今的带血的褥子,诉说老人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谊。赛时礼将周润津的85岁的母亲当作自己的亲娘!他给乡亲们带来了高级药酒、补品和他写的书,并特嘱他的女儿问候周家爷爷奶奶,接续下达前辈的军民情谊。
在文登城峰山西麓的烈士陵园,赛时礼献上鲜花寄托他的哀思,他伫立烈士碑前,寻视着一个个长满野花草的烈士墓,竞一眼就看到了3个烈士是自己连队的。1944年文登城一战,他的部下牺牲了18位!他哽咽了,他流泪了!多少年来,他常说这样一句话:“我的生,是别人的死换来的!”虽然故乡行令他的心情重如磐石,但也为他挥笔写作增添了新的力量。
为报答人民的深恩,赛时礼分别于80年代初、中期和90年代初期,3次再进山城文登,为家乡小学捐款、捐书,设立了奖学金和建起了图书室…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赛老虽然功高名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兢兢业业地常凝碧血著华章,洒向人间无限情。
原载1995年11月24日《东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