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4日,临安解放。南下干部纵队随节到达临安,一支小分队来到亭子,建立亭子区委、区公所。董科读任书记(后由张继福担任)、李延堂任区长,副书记秦真友,区武装部长王成修,团委书记王信亮,妇女主任崔成修(后由王桂兰担任),还有区委委员伊永进、于义池。他们发动群众,安定社会秩序,建立地方政权。
这些区委干部都是南下干部,到了地方后,开始听不懂临安老百姓方言,也不适应南方生活习惯。但他们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他们讲山东话,老百姓听不懂;老百姓讲的土话,他们听不懂。在互相谈话中用手比划、打比方,如大团结就在地上划个圈圈,双手握紧;贫苦人站起来翻身作主人,就举起拳头,伸出大拇指……从此,南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慢慢适应起来,说话也慢慢地听懂了。
在亭子区委的南下干部这支小分队,其中有一位年纪最轻、个子最小,却生龙活虎,常穿着一身黑色粗布土装,这就是担任亭子区团委书记的王信亮同志。他到我们祝家桥我家的一天,青年们闻声赶来,把小王书记团团围住,他向大家问长问短,和蔼可亲,与村里青年群众打成一片,小青年们学着山东话,小王书记学着临安土话。他发动小青年群众联系村里生活困难稍有文化的青年积极分子作伴;向青年们讲述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穷人翻身作主人,青年们要起来干革命、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等等革命道理。经过一个多月情况了解,基本摸清了全村青年情况,培养大批青年干部,我便是其中之一。1949年6月,召开青年大会,成立青年联合会,我被选为村青年会长。
祝家桥是个较大的行政村,在里桃南坞、北坞、郜家、轿子坞、外桃、油车头、祝家桥、新场里、桑元畈等10多个自然村1500多人。青年会成立后,在王信亮同志的帮助下,逐渐成为南下干部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在青年中组织青年民兵,为村维护社会秩序,制止外来陌生人入村,民兵夜以继日分三班制巡逻放哨,在桑元畈、祝家桥和国塘坞三处设哨,对陌生人经过进行盘查,发现可疑、逃亡人员十余起。有一次,村民兵队突然接到区武装部紧急命令,武装部长王成修来村布置任务:有看守所3名逃犯从上甘方向潜逃过来,命三口、板桥的民兵严加戒备,加强查问放哨,决不放走一个陌生人。祝家桥出动20余名基干民兵,携带土枪、大刀等武装,直奔三口界联村小山炮一带站岗放哨,我负责一个班在中头坞一带放哨,第二天亮时,说土匪已被上甘民兵抓获,区武装部解除警报。
青年中逐步建立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为核心的组织,在青年会中吸收部分积极分子加入团组织。在南下干部王信亮同志的精心培养、教育和带领下,培养了第一批青年入团,我也是其中之一并担任团支部副书记。青年团的建立,在各项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1952年4月,王信亮同志提任区委书记。1954年,任县委委员、县供销总社主任,此时,我也奉令调到县供销总社工作,又碰到我的老领导老上级,相互工作配合得很协调。1959年4月起,王信亮担任县委工交部副部长。1960年3月至1981年8月一直担任临安县副县长。1980年10月,第七届县人代会选举他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尽管王信亮同志职位变高了、官也大了,但他始终保持艰苦朴实的工作作风,对待我们下级同志始终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官架子。
尽管王信亮同志已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在我们心里,始终对他念念不忘,在脑海中,总是浮现起这位南下干部的光辉形象。(徐立亭撰文2013年4月)